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会展产业联动发展助力京津冀协同一体化

2022-09-14李洋

商展经济 2022年17期
关键词:展馆会展业会展

李洋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天津 300000)

在现代化城市的飞速发展下,会展产业作为新业态的代表,依靠强大的产业带动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会展集聚区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中。为了形成行业联合效应,北京、天津与河北共同成立了“京津冀”经济产业带,致力于三地会展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联动发展目标。在实际发展中,应找准产业联动发展规律,制定符合区域情况、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促进各区域特色发挥,形成体系完善、优势互补的会展产业带,从而全面提高会展业品质与运营效率。

1 京津冀会展业协同发展的意义

1.1 有助于提高会展业竞争力

在国内众多经济带中,会展业发展速度最快的是长三角经济带,会展业带有鲜明的集中发展态势,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关键发展区,以宁波、苏州等周边城市为支撑,形成梯度发展格局。此外,珠三角产业带采用以强带弱的模式,迅速与周围城市共同创建会展业集群,为当地会展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并促进了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在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激烈竞争中,京津冀三地不应各自为政,走协同发展之路是大势所趋,通过发挥合力效应,促进三地人力、财力等各项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由此促进全区域内会展业竞争力快速提升。

京津冀联合体在地理位置上存在较大优势,在互助共赢背景下,三地轨道交通、高铁等逐渐在京津冀区域内形成完善的交通网,且通讯、医疗等基础设施也不断朝着一体化迈进,三地会展业将充分发挥相关产业一体化支撑优势,使三者联动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公路网、高铁等的建设使三地空间距离更近,便于大型展会转移,还可借助便捷高效的物流业,为三地会展业联动提供便利的运输支持,促进会展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1.2 有助于会展业合理分工布局

现阶段,京津冀三地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且三地会展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以北京市为例,其会展业发展走在队伍前面,始终未掉出全国前三名,在展会面积、展馆数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均远超国内其他城市。尽管北京市会展业整体发展态势乐观,但在国际型展会举办期间,在交通流量、空气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严重制约会展业发展步伐,许多优质的国外品牌不断流失。对此,可通过创建京津冀会展联合体,将部分品牌展会划分到河北、天津区域内,以缓解北京会展业的发展压力,使会展业分工布局更加合理,有效预防优质品牌项目流失,促进会展业整体品质提升。长期以来,国内会展具备主体始终为政府,该模式虽然可为产业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但会影响会展业市场化程度提升,导致市场管理不科学、会展企业实力受限等,对会展业进行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通过京津冀联合体的创建,可加快政府角色转变,从原本的主导型变为服务型,促进市场化资源配置,为创建会展市场提供更多助力。同时,三地商务管理机构也会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产业现状,促进三地在会展业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合理分工,制定带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模式,促进会展业的转型升级[1]。

1.3 有助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京津冀区域第二产业作为经济主力,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不容小觑,如森林覆盖率降低、PM2.5含量提升、水源污染等问题,对城市发展与市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对此,通过三地合作创建生态保护规划机制,发挥合力治理环境污染,促进可再生资源回收与清洁能源利用,共同创建区域生态走廊,不但可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推动会展业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会展旅游业方面,进而逐渐将发展重心朝第三产业转移,实现该区域产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2 京津冀三地会展业发展现状

京津冀三个区域相邻,在100千米内聚集多个大型城市,是国内除长三角、珠三角之外的第三个会展城市群,但三者在资源储备方面却存在显著差别,会展业的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据调查,三地会展业发展现状有所区别,北京的发展优势毋庸置疑,在资源储备上十分雄厚,具有较强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天津会展业发展势头猛烈,立志建成国家级会展城市;与京津两地相比,河北省的会展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需要通过三者联合,将现有资源整合起来,优化配置,以协同一体化的方式促进会展业的整体发展。

2.1 北京市发展基础

北京市作为三地联合发展的中心,在展会数量、发展历史、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遥遥领先,尤其是在承办2008年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等国际盛事后,当地会展业展现出的智能化、国际化服务获得了世界认可。据调查,北京现拥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9个,所承办的展会获得国际展览联盟认证,中国国际机床展会、国际航空展会能够与国际接轨,属于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展会项目。此外,北京还创建了许多专业会展机构,如国际展览中心、会议展览业协会、商务投资促进机构等,有35家会展单位现已加入国际展览联盟,在全国首屈一指。但是,近五年来,北京办展整体态势不够客观,在展览数量与展会规模上逐渐下降,现已成负数,分别为-2.64%和-7.65%,逐渐滞后于广州、上海等地会展业的发展,如表1所示。在三地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会展中心应把握时机,充分发挥现有的展会基础,寻找新的发展机遇[2]。

