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养殖中华鳖红底板病防治技术

2022-09-14刘德建

科学养鱼 2022年8期
关键词:温棚水温底板

刘德建

(济宁市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中心,山东 济宁 272125)

中华鳖红底板病又称赤斑病、腹甲红肿病等,发病时间多在春末夏初水温20℃以上时,对中华鳖亲鳖、成鳖及幼鳖都可造成严重危害。济宁市推广“麦稻轮作、稻鳖共生”生产模式,实现“一田多用、资源共享、一田多收、效益提升”的实效,其原理就是利用种植作物和水生动物间的互惠互利作用,施肥、用药量都大幅度减少,无论是种植作物,还是养殖动物,病害都很少。本病例是在诸多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中华鳖红底板病的发生。现就稻田养殖中华鳖红底板病防治情况总结如下。

一、发病情况

2021年5月中旬,笔者在推广“麦稻轮作、稻鳖共生”农业生产模式中,济宁市任城区种养户陈某在中华鳖苗种投放10天后,管理员发现鳖苗的摄食量突然减少,所投饵料出现剩余;3天后发现个别鳖苗死亡,随着时间的推移,鳖苗死亡数量逐渐增加,最多的时候1天死亡23只,然后鳖苗死亡数量有所下降,没有引起养殖户的重视,开始仅仅以为是正常苗种损耗,但后来愈发严重。笔者采取治疗措施并治愈了鳖苗,整个发病过程持续了15天左右。

二、发病症状

鳖苗投放后至发病前,部分鳖苗白天在环沟边慢游或静止趴在环沟的斜坡上,有时脖子后仰伸出水面呈喘气状,精神萎靡,对外界声音刺激反应比较迟钝,极易被捞起,身体比较虚弱。濒死病鳖背甲颜色发乌、失去光泽,有不规则的红黑色瘀血斑块,背甲皮肤腐烂,较深处露出骨板,严重处有白色糜烂(图1)。整个腹部底板呈红色,局部有不规则瘀血性红斑,腹甲上不规则排列着许多圆形的疣状突起,内有干酪状脓灶,突起周围皮肤有腐烂脱落现象,严重的会露出腹甲骨板,裙边皮肉腐烂成锯齿状(图2)。四肢基部有白色圆形疣状突起,突起顶部有1个圆孔(图3)。部分濒死病鳖眼睑发白增厚,脖子红肿充血不能回缩,皮肤腐烂,伴有口鼻发炎充血现象(图4)。实验室解剖发病濒死病鳖,其肝脏呈黑色或花斑状、胆囊肿大并呈黑紫色、肺出血且有腥臭味、气管内有黑色黏液、肠道没有食物且有充血发红现象、腹腔有淡黄色腹水。

图1 病鳖背甲

图2 病鳖底板

图3 病鳖四肢

图4 病鳖脖子

三、致病因子

1.机械性损伤 发病麦稻轮作田的环沟是新开挖的,环沟的土用来夯实田埂,田埂平面和环沟斜坡只进行了简单平整,还有坚硬的土块,表面硬且粗糙凹凸不平(图5)。中华鳖苗投放后,白天晒背和夜晚安静时会爬出环沟,其底板不可避免地与土面发生摩擦而造成损伤,诱发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等,造成中华鳖红底板病的发生。另外鳖苗在捕捉、装卸、运输、投苗过程中,腹甲摩擦或受挤压、相互抓挠也会造成机械性损伤,导致鳖苗继发细菌感染,诱发红底板病。

图5 稻田环沟

2.细菌性感染 对染病濒死鳖苗底板病灶和肝、脾、肾、肺等器官取样,进行实验室细菌培养、电镜观察,均发现两端钝圆、杆状,中轴端、直极端单鞭毛的细菌。细菌分离培养得到的主要细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判断该菌是造成中华鳖红底板病的主要细菌性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菌,能感染引起中华鳖等爬行动物全身性败血症或局部感染,甚至致其死亡。另有研究表明,中华鳖呼肠孤病毒是其主要病毒性病原,此案例未检出。

