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成都医学院为例

2022-09-07马丽萍王建东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效果案例

马丽萍, 王建东

(成都医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成都 6105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各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学在思政工作中的主战场作用。

作为一门和医学密切相关的前沿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包含了丰富和多元的“思政元素”,为顺利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有利条件。除此之外,作为医学院校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多,知识点相对复杂,因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压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能将课程的专业教育与学生德育相结合,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学习中去,不仅可以拓展课堂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情感认同,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成都医学院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通过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设计,将极具思政教育意义的人物代表、时事热点、临床案例和前沿进展等素材整理成案例库,并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旨在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参与感,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动思考各案例背后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念。后期对教学效果展开调查与分析,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及价值观念认同情况,探索专业课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为各大医学院校生物类相关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抛砖引玉。

1 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

1.1 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设计

1.1.1 思政元素的挖掘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周春燕和药立波编写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九版)[2]。基于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包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医者仁心等方面)、科学创新精神培养(包括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力、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等方面)、爱国奉献精神培养(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等方面)等不同的价值体现,本课程组对该教材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系统深入挖掘、梳理和划分,结合课程特点,筛选了7个典型案例,作为该门课程思政教育的“试金石”,并进行了合理的课程设计,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将这7个“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案例详情(Table 1)如下:

1.1.2 案例式教学课程设计举例 【第七章 脂质代谢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VLDL的功能和代谢途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的来源和功能,熟悉VLDL代谢异常和哪些疾病(脂肪肝)相关及相应的发病机制。

(2)分析、综合目标 通过开展课前线上学习、课中分组讨论、小组发言和总结归纳等多种教学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知识应用的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增进同学之间的信任和感情,提高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3)思政教育目标 通过案例,学生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再学习和思考。以学生关注度和兴趣点较高的“饥饿减肥”作为案例,有利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反思自身生活习惯是否科学合理,并有助于教师推行“健康中国2030”的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1)课前-抛出问题,引发思考 开课前,教师利用学习通线上教育平台,提出“什么是VLDL?它有什么功能?VLDL代谢异常会和哪些疾病相关?”要求学生利用线上学习资源,例如慕课、PPT、章节测验题和文献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加深对专业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

(2)课中-引入案例,组织讨论 授课过程中,在完成VLDL来源、功能及代谢特点等相关知识点的铺垫后,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减肥主题”为切入点,自然地融入(详细案例内容见表1安全5)教师解析完案例后,抛出问题“饥饿减肥为什么会诱发脂肪肝”?学生针对该问题分组展开讨论,并进行小组发言陈述,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正面的回复,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由浅入深地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实现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内容映射到自身,进行自我反思,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课后-开展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 课程结束后,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给出的反馈,及时进行总结归纳,评判思政教学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及还存在哪些问题。进一步利用学习通平台发布相关的调查问卷,对于调查问卷问题和选项的设计尽量避免直接强调或者考察思政效果,而是在以评价案例式教学效果为主的前提下,隐晦融入对思政效果的考察,始终将思政教育“春风化雨”的理念贯彻始终。

1.2 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课后,对成都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麻醉学、儿科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和中药学等6个专业的888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90%。

问卷结果显示:

(1)学生对于案例式思政教学的满意度见Table 2(表二),75%的学生非常满意,19%的学生表示一般同意,6%的同学表示没有意见。这些结果表明,学生比较认可这种教学方式。

表2 学生对案例式思政教学的满意度分析

(2)学生对于这7种案例教学的认可程度见Table 3(表三),认可度最高的是案例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案例探讨(74%),其次分别为案例5饥饿减肥为什么会诱发脂肪肝(72%),案例2有机磷农药中毒事件(61%),案例1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三聚氰胺事件)(58%),案例3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53%),案例6痛风症案例探讨(48%)和案例7施一公“一心为公”(47%)。分析原因发现,学生对于案例的认可度与案例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呈密切相关性。学生对于自己熟识的案例认可度相对较高,提示我们在今后教学中要多插入此类案例。而对于认可度较低的案例,仍需要进一步的打磨和优化,以提高学生对于案例的接受度。

表3 学生对7个案例认可程度分析

(3)学生对于案例式思政教学认可原因结果显示(表四):88%的学生认为案例式思政教学能促进知识的拓展,87%的学生认为能帮助理解教师上课讲授的知识,83%的学生认为能使课堂生动有趣,48%的学生认为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4%的学生认为可以传播正能量。