表1 2017—2021年北京市展会情况

2.2 天津市发展基础

天津是国内发展速度较快、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研发基地,也是北方地区主要的港口城市。据调查,早在2015年该城市会展发展综合指数便已跻身全国10强,且后续发展速度仍在持续加快。现已拥有三个专业展馆,即梅江展馆、滨海国际展馆、天津国际展馆。所承办的国际金属加工、机床、机械设备展会均获得了国际会展联盟的认可。在地理位置方面,天津市毗邻北京,交通便利,便于接收北京转移下来的优质会展项目,且与会展相关的软硬件具备巨大的研发潜力,近五年来,当地展览数量与规模都在逐渐提升,分别为12.64%和10.15%,如表2所示。在加入京津冀展现联盟后,当地会展业更是如虎添翼,未来发展前景不容小觑[3]。

表2 2017—2021年天津市展会情况

2.3 河北省发展基础

河北省环绕天津市与北京市,省内石家庄、唐山等地市与京津相邻,唐山港、秦皇岛港被列入亿吨大港名录中,在陆运货物周转量方面位居全国第一。据调查,该省现拥有12个展馆,各展馆的平均面积为2.05万m2。2015年唐山贸易委员会顺利加入国际会展联盟,成为河北省唯一进入国际行列的会员。近5年来,河北省承办的展览数量逐渐提升,展馆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分别为37.65%和32.67%,如表3所示。河北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十三五”规划中,以期通过京津冀联盟的方式,为该省会展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助力。在品牌展会建设中,该省已经承办了一系列国际型展会,如北方国际皮革博览会、石家庄国际医药展会等,此类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但提高了河北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当地会展经济繁荣夯实了基础[4]。

表3 2017—2021年河北省展会情况

3 京津冀三地会展业联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聚集区分布失衡

根据京津冀会展业分布情况可知,在聚集区数量与规模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失衡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北京作为联合体的第一城市,拥有一个核心、多个板块的聚集区,但剩余两地的聚集区较为单一,竞争力较弱。从某种程度上看,会展业可将区域发展水平真实地反映出来,且与城市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尽管三地在国家会展层面上处于较高水平,但发展主力仍是北京,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权威性,对会展项目具有较高吸引力,与之相比,另外两地只发挥辅助作用,会展业所占份额较小。

因三地空间范围较大,不同城市的发展程度有所区别,各行政区现有的会展聚集总量未满足产业最佳发展要求,导致会展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失衡,个别区域的会展业发展较快,其他区域则止步不前。三地会展项目主要承办地为北京、天津与石家庄市中的高等级展馆,北京会展业基础良好,聚集区较为完善,但因是国家首都,考虑到政治特殊性,会展聚集区内不适宜举办大规模的展览活动。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需要将部分大规模展会活动转移到其他城市举办,但现今北京周围会展聚集中,受发展失衡因素的影响,各地对北京输出展览的承接能力不足,这一问题在京津冀联合体建设中应得到解决[5]。

3.2 聚集区功能同质化严重

在空间布局方面,京津冀区域存在功能同质化明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功能错位、内容分工不同、空间梯次布局尚未实现等方面,需要注重垂直分工,使网状化层级集群能够实现更加高效地发展。

在功能错位方面,三地的产业集群尽管有所区别,但在竞争方面尚不够有序。当前会展集聚区普遍以大型会展场所为中心进行建造,在创建初期都是朝着“一步到位”的目标,因此会在区域内包含大量设施,虽然设施内容较为齐全,但却很难凸显会展业的发展特色,在展会活动开展时容易出现撞展、非良性竞争等现象。

在内容分工方面,因不同展区的功能定位不同,尽管有助于某个独立区域发展,但会抑制整体集聚区的发展。同时,三地许多会展功能定位大同小异,很容易产生无序竞争[6]。此外,在会展活动举办期间,为了谋取更多效益,一些展馆忽视规范要求,在相同展区内重复展览,对该区域会展品牌带来不良影响。

在空间布局方面,因三地带有不同的地域差异,且城市类型不同,如省会城市、直辖市、首都等。在会展布局过程中,尚未创建专门的机构来协调展会层次,致使区域内分布没有梯度感,每个区域只是竞争办展,忽视了空间梯次的梳理,导致空间无序感普遍存在。

