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沙群岛蜜粉源植物资源调查与研究

2022-09-07钟义海王天斌赵冬香王释婕赵珊韩文素高景林

中国蜂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蜜粉蜜源西沙群岛

钟义海 王天斌 赵冬香 王释婕 赵珊 韩文素 高景林

(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蜂业技术研究中心,海口 571101;2 海南省农业学校,海口 571101)

蜜粉源植物是指具有蜜腺且能分泌甜液或能产生花粉并能被蜜蜂采集利用的植物,它是蜜蜂食料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发展养蜂生产的物质基础[1]。根据蜜粉源植物在养蜂生产中的作用和目的不同,将其分为主要蜜粉源植物和辅助蜜粉源植物[2]。蜜粉源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开花泌蜜习性等是发展养蜂生产的重要依据。充分利用蜜粉源植物可以增加蜂产品产量、增加蜂农收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作物品质,同时对发展蜂产业和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是中国南海陆地面积最大的群岛[3]。岛屿与大陆相互隔绝,是一个较独立封闭的生态系统。西沙群岛自然资源丰富,植被类型主要为热带植被,加上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近年来对西沙群岛资源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邢福武等对西沙群岛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该区有植物89科224属340种,并根据其经济用途将该区植物分为10个类型,主要资源植物有药用植物、蜜源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等,其中,蜜源植物49种,主要有羡黎科、芸香科、十字花科、葫芦科各种植物[4]。王清隆等对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18个岛屿进行植物调查的结果及历次调查中记录的西沙群岛植物物种相关资料,发现西沙群岛维管植物共计103科366属580种[5-7]。

西沙群岛上存在着一定量的蜜粉源植物种类及数量,可为岛上中华蜜蜂生长繁育提供优质的蜜粉源,据我们调查统计,永兴岛上饲养的中华蜜蜂超过300群。由于近年来岛上蜜源植物遭到砍伐破坏,加上人为活动的干扰破坏,2021年永兴岛上饲养的中华蜜蜂已经锐减到50群左右。为了解西沙群岛蜜粉源植物资源现状,合理保护和利用蜜粉源植物资源,我们于2021~2022年对西沙群岛蜜粉源植物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调查,并对该地区蜜粉源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区域概况

西沙群岛(15°46'~17°08' N,111°11'~112°54' E)位于南海西北部、海南岛东南部,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共有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岛屿、沙洲和暗礁暗滩,是南海诸岛中岛屿最多、陆地面积最大、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群岛[5,6]。西沙群岛位于热带海洋上,终年皆夏,光热条件充足,1月的平均温度约为23℃,最高温度的6月平均温度约为29℃,年温差≤6℃,是比较典型的热带海洋气候。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但分布不均匀,干湿季节分明,每年6至11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是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气候多发期;12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降水稀少[8,9]。

1.2 调查方法

前期查阅植物志、蜜源植物志等资料,了解植物分布、面积和走访蜂农,在此基础上按照植物物候,确定重点调查路线和辅助调查路线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详细记录蜜源植物的种类、花期和生境,并拍照、采集标本以及植物形态特征、生境资料的收集。

2 结果与分析

2.1 蜜粉源种类

通过走访发现 (表 1),西沙群岛蜜粉源植物共有24科、36属、42种,其中含种类较多的科为豆科(5属6种)、菊科(4属5种),其次为茜草科(3属3种),旋花科(2属2种)、紫草科(2属2种)、茄科(2属2种)、爵床科(2属2种)、五加科(1属2种)和锦葵科(1属2种)。主要蜜源植物为抗风桐、草海桐、蒺藜、海滨木巴戟,可生产商品蜂蜜,主要粉源植物有椰子,可大量繁殖蜂群。观察采集到有 19科36种辅助蜜粉源植物,这些辅助蜜粉源植物多数为野生。龙葵、曼陀罗为有毒蜜粉源植物,花粉和花蜜对人和蜜蜂均有毒性。

表1 西沙群岛蜜粉源植物种类

2.2 主要蜜粉源植物

2.2.1 抗风桐Pisonia grandisR.Br.

又名白避霜花、无刺藤、麻枫桐,紫茉莉科、胶果木属常绿无刺乔木。高达14m,树干直径30~50cm,最大可达87cm,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在中国分布于台湾(东部)和西沙群岛,生于林中,是阳性树种,喜阳、抗旱、耐盐、不择土壤。为中国西沙群岛最主要的树种,常成纯林。花期夏季,果期夏末秋季。抗风桐每年3~4月份新芽分泌蜜露,是西沙群岛最主要的蜜源植物[10]。

2.2.2 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Vahl

草海桐科、草海桐属,直立或铺散灌木,有时枝上生根,或为小乔木。高可达7m,聚伞花序,腋生。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生于海边,通常在开旷的海边砂地上或海岸峭壁上。草海桐对防风固沙、恢复退化的热带海岛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热带海岛植物的优势树种之一。花果期4~12月,是西沙群岛最主要的蜜源植物[11]。

2.2.3 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L.

