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2022-09-13王静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耦合度耦合山东省

王静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青岛 266100)

0 引言

山东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大省,2020年区域GDP达到73 129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山东省三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率先开启认识海洋、走向海洋和发展海洋的征程,1984年在深入认识省情的基础上提出“陆海并重、东西部结合”的方针,1998年全面启动“海上山东”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省更加重视发展海洋经济,2007年提出建设海洋强省,2011年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海洋强国建设的引领下,山东省持续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3 187亿元,分别占区域GDP和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03%和16.48%。

不少学者对山东省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进行研究。在海洋经济方面:张舒平[1]回顾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程丽[2]研究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认为山东省发展海洋经济应采用优势-机会组合战略;李晓明[3]研究山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赵月皎[4]评价山东省海洋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山东省海洋生态经济属于海洋生态脆弱型,亟须改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刘海英等[5]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山东省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并探寻其驱动因素。在海洋产业方面:吴姗姗等[6]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表明广东省和山东省的海洋产业竞争力最强;杨坚[7]提出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须进一步转型升级;杨志坤[8]研究山东省海洋优势产业布局,并为渔业的优化布局提出具体对策。

众多学者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且已有学者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海洋经济系统、区域经济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盖美等[9]对我国沿海地区的陆海产业系统进行时空耦合分析;张晓等[10]研究海洋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的耦合关系;汪永生等[11]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科技、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耦合关系;陈琳[12]研究我国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刘波等[13]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高升[14]研究我国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省正在持续推进海洋强省建设。那么,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否协调?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什么水平?为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选取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基于2011—2016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计算综合评价得分,并评价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为推动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1 指标选取和模型构建

1.1 指标选取

区域经济是海洋经济的基础,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海洋经济是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参照郭湖斌等[15]的研究,本研究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考察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等级,基于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逻辑相关设计原则以及可操作性的数据相关设计原则,选取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表1)。

系统 维度 评价指标海洋经济经济总量海洋生产总值(C1)人均海洋生产总值(C2)海洋生产总值占区域GDP比重(C3)经济结构海洋第二产业占比(C4)海洋第三产业占比(C5)经济效益涉海就业人数(C6)海洋产业增加值(C7)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C8)区域经济经济总量GDP(C9)人均GDP(C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11)经济结构第二产业占比(C12)第三产业占比(C13)经济效益就业人数(C14)人均可支配收入(C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C16)

在16个评价指标中,除海洋第二产业占比和第二产业占比为负向指标外,其他均为正向指标。海洋经济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省海洋局和《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人均海洋生产总值等个别指标的数据无法直接获得,可通过简单计算得到。

1.2 模型构建

1.2.1 熵值法

熵值法作为客观综合评价方法,利用评价指标的实际数据对其赋权并计算综合评价得分。熵值法的基本原理为:对于某项指标而言,其实际数值相差越多,作用就越大,即权重越大;如果某项指标的实际数值之间不存在差距,则该指标是没有价值的。

设有m个待评价年度的n项评价指标,形成m×n阶的原始数据矩阵X=(xij)m×n,其中xij表示第i年的第j项指标数据。

为避免指标量纲不同产生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1)对于正向指标:

(2)对于负向指标:

在数据规范化处理的基础上,为消除零值对后续步骤的影响,对规范化处理后的数据统一向右平移0.000 1,再进行同度量化,计算指标数据的比重:

1.2.2 耦合度模型

耦合度模型在研究系统协调发展程度方面较为常用。为研究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构建耦合度模型:

式中:C表示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Si和Wi分别表示海洋经济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在第i年的综合评价得分。

1.2.3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模型较为常用但存在缺陷,即当2个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均较低时,耦合度却可能较高。为克服这一缺陷,参照孙爱军等[16]的研究,本研究将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和整体发展水平纳入同一模型,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

式中:D表示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T表示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指数。综合发展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α和β分别表示海洋经济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的权重。

α和β的取值取决于系统的相对重要程度。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在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具有不对称性,通常而言,海洋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一定带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参照赵金丽等[17]的研究,取α=0.6,β=0.4。

参照舒小林等[18]的研究,根据耦合协调度划分10个耦合协调等级(表2)。

2 实证分析

2.1 综合评价得分

利用2011—2016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相关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表3)。

耦合协调度 耦合协调等级 耦合协调度 耦合协调等级0~0.09 极度失调 0.50~0.59 勉强协调0.10~0.19 严重失调 0.60~0.69 初级协调0.20~0.29 中度失调 0.70~0.79 中级协调0.30~0.39 轻度失调 0.80~0.89 良好协调0.40~0.49 濒临失调 0.90~0.99 优质协调

