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园区的构建策略研究
——来自泉州的实践

2022-09-02余鲲鹏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泉州高新区园区

余鲲鹏

(泉州师范学院 陈守仁商学院,福建 泉州362000)

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地重塑和重构原有的产业形态。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和高新区等也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诉求。智慧园区近年来正在成为一些园区转型的新形态,在国内外不断涌现出来,成为宜居、智慧创造和高密度知识创新等的重要载体。谈到智慧园区,不得不提及另外一个概念,即“智慧城市”。所谓智慧城市,主要是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实现城市运营与管理的泛在智能化[1],相关概念的提出可溯源到2007年[2]。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微缩版,对于智慧园区而言,也主要是运用新一代ICT实现园区管理与运营的泛在智能化,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知识产出、技术创新和生态宜居等系列功能[3]。

泉州作为福建省的制造业重地,有各类园区数十处,其中以泉州高新区“十区一园”为主导园区汇聚泉州数量众多的重磅企业。通过近年来的“数控一代”工程、“泉州制造2025”规划等计划的推动,这些园区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下,一些传统产业园区面临着向智慧园区转型的实践。当下,泉州掀起了智慧园区建设的新篇章。以泉州为例,对国内外智慧园区建设面临的挑战和经验进行研究,以期为传统工业园区向智慧园区转型提供参考。

一、智慧园区建设发展概述

(一)国外智慧园区建设战略及进展

近年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基于各自实际提出了智慧城市或园区建设战略。如美国战略定位于引领世界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性力量,德国战略定位进行了城市创新思维与园区智慧生态的双重实践,英国进行了基于城市的智慧战略与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实践,芬兰将智慧思维融入大都市的区划建设中。此外,新加坡提出了“智慧国2015”,韩国首尔提出了“U-city”战略等。这些国家基于各自的现实提出了不同的行动战略,但其背后的实质都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构建园区的运营和管理形态的智慧化以及环境生态的友好化,实现对传统产业园区在价值形态上的提升。从智慧城市的层面看,囊括数字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的理念[4];从智慧园区的层面看,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微缩版,也囊括园区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生态化。在上述基础之上,智慧园区建设还强调园区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国外智慧园区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荷兰的埃因霍温智慧园区。该园区位于荷兰第五大城市埃因霍温,园区人口22万左右,大体相当于我国沿海发达区域一个镇的人口数量。该园区汇聚了来自约85个国家上万人的科技人才,被称为欧洲智慧程度最高的园区。园区产生的年专利量占全荷兰专利的40%,平均每天产生4项专利。进驻园区的高新科技企业包括IBM、英特尔、ABB、飞利浦等,形成了由初创企业、中小企业、研究机构、服务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等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2013年该园区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智慧的园区”,其每平方公里的知识专利数为全世界最高[5]。该园区构建起了政、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利益共同体,基于园区特色,打造产业发展突破口,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园区模式;在充分调研园区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型城市发展路径,强调在该园区辉煌近代工业文化基础之上的创新发展;城市自然环境和生活品质也保持较高的水平[6]。这些因素造就了埃因霍温智慧园区的独有特色和内涵。埃因霍温智慧园区成功的关键除了拥有良好的软件硬件设施之外,其他主要原因归纳如表1所示。

表1 埃因霍温智慧园区成功原因分析

(二)国内智慧园区分布、主要模式和发展趋势

1.智慧园区区域分布

国内近年来智慧园区建设逐渐升温,并呈现出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形成从沿海到内陆梯次推进的格局。从国家级高新区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智慧园区建设情况来看,形成东、中、西三个梯次[7]。东部智慧园区主要聚集在沿海地区,如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已成为我国沿海智慧园区三大聚集地带;中部智慧园区主要沿江聚集联动,如长江流域的沿江城市智慧园区建设;西部智慧园区主要为西部主要城市借助地域特色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正在加紧布局的智慧园区建设。主要区域发展模式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智慧园区分区域发展模式

国内各地智慧园区的建设水平高低不齐,模式也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东部智慧园区建设整体水平相对较高,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的智慧园区建设相对较成熟,但中、西部智慧园区建设也在奋起追赶,建设势头强劲。

2.智慧园区主要建设模式

从全国范围来看,智慧园区投资建设模式[8]和特点如表3所示。

表3 智慧园区主要运营模式

上述4种建设模式各有利弊:由园区管委会主导的建设模式虽然能较全面地协调和规划,但容易受一些政策的约束。运营商主导的模式和多厂商推动模式,在资金使用和机制建设上灵活性较好,但难以规避企业短期寻租效应的发生。“第三方主导+管委会推动”模式,能兼顾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利益,一方面第三方企业能自主经营,摆脱政府的多方面因素对园区发展的可能制约;另一方面具备园区政府政策的支持,实现企业经营与政府制约平衡,这种模式也是智慧园区建设采用的一种较理想的模式。