(4)对于案例式思政教学,学生们纷纷发表了对这些案例的理解和感悟,也提出了大量宝贵意见。

例如,有同学在学习完案例1三聚氰胺事件后,发表这样的感悟:“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人类社会做贡献而不是做没有功德的事情,以后坚决不能出现这种行为”。有的同学在学习完案例7施一公“一心为公”之后,认为施一公教授是我国杰出科学家,但是他毅然决然的丢弃了名利和财富只为回国建设更美好的中国,为此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震撼。对于案例5,学生多从自身角度出发,明白了要想健康减肥一定要合理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学生的这些发言都表明本文开展的案例式思政教学对他们有不同层面积极向上的帮助,初步达到了开展思政教学的目的。

除此之外,学生们也提出了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有同学指出:“存在个别案例涵盖的知识点不够多、内容不够丰富、有些案例的讲解不够细致和深入,以及整体案例太少等问题”。有些同学建议:“讲解案例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增加课堂的生动和趣味性”。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今后开展思政教育的优化和提高有很大帮助。

表4 学生对案例式思政教学的认可原因分析

2 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化与提高

2.1 优化教学内容以及方法

2.1.1 紧跟时代联系生活,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发展快速,与医药学密切相关的前沿学科,也是渗入到人类的生老病死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所以有些案例可以从时事类热点新闻中去提炼,做到紧密联系生活、科研、生成和实践,做到常讲常新,与时俱进。以这次新冠疫情为例,我们国家从最初的疫情防控,到新冠病毒诊断试剂盒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都是处于领跑地位。所以从这个时事类热点案例中可以提炼出包括爱国情怀、科技创新和团结奉献等众多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相应的章节中去。

2.1.2 以教促学注重多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对于教学方法而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些来源于学生自身生活的思政案例,可以以学生为主角,安排学生来讲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式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都可以融入思政教学中。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也是思政教育强有力的“助推器”,将思政教育融于微课、网课和慕课[4],充分发挥学习通、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等学习软件的便捷优势,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状态和反馈,及时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2.2 打造课程思政教师团队

由于专业课教师团队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知识,所以会存在对政治理论知识解读不到位,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导致专业课内容与思政点的融入太过生硬和片面,忽略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最终违背了课程思政的初衷,达不到课程思政的目的。所以专业课教师团队中迫切需要引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作为思想导师,辅导员教师作为辅导导师,充实专业课教师的队伍。通过开展定期的政治学习交流、思政论坛,提高专业课老师们的思想政治素养。采取青年互助团队和老带新帮扶团队等形式形成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德育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

2.3 完善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是否客观和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制定出更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本文认为课程思政的整体效果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评价:

2.3.1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6]。所以在进行专业课的思政教学时,需要教师传播包括家国情怀、民族自信、职业规范、责任担当、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勇于创新等在内的正确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为了确保所输出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正确无误,可以由学校、学院党委委员和政治理论课教师牵头,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对所授内容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做出评判和建议,严防错误价值观的输出。

2.3.2 专业课为主思政为辅,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离不开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这就需要以专业知识为主,以思政内容为辅,紧紧围绕专业知识点,插入关联性强、生动有趣的思政元素,避免生搬硬套,融入无关紧要与相关性不强的元素。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评价需要专业课教师团队和学生群体共同完成。学生作为课程思政最直接的接收群体,他们对于思政内容的反馈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所以需要教师及时的收集反馈信息,上课多留意学生对思政案例的反应和情绪变化。除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督导专家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成立专门的听课小组,邀请课程思政经验较丰富同专业课教师和专家参与,定时召开交流研讨会,及时对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办法,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最大程度的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2.3.3 校内考核校外回访,综合评判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最直观的评价就是教学效果。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只注重当前,还要着眼于未来。因为一堂思政课的有效性不仅以学生当前的正面评价和反馈作为依据,有些思政教育学生在短时间内或是在校期间感悟不深刻,但是当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才能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这也是思政课有效性的一种体现。所以,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反馈不仅仅需要收集在校期间的,还需要学校和学院予以大力支持定时开展回访活动,详细了解学生就业后的思想状况和价值观念,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评价,以此综合评判思政教育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讨论

如何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贯穿整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达到学生不仅是在课堂乃至一生受益的教学效果,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如何做到课程思政“见微知著,溶盐于汤”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需要学校、学院党委委员、专业课教师团队和思政课教师团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专业课思政教育之路还很漫长,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学效果案例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