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2022-09-06孙艳艳

企业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冬奥器材冰雪

□张 敏 李 梅 孙艳艳 张 红

一、引言

在北京筹办举办2022 年冬奥会的推动下,中国冰雪产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由2015 年的2700 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6000 亿元,2025 年有望达到万亿元。冰雪装备器材是冰雪产业发展的硬件基础和保障,包括滑雪服、雪橇、冰刀鞋等轻型装备,以及架空索道、魔毯、雪地摩托、造雪机、压雪车等重型设备。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作为冰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供给能力不足,品种不够丰富,产业体系不完善,一直是中国冰雪产业发展中的短板。目前,国际冰雪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冰雪运动、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赛事组织、冰雪旅游等为主要业态的产业体系,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亚洲的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和地区冰雪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科技在装备器材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且基于核心技术形成装备器材用品的专业化生产能力。

目前,中国已通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取得了高性能雪板、高效智能造雪机、大马力压雪车、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器材、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冰雪粒径和硬度测量技术、属地化储雪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结合文献搜集、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探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完善有利于冰雪装备器材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与示范推广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新型举国体制下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品牌产品制造和产业化供给能力提供理论支撑,为加快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二、文献评述

(一)科技创新的动力

创新理论揭示,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创造性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经济增长并不是由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决定的,而是由科技创新引起的。国内学者主要从人力资本、风险投资、财政扶持等方面对科技创新的动力进行了探索。袁晖光和范思凯(2021)提出,人力资本微观供给增加能够提高科技创新发生概率,宏观供给增加能够提升科技创新市场激励,结构优化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持续动力。赵丽霞和谭超(2017)认为,风险投资是创新领域和技术市场发展的催化剂,对风险较高但存在巨大回报的新型产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应财政扶持。刘松万(2009)提出,财政扶持科技创新可以从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基地的建设、技术交流、风险投资等方面着手,构建综合的创新体系平台。王华和龚珏(2013)指出,科技创新与财政科技支出的结构、规模以及产业结构化调整有着较高的关联度,具体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提高创新水平的源动力,有机结合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关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李荣山(1999)认为主要来源于生存压力、市场拉力、体制活力、政策推力和员工的创造力;孙茜(2018)认为主要源于激励制度、利益驱动、创新能力等内部动力因素,以及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环境刺激等外部动力因素。

(二)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

冰雪体育装备制造业将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攻克、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核心装备的设计建造能力,使企业在档次、品味、规模上跃升,将成为中国冰雪体育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中国制造2025”启动“互联网+冰雪”实施冰雪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助推了冰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史强(2014)提出要突出创新驱动,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行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形成产品研发和推广新格局,提高冰雪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李春月(2008)建议培育拥有较强基础和实力的冰雪体育装备制造业创新企业或企业集团,拥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同时依托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研发中心,形成与冰雪体育装备制造业发展配套的研发支撑体系。张良祥和张建楠(2017)认为,企业可采取非零和博弈和合作博弈两种战略,通过吸纳外资或者与发达国家(地区)知名品牌制造商合作,促进技术与信息交流,加速创新。陈松和徐菲璠(2017)提出,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创新知识产权体系,将新技术应用于冰雪装备制造行业,能够促进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业高端化,而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和引进创新人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于政策支持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的主要观点有:支持冰雪运动项目运营单位联合开发装备器材;支持企业合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指标符合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器材;支持企业合作创新设计装备器材,开发冰雪运动项目新产品;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校企联合研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强对冰雪装备人才培养的倾斜。