3.国内智慧园区主要发展趋势

基于智慧园区在国内的实践发展情况,智慧园区的未来将很可能呈现表4所示的发展趋势。

表4 我国智慧园区发展趋势

二、泉州智慧园区建设现状与主要挑战

(一)泉州智慧园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围绕产业转型发展,泉州各种产业园区已具备智慧园区建设的一些基础,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智慧城市”建设已有一些基础

泉州智慧城市建设体现在政策的推进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如:2011年,泉州市政府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2013年,泉州“智慧城市”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在规划中涉及泛在网络工程、大数据平台、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以及政务云计算平台等;2018年,泉州进一步依托福建省产业园区数据中心及泉州市级政府数据中心,全面构起了包括网络、硬件、平台等为一体的基础设施资源平台,在市、县两级政府构建起了政务云服务体系。

2.“光网城市”建设全面完成

泉州是首批国家级“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之一,也是工信部16个TD—LTE试点城市之一。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泉州已经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实现了宽带光网和移动4G网络全面覆盖。市、县、乡镇和行政村实现100%通光纤,互联网出口带宽在2000G以上。

3.“网上审批”建设优化提升

泉州“网上审批”已有一定的应用基础,并在不断优化提升中。如泉州市电子证照建设项目是全国试点之一,并在国内首创将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到行政审批服务系统中,还生成了全国首份电子版工商营业执照。

(二)泉州智慧园区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1.硬件配套设施方面

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缩影,通常用硬件指标ICT考量“四张网”的建设情况,即光纤网、无线网、物联网和感知网的建设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应用能力。国外知名的智慧园区主要由原来的高科技园区转型升级而来,在这方面的硬件基础设施相对而言已有良好的基础。如荷兰的埃因霍温智慧园区是由飞利浦高科技园区发展升级而来,园区硬件水平比较高,相关的技术应用水平也比较高。此外,美国的微软智慧园区、德国柏林州的Adlershof科技园区、芬兰赫尔辛基Kalasatama住区都有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应用能力。这些园区还非常重视园区的生态智慧管理能力,强调绿色节能和环保。国内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科技园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原有较高起点的园区都有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但这些园区与世界著名智慧园区相比在硬件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包含“一区十园”的泉州高新区分布在不同的行政区划内,各个园区的硬件设施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上来看,光纤网已实现全覆盖,无线网覆盖难度也不大,但在物联网和感知网建设方面与国内外先进智慧园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硬件设施的应用层面虽已构建起了系列平台框架,但在具体应用方面与先进智慧园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可挖掘空间很大。此外,硬件设施对环境生态友好和绿色节能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可拓展空间。

2.信息平台整合方面

智慧园区建设除了良好的ICT硬件配套设施外,其在此基础之上的具体应用水平更为关键。从国外的知名智慧园区来看,智慧园区各种信息平台的集成应用能力较强,很多智慧园区中的龙头企业本身就是国际知名的信息集成应用企业,如埃因霍温智慧园区中的龙头企业飞利浦本身就是光能应用集成化水平很高的企业,微软智慧园区中的微软公司也是全球著名的软件应用集成企业。国内由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转型而来的智慧园区,转型前身基础良好,拥有高科技企业较多,很多企业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方面已有很强的实力。

泉州已有一些信息应用项目在国内被作为试点城市,如电子证照平台、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台商投资区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等。《泉州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2018)》中有18个各类信息平台的建设。这些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为泉州高新区智慧园区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国内外发达的智慧园区来看,各类信息平台的建设为智慧园区建设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之上的信息平台的融合集成能力则更显关键。实现各个信息平台上信息有效融合和共享,才能为智慧园区真正进行智慧监督、预警、决策和治理等提供信息基础。从目前泉州各高新区来看,总体上各个信息平台的联动和共享能力还不强,且在此基础之上的专为园区服务的智慧管理和服务能力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3.组织管理体系方面

