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发展脉络、核心要义和理论贡献

2022-09-06□任

企业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任 力

一、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十分关心文化产业,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前,文化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文化强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最新判断,指出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到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谋划和部署,这也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动建成文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明确了前进方向。

分析已有研究可知,学界对习近平关于文化发展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 个方面:一是从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思想体系等进行阐述。如:高长武(2017)探讨了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核心要义;许门友和许旸(2018)分析了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逻辑理路及实践问题。二是从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角度进行了研究。如:刘宏达和王荣(2018)从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价值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莫文希和郑唯(2019)对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来源进行了探析;顾燕和冯开甫(2020)则研究了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的生成逻辑。三是基于文化强国战略角度进行研究。如:孙绍勇和陈锡喜(2017)对习近平文化强国战略的意识形态逻辑进行了论析;门献敏和武治国(2018)从习近平文化战略强国的4 个维度进行了论述,认为习近平文化战略强国在4 个维度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文化强国理论体系;李艳庆和张文霄(2021)则具体探讨了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等问题。

基于已有研究可知,当前学界对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研究的系统性不足,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与习近平关于文化发展论述关系的研究更是不多。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内容是对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系统阐释与表达,因此对这些重要论述进行深入分析十分必要。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具体包括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核心要义和理论贡献。

本文对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进行深入研究,在以下3 个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第一,进一步分析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是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第二,通过分析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意义、途径与机制等,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表现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增强中华文化的大众化与时代感,对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第三,科学地阐明了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要义,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经营、文艺人才培养、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二、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

(一)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思想的早期探索

1.习近平在福建高度重视文化发展与文物保护

1985—1988 年,习近平在厦门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对厦门文化进行建设和保护。如:他强调对八卦楼等众多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加以保护,将“鼓浪屿的社会文化价值及其旅游开发利用”作为专题直接写进《1985 年—2000 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并特别指出“很有必要视鼓浪屿为国家的一个瑰宝,并在这个高度上统一规划其建设和保护”。1990 年4 月后,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极为重视,推动了一系列保护文化遗产的开创性实践。如:将文化产业纳入主持编制的《福州市20 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简称“3820”战略工程);1991 年3 月,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福州市委市政府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议时指出,1991 年福州市要办好7 件实事,包括修改《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制订《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规划》、加强文物管理部门的力量等;1992 年1 月,习近平在《处理好城市建设中八个关系》中着重论述了如何处理传统历史风貌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指出“保护古城是与发展现代化相一致的,应当把古城的保护、建设和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2000 年1 月,时任代省长的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01 年10 月,习近平强调:“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文物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就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采取的这些重要举措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在城市开发改造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传承历史文脉,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对于发展福州文化产业、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这些做法较好地处理了“古与今”的关系,所以福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才得以在发展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得到发展。

2.习近平在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2002—2007 年,习近平在主政浙江期间围绕“全面小康”目标,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在浙江文化建设历史上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2003 年7 月,习近平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指出要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增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体现出对发展先进文化先行探索与实践的高度自觉。在推进建设文化大省过程中,习近平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关于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决策是建立在扎实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之上的。2005 年,习近平结合2000 年出台的《建设文化大省纲要》实施情况,主持了浙江省委关于文化大省建设的调研课题,期间形成了丰富的思想、观点和科学论断,为当年出台《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奠定了基础,成为指导浙江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到建设文化浙江的宏伟蓝图和顶层设计,对浙江后来的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习近平一如既往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2005 年5 月,习近平强调:“浙江的民间工艺是祖国艺术宝库的奇葩,应注意保护与传承,在文化大省建设中要加强这方面工作。”此后,他还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艺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按照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总体部署,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作为文化发展的价值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习近平的重要论述与决策部署对浙江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繁荣、进一步壮大文化产业作出了系统性布置。

3.习近平在上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7 年,习近平到上海任职后提出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是提升大城市软实力的客观要求,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上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7 年8 月,习近平强调“文化软实力是实力之基”,指出上海要着眼于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把文化的力量融入经济发展中,在经济发展中推进文化发展,全面推进文化大都市建设,要制定、完善和落实有关规划和政策,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改革创新不断激发文化艺术事业的潜能和活力。在城市更新中通过保护和更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形成新的产业。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的发展,上海要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诠释好上海城市文化特点,丰富和提升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内涵特质。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等方面产生了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思想。本文基于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内容,从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资源条件等构成要素角度对文化发展、文化人才、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1.文化发展方面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强调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性,指出要运用各类文化形式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 年3 月,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近年来,习近平将新时代下中华文化的发展问题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2018 年8 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和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和展示出来。2021 年3 月,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1 年12 月,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善于挖掘其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这些都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文化人才方面

