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岛县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关系探究

2022-09-08潘丽辉严楠郑殷岳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海岛全域旅游

潘丽辉,严楠,郑殷岳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00)

2018年以来,各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同时,随着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发展到体验休闲阶段,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被运用于县域旅游发展实践。我国大陆现有的海岛县渔农业人口均过半,同时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滨旅游资源,均在同步推进发展全域旅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1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进入21世纪,全域旅游理念备受国内旅游学术界和业界的关注,很多专家、学者对全域旅游的概念、内涵、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厉新建等[1]认为,全域旅游是指全行业的积极融合,各部门的联合管理,居民和游客的共同享受拥有,充分利用目的地的吸引力,打造全时间、全空间和全过程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和居民的全方位体验需求。胡晓苒[2]认为,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有机整合区域内社会经济、合理配置区域内各种环境资源,让所有行业积极整合融入,各部门齐心协力,全民参与活动,为游客提供全时、全地、全程体验产品,充分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虽然不同学者对于全域旅游的表述有差异,但大家普遍认为,相较于传统的旅游发展理念,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更强调目的地的全时空、消费端的全过程、供给侧的全业态。

全域旅游理念和发展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村、镇、县、市、省的旅游发展规划中[3-8],其中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省、市多为以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强省、旅游强市。基于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空间构成[3],很多学者以县域为单位,开展了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应用研究。

1.2 乡村振兴战略

1949年中国有5.4亿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比89.36%;2019年全国人口已近14.000 5亿,农村人口占比却降至39.42%。这意味着70年来中国农民占比减少五成[9]。大量农村人口离开村落;不少农村成为“空心村”“留守村”。201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纲要和规划要求。我国很多学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意义(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推进路径(乡村治理、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实证研究。彭万勇等[10]学者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外延的高度概括。

2 海岛旅游和乡村振兴现状分析

在1987年前,中国大陆有12个海岛县(长海县、长岛县、崇明县、嵊泗县、岱山县、普陀县、定海县、玉环县、洞头县、平潭县、东山县和南澳县),台湾有2个海岛县(金门、澎湖)[11]。随着经济发展,定海、普陀、崇明、玉环、洞头都已撤县设区(市),平潭撤县设为综合试验区,到现在为止,中国大陆从北至南依次分布有辽宁长海县、浙江嵊泗县、浙江岱山县、福建东山县和广东南澳县5个海岛县。

笔者比较分析了5个海岛县2015—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近5年,海岛县旅游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

2.1 海岛县旅游蓬勃发展

对比5个海岛县2015年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表1),除了辽宁长海县,其他海岛县的GDP均有增长;5个海岛县的旅游总收入和旅游人次均有增加。比较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发现,长海的GDP增长为负,旅游增长率却高达53%;浙江嵊泗县、岱山县两县的旅游总收入增速远超GDP增速;福建东山由于五年期间旅游房地产开发等因素带动GDP快素增长,旅游收入增速小于GDP增速;广东旅游总收入增速略高于GDP增速。

表1 我国海岛县2015和2019年GDP、旅游业总收入、旅游人次增长情况

拥有“海水、沙滩”的海岛县具备天赐的旅游吸引力,旅游资源基础良好,旅游产业起步较早。在人民生活日渐富裕、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各海岛县的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2.2 海岛乡村振兴统筹推进

自2018年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表2),各海岛县多方筹措资金,统筹推进了交通网络、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污水整治、垃圾回收整治、星级厕所建设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借脑借智开展产业经营培训、建设指导、成果验收。至2020年,各海岛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显著,各海岛县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得到美化,“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先后建成,浙江嵊泗县、岱山县相继被评定为“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生态宜居海岛新农村风姿初现。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和旅游产业发展良好基础,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为各海岛县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乡村精品线路”、“A级旅游景区”、“特色民宿”等产品和业态在各海岛县纷纷涌现,乡村旅游成为海岛旅游的新亮点。

3 海岛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和乡村振兴战略关系探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旅游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游客休闲体验需求日益凸显,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被业界认可,南澳岛等海岛县先后制定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用以指导各地旅游产业发展实践(图1)。相较于传统的旅游发展理念,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强调目的地的全时空、消费端的全过程、供给侧的全业态。“美丽乡村”的建设能丰富海岛县旅游资源,为构建“全时空海岛游旅游目的地”夯实基础;“供给侧的全业态”能推动海岛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能为产业兴旺提供抓手;“消费端的全过程”能增加村民收入、提供就业机会,促成乡村村民实现“生活富裕”。海岛县的全域旅游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影响、互为基础。