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为智慧园区建设创造了客观条件,在此基础之上的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也非常关键。从国外发达国家的智慧园区建设来看,政府主导公共基础设施的硬件投入和建设,企业主导园区软件建设、组织管理和园区运营。如埃因霍温智慧园区,早期主要是在飞利浦公司的主导下由荷兰的nbo公司和JHK建筑事务所等规划设计,由飞利浦公司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2012年,飞利浦将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出售给一个运营开发商,2013年,该园区创造了每平方公里人均知识专利数世界第一,远超位于第二的美国硅谷[5]。国内的智慧园区多由国内的各类科技园区、软件园区和创新园区等转型升级而成,投资、建设和运营主要是在各级政府主导下进行,组织管理体系也基本上在各级政府主导下进行。园区所在的区位及组织管理者的行政单位级别往往对园区管理运营和定位产生较大的影响。泉州高新园区“一区十园”的组织管理也主要是在园区所在的各级政府主导下运营和管理,组织管理体系行政色彩较浓,这导致园区管理和服务方面刚性较强。

4.园区生态方面

从目前来看,智慧园区建设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指标,国际上也没有特定的衡量指标。从国外发达国家的智慧园区来看,在园区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智慧园区要有智慧产出。智慧园区不仅呈现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而且在此基础之上能有知识专利和相应的系列创新这类智慧产出。如荷兰的埃因霍温园区和美国的硅谷都将知识专利看作主要的衡量指标。(2)智慧园区要有宜居环境。从国外的智慧园区来看,都很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这个要素,好的工作生态环境能为员工智慧的碰撞和诞生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从而为各种创新创造条件。(3)智慧园区要有优良的商业生态。智慧园区各种创新的主角是优秀人才,各种创新想法的落地依赖于良好的商业生态。如除了优良的软硬件环境、优秀的创新人才之外,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才是进一步吸引世界各地优秀人才汇聚于此的主要原因。国内很多企业(如江苏的启迪控股公司)在埃因霍温园区设立创新中心,也是看中这里的人才和商业生态。在该园区中,从智慧项目诞生到孵化、融资、辅导成长、企业组建、市场运营等系列环节都已构建起良好的商业生态,这些进一步形成马太效应,不断迭代创新,从而使埃因霍温园区成为闻名世界的智慧之都。目前,从国内一些知名园区来看,在智慧园区的建设中,更多地强调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安全预警,而在智慧产出和生态宜居环境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泉州高新区的建设来看,园区智慧产出、园区生态宜居和园区商业生态方面在相关的规划方案中有一定的体现,但在具体落地方面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三、泉州智慧园区构建策略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蓬勃发展之际,国家战略和国际格局都面临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在这种格局下,智慧园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抓手。在智慧园区建设战略定位方面,要立足当下,也要适当超前、敢于破局。具体来说,智慧园区的发展战略要做到“对标一流,国内靠前,国际知名”。对标一流,即泉州的智慧园区建设要在更大的格局视野下对标国内外一流智慧园区建设标准,针对泉州高新园区“一区十园”的差异性,强化园区特色和比较优势,尤其要强化泉州高新区智慧园区的特色比较优势,即基于泉州高新区不同园区的产业特点和建设水平,从园区产业特性出发构建具有比较优势且在国内靠前的专业性突出的智慧园区,打造泉州高新区智慧园区的国内比较优势国际知名品牌,即利用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平台和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历史交往资源,加强泉州高新区智慧园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构建泉州高新区智慧园区。

(一)优化硬件资源配置

泉州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宜采用总体谋划、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分三步走,全面实施泉州高新区智慧园区的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功能。

第一步(2021—2022),全面完成智慧园区框架构建,初步形成智慧园区雏形。实施策略:全局谋划,强基础、补短板。目标指标:(1)网络基础方面,光纤网、无线网、物联网及感知网全面建成;(2)系统集成方面,全面完成网络工程、泉州政务云平台、泉州大数据平台、泉州公共信息平台等的系统集成及异构协同;(3)智慧系统方面,构建起技术领先、适度超前的智慧系统框架平台。

第二步(2023—2024),全面完成智慧园区应用,提高智慧园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实施策略:重点应用,先布点、后拓面。目标指标:(1)落地园区数量。全面完成高新区主园区智慧管理和服务能力,完成23个分园区的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全面落地。(2)建成智慧园区生态示范区。在“一区十园”基础上建成12个具有良好环境生态和商业生态的智慧园区。

第三步(2024—2025),全面完成智慧园区系统的调试,完善智慧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实施策略:统筹协同,强管理、重服务。目标指标:(1)全方位提高各高新园区智慧管理和服务能力,使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全面落地;(2)全面建成具有良好环境生态和商业生态的智慧园区;(3)重点打造主园区的知识创新和知识产出中心,力争辐射到10个分高新区智慧园区;(4)形成“一区十园”协同联动的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体系,形成数据共享、创新协同、知识产出联动的智慧系统。