3.鳖苗生活环境温度突变、温差过大造成应激反应 调查发现,所投鳖苗是温室培育的苗种,5月气温已经逐渐升高,培育鳖苗温棚中的温度更高。鳖苗从温棚中直接装车运至稻田投入环沟中,温度突变、温差过大造成鳖苗强应激反应,超出鳖苗的生理调节能力,破坏其机体防御机能,抗逆能力和适应性均下降,引起感冒等症状,加上受机械损伤和细菌感染,对鳖苗造成了更加严重的伤害。

4.鳖苗自身抗逆性下降 中华鳖是变温爬行动物,水温是其重要环境条件之一。研究表明,水温25~30℃时中华鳖免疫应答最强,水温20~25℃时其免疫应答明显下降,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一方面,春末夏初稻田环沟水体温度处于20~25℃,正是中华鳖免疫性、抗逆性低的时候,如果此时生活环境恶化,极易诱发红底板病。另一方面,鳖苗刚从黑暗潮湿和污浊水体的温棚环境中出来,抗逆性本身就差,机体防御能力低,容易染病。

四、预防和治疗措施

1.预防措施 首先,鳖苗在捕捉、装卸、运输、投放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工具平滑且不要太硬,尽量避免鳖苗受到摩擦或受挤压造成机械性损伤。其次,鳖苗投入稻田环沟前要用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等消毒剂进行消毒,杀灭鳖苗携带的致病因子。第三,甲鱼饵料中添加富含VE、VC等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增强鳖苗的体质和免疫功能,提高其抗病能力。第四,发病季节,环沟内水体每15天泼洒50克/米3的生石灰消毒。第五,发现濒死病鳖要及时捞出、隔离,单独治疗,避免传染其他健康鳖苗。

2.治疗措施 首先,对捞出隔离的病鳖用土霉素30~40毫克/升药浴30分钟左右,然后按照每千克鳖15万~20万单位青霉素腹腔注射,每天1针,连续3天。其次,稻田环沟注换新水。将环沟中老水排出后加注新水,排注水量控制在环沟水体的20%左右。第三,稻田环沟水体消毒。稻田环沟中全部水体用二氧化氯0.5克/米3泼洒,每3天1次,连续3次,最后1次泼洒后7天再用生石灰50克/米3泼洒1次。第四,稻田环沟内的鳖苗内服药饵。每千克鳖用20~30毫克氟苯尼考拌饵投喂,同时每千克饵料中添加5克葡萄糖和2克电解多维,连续使用5天。投喂药饵前须停食1天。

五、小结与讨论

1.嗜水气单胞菌是此次稻鳖共生模式中华鳖红底板病的病原,机械性损伤及水温突变是发生的诱因 笔者建议从事中华鳖养殖的农户在中华鳖捕捉、装卸、运输、投放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尽量保证所用筐、网具、捞具等不对鳖苗造成伤害,将中华鳖红底板病致病因子控制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华鳖对水温突变特别敏感,通过调节自身适应性来应对水温突变对其造成不良影响的能力较差,短时间内水温急剧变化会对中华鳖免疫系统造成极大冲击,如果此时再受到其他致病因子的危害,会继发引起中华鳖红底板病等疾病。

2.做好稻田环沟水质调控工作,确保水质良好 中华鳖骨板外无角质盾片或鳞片,体表被覆柔软革质皮肤,如果环沟水体调控不当造成水质恶化,便会产生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理化因子,慢慢通过中华鳖的皮肤黏膜侵蚀鳖体,造成中华鳖慢性中毒、体质瘦弱、免疫力下降,诱发红底板病。

3.选择经过室外池塘暂养处理的苗种 中华鳖喜阳怕阴、喜干怕湿、喜静怕噪,但鳖苗自孵出后进入温棚培育至翌年5月出棚,大约有1年时间生活在不见阳光、水体浑浊、潮气腾腾的环境中,这与中华鳖的生活习性相悖。这种环境培育的鳖苗,免疫力和抗逆性较低,经不起折腾,如果不经过室外池塘暂养锻炼、强化体质就直接投入稻田环沟中养殖,鳖苗受机械性损伤后会继发感染细菌,继而诱发红底板病或其他病害。

猜你喜欢

温棚水温底板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应避免在低于10℃水温条件下给温水性鱼类接种疫苗
奶茶泡茶水温
曹永华
板上叠球
板上叠球
村姑
连阴天气下温棚内逐时降温模型研究
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的分析
温棚栽培对夏黑葡萄物候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