3.1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夯实“全时空目的地打造”基础

传统旅游理念下的海岛旅游目的地建设强调依托海滨旅游资源打造观光度假产品。但受制于气候条件等因素,我国海岛县旅游呈现“冬冷夏旺”的特点,因此,造成了旅游供需在时间上的矛盾。另外,传统的海岛观光度假产品密集分布在海岸线上,造成了旅游供需在空间上的矛盾。

全域旅游时代,游客的旅游心理和行为习惯已经不再满足和局限于规范的典型节点和线路上,其出行的路径和空间,其关注的内容,更多地跳出了传统的节点和线路,更广泛地展开。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突破传统旅游理念下的“景区是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理念,强调目的地的全时间性、全空间性和整体性,将整个海岛县作为一个整体旅游目的地来建设,每一道风景都可成为资源,每一个细节都可成为吸引物。

表2 我国海岛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图1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渔农村作为海岛县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风貌、村民友好度等要素是海岛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影响因素。生态宜居新农村的建设改变了以往脏乱的农村风貌,建成了干净、整洁、美观的村落风貌;乡风文明的营造和谐了邻里关系,挖掘了村落文化,打造了热情有礼互助的村民面貌,提升了村落的居民友好度。“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美丽新农村的建设,为游客呈现了诗意美丽的田园画卷,丰富了海岛旅游资源,拓展了海岛旅游空间。

同时,乡村四季有景、捕捞种植采摘等渔农业活动分布全年,突破了海滨游乐的时间限制,带旺了海岛淡季旅游。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为海岛县全域旅游突破供需时空矛盾打造“全时空目的地”夯实了基础。

3.2 “供给侧全业态”推动“产业兴旺”进展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受限于交通条件等因素,在海岛县传统的村镇经济体系中,第一产业占比较重。但第一产业土地、海洋等资源依赖程度高,增长受限明显,“产业兴旺”继续找准着力点。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突破传统旅游产业边界,强调供给侧的全业态,村民生产生活业态均可成为旅游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渔业+旅游”、“农业+旅游”、“民俗节庆+旅游”、“海岛工业+旅游”、“村居体验+旅游”等新业态层出不穷。

“旅游+”融合业态丰富了旅游供给侧,也为海岛县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着力点。以渔村为例,可在传统的海产养殖区域建设休闲渔业区域,发展休闲渔业,以旅游+渔业融合发展推动海洋养殖产业、休闲观光渔业发展,推动渔村产业兴旺。

3.3 “消费端全过程”促成“生活富裕”实现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是基于消费端升级、旅游市场从观光升级到体验的背景提出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的游客消费行为发生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除了传统旅游过程中的景点门票等游览费用,游客的旅游支出还包括了住宿、餐饮、娱乐项目、纪念品购买等项目。

“住民宿”、“体验渔家乐”、“吃渔/农家宴”、“购买土特产”等项目纷纷成为海岛旅游的新亮点和特色。“消费端全过程”为渔农业生产、“旅游+”产业带来了庞大的客源市场,为村民合作经营和自营的相关项目引流了大量客源,增加了村民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收入。同时,旅游服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各类项目的运营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全域旅游消费端全过程促进了村民增收,能有效促成村民实现“生活富裕”。

4 南澳县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实证研究

汕头市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陆地总面积约114.74 km2,海域4 600 km2。全县设后宅、云澳、深澳三个镇和青澳旅游度假区、海岛国家森林公园2个管委,共41个行政村、5个社区、82个自然村。南澳县有41个农村,农业人口近6万人,占总人口78%左右;耕地、园地、林地等农用地面积8 006.5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71.4%[17]。

“十三五”期间,南澳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扶持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通过乡村旅游与海岛旅游的联动发展,提高渔农业产业附加值,实现农民(渔民)增产增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近年来,南澳县确定了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面对“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全域旅游发展时代背景,南澳县紧抓大众旅游时代发展新机遇,实时跟进旅游新市场、新形态、新机制,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为基石,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乡村振兴为亮点,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布局发展全域旅游,于2020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南澳县布局发展全域旅游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探索表明了海岛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4.1 “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全时空旅游目的地”