(三)现有研究评述

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发现:科技创新动力的研究维度较少,且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加之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因素分析较为片面,难以有效指导产业层面的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研究;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的研究刚开始起步,尚处于零散状态,多为探讨未来趋势、自主研发、支撑体系、创新效果、政策支持等方面,缺乏对产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及关联因素的整体思考,导致对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实现科技创新的整体性、规律性认识不够系统和深刻。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探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并进行实证分析。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由Anselm Strauss 和Barney Glaser 于1967 年提出的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在资料搜集与比较分析过程中持续运用研究者的理论取样和不断对比,提炼出能够反映社会现象本质的核心概念,进而根据核心概念的类属或范畴及其之间的关联构建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以一个特定研究领域为基点,将相关研究围绕该特定领域逐步呈现,其优点是可以对研究过程进行持续的重复检查和验证,从而使构建的理论更具说服力。本文通过查阅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相关文献获取原始资料;经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得出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进而开展饱和度检验,保证不再能够提取新概念或类别。

(二)数据来源

Langley 等(2007)提出,在探索性研究中可以采用出版物作为信息源。鉴于中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起步较晚,其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研究更是极具探索性,本文选取了两种数据来源渠道,一种是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文献,另一种是360、Baidu、Google 等搜索引擎提供的网络资料。以“冰雪装备”作为检索条件,在中国知网对学术期刊文献主题进行检索,得到155 条结果,删除无关或弱相关性文献后确定59 篇学术期刊文献作为研究材料。考虑到网络资料的冗杂、重复等特点,本文将主题词进一步精准化,确定“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创新”为检索条件在多个搜索引擎上检索,去除重复文献和删除无关文献以后,确定78 篇相关资料。最终,本文共计选定137 篇文献资料进行扎根分析。

四、数据编码与模型构建

(一)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一个将提供的原始资料进行分解和比较,进而实现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即通过逐句逐字分解原始资料,从中开放性地提取有关研究主题的初始概念,进而将相同或相似的概念归类实现范畴化。本文从137 份原始资料中随机挑选107 份进行自由编码,经筛选最终形成46 个相互独立的有效初始概念,进而抽象成24 个范畴,编码过程见表1(鉴于文章篇幅有限,每个概念仅列示1 条原始语句)。

表1 开放性编码

(接上页)

(二)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的主要功能是挖掘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将同类属的范畴联结整合形成更高层次的范畴,通常称为主范畴,而将概念范畴称为副范畴。本文基于开放式编码形成的24个副范畴的相似性进行聚类,基于相互之间的关系链形成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树状聚类结构图(见图1)。进而,根据24 个副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整合和调整归纳,最终提炼形成10 个主范畴。主范畴、副范畴及其内涵见表2。

图1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树状聚类结构图

表2 主轴编码

(三)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的主要任务是从主范畴中分析得出具有统筹引领作用的核心范畴,厘清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副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构建理论框架或模型。通过对主范畴、副范畴及范畴的作用关系、关系结构及内涵的持续考察和深入思考,将“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范畴。其动力机制体现为: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和国内消费需求拓展为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拉动力;通过将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作为战略抓手和重点领域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为加快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战略引导力;新型举国体制下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决策、专项政策和精准施策,为冰雪装备产业科技创新提供强劲推动力;创新主体对研发成果或利益回报的追求、不断加大的创新投入、日益提升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过程中所构建并依托的创新平台为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巨大的驱动力;可持续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还需要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等科技服务的保障力,以及园区基地、产业链、集聚区等产业载体的支撑力;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管理能力、经济增长是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动力系统的连接性因素,为动力机制的良好运行提供传导和反馈作用。据此,构建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的理论模型(见图2)。

图2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模型

(四)饱和度检验

将137 原始资料中剩余的30 份原始资料作为理论饱和度检验样本。通过编码和分析,并没有在原有基础上产生出新的概念和逻辑关系。这说明,原有扎根理论已完全容纳所提炼出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相关概念和范畴。本文基于扎根理论所构建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理论通过饱和度检验,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有效。

五、新型举国体制下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实践

新型举国体制的要义在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通过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市场和社会多方力量协同发力,以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涉及多种学科交叉、多类主体协同、多个团队创新和社会广泛参与,需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带来的制度优势、战略优势、组织优势和市场优势,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凝心聚力攻克核心技术,推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满足北京冬奥会筹办和冰雪产业发展需求。本文基于扎根理论研究的结论,从市场消费、国家战略、制度政策、创新活动、科技服务、产业载体6 个维度,以及关联的人才队伍、管理能力、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等方面,对“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实施中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一)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市场化拉动科技创新

