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下我国专利运营机制优化研究

2022-09-01黄子洋孟奇勋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温床专利技术专利

何 微,黄子洋,王 华,孟奇勋

(1.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2.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418 3.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已经被视作创新成就和企业竞争的核心资产,资本市场中专利运营公司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美国高智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LLC)经过14 年的发展,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性发明投资公司。此外,各国政府积极参与对专利资产的投资和运作管理,如法国专利基金(France)、韩国创意资本公司(Intellectual Discovery)、日本主权专利基金(IP Bridge)等。中国的专利运营事业方兴未艾,各级政府也积极以股权投资、政府扶持的形式支持专利运营机构的创新和成长。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机构进入专利运营行业,专利运营成为控制产业链、分配价值链的重要手段[1],因此,与国外行业发展对比、回顾我国专利运营行业发展,发现专利运营的不足和需求,对优化专利运营机制和推动专利技术商业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尽管国内学者对专利运营案例研究、平台化建设和运营模式总结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创新、创意捕捉出发培育专利技术并产业化的研究仍较为匮乏。同时,已有的研究指出中国专利运营模式单一,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交易制度方面不成熟[2]。其次,如何从产业生态系统角度选择技术、如何保护专利技术产业化的研究较少。再次,对不同类型专利运营模式的运营动机和运营行为组合的认识尚不统一[3]。因此,本研究引入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SNM)用于分析、优化专利运营实施机制,开拓以战略生态位管理为理论基础、运用试验温床保护功能、符合生态位跃迁过程和5 个实施步骤的专利运营全流程管理模型。从专利运营基本规律出发,探索“SNM 视角下如何优化管理专利运营流程”和“不同实施步骤如何发挥SNM 试验温床的作用”两个主要问题。

1 专利运营及现实困境

1.1 国内外专利运营发展

专利运营是企业专利资产运营过程中管理辅助活动总称[4],已有专利运营模式包括综合交易、评估、诉讼、许可、组建专利池等各类业务。专利运营模式的创新促进专利经济价值的挖掘[5],此外业界还将创新创业管理中“创意—研究—技术创新—商业化”与专利运营结合在一起用于项目管理[6]。广义的专利运营是指企业或其他专门组织,通过知识产权转移、许可、质押融资、管理咨询、作价入股、构建知识产权联盟等方式,借助市场交易来实现知识产权经济价值的总体性谋划[7]。企业各类专利运营的实施均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8],无论自行实施、许可、转让、组建专利联盟等都需要挖掘、布局和转化高价值的专利组合。

回顾发展历史,专利运营起源于19 世纪中期的美国。2000 年,两位微软公司的前高管创建高智发明公司,其管理者认为发明能够吸引私营部门投资的唯一方法是从发明中获益,因此高智公司组建专业人员管理运营基金以投资专利[9]。另一家专利运营公司的负责人罗恩·劳里总结了17 种已经成型的和正在兴起的知识产权商业模式,研究了知识产权事务交流/交易平台、防御性专利池、专利许可和诉讼公司、专利聚合器/知识产权收购基金等不同形式[10],基本涵盖了现有的运营模式,如表1 所示国外和国内专利运营模式及代表性机构。

表1 国内外专利运营模式比较与代表性机构

值得关注的是专利运营公司通过购买等方式合法持有大量专利,自身不直接实施专利技术,主要收取专利许可费或者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索取专利侵权赔偿金谋利,被称为“专利投机”行为[11],也被称专利流氓(paten poll)。对此类自身不实施专利而通过专利运营获利的实体,可统称为非专利实施主体(non-patentable entities,NPE),其行为与专利制度激励创新的精神是否冲突引发广泛的争议[12]。虽然NPE 客观上促进了技术的流转,减少了专利休眠的现象,但是科技界认为这并不利于技术的发展,因为通过法律程序收取专利费却增加了最终消费者的负担[13]。