蒺藜科、蒺藜属,一年生草本。花腋生,花梗短于叶,花黄色。全国各地有分布,生长于沙地、荒地、山坡、居民点附近等地,在西沙群岛分布较广。花期5~8月,是西沙群岛最主要的蜜源植物[12]。

2.2.4 椰子Cocos nuciferaL.

棕榈科、椰子属,乔木。植株高大,高15~30m,花序腋生。椰子在中国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台湾及云南南部热带地区均有栽培。椰子为热带喜光作物,在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椰子适宜在低海拔地区生长,适宜椰子生长的土壤是海洋冲积土和河岸冲积土,其次是砂壤土,再次是砾土,粘土最差。花果期主要在秋季,是西沙群岛主要的蜜粉源植物[13]。

2.2.5 海滨木巴戟Morinda citrifoliaL.

茜草科、巴戟天属,灌木至小乔木,高可达5m。头状花序,每隔一节一个,与叶对生。在中国分布于台湾、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等地。为中国西沙群岛最主要的树种,生于海滨平地或疏林下。全年花果期,

是西沙群岛重要的辅助蜜源植物[14]。

2.2.6 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L.

茜草科、海岸桐属,常绿小乔木,高3~5m,罕有高达8m;花冠白色,盛开时长3.5~4.0cm,管狭长。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南和南海诸岛等热带地区。海岸桐是滨海潮汐的树种之一,是典型海岸植物。常见于海岸沙地灌丛、礁石缝隙和砾石滩上。花期4~7月,是西沙群岛重要的辅助蜜源植物[15]。

3 讨论及建议

西沙群岛由于地理位置、面积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各岛礁植物种类较贫乏,自然植被组成简单,各岛礁间物种差异大,植被多样性不高,多以岛礁沙生植物为主,但优势种十分显著。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是我国热带珊瑚岛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7]。其中典型的热带岛屿常见优势植被以抗风桐、草海桐、海岸桐、海滨木巴戟、蒺藜、银毛树、橙花破布木、长管牵牛、厚藤、海刀豆、孪花蟛蜞菊等群落组成。我们此次调查结果表明,西沙群岛蜜粉源植物种类与内陆其他省份以及海南岛相比差别较大,数量较贫乏。主要蜜源植物为抗风桐、草海桐、蒺藜、海滨木巴戟,均为野生优势树种,可大量生产商品蜂蜜,主要粉源植物有椰子,可大量繁殖蜂群。当地园林部门人工栽培了龙船花、狭叶翠芦莉、扶桑、澳洲鸭脚木、鹅掌柴、黄花梨、大叶橄仁等园林景观树种,以及生物入侵物种飞机草、蟛蜞菊,均可以作为辅助蜜粉源植物。

蜜粉源植物是蜜蜂食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发展养蜂生产的物质基础,而蜜蜂对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西沙群岛的珊瑚岛植被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植被类型,岛上的植物对于维持西沙群岛的生态平衡、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他科学事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许多蜜粉源植物的数量日趋减少,个别种甚至濒临灭绝,如仅见于西沙群岛的海人树和水芫花,数量极少[4]。鉴于目前西沙群岛蜜粉源植物的生长、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建议采取下列措施合理保护及利用当地的蜜粉源植物资源。

3.1加强宣传,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法

加大科学宣传,提高驻防军民保护西沙群岛蜜粉源植物的意识。当地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保护措施,对西沙群岛特有的蜜粉源植物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3.2 开展野生蜜粉源植物的保护研究工作

组织专家对西沙群岛野生蜜粉源植物资源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摸清当地蜜粉源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建立完善的蜜粉源植物资源数据库。重点针对珍稀濒危和大宗常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深入开展主要蜜粉源植物的生活环境、消长规律、泌蜜规律等方面研究。

3.3 在西沙群岛建立中华蜜蜂遗传资源保护区,合理保护和利用中华蜜蜂

西沙群岛的中华蜜蜂由于生存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某些性状和生物学习性与国内其他地方的差异较大,具有传粉能力强、采蜜期长、耐受高温高湿、消耗饲料少等优点。在西沙群岛建立中华蜜蜂遗传资源保护区,开展中华蜜蜂保种与选育工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发展中华蜜蜂养殖,不仅有利于中蜂资源的保护和拯救,也能够更好地为开花植物传粉,对保护当地植物多样性和充分利用野生蜜粉源植物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蜜粉蜜源西沙群岛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蜜粉源植物种类及对产蜜效果的影响研究
贵州省蜜粉源植物的开发利用
冬季恋歌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蜜蜂采花蜜
清爽“裸”美人
一株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内生细菌CICC 10707的分离与多相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