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山区乡村地域多功能特征与发展策略研究

2022-09-03王欣怡梅大伟霍艳茹郭龙妹

天津农业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沂蒙山区区县农业

王欣怡,梅大伟,霍艳茹,郭龙妹

(临沂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山东临沂 276005)

乡村发展作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一直受到学术各界关注。由于乡村的发展受城乡二元结构、倾向城市的发展政策、较为薄弱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城进村衰”的局面。2017 年10月党的十九大作出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为了更好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18 年9 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这为乡村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加速乡村发展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快城乡融合的关键环节,而实施乡村多功能发展则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乡村是由多种功能组成的结合体,具有多功能性的本质特征,某些乡村把握住本质,将一些功能优化结合并重点发展,使得乡村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域多功能作为乡村发展研究的一个分支,在国内外备受关注。在国外,Baski、Mander、Willemen 等将研究区划分了功能类型,但功能类型有所差异,主要围绕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展开研究。国内学者也对我国各个地区的乡村地域多功能进行了探索,主要从经济功能、农产品供给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5 个方面开展研究。

临沂市作为国务院批复的鲁东南中心城市,是淮海经济区四市之一的农业大市。为了紧跟时代发展,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9 年1 月推出了《临沂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2 年)》,指出必须抓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三农发展,打造出乡村振兴的“ 沂蒙高地”。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价值观念和任务目标,从农业、非农业、居住和生态4 个方面选取指标展开探讨,对沂蒙山区进行乡村地域多功能的评价。本研究对于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沂蒙山区的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数据来源

沂蒙山区以临沂三区九县为主体,还包括济宁、泰安、淄博、日照、潍坊的个别区县。本研究数据主要涉及沂蒙山区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土地利用数据主要从临沂、济宁、泰安、淄博、日照、潍坊6 个市的统计年鉴中查询。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数据主要从沂蒙山区18 个区县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中收集整理。沂蒙山区的区县划分边界来源于天地图中的山东省线划电子地图(http://service.sdmap.gov.cn/tileservice/sdpubmap)。

1.2 构建基础

1.2.1 农业生产功能 是指乡村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产出能力。农业生产功能是乡村地域重要的基本功能,是使乡村聚落得以存在的原始基础。农业生产功能主要体现在能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粮食、油料、禽类等初级产品,考虑到沂蒙山区位于山区,且作为“ 板材之都”,所以将农林牧渔业的产值作为1 个指标数据。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沂蒙山区有关农业生产功能的现有数据,再选取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油料作物产量作为指标数据进行核算。

1.2.2 非农生产功能 是指一个地域除农业生产功能之外的生产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地域经济发展的活跃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空间经济发展能力,属于正向指标,人均生产总值越高,空间经济发展能力越强;反之,空间经济发展能力越弱。由于第一产业属于农业生产功能的范畴,所以去除第一产业的产值,保留二三产业产值,并分析其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这可以成为分析非农生产功能的1 个重要指标。再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选取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的状况作为核算非农生产功能的第3 个指标。

1.2.3 居住生活功能 乡村地域本质上是一个大型的居民聚居地,所以在所有功能指标里最传统的还是农村居民的居住和生活功能。随着社会发展和交通工具升级,人口流动量逐渐增大。据统计,2019 年我国的流动人口有23 600 万人,这说明乡村居住功能十分重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内部将无法满足大量人口的居住需求,此时因城镇化发展而人口外流的乡村将会是很好的居住地域。对于一个区域居住生活功能的评判,主要考虑其居住条件、交通区位、医疗保障水平高低等。由于数据有限,选取地区人口密度、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3 个指标进行核算。

1.2.4 生态保障功能 是指乡村地域生态环境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和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生态保障功能的核算,很多研究根据主要空间载体的价格将生态保障功能货币化,进而体现其价值。沂蒙山区位于山部地区,且个别区县农业较为发达,其生态重要性也比较突出。因此,本研究将基于农业活动对于生态的影响和区域的森林覆盖率选取4 个指标进行核算。

1.3 研究方法

由表1 可知,计算沂蒙山区的4 类乡村地域功能需要对多种指标进行分析,因为这些指标的单位有差异,所以为了消除量纲对分析的影响,需要对这些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的处理,再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和各功能的评价值,并通过ArcGIS 10.2 和SPSS 对各县区的乡村地域功能类型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和相关性分析。

表1 乡村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1.3.1 全局空间自相关 根据各区县的乡村地域功能分析数据,运用ArcGIS 10.2 中的全局Moran's I测度得出各类乡村地域功能在相邻区县间的空间自相关数据,进而确定其在区县层面上的总体空间特征,计算公式为:

当Moran's I 的值趋近于0 时,该类乡村地域功能得分的空间自相关趋向于弱方向;当Moran's I 的绝对值接近于1 时,该类乡村地域功能得分的空间自相关趋向于强方向。

1.3.2 功能交互作用 由以上4 类乡村地域功能的空间可视化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出彼此间的交互作用。乡村地域功能间的交互作用是指一种乡村地域功能在运作时对另外几种乡村地域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具体影响可以分为3 类:冲突、协同和兼容。根据研究数据可以得出,其分布状况不满足正态分布,故本研究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法进行交互作用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区县功能空间格局