指标规范化数据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熵值 差异系数 熵权C1 0.000 0 0.183 0 0.420 0 0.616 3 0.834 2 1.000 0 0.828 8 0.171 2 0.109 2 C2 0.000 0 0.190 4 0.438 2 0.634 7 0.852 8 1.000 0 0.831 8 0.168 2 0.107 3 C3 0.000 0 0.100 0 0.000 0 0.650 0 1.000 0 0.900 0 0.671 8 0.328 2 0.209 3 C4 0.000 0 0.118 6 0.762 7 0.678 0 0.779 7 1.000 0 0.826 4 0.173 6 0.110 7 C5 0.000 0 0.029 4 0.617 6 0.544 1 0.735 3 1.000 0 0.782 4 0.217 6 0.138 8 C6 0.000 0 0.233 6 0.460 5 0.657 9 0.832 2 1.000 0 0.843 8 0.156 2 0.099 6 C7 0.000 0 0.188 1 0.473 4 0.628 3 0.825 4 1.000 0 0.834 8 0.165 2 0.105 4 C8 0.000 0 0.173 0 0.313 7 0.592 3 0.851 8 1.000 0 0.812 5 0.187 5 0.119 6 C9 0.000 0 0.197 6 0.420 3 0.594 5 0.823 6 1.000 0 0.832 1 0.167 9 0.123 3 C10 0.000 0 0.201 9 0.433 7 0.608 4 0.837 4 1.000 0 0.834 1 0.165 9 0.121 9 C11 0.000 0 0.193 4 0.394 5 0.604 3 0.797 6 1.000 0 0.829 8 0.170 2 0.125 0 C12 0.000 0 0.159 6 0.340 4 0.478 7 0.851 1 1.000 0 0.807 5 0.192 5 0.141 4 C13 0.000 0 0.170 0 0.370 0 0.520 0 0.790 0 1.000 0 0.818 8 0.181 2 0.133 1 C14 1.000 0 0.877 0 0.598 9 0.374 3 0.240 6 0.000 0 0.834 5 0.165 5 0.121 5 C15 0.000 0 0.213 3 0.409 2 0.602 3 0.793 7 1.000 0 0.835 7 0.164 3 0.120 7 C16 0.000 0 0.251 0 0.459 2 0.653 4 0.862 4 1.000 0 0.845 9 0.154 1 0.113 2

继续采用熵值法计算2011—2016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图1)。

山东省海洋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呈上升趋势,表明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山东省牢牢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在统筹规划和重点支持下,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山东省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同样呈上升趋势,表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样不断提高。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基

础上,“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人民生活改善,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比明显提升,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对比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可以看出2011—2013年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较高,2014—2016年海洋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实现反超,表明海洋经济增速高于区域经济。其原因在于,山东省自2011年开始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耦合协调度

基于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利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最终得到耦合协调等级(表4和图2)。

年份 S W C T D 耦合协调等级2011 0.000 0 0.039 3 0.058 4 0.015 7 0.030 3 极度失调2012 0.047 1 0.091 8 0.946 7 0.065 0 0.248 1 中度失调2013 0.127 9 0.141 0 0.998 8 0.133 1 0.364 6 轻度失调2014 0.209 5 0.183 4 0.997 8 0.199 1 0.445 7 濒临失调2015 0.287 6 0.250 8 0.997 7 0.272 9 0.521 8 勉强协调2016 0.327 8 0.293 7 0.998 5 0.314 2 0.560 1 勉强协调

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较高,2016年达到0.998 5,表明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较高;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表明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表明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契合。

201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等级为极度失调,原因可能在于201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规划初步执行,但具体举措尚未完全落实。此后,山东省统筹规划,对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各项举措逐渐落实到位,使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越来越高,至2015年实现勉强协调。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6年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等级仍为勉强协调,表明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之路还很长,应继续统筹规划,安排并落实各项举措,推动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3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限于数据可获得性,本研究仅分析2011—2016年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状况。为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基于可获得的“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图3)。

图3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和区域GDP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趋于平稳,海洋生产总值均在1.3万亿元以上,并于2018年达到1.6万亿元;2016—2019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区域GDP的比重维持在20%左右,但2020年下降至18.03%。2020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及其占区域GDP的比重均有所下滑,原因可能在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海洋产业尤其是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海洋产业结构来看,山东省海洋第一产业占比由2016年的5.80%降至2020年的5.30%,海洋第二产业占比由2016年的43.20%降至2020年的36.80%,海洋第三产业占比由2016年的51.00%升至2020年的57.90%,表明“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形成“三、二、一”的海洋产业全面发展格局。

3 建议

为考察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状况,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取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基于2011—2016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计算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并得到二者的耦合协调等级。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6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逐年上升,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也越来越高,但截至2016年仍为勉强协调等级,因此须继续努力推动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1 坚持陆海统筹战略引领

我国“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发展海洋经济须把握历史机遇,将海洋经济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强化陆海统筹顶层设计,重视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的联动性,合理安排陆海资源开发利用的时空布局,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3.2 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以港兴城,以港带产,以城促港,港口建设是推动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山东省须继续加强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因地制宜布局港口资源和临港产业,推进港产城空间整合和功能整合,健全港产城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沿海港口资本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和有效流动,充分发挥港口的枢纽功能、产业的支撑能力和城市的集聚效应,建设一批具有综合竞争力的融合发展示范区,坚持沿海港口发展与腹地经济发展互为支撑,形成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3.3 持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近年来,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洋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海洋重工业在海洋产业中的占比较高,而海洋生物医药业和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海洋新兴产业的规模较小且占比较低。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积极优化产业布局,注重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山东省须重视培养海洋专业人才,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发展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坚持城海一体和山海融合,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等现代海洋服务业,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耦合度耦合山东省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