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课后习题,培养语用能力

2022-09-05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华夏教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寒号鸟喜鹊习题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吴 菲

统编教科书的课后习题,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为丰富语用实践、积累语用经验、培养语用能力提供了支架,是实现学习内容向学习能力转化的“中转站”,决定着“语用”目标的落实。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利用统编教科书课后习题这个支架,让学生领略语言的魅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让语文真正成为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

一、借助课后习题,落实语言的积累

统编教材关注课后的习题,以课后习题为语言训练点。教师要关注课后习题,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练、说,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引导学生积累,为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统编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寒号鸟》这一课,课后习题如下图所示。

《寒号鸟》课后习题

教师可先让学生读完课文后找出寒号鸟表现的句子,当学生朗读后出示上面的课后习题,让学生回想自己挨冻时的样子,说一说自己挨冻后是什么感受,让学生通过表演“冻得直打哆嗦”的样子,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出示练习题“急得( )”“痛得( )”,然后再结合课文中的句子“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最后出示烈日图和蒸笼图,让学生回想夏天教室里热得像什么,再让学生联系平时自己着急的样子,完成“着急得( )”词组的填空。

这样依托文本,聚焦课后习题,让学生亲历文本,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寒号鸟的表现,体会冻得直打哆嗦的样子,再结合学生的表演,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接着出示烈日图和蒸笼图,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共同点,并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为什么事情着急过,结合日常生活表现,描述自己的着急时刻,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或是想象画面,或是创设情境,使词语学习从死记硬背走向活学活用。通过这种重复的练说,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之间也能从他人的发言中引发思考,积累更多语言应用经验。

二、借助课后习题,发现语言的规律

统编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下册第六单元都是以“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的“总—分”构段练习语用。《赵州桥》第三自然段,围绕“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分别写了石栏上口吐水花、回首遥望、双龙戏珠三种不同姿态的龙。课后也安排了“抄写第三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么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练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则以“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写一段话”为练习。“交流平台”也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总结,“词句段运用”中更是对文中范例进行了强化。那么如何结合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这种语言的规律并掌握运用呢?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习题要求选择图片写一写,这篇课文的第四段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来描写鱼的数量很多。在讲授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总—分”结构,等学生明白这一写法后,再引导学生选择珊瑚图片,认真观察,抓住珊瑚的特点,并运用“总—分—总”的写法描写。有了课文的范例,学生能抓住语言规律,使写作更轻车熟路、兴趣盎然。

今后,学生应对“抓中心句”理解文章内容,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等语言应用时,将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三、借助课后习题,获得语用表达的经验

(一)学会规范的语言表达

规范地表达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一年级新生更应该从小培养其规范表达的意识,为建立规范的语言体系奠定基础。结合平时教学,梳理一年级教材课后的问答题,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句式答题,力求表达准确、简洁、完整。

1.简练说清一件事情。《口耳目》的课后练习“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什么事儿”,在引导表达时,出示“什么可以干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什么会做什么”三种句式,即可丰富学生的表达形式。

2.有条理地描述一件事物。《小书包》的课后练习“说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在引导表达时,可以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强化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3.细致表达一个想法。《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在引导表达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尝试用上课文句式“我自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我自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实现口语交际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将规范的语言句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模式。

4.准确提取并复述信息。“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它们画了什么?”围绕以上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准确提取课文信息并简洁表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取问题的主干:谁怎么样?谁是什么?谁干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围绕问题主干表达,渗透了解题技巧,避免了词不达意的现象,还能培养学生完整答题的意识。

(二)习得语言的表达技巧

统编教科书在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栏目,开展了词句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悟,积累并习得了语言表达的技巧。

二年级上册《葡萄沟》课后习题提供了语境样本。例句“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表面上写葡萄的外观,实则通过葡萄的美,传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种表达是通过“具体介绍+总结概括”形式实现的。基于此,学生可借助课后练习“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____”“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_____,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强化练习“具体介绍+总结概括”的表达形式,积累先具体后概括的语用表达经验。

学生掌握了句子的特点,再通过仿写,写“我们的校园开满鲜花,有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真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一年级门口种着柏树,二年级的花圃开满鲜花,三年级的阳台长满绿萝……真是万紫千红,热闹极了”等,练习文中语言表达的技巧,积极地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书面表达中。

(三)借助课后习题,实现语言创作

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结合课后练说、练写,加强练笔训练,实践习得的语言,创建运用语言、强化练写技能的实践场所。例如:《彩色的梦》课后习题——“你想用彩色笔画些什么?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师可以借助朗读让学生发现景物发生的变化,从发现回到朗读,读出景物的特点,感受景物的奇妙,帮助学生关注景物的颜色特点,如:“大片的柳树,绿了;大朵的油菜花,黄了;大朵的桃花,红了;一只只小燕子,飞来了;一只只小鱼,游来游去。”这些课后习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内化课文中语言的机会,为语用训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学生有了课文的模板,就可以将自己的想象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写得兴趣盎然。

例如:《枫树上的喜鹊》课后习题,可融入文本故事情境,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从“学习拼音、认识太阳”到想象表达,都沉浸在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里。教师可以向学生描述:“太阳落山了,小喜鹊们饿得咕咕叫,喜鹊阿姨带回了一条虫子,小喜鹊激动地叫起来。”让学生猜想喜鹊会说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指名交流,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敢说、有话可说,甚至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得启发。接着引出第二句:喜鹊妈妈把虫子送到小喜鹊嘴里时,会说什么,把想到的说给同桌听。有前面个人发言的基础,学生将不会再拘束,能够自由地交流想法,得到语言训练的机会,互相学习。最后,再让学生把想到的写下来,从说到写,实现由扶到放、由点到面的语用练习,提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后习题就像一篇课文的“根”,要使这棵树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就必须深扎树根。教师要紧扣课后习题这一重要的资源,发挥其教学价值风向标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课后习题教学形式的解读,使课后习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重要的导学、导练功能,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寒号鸟喜鹊习题
喜鹊为什么叫“喜鹊”
《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叽叽喳喳的小喜鹊
解救寒号鸟
被误会的寒号鸟
寒号鸟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喜鹊搬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