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坝仔水库工程除险加固措施分析

2022-09-14王小龙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消力池坝顶溢洪道

王小龙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惠州分公司,广东 惠州 516000)

1 工程概况

坝仔水库位于惠东县稔山镇坝仔村,始建于1970年,建库集雨面积2.2 km2,总库容为142.97万m3,设计灌溉面积160 h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1)型水库。稔山镇地处惠东沿海,镇域东距汕头190 km,西至深圳70 km,北距惠州机场38 km,南临香港海面46海里,镇内主要河流有白云河、盐灶背河、联丰河、大埔屯河及范和河等,均为独立流入海的河流。坝仔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各一座组成,水库原设计总库容为136.0万m3,正常库容98.0万m3,死库容9.0万m3,兴利库容为89.0万m3。设计灌溉面积160 h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1)型水库。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17)及《防洪标准》(GB 50201—2014),坝仔水库属于小(1)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设计洪水标准为30 a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 a一遇[1]。

坝仔水库1999年曾进行过除险加固。设计洪水标准为30 a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 a一遇,为小(1)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1999年加固的项目有后坡培厚,重建干石棱体反滤;重建溢洪道消力池、护坦。后坡马道以上坡比1∶2.2,马道以下1∶2.75;消力池池长20.5 m,大坝长95.0 m。2008年度列入惠东县省人大议案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计划,已实施加固的项目有对坝体进行白蚁防治,除蚁灭蚁;前坡混凝土护坡;后坡培厚;重建溢洪道消力池;输水涵的启闭房重建并新换置拉杆钢索;新建管养房、拓宽平整进库路及完善相关水情观测配套设施等。2018年,受“8·30”洪水影响,坝仔水库溢洪道泄槽末端底板损毁,已由稔山镇水利所进行修复[2]。

2 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2.1 大 坝

(1)坝顶为碎石路面,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坝上下游坝坡现状较为完好,但背水坡草皮护坡损坏,表土裸露;马道排水沟局部坍塌破坏。

(3)大坝坝体各部位透水性不均匀,总体呈中等透水状态。从标准贯入实验及天然孔隙比看,大坝填土不均匀,主要呈稍实状态,密实度欠佳。

2.2 溢洪道

坝仔水库溢洪道建于20世纪70年代,虽于1999年和2008年进行过消力池和护坦等局部改造(重建),但进口段及泄槽段未进行改造,从现场来看,浆砌石表面破损老化,泄槽段表面受水流冲刷坑尘洼不平,经安全鉴定复核计算,溢洪道陡槽侧墙顶高度满足超高要求,溢洪道挡土墙在各工况下抗滑稳定系数不满足安全要求,抗倾覆稳定系数满足安全要求;消力池池长满足要求,池深不满足规范要求;经消力池侧墙高度复核计算,消力池侧墙高度满足不规范要求。故安全鉴定结论建议拆除重建溢洪道侧墙;重建溢洪道消力池。结合水库管理单位及建设单位意见,有必要对溢洪道进行拆除重建。溢洪道消力池在2018年台风“山竹”时被冲毁,管养单位对其进行局部修复,但总体仍存在安全隐患,本次考虑对其一并进行拆除重建[3]。

2.3 输水涵

根据实测地形资料,现状输水涵管采用铁链斜拉的转动门盖启闭,管身为0.8 m预应力混凝土管;涵管出口采用混凝土结构出水渠。涵管出口采用混凝土结构,涵管进口高程为44.23 m,出口高程为43.37 m,原输水涵管长度约58 m。输水涵涵管自建库50 a以来没有加固或重建过,涵管冲刷腐蚀严重,经涵管结构稳定计算,涵管结构强度不满足结构承载能力要求。建议加固输水涵管;输水涵启闭设备老旧,拉杆锈蚀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建议改造启闭设施;输水涵出水渠浆砌石挡墙存在松动剥落老化现象,且进库路就在出水渠上方,出水渠与进库路之间无护坡,土方容易坍塌,建议重建输水涵出水渠,并砌筑出水渠与进库路之间的护坡。安全鉴定结论提出:输水涵涵管自建库50 a以来没有加固或重建过,涵管冲刷腐蚀严重,经涵管结构稳定计算,涵管结构强度不满足结构承载能力要求。

3 工程除险加固措施

3.1 大坝加固措施

结合安全鉴定有关结论,确定大坝需作除险加固处理的主要内容如下:坝顶路面加固及重建坝顶排水沟;坝体防渗加固;重建坝后草皮护坡;新增坝脚出水渠[4]。

3.1.1 坝顶加固

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189—2013)第6.3.1条,坝顶宽度应根据构造、施工、运行和抗震等因素要求确定,可采用4~6 m,现状坝顶宽5.6 m,满足规范要求。现状坝顶为碎石路面,坑洼不平,本次设计加固后坝顶路面高程为55.8 m,路面净宽4.75 m,路面结构采用沥青路面,下部铺设6%水泥石屑垫层厚200 mm,路面坡度向背水侧斜2%,并在背水侧沿路设排水沟,排水沟采用C20混凝土,宽0.2 m,深0.3 m。坝顶路面见图1。