整体而言,中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滑雪装备器材中,造雪机、压雪车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滑雪设备以国外进口为主;魔毯、固定抱索器索道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但生产企业大多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还较低;国产滑雪服品牌不断涌现,但是以中低档为主。在滑冰装备器材中,冰刀鞋、整冰机等核心的高端装备市场仍被国外企业垄断;低端装备器材已有国内企业涉足,冰场制冷系统多由国内企业生产,但关键部件如压缩机、冷媒泵、控制器仍以进口为主;冰刀鞋虽依托国内强大的制鞋能力和成本优势开始生产,但材料和科技含量要求高的冰刀仍然以国外进口为主。

进入后冬奥时期,随着中国冰雪运动由小众走向大众,参与群体对冰雪轻型装备器材的需求量将不断攀升,冰雪场馆建设亦将带动重型冰雪设备和轻型冰雪器材的市场需求大爆发。因此,在冰雪产业黄金发展期内,如何把握北京冬奥会及“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实施的契机,通过“产学研用”等创新主体协作,补齐冰雪装备器材自主创新能力低的短板,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并进行示范应用和转化推广,推动冰雪装备器材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国产化,是拉动冰雪运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国家战略推动与制度政策引导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中国冰雪运动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从冬奥会筹办开始,科技部就会同有关部门确定了以科技创新赋能冬奥的思路,研究制定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18—2021 年共布局80 个科研项目,其中冰雪装备器材领域10 个项目,涉及制冰机、造雪机、压雪车、高端冰刀、滑雪板、碳纤维器材、运动训练服装、运动器材检测、运动装备效能和雪务保障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提出,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开发大众冰雪装备器材,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加快推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培育国内强大的冰雪消费市场提供支撑,助力制造强国和冰雪强国建设。北京和河北两地也分别设立省级“科技冬奥”专项并积极落实行动计划,加大冰雪装备器材的科研立项力度,以专项补贴、科技奖励等形式激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冰雪装备器材所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研究。

(三)政产学研用多元主体协作驱动科技创新

与冰雪装备器材相关的10 个“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申报指南,特别强调要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作用,其实施也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其中,制冰机、造雪机、压雪车、高端冰刀、滑雪板、碳纤维器材等6 个项目是由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的企业牵头,并且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中央财政资金投入4930 万元,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其他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共投入近2 亿元;运动训练服装、运动器材检测、运动装备效能和雪务保障等4 个项目由高校或科研机构牵头,与生产制造企业、场馆业主等主体合作实施,中央财政资金投入6793 万元,其他经费投入不低于14235 万元,共投入超过2 亿元。

冰雪装备器材领域项目群的实施,实质是为该领域创新主体搭建了一个国家层面的研发合作交流平台,不仅形成了一批针对冬奥应用场景和助力冰雪产业发展的装备器材关键核心技术,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一批冰雪装备器材领域的国内顶尖研发人才及科研团队,提升了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截至2021 年底,冰雪装备器材领域科技冬奥技术成果亮点纷呈。例如,北京卡宾滑雪体育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研制了多种喷嘴和核子器等关键部件,解决了自主造雪机环境适应差、品质把控难、运行能耗高及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河北宣工机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研制的SG400 压雪车具有自主研发的电液控制系统,采用特种铝材与高分子塑料等新材料,解决了耐低温、轻量化等技术难题,性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牵头研发的冰雪粒径测量仪和冰雪硬度测量仪,基本实现了对赛道的无损检测;北京服装学院牵头,联合6 所高校、4 家企业联合攻关,创新研制的新型短道速滑比赛服在防切割性能基础上,增加减阻功能,与2021 赛季现役比赛服相比具有空气动力性能优势,其最大减阻率约为10%。