1.2 我国专利运营的现实困境

如图1 系统梳理了中国专利运营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1995 年,我国首家国家级专利市场在烟台投入运营,提供专利和专利法律查询、专利技术转让、专利人才交流等检索服务。2000 年之后,中国宏观政策的引导催生了各类专利运营基金,不仅催生了大量专业化的专利运营机构,高校也积极成为专利运营的参与者[14]。2007 年,中国的朗科公司迈出中国企业通过专利获得利益的第一步,并在次年收取美国公司的专利许可费。2008 年,全球知名的专利运营公司高智公司进入中国。2014 年,4G 通信发展让中国企业认识到国际NPE 在专利领域的运作方式。2014 年4 月,中国第一支专利运营基金成立;同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企业专利运营指南》,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在2014 年开启了在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的试点项目。2015 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充分反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要求,对于科研院所和高校专利处置权和收益权的厘清,将专利运营中一直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等政策风险从制度上进行了明确定义。为了提高专利运营和专利转化效率,研究者开发出不同的管理工具,如基于专利价值评估构建专利运营绩效综合评价系统[15]、基于价值网络研究高校专利运营模式[16]。中国发布的各项专利政策期望引导风险投资公司、运营公司、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等多层次的专利转移模式,以此加强专利技术转化的成效[17]。王珊珊等[3]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并凝练出国内主要运营模式,包括产业化、标准化、竞争性、贸易化和投融资5 种。实际上,国内专利交易市场在近几年异常活跃,出现了依靠申请专利补贴获利的行为,以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治理非正常专利申请,而“十四五”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专利指标明确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图1 中国专利运营发展历程

如果能应对好专利运营中专利权属制度、职务发明报酬等方面的问题[18],专利运营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我国专利运营的投资大致可分为由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运营基金,以及由社会资本出资主导的市场化运营基金[17],社会资源已经关注到专利运营行业的潜力。具体到如何推进专利运营实施和步骤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首先专利运营的演化仍需动态考察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专利运营体系发展潮流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布局[19],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存量专利,而尝试将技术成果转化的重心向前推移。其次,中国专利运营服务体系不健全,NPE 带来的危机随时会到来[20]。如果不能给社会资金和从业人员提出方向性的指引,专利运营市场的热度将催生出更多专利流氓公司,这与专利运营事业的初衷背道而驰。第三,“死亡之谷”是发明到产品之间的鸿沟,将发明推向市场参与竞争,获得成功之前将面临各种挑战[21]。只有一部分科学发现、基础研究和创意能成为高价值专利成果,捕捉这些创新并布局高价值专利是要跨域的第一个“死亡之谷”;而将专利技术商业化管理更为复杂,是要跨域的第二个“死亡之谷”(见图2)。本研究结合国情以及专利运营需求,以激励创新和有效管理专利技术商业化作为出发点,解决专利技术商业化理论和实践面临的“死亡之谷”中间的战略管理问题。

图2 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死亡之谷”

综上所述,虽然专利运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现有理论研究仍有一些不足之处。(1)专利运营作为舶来品,在中国情境下仍未寻找到坚实的理论基础。文献回顾发现将专利作为一种资源的资源理论,或者将专利运营作为一种能力理论似乎都有发展,但是侧重点仍在将专利作为存量资源。(2)专利运营的价值获取机制,现有的形式包括交易、转让、许可、金融化,局限在挖掘专利的市场价值,而忽视管理早期的技术价值和法律价值;(3)对专利运营产业的关注和政策支持,未能延伸至创意、创新和技术创业的前端,未能为专利技术产业化提供全流程的保护机制。

2 战略生态位管理应用于专利运营的价值证成

2.1 战略生态位管理的提出与发展

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是由荷兰学者所提出的技术政策工具,旨在解决对可持续发展有贡献且潜力大的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商业化难题[22]。战略生态位管理不仅仅是对现有战略管理工具应对社会问题政策工具的补充,还是分析、监控、实施和改进问题的独特方法[23]。SNM 主要研究技术创新与体制变革,内在机理是为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提供一个保护空间(protected space)或试验温床(test bed),并不断促进其形成、发展,以及实施有效管理[24]。按照KEMP 的描述,SNM 是为有前景的新技术提供试验温床,并不断促进其形成发展,以及为实施提供有效的保护[23]。战略生态位管理能够让生产者、使用者甚至政府帮助新技术发展直至走向成熟[25]。张光宇等[24]总结SNM 主要是构建一个创新系统,通过生产者、研究者、用户、政府和其他组织执行者渐进地实验和学习,对新技术进行选择、培育、孵化,并顺利地将它推向市场进而在全社会推广,从而实现新技术产业化、社会化的一个管理过程。战略生态位管理建立了一个实验平台,或者生活化的试验场景,克服跨组织的创新难度和门槛,尤其适用于解决系统性问题[26]。Slettemeås 在解决技术射频识别(RFID)研究中指出试验温床既适用于硬件开发的测试平台,也可以作为创新过程中具有一定保护功能的试验空间[27]。

