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照海洋牧场建设情况探析

2022-09-07李达张倩玉马克波冯艳艳

中国水产 2022年8期
关键词:日照市网箱牧场

文/李达 张倩玉 马克波 冯艳艳

山东省日照市海岸线长226.35km(不含海岛岸线),管辖海域面积6000km。2018年以来,日照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海洋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与突破口,推动海洋牧场跨界融合,实现了产业链延长、附加值提升、多种模式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海洋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日照市共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19家,其中,游钓型海洋牧场4家、投礁型8家、装备型2家、田园型5家。

一、工作成效

(一) 渔业装备化水平不断提升

依托19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建成海上管护平台7座,海底观测网和陆基“4个1”(监控室、展示厅、科普馆、研究院)工程7处。2017年7月2日,国内首艘养殖工船“鲁岚渔61699”船在日照港达船厂交付。2018年5月4日,由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投资的国内首座全潜式大型深水养殖网箱——“深蓝1号”建成下水,被央视誉为“国之重器”。2021年6月,“深蓝1号”实现规模化养殖三文鱼首次收鱼,三文鱼养殖技术路线试验成功,渔业装备化、装备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以“鲁岚渔61699”养殖工船为开端,我国已交付、在建及计划建造大型养殖工船共4艘。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从事大型养殖装备的企业和研究院所有10多家,已建成交付和在建的各类大型养殖装备超过30个,以深远海网箱式养殖平台为主。

(二)生态效益显现

据调查,通过在适宜海域投放生态鱼礁,日照市累计造礁389.5万空方,为藻类提供附着基,为鱼虾产卵繁育创造适宜条件,礁区基础生产力大幅提升,恋礁鱼类、底栖生物等生物量显著增加。辖区内万宝国家级海洋牧场推行多营养层级生态立体养殖,上层实施贝藻间养、轮养,中层开展网箱鱼类养殖,礁区底播海参,形成生态互补的“碳汇渔业”。2021年,万宝、前三岛、万泽丰等海洋牧场渔礁区,投放恋礁鱼苗近900万尾,礁区渔获物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

(三)社会效益良好

按照“礁、鱼、船、岸、服”五项配套的建设方案,在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当地注重全产业链发展,利用海洋牧场资源实现渔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及辐射水产养殖、育苗、加工、销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周边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四)经济效益可观

日照市大力推进“南鱼北育”“陆海接力”工程来配合海洋牧场建设,突破绿鳍马面鲀等高值鱼类育苗技术,而且自然海域出产的水产品质量更好、价格更高,有效带动了渔民增产增收。依托海洋牧场开展海上垂钓等休闲渔业,从单纯养鱼延伸到放鱼、钓鱼、赏鱼、品鱼、识鱼、加工鱼、售卖鱼一条龙,使“一条鱼”产生了“多条鱼”的价值,当地企业的休闲海钓拉动的消费总额是所钓鱼品价值的50多倍。

二、主要经验做法

海洋牧场建设是一项规模较大的系统工程,是渔业发展的新方式,必须在政策上有扶持,技术上有突破,管理上有跟进。日照市对此进行了不断地探索。

(一)坚持传统渔业做“减法”,优化海洋牧场空间布局

对影响近岸环境和城市景观的养殖设施实施清理。2020年以来,对重点旅游岸段近岸5km范围内的筏式养殖全部予以清理;推行最严格的陆域巡查管控制度,整改填埋虾池建设养殖大棚等违规用海行为25处次。开展养殖用海调查,完成围海养殖调查面积1700余ha;开放式养殖调查已全面铺开,下一步将继续规范养殖用海秩序。编制实施《日照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年)》,合理确定养殖密度、间距、品种,进一步为优化海洋牧场布局打下基础。

(二)坚持基础配套做“加法”,健全牧场建设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实施海域养殖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人工鱼礁建设布局规划、区域综合立体养殖规划,明确了海洋牧场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海洋牧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探索构建“财政支持、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多层分散”的海洋牧场风险分散机制。探索设立海洋牧场巨灾保险,争取市级财政对保费按照50%给予补贴配套,切实保障受灾企业迅速恢复再生产的能力。三是拓宽海洋牧场多元投融资渠道。共争取国家油价补贴专项扶持资金8507万元,用于扶持建造的网箱已建成628个,带动社会资金投入3亿元。为解决海洋牧场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压力问题,积极协调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日照分公司,为2021年新上网箱养殖的海洋牧场建设单位提供贴息贷款超3000万元。