图1 坝顶路面加固结构(单位:mm)

3.1.2 大坝防渗加固

本次大坝防渗加固的主要范围为坝体部分,防渗起点桩号是Z0+000.0处,截止桩号为Z0+094.5处,共计防渗长度94.5 m;深度为进入相对不透水层1 m。采用高压摆喷灌浆方法,高压喷射水、气或浆切割地层,灌注水泥浆,切割和置换土层部分细粒土,形成墙体。高压摆喷采用三重管法施工,为摆喷拆接形式,摆动中心线与灌浆中心线夹角为15°,摆角不小于22°,三管法施工。钻孔孔径130 mm,孔距1.5 m,灌浆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灌浆平面布置(单位:mm)

3.1.3 坝后坡重建草皮护坡

重建坝后草皮护坡,对坝脚后三角区域进行平整及新增草皮护坡。

3.1.4 新增坝脚出水渠

在现状量水堰后新增坝脚出水渠(见图3),与输水涵出水渠连接。

图3 坝脚出水渠大样(单位:mm)

3.2 溢洪道改造措施

经2019年安全鉴定复核,溢洪道进口段、陡槽段侧墙高度实际超高值均大于最小安全超高值0.5 m,满足500 a一遇(P=0.2%)洪水标准设计水面的超高要求;消力池段侧墙高度不满足500 a一遇(P=0.2%)洪水标准设计水面的超高要求。经消能复核计算,溢洪道消力池池长满足消能要求,池深不满足规范消能要求。针对溢洪道现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确定溢洪道需作除险加固处理的主要项目如下:

(1)重建进口段与控制段,进口段坡比1∶22,与现状地面衔接,堰顶高程为52.70 m,控制段净宽10 m,侧墙顶高程55.80 m,控制段新建工作桥,工作桥宽6 m。

(2)重建泄槽段,泄槽净宽为10 m,坡比1∶4.5,矩形断面,侧墙采用混凝土挡墙,底板采用300 mm厚C25钢筋混凝土,100 mm厚C15混凝土垫层。

(3)重建消力池段及海漫段,消力池采用底流消能形式,池深1.1 m,总长22 m,消力池底板采用500 mm厚C25钢筋混凝土,下设100 mm厚C15混凝土垫层。消力池水平段设梅花状Φ50PVC排水管,反滤层采用200 mm厚的粗砂垫层和200 mm厚的碎石垫层。消力池后接海漫段,海漫段长15 m[5-6]。

3.3 输水涵管加固措施

针对放水涵现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设计输水涵管加固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新建闸室段及放水塔,闸室段长8.0 m,宽3.2 m,正常蓄水位以上0.5 m处设检修平台,上部采用梁板柱结构,启闭机室大小为3 m×3 m。

(2)在原φ800的钢筋混凝土输水涵管内衬φ700钢管长56 m,钢管壁厚10 mm,钢管与原输水涵管间采用微膨胀水泥浆填充,坝体上游段27.7 m范围内采用充填灌浆,设两排灌浆孔,灌浆孔间距为2.0 m×1.0 m。

(3)新增工作桥,连接启闭机房和坝顶,工作桥总长25.2 m,设三跨。

(4)新增出水涵管后渠道长78.5 m,顺接下游渠道,出水渠与进库路之间采用草皮护坡。

3.4 大坝安全监测布置

坝仔水库本次除险加固工程需完善坝体的安全监测设施,主要包括变形观测和渗流监测设施。根据《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551—2012)要求,具体布置如下:

(1)变形观测。新建3排测点共1个校核基点及12个变形观测点。

(2)渗流监测。新建3排测点共11条测压管。渗流量感知原则上应采用自动化监测,可通过线缆集成于现状一杆式装置。

4 结 语

我国水库大坝工程运行中,各种病险问题较多,如:坝体边坡稳定性欠佳,安全不达标;坝基和坝体渗漏问题;溢洪建筑物功能欠佳等。对此,必须在做好安全性评估、鉴定结果核查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水库除险加固方案,保证水库安全运行,以提供区域供水保障能力,发挥水库工程应有的功能。

猜你喜欢

消力池坝顶溢洪道
基于贝叶斯参数更新的高土石坝坝顶开裂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
运行期土石坝坝顶高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GFRP筋替代钢筋在溢洪道泄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青山嘴水库工程(溢洪道)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法的阶梯溢洪道消能研究
调节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变形监测分析
深厚覆盖层上高心墙堆石坝坝顶开裂特征及原因研究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底流消能平底和跌坎突扩消力池水力特性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