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药学服务模式下医院药学教学培养体系建设初探

2022-09-13夏天一陈孟莉解放军总医院医疗保障中心药剂科北京100853

中南药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药师药学我院

夏天一,陈孟莉(解放军总医院医疗保障中心药剂科,北京 100853)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建立以优化药学服务为导向的药学人才教学培养体系,是提升药学学科水平的重要举措[1-2]。近年来在完善医院药学教育的持续探索中,药学管理者运用“问题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角色互换教学法”实现有效引导[3-5],设计“翻转课堂”“线上/远程课堂”等新型课程促进互动交流[6],引入优化改良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等临床导向的教学评价模式[7-8]。这一系列探索为实现特色人才培养,提升医院药师岗位胜任力提供了新的思路。经过前期调整改革,我院药剂科现行“一体多位”的派驻式药学服务模式,统筹“四生一师”(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规培生、临床药师)教学培养工作[9-10]。在医院办学的背景下,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顺利落地,药学部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院药学管理者总结学科建设经验,梳理多类别、多层次药学人才教学培养脉络,立足现况探索出一套基于平台优势的集约管理、分散带教式人才培养框架体系,以期为助力药学服务模式转型、推进医院药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药学人才教学培养体系搭建背景

1.1 新型药学服务模式下药学人才培养需求

由于高强度事务性工作和业务能力提升需求不匹配,医院药学人才培养沿袭了传统的知识灌输型培养模式;同时,由于师资力量有限,面对高通量带教需求通常采用扁平化带教方式,也造成带教效率不高、缺乏师生沟通等问题[11-12]。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是近年来医院药学管理者持续关注的重点。从医院药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分享来看,无论是打造针对不同类型学员的带教模式,还是引入更加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和评价指标,抑或是搭建日益成熟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其中的重要前提是剖析医疗机构带教特点,对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系统化贯通教学流程,有效区分学员带教中的关键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

随着药师工作职能和使命的不断转型发展,我院药学已经逐步从药品供应向兼顾药事管理职能和药学专业技术服务的学科定位转变。其中,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实现医院药学创新发展的加速器。学科发展方向在更新,人才教学培养模式也要随之优化。在各个阶段探索教学培养规律,发掘学员特色,迎合优势、精细带教、创新突破[13],方可准确把握药学人才体系建设发展方向,助力我院药学人才顺利出圈。

1.2 我院药学人才培养探索历程

我院积累数十年的医院办学人才培养经验,通过几代药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提高,已经初步具备了医院药学人才培养的系统思路[9-10,14-18](见表1)。对于北京市规范化培训住院药师、临床药师、医院研究生学员等,均已摸索出适应医院特色的学员带教要点,同时拓展开发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并初步实现了药学教学培训信息化。

表1 我院药学人才教学培养探索路径Tab 1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pharmaceutical talents in our hospital

1.3 我院药学人才培养现况

医院调整改革之初,种种关键矛盾如教学目标更新调整滞后、学员教育背景和教学需求分层明显、教学方法和考核流程僵化、多个教学点位尚未实现信息联动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新环境下面对更加明确的服务定位、更加庞大的学员队伍、更加分散的科室分布、更加精细的知识需求,精准契合医院药学教学培养特点,突破固有模式、创新管理方法是现阶段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院药学管理者通过对2019年医院调整改革后人才教学培养模式进行梳理,总结出管理中的难点、重点问题:

首先,药学人才的目标管理方向需要校准。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整合后高通量人才培养需求,亟需更新目标管理方向并适应性调整教学培养方法。

其次,管理过程中人员分层、分类定位不明确,尚未形成清晰的循环式管理框架。

再次,宜将升级后的医院信息系统、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合理用药系统整合、拓展,通过统筹的信息化平台拓宽教学培养维度。

最后,考核流程有待完善。既往模式化的考核流程既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也缺乏实质上的检验效能。

2 药学人才教学培养体系搭建方案

我院药学管理者通过分析学科建设特色、梳理人才培养脉络,搭建形成 “准确契合目标管理方向、严密搭建目标管理框架、聚焦发掘人员教学能动、跟进提升方法管理水平、深入优化考核管理流程”五步循环管理模式,有效识别反馈重点、难点问题[19-21](见图1)。

图1 我院药学人才教学培养体系Fig 1 Teaching and training program for pharmaceutical talents in our hospital

2.1 准确契合目标管理方向

对药学人才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22]。我院药学管理者转变教学思路,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渗透入教学实际,通过教学实践解决临床问题。建立毕业学员动态随访机制,收集教学方式、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和职业选择等反馈信息,对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调整。