(三)坚持融合发展做“乘法”,促进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1.与精深加工相融合

近年来,随着海洋牧场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远海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水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产量不断增大,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日照市水产加工产品已发展到鲜活、冷冻、即食等12个门类400多个品种,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以恒祥海参浸提液、元泰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不断增多,美佳、荣信等老牌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的原料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快。

2.与装备制造相融合

面向深海大洋资源开发,先后招引山东冠卓重工、腾飞海洋科技、哈船船舶、坤仑智能科技公司等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企业在日照市投资建厂,日照港达船舶重工与中船重工武船集团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日照海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相继承建了国内首艘大型养殖工船、海洋牧场大型休闲渔业平台等装备。

3.与文旅产业相融合

积极建设集生产、观光、垂钓、餐饮、娱乐、文化、科普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渔业综合体,组织“百鱼宴”“摸鱼节”“休闲渔业论坛”等活动,推动滨海休闲渔业做大做强。目前,以万宝、欣彗为代表的滨海旅游业,以顺风阳光为代表的海上游钓业,均已形成一定规模。

4.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

2020年,日照市海洋发展局与阿里巴巴集团天猫公司开展“日照海鲜”产业合作;深度策划制作岚山贻贝《一只海虹的自白》短视频,借助新华社、大众网、抖音、快手等平台,全面提升“日照海洋”品牌价值。顺风阳光海洋牧场推出“我的一亩海”APP,通过虚拟与现实的融合,实现“线上认购,线下养殖”,打造“共享渔业”新模式。

(四)坚持风险隐患做“除法”,推进海洋牧场养殖模式创新

传统网箱养殖模式下,从幼苗到成鱼养殖周期一般在三年左右,看护费用高昂,养殖收益不能保证。为此,日照市主要依托省级以上海洋牧场建设企业组建网箱养殖协会,吸收育苗、养殖、网箱制造、销售加工等企业加入,实行“统一管理、分工明确、陆海接力、抱团发展”的现代渔业管理模式。育苗企业在春季育苗后,先在工厂化大棚养到100g以上,有效提升了放养成活率;同时,在台风季过后放入网箱养殖,次年台风季来临前销售大部分,缩短了养殖风险暴露期,综合养殖效益明显提升。

三、存在问题

(一)海洋牧场建设企业资金投入总体不足

海洋牧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投资高、风险大,产生效益所需周期较长,日照市海洋牧场建设起步较早,通过多年政府引导支持,已初具规模,但经营建设企业(单位)存在“低、小、散”的问题,财政资金投入占比过高,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尚未建立。

(二)海洋牧场综合监管有待进一步规范

《山东省休闲海钓渔船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海洋牧场平台试点管理暂行办法》于2019年8月31日到期废止后,相关设施的审批、检验、安全管理均无具体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依据。因政府机构改革和渔船检验职责划转等原因,国家、省层面也未出台新的相应管理办法及规范性文件。

(三)风险防控管理水平不高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但当地自然灾害风险的信息化预警与精准预报支撑能力不足,导致自然灾害难以得到提前防范。高精度实时监控系统与设备研发针对性不强,海洋牧场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视、可测、可报警,高端养殖产品被盗取现象时有发生,管理模式和机制亟待创新和完善。

四、相关工作建议

(一)确立投资主体

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模式,扩大投资渠道,用好省、市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支持海洋牧场建设的政策,积极引入风投、基金等资金支持海洋牧场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继续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支持相关机构为海洋牧场建设主体提供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明确运营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改变海洋牧场建设主要由政府投资的局面。

(二)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海洋牧场建设管理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尽快建立健全海洋牧场综合管控平台、海洋牧场游钓船、海洋牧场钓鱼游艇等休闲娱乐设施设备的检验制度和管理办法等,出台相关文件,协同推进海洋牧场规划编制、信息共享、执法协作、科技创新等。进一步完善海洋牧场监管制度,筹划标准化的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审批手续,针对养殖、捕捞和休闲活动等多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确切条件限制,确保海洋牧场建设取得实效。

(三)创新监测管控模式

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海洋牧场资源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积极与三大运营商联合,依托海洋牧场综合管控平台建设海上通信基站,为海上旅游、牧场信息化监控、事故救援等提供优质通信服务。加强依港管船、进出港报备等制度落实,针对海上盗窃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综合运用“行刑衔接”“信用惩戒”等手段,形成长效震慑,切实维护海洋牧场监管秩序稳定。

猜你喜欢

日照市网箱牧场
水产养殖网箱清污专利技术概述
古村街景
村居
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牧场里的马
叮当牧场
Gift Horse
网箱养殖瓯江彩鲤鲪鱼技术浅析
山东
影响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鱼产量的三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