(二)加强对现有信息平台的整合利用

第一,基于泉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泉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现有资源,在此基础上按照各个园区产业布局的需要,从智慧管理和服务的目标要求出发优化“一区十园”智慧园区建设需要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在“总园统筹、分园设计、服务产业、资源共享、技术领先”的原则下,以提升园区智慧管理能力和智慧服务水平为基准,全面优化各园区的智能设施,实现泉州高新区各园区智能硬件设施大幅度优化和软件应用能力较大幅度提高。

第二,充分集成公共服务已有信息资源,以园区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园区综合公共服务、企业创投、医疗、健康、教育、卫生等企业关注度高的领域推进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切实将智慧服务植入到产业的转型发展中,落地到各个企业的服务管理各环节。

第三,以新一代ICT为支撑,推动人工智能在园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有效应用,以实现各园区管理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和服务业务的有机协同为基础,实现泉州高新区各个园区在管理和服务环节的整体联动和有序衔接,提升园区管理效能和服务能力,支撑各智慧园区的稳健运行。

第四,通过统一调度的泉州高新区智慧管理系统提升泉州高新区各个园区对园区企业的主动服务能力,对接各个园区的高端产业需求提供服务供给,根据高端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智能化系列公共服务系统解决好高端产业在人才、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方面高水准的服务需求,真正智慧做到“想在企业前,服务走在先”。

(三)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1.加强组织管理

泉州高新区各智慧园区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组织协调,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一区十园”的智慧园区建设和管理工作。重点依赖泉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已有的软硬件设施,对接完善已有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规定,完善已有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督促机制。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要有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的韧劲,切实将智慧园区建设放在泉州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支点,下沉压实,为泉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基础。

2.创新建设模式

泉州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各园区企业主动参与的原则,智慧园区的建设要重点了解园区产业链的需求和园区企业的需要。一方面,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国内外企业承建或运营,政府提供一定年限的补贴或购买服务;另一方面,创新监管模式和激励模式,鼓励高新区企业参与监督和管理,政府给予部分激励补贴或税收优惠,不断推动智慧园区商业生态的成长、成熟和完善。

3.统筹项目协同

基于泉州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对泉州高新区“一区十园”的智慧园区建设宜从整体上进行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在市一级层面,以市科技局为主导加强市一级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总揽项目全局建设;在各高新区层面,加强区域产业布局的差异化协同和园区联动发展的全局协同。在智慧园区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各个高新区的组织管理和协同,避免项目在建设中可能面临的园区行政级差异导致的建设掣肘问题、项目布局建设发展中的各园区同业竞争问题和各园区利益诉求差异导致的项目建设沟通协调难问题等。

4.扎牢安全保障

泉州高新区智慧园区的建设主要表现为全市各高新区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系统集成能力,进而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发展和高新区企业的创新转型发展。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各高新区数据信息的管控能力和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建设,保障智慧园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系统运营的健壮性。

(四)构建良好园区生态

1.环境生态

智慧园区的环境生态除了绿色、环保、节能等外,尤其要强调园区环境应是一个宜居的环境,应便于园区知识型员工的聚集、交流和思维碰撞,为智慧的产出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和便利条件。以泉州高新区为主体的各类园区宜加强对传统意义上园区的改造,要下大力气构建便于知识型员工进行思维碰撞的各种交流场所,将工作、生活、休闲等便利化的生态环境融合于园区建设之中。

2.商业生态

智慧园区建设,除了强调智慧的产生外,还需要完备的商业生态,能将智慧转化成现实的各种成果。如完备的知识成果申报、保护,知识成果交易,知识成果孵化,知识成果落地等系列完善的商业生态等。泉州智慧园区的建设除了硬件环境的建设外,更要注重软件环境的建设,尤其在商业生态的全流程构造方面要加强力度。良好的创新生态圈是智慧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于以制造业立市的泉州而言,创新生态圈尤其要加强与当地产业带的有机合作。一方面,构建产校合作的良好生态圈,将应用创新与企业需求有机融合,解决企业需求的现实痛点,活化高校应用创新的活水源头;另一方面,激活高校创新导向的生态圈,让高校的创新研究切实解决企业的现实市场需求,同时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高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四、总结

通过对国外先进智慧园区的梳理,智慧产出是智慧园区主要的硬指标,此外,硬件环境、宜居生态环境和沟通服务环境等也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从国内智慧园区的建设来看,已经形成东、中、西三个不同的梯次,并且呈现出不同的智慧园区建设模式,其中以东部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的智慧园建设最具有代表性。从泉州智慧园区的建设来看,一方面依赖于政府部分的统筹协调,智慧园区构建起“政、产、学、研、用”五个维度的体系架构;另一方面要重在“用”这个维度上的落地和实践,全面提升泉州智慧园区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创新力。

猜你喜欢

泉州高新区园区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