2.2 严密搭建目标管理框架

为解决前期药学教学管理互有交错、存在盲区的情况,药学部门整合资源,搭建了由科室主任、教学主任总体决策,多个教学点位实施监管,教学秘书具体协调的教学管理框架体系[23]。从师资力量上看,我院药剂科现已形成由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百余名中高级职称师资组成的教学团队;从文件制度上看,根据《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办法》《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管理细则》《北京地区专科医师培训细则》等国家、地区政策规定,制订形成标准化学员带教管理流程。

2.3 聚焦发掘人员教学能动

进行师资、学员双向考核可增进师生交流,提升教学能动[24-26]。由科室定期组织师资命题能力和带教能力考核,通过命题评价(含思路、要点、形式等)和带教评价(含方法、仪态、效果等)以提高师资的岗位胜任力[27-29],同时对其带教能力的持续更新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学员培养需入院即摸底,因材施教。实习学员按照派送学校教学目标区分为供应保障、基础科研和临床药学方向,在完成药学部门轮转后由师资进行专项带教;研究生学员按照我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由导师进行引导并把关;规培学员以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岗位需求进行区分,对标规培考核目标要求,把握带教重点;对于临床药师和进修学员,根据医院需求结合其所从事工作岗位,主要配备高级职称师资完成管理方法的指引型带教。

2.4 跟进提升方法管理水平

我院药学部门根据既定人员管理框架和文件管理制度,打造系列临床服务型药学精品课程[5,24]:在药品供应保障领域,梳理麻精药品规范管理流程,对药品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规范等进行系统讲解;在临床药学方向,利用平台优势解读相关政策规定、药物临床应用现况和前景,明确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此外,依托我院集成的信息化平台,上线课程计划、要点强化、测试考核等功能模块[30],依据政策规定、临床指南定期进行知识库更新,实现药学管理、临床需求和药学教学的有效联动。

2.5 深入优化考核管理流程

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25,27]。对于不同类型学员需根据教学方式和目的确定考核模式。从考核方式来看,实习生和研究生宜进行理论考核,考察学员对药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规培生宜进行理论结合实践考核,考察学员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进修生与临床药师宜进行管理能力和实践经验考核。从考核内容来看,参考北京市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评价方法开展结构化考核,对学员理论知识、服务态度、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此外,为创新考核方法,我院参与首都地区Mini-CEX教学评价考核工具开发项目,设计、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量表检验教学效能,引导药学人才教学培养创新突破。

3 药学人才教学培养体系搭建初步成效

自2019年调整改革以来,我院已探索搭建了契合学科特色的药学教学培养体系与循环管理模式。随着学科建设发展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我院药学部门先后整合精准用药平台,引进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开设药学门诊,不断规范药物重整、用药教育、药学监护等药学服务举措,同时强化处方审核、处方点评等合理用药工作内涵。在此契机下,教学管理者充分利用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知识库和“处方点评”工作规则库强化学员基础知识,结合“药学门诊服务”场景引导学员知识灵活运用,并通过“治疗药物监测”平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创新实现“临床基础知识+药物治疗+案例分析”立体培训模式。

与此同时,我院适应性采用“理论考核”“量化评估”“病例汇报”相结合方式定期开展出科考核,及时进行问题反馈,针对薄弱环节随时改进。2019年以来年均带教“四生一师”学员近百人,学员更高质、高效地完成国家、地区以及培养单位结业考核,岗位胜任力和职业认可度有所提升。

4 讨论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科定位更新调整,实现高质量药学人才培养,是本研究在改革背景下关注的重点。在改革发展新阶段,我院药学教学培养体系建设着眼于整合资源进行内外协同探索,不断提升学科内涵,积极拓展辐射效能。近两年来,为拓宽学科平台,促进思维碰撞,我院已申报成为中国医院药学联合体成员单位、国家卫健委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并开设系列国家级继续教育课程。下一步,在多院区同质化管理驱动下实现不同教学点位学员同质、优质带教,是我院药学管理者拟统筹解决的关键问题。

综上,我院药学管理者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树立破圈思维,重新定位把握药学学科发展方向,探索搭建学科教学培养框架。综合运用打造精品课程、引导评价反馈等方式,促进教学相长,同时突破学科管理固有思维,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增强学科辐射效能,有效实现教学管理质量闭环。此次探索不仅推动了我院药学人才教学培养模式转型,而且能够有效助力药学学科的优势、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药师药学我院
我院2例红细胞冷凝集现象的案例分析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