3.3 会展产业竞争力较低

尽管京津冀区域在会展指数方面始终处于提升状态,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依然存在差距,会展业整体竞争力较低,尚未达到1+1>2的效果。近年来,天津与河北省会展业虽然有所进步,但在场馆利用率、品牌展会数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对北京转移会展的承接能力也有限;北京的展览数量与面积均有所降低,竞争力面临挑战。三地会展竞争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如下。

北京:管理机构不健全,会展业管理体制落实不到位,存在注重展览、轻视规划等情况,且会展业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行业协会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据调查,会展创办需要充足的硬件设施与相应政策的支持,但因北京地区展厅面积有限、交通条件较差,成为会展业发展的短板。同时,受首都特殊政治地位的影响,如若承办展会过多,难免会人流聚集、堵塞交通,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持续的当下,更要注重大型展会对人流量的控制,避免疫情传播,保护参展人员安全。但因受展会面积的影响,许多大型高端会议无法引进,导致优质国际展会项目外流[7];

天津:市场主体规模较小,以展馆企业与会展企业为主,市场竞争力较弱,缺乏专业人才,尤其是在设计理念、会展活动策划、广告营销等方面,与一线城市相比仍有上升空间。当地会展多由政府主导,与市场脱节,展会形式大同小异,加上高档大型展会较少,严重影响了该城市“集群效应”的发挥;在会展行业发展中,与市场的关联不够紧密,目标定位模糊,存在注重硬件设施,忽视软环境建设等问题,近年来尽管会展承办数量不断提升,展馆面积不断扩大,但在办展品质方面仍有待提升。

河北省:该区域会展业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组织分散,整体规模较小,要想解决省内中小城市的会展业发展问题,可结合城市特点另辟蹊径,走特色会展之路。同时,河北省会展业存在一个通病,即品牌展会短缺、人才团队缺失,会展行业缺乏龙头企业与领军人物。在进入网络时代后,河北省虽然创建了官网平台,也实时发布会展业的最新信息,但因复合型人才缺失,基建工作始终较为落后,以石家庄场馆为例,面积只有1.1万m2,且硬件设施老化,政府对民营会展项目的扶持力度不足,使会展业的发展困难重重。

4 京津冀会展业联合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4.1 改善聚集区格局,强化三地协同发展

综上可知,京津冀三个地区的会展业发展基础均较为雄厚,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在格局布设、基础设施配置与共享方面始终存在不足。对此,三地场馆建设应注重格局优化,充分发挥地缘文化与交通优势,培育品牌展会,为三地会展业的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方面,完善会展基础配套设施。在京津冀发展过程中,通过各城市间的产业联动,使会展业融为整体,促进会展聚集区的均衡分布。在三地协调发展中,应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与人文优势,联合推动展会活动开展。京津冀三个区域的空间距离较近,高铁开通后,基本上1~2个小时便可到达另一个城市,交通通达度进一步提升。为了增强区域会展业实力,三地政府还应注重港口、机场等海上、航空领域建设。北京作为历史名城,旅游产业发展具有绝对优势;天津作为近代文化城市,同样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河北省地域辽阔,可依靠旅游业发展为会展业吸引更多客户资源。可见,三地会展业发展均可借助区域人文优势,共同打造区域旅游产业,依靠旅游业带动会展经济,为吸引更多品牌展会的加入提供助力[8]。

另一方面,共享展馆与配套设施。设施完善度对会展项目开展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完善的场馆设施可显著提高展会举办的成功率。对此,三个城市会展业应注重基础设施、场馆配套设施与服务的优化,具体如下。第一,联合体区域政府应制定统一的战略协议,对城市道路、通信设施进行完善,实现三个地区通信、公共交通、物流等方面一体化目标。同时,制定统一的住宿和餐饮服务标准,为会展客户提供新颖且完善的会展服务;第二,创新联合区域内场馆信息共享机制。因三个地区都拥有丰富的展馆资源,但尚未制定统一的规划,在空间布局方面不够合理,且收费标准不统一。对此,三个地区的商务委员会应针对展馆建设事宜,制定区域展馆统一的应用标准,并创建各具特色的空间布局;第三,为了提高现有展馆利用率,可创建专门的京津冀展馆官网,定期发布展馆使用情况与收费标准等,使会展企业能够获取更加全面的展馆信息,合理运用展馆空间,科学安排各项参展计划,依靠三地会展资源整合,促进会展业竞争优势提升,能够充分满足北京输出展览的承接要求。