为将沂蒙山区18 个区县的各类乡村地域功能更清楚地呈现出来,结合ArcGIS 10.2 对其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再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4 类乡村地域功能定义为低、较低、中、较高、高5 个等级类型(图1)。运用ArcGIS 10.2 中的全局Moran's I 对乡村功能进行计算,得出各个功能的相关性数值,比较得出:非农生产功能(0.148313)>生态保障功能(0.091039)>农业生产功能(0.009 576)>居住生活功能(-0.087 184),这表明乡村地域的各个功能在空间中的相关性较弱。

由图1-A 可知,农业生产功能的高值区和较高值区有8 个,分别为兰陵县、莒南县、泗水县、郯城县、费县、沂南县、莒县和五莲县。这些地区位于山地丘陵地带且与平原接壤,有棕壤分布,水土光热条件相对适宜,耕地资源分布较为集中,农业、牧业与林业结合较好,形成了沂蒙山区的农业主产区。高值区和较高值区大部分位于沂蒙山区的东南部,且分布范围大致在临沂市的市辖区域外。沂蒙山区核心区的农业生产功能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部分耕地被城乡建设用地占用,从而抑制了该区农业生产功能的充分发挥。

图1 各区县功能空间格局

由图1-B 可知,非农生产功能的高值区为沂源县、兰山区和罗庄区,其中兰山区和罗庄区位于临沂市的市辖区,受市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区位优越,第二、三产业得以充分发展,政府财政收入高,相应的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也高;而沂源县则是凭借政策优势与优秀领导人的带领,吸引企业到当地投资,从而使得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高值区的外围,主要受高值区第二、三产业的辐射带动影响,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地理区位较好,包括临朐县、新泰市、费县和河东区。中值区和较低值区位于高值区和较高值区的外围,分布面积最大,受核心区经济辐射能力弱。低值区有4个县,分别为蒙阴县、兰陵县、临沭县和泗水县。从整体上看,沂蒙山区的非农业生产功能在空间上具有集聚性的特征,且集聚程度较高,值区受地理区位条件、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存在着由内向外降低的趋势。

由图1-C 可知,兰山区是居住生活功能中唯一的高值区。兰山区位于平原地区,且是临沂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也是鲁南和苏北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极其优越,适宜居住。较高值区和中值区有9 个,位于丘陵地带,地势相对平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较为适宜居住。较低值区和低值区有8个,位于山区地带,相对于平原和丘陵地区来说,交通较为不便,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居住功能较弱。从整体上看,值区的分布范围与非农业生产功能的值区分布较为一致,说明经济发展程度对人们的居住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由图1-D 可知,沂蒙山区北部和南部为丘陵山地地带,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保障功能较好。受此影响,沂蒙山区生态保障功能的高值区和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沂蒙山区的北部和南部地区。而低值区则分布在中部,说明生产和生活活动对于生态保障功能的影响较为突出。

2.2 乡村地域功能交互作用

运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法计算沂蒙山区18 个区县功能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如表2 所示,沂蒙山区的18 个区县的功能间存在显著影响,个别相互功能尤为显著。其中,沂蒙山区的乡村地域功能间的相关系数最小值为-0.401,最大为0.783。农业生产功能与非农业生产功能、居住生活功能、生态保障功能之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401,-0.292,-0.061,均为负向相关。生态保障功能与非农业生产功能、居住生活功能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08,0.152,均为正相关。

表2 各区县功能间的Spearman 相关

居住生活功能和非农生产功能之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783,在所有结果中为最大值,由此可知居住生活功能与非农生产功能的交互作用类型为正向协同(表3),此关系从图1 中的乡村地域功能的分布范围也能看出。这2 种功能相互协同是因为非农业生产功能有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特征,能吸引大量人口集聚,从而使得居住功能也增强。

表3 各区县功能间的交互作用类型

2.3 各区县乡村地域功能类型识别

根据刘彦随等对优势功能的划分方法,结合功能状态和功能间交互作用进行乡村地域功能类型的识别,将沂蒙山区的18 个区县划分成8 种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图2)。

图2 各区县乡村地域功能类型识别

2.3.1 农业生产型 该类型有3 个,分别为兰陵县、莒县和莒南县。这3 个县地势较为平坦,水土光热条件较好,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结合较好。在该类型区县中,农业生产产值是当地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维系家庭生活有重要意义。这3 个县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力度,防止城乡建设占用耕地。此外,还可以推广机械耕作,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耕地产出率。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组建农业公园,增加就业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沂蒙山区位于山区,且临沂又被誉为“ 板材之都”,在有条件的县可以发展木材相关产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除此之外,这3 个县还可以利用品牌作用,发展地区独有的特色效益农业,形成区域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除了提升生产发展方面,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不容忽视,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要尽量少用农药和化肥,以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2.3.2 非农生产型 该类型仅有罗庄区。罗庄区地处平原,位于临沂市辖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位条件良好。罗庄区未来应以工业为主,服务业相辅助,旅游业带动配套组合发展。该区可承接来自长三角经济圈的工业企业,调整优惠政策,以加大对企业的吸引力。罗庄区位于临沂市辖区,可发展物流产业,同时由于其临近市场,物流装备需求量较大,也可以发展高端物流装备制造业。

