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链供应链之争,成中美博弈主战场

2022-09-01张茉楠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法案产业链供应链

张茉楠

近日,被称为美国史上最大规模产业政策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下称《芯片法案》)正式出台。该法案旨在通过为半导体产业提供巨额联邦补贴增强美国在工业、技术和军事上的优势,以“抗衡”来自中国的竞争。其中“中国护栏”条款对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具有严重危害性,也意味着美国大力推进的产业政策新框架,“以链制华”将成对华战略核心。

大国竞争的实质在于此消彼长的国际格局变动。美国日益强化中国“系统性竞争对手”定位,“以链制华”是其重要手段。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紧锣密鼓地出台了包括《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芯片法案》《通胀削减法案》在内的一系列涉及遏华制华内容的法案,强化从“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调整为“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美国制造”替代“中国制造”。

一方面,美国通过产业补贴、出口管制清单、实体制裁、外资安全审查、“中国护栏”条款等手段,不仅对关键技术、关键资源还对关键投资采取限制,通过政企配合施策,形成“全政府→全社会”的新模式。例如,《芯片法案》不仅涉及2800亿美元的投资、520亿美元的巨额补贴,还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十年内在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违规状况的公司,或将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此外,美国国会还在谋划推进立法改写海外投资规则。该限制投资法案要求美國公司和投资者披露新的对外投资,并授权行政部门成立新的跨部门机构——国家关键能力委员会,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对美国在中国等“竞争对手国家”的投资进行安全审查或阻止投资。

另一方面,美国在全球、区域和双边等不同层面积极启动“供应链外交”,联合盟友与伙伴,构筑起“西线”(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简称TTC)与“东线”(印太经济框架,简称IPEF)相配合的协调机制,极力构建以“美国优先”和“去中国化”为战略目标的“新友邦经济联盟”。

美国“以链制华”的战略新动向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体系将带来不可预见的冲击,对中国所产生的贸易投资替代效应、产业链转移效应等影响也不言而喻。对此,须理性研判。从内生性来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亚洲产业分工网络、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的体系早已形成,中国已成为全球产业循环的联通枢纽,全球1/3~2/3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最终消费品和中间品贸易,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双向“嵌套型”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同时,兼具“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的“双核角色”,也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外部需求市场之一。这种根植于全球产业分工的逻辑,依旧牢不可破。

然而,必须警惕的是,当下全球正处于“链变”阶段,几十年来的中美合作路径已被打破,中国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既有空间被压缩,相关企业或产业被 “围追堵截”将成常态,须做好“持久战”准备。目前,中国芯片、工业软件、操作系统、发动机、精密仪器、重大装备、重要材料以及关键元器件等,仍面临“卡脖子”问题。特别是作为工业大脑的芯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行业自给率较低,大部分核心技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宜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以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链优势深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协作:

一是要加快制定系统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战略,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特别要在半导体、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尽快扭转核心技术“卡脖子”的被动局面和人才瓶颈的短板。同时,通过特色创新,建立局部优势,形成反制手段和竞争制衡;

二是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和撬动作用。深化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投资联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协作体系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更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通过“双循环”战略推动以中国为最终消费市场的区域价值链,进一步向中国集中;

三是顺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加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战略,搭建产业链供应链可信赖联盟,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现有机制和平台。同时,加速推进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谈判进程,推动构筑互利共赢的全球供应链合作体系。

猜你喜欢

法案产业链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Industrial Revolution
美国禁止询问犯罪记录法案的立法与实践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产业链春之奏鸣
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