4.2 制定省级协调机制,实施差异化发展

第一,树立集聚区整体发展思维。京津冀集聚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会展协同发展工作中,应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思想观念,树立三地“一盘棋”思想,化零为整,积极创建会展合作长效机制,依靠合力打造国内一级会展平台。在市场交流方面,聚集区会展企业应不分彼此,加强行业交流,定期开展交流会,从而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市场关系。

第二,完善会展集聚区协调机制。三地会展业的发展不应单纯依靠市场自行调节,盲目的市场活动很容易产生恶性竞争,不利于维持市场秩序。对此,应通过完善协调机制,创建协同发展组织机构并赋予其区域话语权,负责区域内会展资源调配与活动开展,统筹规划,大力推动三地合作供应,还应制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主要集中在省级领域,每个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例如,在京津冀发展中,其总体规划可作为总体战略发展的分支,为各地会展业协同发展提供政策指导。现阶段,国家发改委经过研究决定,应将工作重心放在跨区域规划制定方面,对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进行动态跟踪,为三地联合发展提供机制方面的支持。

第三,结合地域优势,实施差异化办展。在创建统一会展发展规划后,为了避免功能同质化问题的产生,三地应结合地域优势,根据不同产业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实现差异化办展。例如,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国际会议,在展会项目选择上可侧重于会议型。同时,北京市属于国家文化中心,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积极承办“京交会”“文博会”等,与国外开展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自信,将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听;天津第二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在机械制造、港口运输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会展项目可倾向于大型设备,如举办北方自行车展览、中国装备制作博览会等。河北的医疗、陶瓷业发展优势显著,可开展一些医疗器械展览会、国际陶瓷博览会等,并由各地商务委员会借助网络平台,筛选出各地优势展会项目,将下游规模小、组织乱、效果差的展会项目剔除,拒绝多地重复办展,避免资源浪费,将优质资源聚集起来,使各地展会品质得到保障。

4.3 创建共享平台,提高会展业竞争力

一方面,创建会展交流平台。将三地会展业的相关数据汇总起来,创建数据库,制定统一的入会标准与展览收费标准。三地政府分别成立工作小组,专门负责三地会展业数据整理与更新工作,确保数据库具有参考价值。同时,还要创建会展交流平台,三地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与广大群众均可自由登录,并对会展类信息进行查阅和研究。制定会员入会标准后,明确协会机构与会员的职责,可根据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制定会员价格,实施梯级定价制度。按照UFI认定标准,制定会展品牌划分标准,使会展质量得到切实保障。经过三地交流沟通,决定将会展业研讨会定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举行,举办地点在三地轮流。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为国内外会展信息提供分享的平台,有助于会展从业者及时掌握全球产业发展动态,促进会员间的心得分享,提高全行业的运营水平。

另一方面,引入互联网技术,提升展会营销竞争力。随着网络技术与移动通信飞速发展,为了提高会展行业竞争力,应积极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促进会展运营能力提升,为客户带来新颖且深刻的现场体验。通过移动App的应用,可使观察者更加全面直观地浏览不同的展会类型,帮助其做出合理的会议安排,有效组织买家与观众,使展会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同时,新技术在营销环节的应用还有助于信息分享与实时传递。通过社交软件的应用,使行业观众与社区可随时交流,传播展会信息,激发观众的参展兴趣,提高展会影响力,使主办方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观众需求,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值得强调的是,新技术还可提高展会的运营效率,通过RFID技术、二维码、NFC技术的应用,使主办方能够精准选出适宜观众需求的观展模式;QR技术与手机终端App的应用使移动展会成为可能,为展会信息传播与线上参展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参展人员只需利用手机扫码或者下载终端App,便可进入微站中,借助通信设备获取展会信息、展品信息以及入场观众信息,后台也可对参展人次、观众信息等进行统计,整理观众的意见反馈,以便捷的渠道开展营销工作,汇总客户数据,从而为后续客户关系分析与展会整改工作提供依据。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会展行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在京津冀一体化合作发展中,应积极探索三地在会展活动类型方面的差异,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实现错位发展。针对聚集区分布、聚集区功能同质化、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问题,应通过改善聚集区格局、制定省级协调机制、创建共享平台、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等方式,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三地会展业协同高效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展馆会展业会展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