2.3.3 居住生活型 此类型只有新泰市。由于城市核心区居住功能的外溢,所以新泰市居住生活功能相对突出。新泰市未来可以根据自身的区位特征与资源禀赋条件,合理发展居住生活功能,并适当接收城市核心区的外溢产业,对生活和生产区域合理布局,鼓励人们居乡兼业,促使区域功能协调发展。

2.3.4 生态保障型 该类型有2 个,分别是蒙阴县和沂水县,主要分布在沂蒙山系,生态保障功能突出。辖区内山脉较多,且具有知名度,例如云蒙山。这2 个县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做到不乱砍滥伐、不过度放牧等,以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并做到采育协调,增强生态保障功能;由于地区的特殊地质条件,在山脉中形成了喀斯特地貌景观,这种地貌在北方非常少见,未来可以适度开发喀斯特景观旅游产业;山地之中的生物类型丰富,可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药材种植业、生态养殖等绿色产业;政府应加强对于山区的扶贫开发和生态补偿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机制,发放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补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城市安全饮用水基地和生态后花园。

2.3.5 弱综合型 该类型包括临沂市的费县、平邑县、沂南县、临沭县、郯城县和日照的五莲县。这6 个县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相对较差,综合发展水平较低,导致各类功能发展均不突出。沂南县、临沭县、郯城县和费县位于临沂市的市辖区周边,可以受到市辖区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未来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的投资力度,吸引外来企业来此投资,还可以接受市辖区的外溢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平邑县和五莲县位于沂蒙山区的边缘位置,地形起伏度相对较大,平原面积较少,区位条件较差,未来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交通网络,吸引人员、资金向区域内流动。

2.3.6 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型 此类型只有泗水县。泗水县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山区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该县的农业生产功能较为突出,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也可结合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该县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故非农产业也较为发达。在发展农业与非农业时,要注意二者之间的矛盾,即非农业发展时会占用农业用地的矛盾,对此可以划定不可占用农业用地的范围,提高非农业用地的土地利用率。

2.3.7 非农业生产—居住生活型 该类型有2 个,分别为兰山区和河东区,均位于临沂市辖区。非农业生产功能为居住生活功能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居住生活功能则为非农业生产功能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促使非农业功能的发展,这体现出了两者的协同效应。这些区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区位条件,生产要素较为集中,有利于非农业生产的布局。兰山区和河东区的城镇化率虽相对较高,但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保障功能则相对较低。这些区的人员流动率较高,人地关系较为紧张,所以应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经济发展创造充足的空间。临沂被比喻为“ 物流之都”,所以位于临沂市辖区的兰山区和河东区应合理规划道路网,形成立体的交通系统。

2.3.8 非农业生产—生态保障型 该类型有2 个,分别为沂源县和临朐县。这2 个县大致位于山东省中部,区位优势明显,与山东省内各区县的联系较为便利,非农产业发展较好。沂源县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提高发展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勇于创新,加快产业结构性改革,同时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沂源县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在未来的发展中可坚持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实施系统化的开发保护,提高绿化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全面提升生态经济效益,打造“ 淄博后花园”和“ 济宁后花园”。

3 结论与讨论

沂蒙山区18 个区县的乡村地域功能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具有相对明显的差异性和聚集性。农业生产功能的集聚态势并不显著,其高值区和较高值区主要位于临沂市辖区的外围;非农生产功能则具有显著的集聚态势,并且存在值区从内向外降低的趋势;居住生活功能的值区与非农业生产功能的值区分布大体一致,由此可以得出,居住生活功能与非农业生产功能有较强的相关性;沂蒙山区的南部与北部水土光热条件相对较好,故沂蒙山区生态保障功能的高值区和较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此,而低值区则存在于中部。

由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法计算结果可知,乡村地域功能间存在显著影响。乡村地域功能间的相关系数最小为-0.401,最大为0.783。农业生产功能与非农业生产功能、居住生活功能、生态保障功能之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401,-0.292,-0.061,均为负相关。生态保障功能与非农业生产功能、居住生活功能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08,0.152,均为正相关。非农生产功能和居住生活功能的相关系数为0.783,为显著正相关。

根据ArcGIS 10.2 和SPSS 的分析结果,可以将沂蒙山区的18 个区县划分为8 种功能类型,其中包括4 种单一类型(农业生产型、非农业生产型、居住生活型、生态保障型)、3 种组合类型(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型、非农业生产—居住生活型、非农业生产—生态保障型)、1 种综合类型(弱综合型)。在分析8 种功能类型的基础上,对沂蒙山区乡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初步建议,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动力。

猜你喜欢

沂蒙山区区县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沂蒙山区优秀民间音乐的传播与创新
沂蒙山区方翅网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沂蒙山区果园生草技术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沂蒙山区不同母岩发育土壤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