APP下载

见证初心和使命 赓续血脉与精神
—以民国卅五年晋绥边区还乡人员纪念证为例

2022-09-15薛继珍高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5期
关键词:吕梁文物革命

薛继珍 高玮

[吕梁市博物馆(吕梁市文物保护中心),山西 吕梁 033000]

0 引言

吕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活动、党组织的建立地,是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东渡黄河后最初的山西主战场,是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和中央后委机关驻扎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片红色热土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革命英雄,留存下了数量众多、弥足珍贵的革命实物,播撒下了荡气回肠、难能可贵的革命精神。

这些革命实物在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关于报送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中被定义如下:“革命文物主要是指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和争取人民自由的英勇斗争,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荣历史,并经认定登记的实物遗存。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彰显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文化的实物遗存,纳入革命文物范畴。革命文物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对革命文物工作的愈加重视,特别是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持续深入加强,各种关于革命文物的工作通知接踵而至。笔者作为革命老区的一名文博工作者,带着对革命文物敬仰的热情,仔细研究了吕梁市博物馆收藏的一张珍贵的民国卅五年晋绥边区还乡人员纪念证(图1、图2),特搜集整理出以下内容。

图1 民国卅五年晋绥边区还乡人员纪念证(封面)

图2 民国卅五年晋绥边区还乡人员纪念证(正面)

民国卅五年晋绥边区还乡人员纪念证,长14.6厘米,宽15.7厘米,三级文物,属于纸质票据类,1977年征集于山西省柳林三交(民国属中阳县)公社,现珍藏于山西省吕梁市博物馆。纪念证由边区产白棉纸制成,残损严重,内容分正背两面书写,两折叠存。封面左为长方形边框内纵书“还乡人员纪念证”七个字;右面填写内容:姓名“刘玉秀”,年龄“33岁”,籍贯“山西”省“中阳”县,部别“三分区特务连”,职别“战士”,入伍年月或参加工作年月“1945.5”,军龄“一年”,发证机关“三分区”,负责人印章模糊不清。背面左面纵向印制,有行署主任续范亭、副主任武新宇、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代政治委员李井泉、副司令员续范亭、周士第,右面纵向依次印“晋绥边区还乡人员纪念证,荣玉四〇二号,民国卅五年九月。‘刘玉秀’同志参加革命战争,奋斗有年,保卫人民,功绩甚大,应为人民尊重爱护。现因战争结束,离职还乡,从事生产,在和平建设中继续为人民服务。特发此证,以资纪念。”的字样。

经多方考证,目前这种纪念证被收藏起来的数量相对较少,较为珍贵。所以这更激起了笔者对它背后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1 晋绥边区及其精神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敌后抗日军民为了更全面地抵抗日寇,在全国创建了19个重要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就是其中较早的根据地之一,它包括山西的西北部和绥远(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的广大地区。1937年9月,贺龙、关向应等领导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率领一二〇师主力部队进入晋西北地区,建立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8月,一二〇师李井泉支队和地方武装组成大青山支队,开辟了包括绥东、绥南、绥中、绥西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大,到年底逐渐同晋西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构成了晋绥抗日根据地,首府长期设立在山西省兴县蔡家崖村。1943年11月8日正式成立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1949年2月取消建制,1962年在山西省吕梁地区兴县蔡家崖村晋绥边区政府和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建成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图3),2011年11月26日,在旧址旁兴建的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图4)。

图3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

图4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新馆外景

贺龙、关向应、林枫、续范亭、周士第、李井泉等党政军领导,带领一二〇师在晋绥边区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生活和战斗,联合当地党的组织,广泛地发动武装群众,当地的许多热血男儿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八路军。有民众抗日力量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竖起了一道铜墙铁壁,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