(四)科技服务保障与产业载体支撑科技创新

顺应后冬奥时代中国冰雪运动普及化、四季化、南方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释放“冬奥红利”,需要加快冰雪装备器材领域的科技冬奥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物美质优的冰雪场地设施装备和普及型运动器材供给能力,加快冰雪运动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大众冰雪消费市场有效释放。

首先,科技服务促进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项目研发团队积极将取得的研发成果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制定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择基础较好的单位,推动一批物美质优的造雪造冰设备、压雪机、冰状雪赛道检测仪等冰雪装备器材及相关技术示范应用,为创新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提供保障。例如,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牵头的项目团队取得了“用于测量雪面雪粒径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一种快速覆盖储雪堆的装置和方法”等多项专利,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场和崇礼万龙滑雪场、北京延庆石京龙滑雪场、新疆阿勒泰将军山滑雪场进行了示范应用,并正式为冬奥会提供储雪保障服务。

其次,积极培育多元化的生产企业。北京、河北等地正在支持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过硬的冰雪装备器材龙头企业,通过对接科技冬奥技术研发主体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未来将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前景佳、成长性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与科技冬奥技术研发主体合作,或者利用科技冬奥技术的外部性积极进行产品更新换代,以充足的市场供给满足大众冰雪运动消费需求。

最后,规划建设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集聚区。中国各地正在积极放大冬奥效应催化冰雪装备器材板块的投资机会,在有条件的地区合理规划、打造一批冰雪装备器材特色产业园区,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冰雪装备器材领域,支持和引导重点园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快中小企业聚集,形成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集聚区,实现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现代服务等环节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中国冰雪运动经济发展。

六、结论与建议

在以新型举国体制聚力科技创新、攻克核心技术的战略机遇期,本文选择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构建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模型,选择“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中的冰雪装备器材项目群研发实践进行模型验证。研究表明,中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面临的巨大市场需求和国外品牌竞争有效拉动了科技创新;在国家战略引导和制度政策推动下,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力,驱动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效的科技服务保障和坚实的产业载体支撑,有利于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广,促进冰雪运动经济增长。结合后冬奥时代中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科技创新现状,本文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的自主创新体系

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的关键在于牢牢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政府搭台立项,企业或科研机构牵头,基于“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形成强大合力,攻克了一批冰雪装备器材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议围绕提高冰雪装备器材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战略目标,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冰雪装备器材领域相关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业主用户等多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立企业在研发资金投入、创新活动开展和成果转化应用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建立起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协同的自主创新体系。

(二)推广应用场景驱动的科技攻关模式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聚焦冬奥会典型应用场景,在冰雪装备器材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上进行了系统布局。冬奥场景应用因其具有时间紧迫性、功能可靠性、指标精准性等严苛要求,不仅为项目承担主体攻克单项关键技术加压力、添动力,实现关键科技瓶颈问题突破,而且为新技术新产品集成应用提供难得的试验田和练兵场,提高项目承担主体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集成创新能力。建议加快推广以冰雪运动应用场景为驱动的科技攻关模式,通过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创新与集成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冰雪装备器材关键技术迭代与应用,缩小中国与冰雪运动强国的差距。

(三)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中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直接表现就是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因此,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是今后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北京冬奥会上,高性能雪板、钢架雪车鞋、压雪车等高质量的国产冰雪装备频频亮相,说明国内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研发实力已经逐步提升,这背后必然离不开领军人才及研发团队的支撑。建议目前在冰雪装备器材领域领衔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继续深耕,将国际优秀人才引进与本土人才培养开发相结合,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质量;同时,在大专院校布局冰雪装备器材类专业,形成冰雪装备器材后备人才库,组建人才梯队。

(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中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是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其突破口是把科技创新切实落到产业发展上,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发展。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即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优势领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发覆盖全球的生产要素和市场的潜在价值,培育高性能雪板、运动服装等领域的国际知名品牌;二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即支持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或者依靠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技术改进或创新突破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进入所处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

猜你喜欢

冬奥器材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我的城市月赛优秀作品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