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助力滁州县域经济发展

2022-09-14智张滁州市科学技术局

安徽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滁州市科技人才县域

文/侯 智张 将(滁州市科学技术局)

近年来,滁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牵引,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坚持企业主体、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市场推动、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为滁州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1 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750 家,居全省第三;全市研发经费投入53.2 亿,总量居全省第四;全市技术市场完成企业吸纳额350 亿元,输出额361 亿元,总量均居全省第二;科技成果登记数量2976 项,位居全省第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连续两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三,同时,在全省占比分别由去年底的6.8%和8.9%上升到6.92%和9.2%,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持续缩小;获省科技奖11 项,获奖数位列全省第三。

一、政策举措和特色经验

1.制定完善科技创新政策

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滁州市在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科技项目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作用,相继出台《滁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实施办法》《滁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滁州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措施》和《滁州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

2.建立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

增加财政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建立多元科技投入体系。一是设立滁州市天使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3亿元,用于支持符合滁州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基金自设立以来,累计支持22 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在滁州创新创业。二是设立融资担保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开展“投、保”联动,构建“创业投资+金融担保”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挥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2021 年担保总额超5 亿元。

3.精准集聚各类科技人才

通过出台柔性引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创新创业资助、产业创新团队培育等办法,搭建科技人才成长广阔舞台。经常性开展“走园入企”活动,全面摸排重点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人才库”和“人才需求库”,制定并广泛发布《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人才政策一本通》,面向全球精准招才引智。2021 年全市共引进21 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获批国家级引进境外人才项目立项数和国拨经费均居全省第二位。制定《降低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实施细则》。

4.科技赋能产业链发展

围绕光伏、智能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半导体等八大产业链,培育建设一批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聚焦产业链重点领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及“卡脖子”技术突破,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实施八大产业链强链补链攻坚项目12 项,拨付财政补助资金1240 万元,撬动一批高端研发项目落户滁州。

5.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组建滁州市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该院为副处级建制,人才储备专项编制30 个,负责全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科学统筹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促进人才和创新“双轮驱动”发展。目前已有两个科学家团队在滁州注册研究院公司。二是创新实施“科技副总”。建立“科技副总”模式,即由高校教师挂职企业副总经理或副总工程师,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创造校企地人共赢,实现“四方受益”。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研发意识不强

县域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还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县域内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较弱,企业研发活动投入较少。同时,部分企业生产产品相对技术含量较低,现有技术已基本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研发投入短期不能为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益,进而导致企业对研发的需求不足。

2.创新载体作用不明显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因一部分县域缺乏承接的载体和平台,而无法让长三角地区的前沿科技与滁州市的优势产业形成无缝对接,进而让科技转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县域的公共服务平台运作仍以政府行政推动为主,运行机制不够灵活,资源整合度不高。

3.科研互动格局未形成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互动的格局还没有形成,优势资源开发走向产业化还存在诸多限制,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还没有形成稳定有效的合作机制,高校院所能提供与地方企业成熟合作的关键项目不多,加之地方企业对本地高校认同度不高,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强化宣传力度,落实科技政策

完善科技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全面深入企业宣传指导,让企业做到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并结合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研究新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创新活动成本,帮助企业规避创新风险,帮助企业树立依靠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识,提高企业申报主动性,强化企业内生动力。

2.强化平台建设,促进成果转化

在备案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基础上,建立一批县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特别是要组建服务工业主导产业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招引长三角地区及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科技特派员法人单位,并派驻科技特派员开展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技术需求调研和征集,让卖家了解买家,让买家找到卖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3.强化人才招引,建设人才高地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推动县域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延揽高层次科技团队和人才,厚植发展新动能,助力企业和县域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积极打造人才链,推进“产创才”融合,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进一步创新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和服务举措,帮助县域企业招引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团队,积极帮助企业申报高质量科技项目。

4.强化政府统筹,创新研发方式

考虑到研发活动投入资金量大,同时研发成果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在激励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的制定上能够以普惠的形式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倾斜,降低享受政策条件,提高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对行业中的共性问题能够运用政策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并让企业共享研发成果;对企业中的个性问题,进一步依靠政策引导,打通企业与高校合作壁垒,切实将高校的优质研发资源和力量运用到实体经济发展中。

猜你喜欢

滁州市科技人才县域
人力资源会计视阈下激发河北省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的薪酬体系研究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李萍作品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完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全面增强科技人才活力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滁州市机构养老服务调查
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