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水平的讽谕诗

2022-09-03周啸天

岷峨诗稿 2022年2期
关键词:栽花比兴蔷薇花

周啸天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贾岛《题兴化园亭》

这首诗的写作本事,见宋人曾慥《类说》本《本事诗·不栽桃李》条:『贾岛初有诗名,狂狷薄行,久不中第。裴晋公兴化里凿池,起台榭。岛方下第,怨愤题诗亭内曰,云云。人皆恶其不逊。卒不第而终。』把它说成是一首泄愤诗,未免小看了它。一首好诗纵然是缘事而发,却可以对事不对人,且意蕴不受本事局限。这首诗形象大于思想,是《全唐诗》中难得一见的讽谕杰作。

这首诗的第一句『破却千家作一池』,就点出了一件事,就是裴度在修兴化池这『一池』的时候,涉及到大量拆迁这样的事情,而且是『破却千家』。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很大的事件。大家都知道,凡是涉及拆迁的事情,就会涉及到利益冲突,会引发很多的社会矛盾,会涉及到侵犯弱势群体的问题。只是这么一句,够令人浮想联翩。然后就不再说这件事,因为这是写诗,不是写调查报告,以下全出以比兴手法。

『不栽桃李种蔷薇』,这一句用园林里面栽花,来暗示『兴化园亭』拆迁事件。这里提到种植两种花木,代表两种情况。一是『栽桃李』,一是『种蔷薇』。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意象中,『栽桃李』是好事,比如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的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司马迁)。有意思的是,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恭维裴度,就曾以『桃李满天下』,点赞裴度培养过很多的人才。

『种蔷薇』呢,如所周知,蔷薇花是带刺的,因此在种花的同时,也就种下了刺。所譬喻的,就是像拆迁这样的,会侵犯群众利益之类的,会造孽会遭报应的事。所以中国有句俗话叫『多栽花,少种刺』,意思是教人多做善事,少做过恶的事。兴建园亭,对主人自己来说,倒是栽花;然而涉及到欺压群众,那就是种刺了。所以这个比喻就是双刃剑,设计太妙。

『蔷薇花落秋风起』,这句也是比兴,讲的是一个时间概念。中国有谣谚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里的时间概念,就是说报应到了。那会怎样呢?末句仍出以比兴,道『荆棘满庭君始知』。意思是,那时你才知道,收获的全是刺。中国另一句谣谚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意思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句诗用形象做了丰富的暗示,可以使人想得非常深远。《韩诗外传》卷七说:『春种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种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是此诗措语之所本。三四句容量之大,亦不限于本事。所缘之事涉及阶级矛盾。阶级矛盾一旦激化,最后就会演变成阶级斗争。一旦发展到了阶级斗争,矛盾就不可调和,后果非常严重。历代农民起义,不就是因为阶级矛盾引发的吗。

『君始知』是警示语,意思是、到那个时候你知道也晚了,语极冷峻。就本事而言,『君』指裴度;就能指而言,上自皇帝、下到土豪劣绅都包括在内了。这首诗运用了比兴手法,巧而不华,极富理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达到了传统讽谕诗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朵『带刺的蔷薇』。

猜你喜欢

栽花比兴蔷薇花
蔷薇花美食
春旱感赋
小院
蔷薇花总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行为
比兴、咏物辨说
雨中的蔷薇花
海口谣
赋比兴之当代运用
阿噗的蔷薇花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