文化产业发展中,人才是根本。文化人才决定了文化作品的创意、思想内容与思想深度。2014 年10 月,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对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强调并指出,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一方面,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另一方面,随着新的文艺组织大量涌现、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要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2021 年12 月,习近平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3.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好文化遗产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发展文旅经济的重要内涵。习近平始终关心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2015 年2 月,习近平在陕西观察时指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加强研究和利用。2015 年12 月,习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2016年3 月,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2017 年4 月,习近平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文化遗产保护中,习近平非常重视博物馆的意义与价值。2016 年11 月,习近平向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致贺信时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2021 年9 月,习近平在陕西绥德县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时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的重要论述与指示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不同阶段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思想的联系

习近平不同阶段关于文化产业的论述与实践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习近平在福建等地区开展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属于地方文化工作,这些工作具有典型性、理论联系地方实际的特点,这些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对于今后开展文化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推动文化发展的一系列前瞻性思想和观点以及开创性实践,既为当地文化传承和复兴注入了时代活力,也为后来者薪火相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到中央工作后,其关于文化产业的论述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来设计展开的,具有全球的宏观角度,也更具有总体思维特征,这与他在地方工作期间重视与发展文化产业的论述与实践是分不开的。概括而言,关于文化产业的论述是具有前瞻性的,无论是着力保护文化遗产还是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习近平都十分重视文化经济工作,千方百计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弘扬文化底蕴,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是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综合来看,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成熟发展到深化创新的进程,对文化产业的思考更加深邃,论述更为精到,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品质,是我国当代文化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实践依据。

三、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一)文化产业的属性

1.双重属性

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文化产品也不同于一般商品。首先,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即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第一,“双重属性”之间辩证统一。2020 年9 月,习近平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时指出:“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同月,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人民精神力量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而文化需求则是微观上对文化产品提出的需要,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程度。第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会对社会效益产生影响,而文化产业的商品属性则决定了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前者指出了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遵循的价值观方向,后者则反映了价值观方向下市场需求。前者决定后者的范围与程度,后者反映前者的内涵与具体表象,两者共同构成文化产业质量的衡量标准。习近平指出,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2.朝阳产业

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2020 年9 月,习近平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时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在‘十四五’规划中,要重视这项产业。”习近平阐释了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科学内涵。第一,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推进。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科技对文化的支撑作用已经成为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前景广阔。第二,文化产业的经济效应愈发显著。一方面,科技在文化产业中得到重要运用,文化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文化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产业,微观方面,增加了文化产品的供给,促进了文化企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增加了营业收入,延伸了产业链,而宏观方面,科技的运用改变了文化产业生态,使文化产业往市场细分、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第三,文化产业进一步优化、壮大文化艺术类人才市场。文化产业能够发挥“蓄水池”的功能,支撑优秀人才的成长,使优秀人才、专门人才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第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

1.文化产业改革

2018 年,习近平在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时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第一,完善文化市场机制。文化产业改革依赖于充分灵活的文化市场机制,它要求文化市场的具体行业细分市场、中介市场、供给端市场、消费终端市场等能够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供求均衡,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有序流动,这既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又为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总体原则是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第二,文化产业现代化。本文所指的现代文化产业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传统文化借助科学技术与工具实现现代化,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经过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加快了传播速度、拓宽了传播范围;二是新型文化业态顺应时代需求不断涌现,特别是数字化与文化的结合催生了许多新型文化业态,而健全文化市场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健全发展的前提。文化市场化发展是系统性发展、全面化发展,是整体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其目的在于使文化产业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享受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文化红利”。第三,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要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政策、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等,发挥文化产业规划与政策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作用,激发文化产业微观主体的积极性,鼓励与促进文化类企业建立现代文化企业制度,促进文化企业组织管理、公司治理等现代化。另一方面则要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不断扩大高质量文艺作品供给,这是指既要从市场主体端培育选拔优秀的文化企业,同时又要从产品端激励优秀的文化创作者,筛选出社会与市场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强文化产品价值实现。