南澳岛传统的旅游业季节性比较突出,一般6—9月为滨海旅游旺季,其他季节游客相对较少;过夜率较低;环岛旅游交通旺季拥堵严重;旅游供需存在较为严重的时空矛盾。

近年,南澳县通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打造了精彩纷呈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南澳县旅游产品。黄花山村(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后花园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西畔村、金山村、三澳村,逐渐成为海岛特色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南澳岛慢生活乡村路线”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九溪澳—后兰—后花园”、“西畔—南台—中柱—澳前”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形成了乡村旅游廊道;拓宽了南澳海岛旅游空间。游客从集中分布在环岛滨海旅游区域延伸分布至岛内的其他地方;缓解了供需空间矛盾。

南澳县还通过举办“踏春节”、“相思花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增强了春季、冬季旅游吸引力,带旺了南澳海岛旅游淡季市场,缓解了供需时间矛盾。

4.2 “旅游+”产业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兴旺”

南澳岛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扶持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依托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联动发展,提高渔农业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兴旺”。

南澳县因地制宜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南澳县青澳管委会后兰村(茶叶)、青澳管委会后窑村(香蕉)、后宅镇羊屿村(水产品加工)、后宅镇山顶农村(海产品加工)和深澳镇后花园村(茶叶)等专业村被2020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收录其中。这些产业村一方面利用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产业化生产线的方式,帮助渔农民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另一方面和旅游机构联动,开展农村观光、制茶体验、渔业捕捞体验等活动,引流入村,发展休闲渔农业产业,带动优质渔农产品销售,促进渔农产业发展。以后花园村为例,在茶叶产业村的发展过程中,南澳县农业局带动村民打造了现代化产业种植合作社,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产业化生产线的方式,帮助茶农提高茶叶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后花园村现已有茶园近千亩,茶叶制作加工厂近20家,“宋茶”备受游客欢迎。当地村民也都通过特色茶叶产业脱贫致富。近年来,已有超过七成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种茶,其中包括很多年轻人返回家乡从事茶叶制作、销售和经营。

近年来,清澳湾附近的后兰等村落还依托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发展民宿产业。据2020年南澳县对各乡镇民宿普查的数据显示,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住宿经营户128户,接待总床位数约3 000个,其中乡村特色民宿102家。总体上看,岛上民宿多为村民自建房,具有海岛朴素民居特色,其发展前景可观,行业规范也正逐步完善。以南澳县后兰村为例,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交通条件和村容村貌都有了极大的改变,也因此成为南澳县民宿业发展的先行者。“书野家”、“疯子的店”、“后兰知道”等民宿先后在南澳县后兰村落地运营,南澳县后兰村已经由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村成为特色的民宿的聚集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源。特色民宿的兴起,吸引了消费水平较高的休闲体验客源,也带动了农家餐饮、渔农活动体验等业态的经营。

4.3 “旅游消费”促进“村民生活富裕”

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975元,比增9.4%;其中农村居民9 252元,比增12.3%;至2019年,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增至16 000元,较2015年增长45.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400元,较2015年增长44.83%。

为了解南澳县旅游发展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笔者于2020年8月对居民采取随机抽样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回收、统计和分析。数据分析表明,(1)超七成居民家庭因旅游发展而增收。具体数据为:与旅游有关的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为1%~15%的被调查占比25.30%;与旅游有关的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为16%~30%的被调查占比23.20%;与旅游有关的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为31%~50%的被调查占比15.40%;与旅游有关的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50%的被调查占比8.00%。(2)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活动意愿较高,近八成居民正在进行旅游经营活动或有可能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区别于国内很多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存在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居民人数占比不高,居民在旅游产业链中处于比较底端的环节,多从事一些劳动附加值比较低的工作等情况,南澳县居民中的旅游业从业经营者数量占比达到20.9%,正在准备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居民人数达到18.3%,以后可能会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居民人数达到32.6%。(3)居民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影响感知都较为显著。其中,经济影响感知(3.74)最为显著,其次为生态影响感知(3.64),最后为社会文化影响感知(3.55)。在旅游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中,感知均值超过3.7的测量题项包括“增加了就业机会”(3.78)、环境得到美化和绿化(3.75)、“促进了对外交流与合作”(3.73)、“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3.70)。由此可见,南澳县居民是南澳县旅游业发展的切实受益者、主动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全域旅游发展为村民发展增加了经济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切实推进了“生活富裕”目标达成。

海岛县拥有具备天然吸引力的滨海旅游资源,具备了发展全域旅游的天然优势;同时,受限于交通区位条件等因素,工业发展受限,从事渔农业的农村人口占比较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海岛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和乡村振兴战略相得益彰、互相助力,共同推动了海岛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海岛全域旅游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