在传送和战斗任务特别艰巨、各种物资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保卫和支助着延安和党中央,有力地保障了中共中央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联络的秘密交通要道的安全。1947年,刘少奇、朱德曾路居晋绥边区政府;1948年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中央机关迁往西柏坡时曾路居晋绥边区政府10天,这也给晋绥人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期间毛主席发表了《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两篇著名讲话,不仅为晋绥军民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而且对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边区的各项工作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7年6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调研,来到了原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吕梁兴县蔡家崖村,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前向晋绥边区革命烈士庄重地敬献了花篮,分别参观了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晋绥边区政府旧址和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在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院内,习近平总书记非常亲切地同当年在晋绥边区革命斗争过的一部分老战士们进行了交谈。参观完后,习近平总书记心情激动地说道:“吕梁我是第一次来,我心里一直向往着晋绥根据地。”指出:我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为革命成功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们,不能忘记为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为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吕梁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时,专门提到“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新时期、新时代,继续让我们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这个征程中我们要用好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八路军将士和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的吕梁精神—它展现了不怕牺牲、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倾力奉献的家国情怀;艰苦奋斗、战胜万难的坚韧毅力;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远大追求。当时在《晋绥大众报》工作的当代著名“山药蛋派”作家马烽、西戎合著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就生动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吕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鬼子和伪军进行殊死搏斗的革命史,真实地再现了吕梁精神。

2 民国卅五年晋绥边区还乡人员纪念证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到今天,就一直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牢地树立为自己坚守的初心和使命,人们生活日益美好。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百折不挠、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分“三步走”富起来,成功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春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和团结全党及全国各族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全面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伴随党的十六大精神,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团结带领全党全国最广大的人民,改善民生,历史性突破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历史性地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并逐步走向全面小康,有力地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这张由晋绥边区颁发的小小的已经发黄、残破的证件,几经辨认出的信息,反映出抗日战争年代晋绥边区政府对战士的革命功绩所给予的高度肯定和积极鼓励,它只是革命战争年代一名普通战士参加革命奋斗的证明,但它所蕴含的历史印记却清晰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初心和使命。民国卅五年晋绥边区还乡人员纪念证一方面是“……参加革命战争,奋斗有年,保卫人民,功绩甚大,应为人民尊重爱护”,体现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对革命战士保卫人民功绩的肯定,并且提倡人民尊重爱护革命战士,提高了战士的社会荣誉感、价值感,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军民的革命斗争积极性;另一方面,“现因战争结束,离职还乡,从事生产,在和平建设中继续为人民服务”,体现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鼓励革命战士战争结束返还家乡后,戒骄戒躁,继续发扬革命精神,继续为人民服务。它见证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的谈话中,我们殷殷感到“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深切感恩之心,认识到我们应该乘着党史学习的春风积极认真地学习党史,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深刻认识和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铸就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艰辛无私和英勇,提倡全社会都应感恩和崇拜英雄、致敬英雄、学习英雄,弘扬老一辈“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斗志。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新时期新时代,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伟大的理想信念,时时刻刻想着“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3 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的意义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革命文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荣光和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让革命文物焕发光彩,让红色基因融入人们的血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持续走向深入。

2018年6月21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山西省城太原和革命老区兴县之间开通了“蔡家崖号”列车,越来越多的人乘坐火车前往晋绥边区这块革命热土,开启红色旅游,接受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先进性教育、党史教育。乘坐“蔡家崖号”列车追寻红色记忆、走进百姓生活、品尝土特产品、欣赏田园风光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新风尚。兴县驻蔡家崖村第一书记贺建军曾介绍说,“蔡家崖号”列车开行后,吸引了省内和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乘坐火车前来旅游观光,兴县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逐年递增,带动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如今,当地百姓人均收入达到了7200元,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百姓摆脱贫困的重要方式。革命文物背后的革命传统教育与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传播了红色文化,使其历史和精神文化得以传承,红色血脉得以赓续。

今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他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沐浴在党的温暖阳光下,衣食无忧。他们不仅经历和见证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而且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我们更应该乘着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乘势而上、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他们一起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引导他们深刻领会党的奋斗历程、奋斗精神和优良传统,从中汲取红色基因,从而培养出理想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体魄强健、勇于担当使命的新一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奉献青春力量!

2021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以及更为翔实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等政策强化了对革命文物管理、保护、研究、利用工作,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和突出,让革命文物所凝结的红色基因更多、更快、更好地融入人民的精神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化作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强力量!

猜你喜欢

吕梁文物革命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幸福生活
中国的出行革命
一次就好,我带你去看天荒地老
粉红革命
文物失窃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文物掉包案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