2.传统文化创新

习近平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4 年9 月,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2018 年3 月,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1 年3 月,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2022 年5 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与此同时,习近平也非常关心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2021 年8 月,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具有3 个方面的内涵:第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通过新的机制与途径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科技相结合,满足新时代的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产业的守正创新;第三,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发展阶段,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变与创新性发展,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使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地域性、民族性等新内涵。

3.文化旅游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文化和旅游的内在联系,而且阐明了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于2018 年正式成立,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与体制保证。2020 年9 月,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这是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文旅融合,为文化铸魂、文旅融合指明了思路方向。文旅融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其最终目的既在于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过程中文化价值的提升,使得自然美、文化美与心灵美“三美”统一,也在于精神境界提升,实现文化产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一方面,文化要彰显旅游价值,就要基于旅游市场的角度对文化资源要素的价值进行挖掘提升,形成一系列具有文化内涵的优秀旅游产品;另一方面,旅游要增加文化内涵,则要对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市场主体等赋予更丰富的文化素养,使旅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感受文化追寻、价值提升的美好。

四、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发展战略,同时又从微观入手,充分激活了文化产业主体活力,营造了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繁荣,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具体来说,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具有3 个方面的理论贡献。

(一)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

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继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重视文化发展的特点,同时在文化产业的范围与内涵、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文化产业的现代性与市场化等方面作出了新的阐述和贡献。第一,强调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习近平对于文化“双重属性”尤为重视,对其具体内涵、内容要义等作了深入的论述,明确了文化意识形态属性的首位性。另一方面,突出了发挥文化商品属性的重要性,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双重属性”论述充分说明,在重视意识形态属性与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文化的商品属性是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文化市场的发展空间是无限宽广的。第二,强调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指明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意识形态能够确保中国文化产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行稳致远。同时,文化产业意识形态属性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等新的内涵赋予了文化产业新的内容。文化可转化为精神资本,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复杂劳动的源泉之一,又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第三,重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对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思想,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强调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思想,这些论述充分阐释了新发展阶段下文化产业的现代特征,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此外,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为规范和引导文化资本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遵循。一方面要看到文化资本的有益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文化类企业利用现代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则不能忽略文化资本的局部无序扩张容易产生负面社会效应等情况。这既有利于引导文化资本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也有助于加强对文化资本的引导,理顺政府与文化市场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营商环境,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优越性,更高水平发挥文化资本的效能。

(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

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下文化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等重大实践性与理论性问题。一方面,马克思把文化视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他在《资本论》中对剧院资本家与剧院工人之间的关系分析体现了马克思的文化商品经济思想,而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双重属性”的论述与马克思文化思想强调文化商品的二重属性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习近平关于艺术生产与文创的论述与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原理是相近的。但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以及具体化特征,如:习近平强调的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结合等思想阐明了现代市场经济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动力源泉与时代需求。从微观方面来看,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文化企业既要注重现代经营理论的输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又要根据中国区域民族文化的手工性、作坊式、师徒制等特点,在尊重传统文化工艺产业发展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发展。从宏观方面来看,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改革、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等论述,指出了当前中华文化的产业目标应是着力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崛起的成功故事,反映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逻辑、新思维与新内容。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因此,要根据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论述的微观、宏观精神,出台更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金融政策、文化财政政策、文化与旅游融合政策等具体的文化政策。

(三)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重视将中华传统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相结合,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文化建设置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更加突出的地位。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架构来看,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交叉性。文化产业发展属于“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交叉内容,文化产业既具有明显的经济特性,属于“经济建设”部分,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属于“文化建设”部分。二是融合性。文化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内容,它与政治、经济等密切相关,形成了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等。交叉性与融合性两个特点决定了具体的文化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文化形态可转化为一系列细分的文化产业,形成文化产业的资源宝库。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建设传承、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阐述了文化产业的主要属性,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如何继承与发展、文化与旅游为什么能够融合以及怎样融合等。这些论述内涵丰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五、小结

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论述了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将其属性概括为“双重属性”和朝阳产业,将其发展内涵概括为文化产业改革、传统文化创新和文化旅游结合。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既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地位,时刻提醒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文化工作者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如:在公共文化服务、旅游业恢复发展等方面要明确重点任务,更高效推动文化旅游改革发展、利用好红色旅游和革命文物讲好党史故事,等等,向着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