2.2 战略生态位管理的适用可能

战略生态位管理的理念自提出以来,广泛用于能源、交通和新兴生物燃料等新兴产业的研究中,解决了许多重大的技术创新问题[28]。战略生态位管理在专利运营领域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二者拥有相近的理论基础、类似的实施路径和可借鉴的管理方法。

(1)相近的理论基础。经过中国多年本土的实践,现在业界逐步形成对专利运营的明确需求,即从提升企业专利意识出发,将专利纳入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提升企业专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知识产权竞争优势[29]。专利运营主体之间达成对专利运营的共同目标,形成了以政府机构指导、高校科研机构参与、专利运营机构主导,金融服务机构扶持等多机构共同支撑的行动者网络。SNM 理论可用于解释专利运营中技术选择、运营模式等相关概念。其次SNM 的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环境要素,可以应用于分析专利运营的主体、客体和环境。再次,以SNM 理论为代表的新技术创新管理思想特别注重技术发展的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因此,在此理论指导下的生态位跃迁规律和实施过程可以为构建专利运营路径提供指引,为专利运营效果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2)类似的实施路径。专利运营是机构利用专利权创造价值、实现专利权保值增值的过程,即围绕专利权价值的产生、提升和实现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专利权投资—专利整合—专利收益”3 个主要环节[29]。研究指出颠覆性创新技术要经历“技术体系→企业群体→产业集群→区域发展”,在产业创新完成“生态位→社会技术体制→社会发展愿景”的发展,才能实现颠覆性技术的成长[30]。如李乾瑞等[31]用专利计量分析构建技术颠覆性潜力测度体系,用于识别颠覆性技术。因此,结合专利信息应用,生态位的跃迁规律和 SNM 的实施步骤可以指导专利运营实施。

(3)可借鉴的管理方法。专利运营需要在发明人、投资者和市场之间构建共同的目标,专利运营公司根据对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评估所需投入的时间和资源,即要达成战略生态位中期望的一致性(coupling of expectations)。实验初期,这些期望可能很泛、很零散,而对于未来技术的发展,行动者可能有不同的愿景,并且他们对于一项技术的可行性也会有不同的预期,参与者至少要达成合作的共识。其次,专利运营的网络构建,专利运营实施将吸引专利运营公司、政府机构、社会投资者、中介服务机构的共同参与,SNM 还强调用户、产业化的合作伙伴、政策制定者都是创新的重要来源,这就要求构建参与者的网络。第三,专利运营不断吸收知识,不仅包括技术性的,还包括创新、创业管理,因此战略思维必不可少。

2.3 战略生态位管理的适用价值

(1)作为创新政策方法的试验温床。试验温床又被称为试验台或者生活实验室,是促进跨地理区域和技术领域创新的重要方法[32]。试验温床代表了一种实验性、共同创造的创新政策方法,也是在现实环境中测试、展示和推进新技术的合理模式。一些国家和地区利用国内市场作为试验温床,以保护技术创新,确保其能获得必要的资本、先进技术和人力,以实现在全球市场的转型、追赶和竞争[33]。试验温床已经被应用在商业创新管理中,比如用于收集用户反馈从中吸收客户意见和改进技术[34]。试验温床在实践已应用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多伦多的海滨技术应用于城市的全球技术试验场,冰岛的氢能试验温床[35],韩国扶持手机在全球领先地位而建立的国内手机试验温床[36]。因此,试验温床强调创新“方向性”并寻求将创新系统导向重大社会挑战或特定社会需求的创新管理方法。

(2)试验温床的功能。科学成果转化阶段存在超高的死亡率,从技术创新到商业化要经历两次“死亡之谷”。试验温床核心功能在于提供一个试错的、独立的,打破传统技术的试验空间。如SMITH等提出SNM 试验温床通过庇护(shielding)、培育(nurturing)和赋权(empowering)3 种功能为新技术提供有效保护[37]。

一是庇护功能。试验温床为新技术提供一个试错的空间,不断完善技术方案,与纯粹的技术试验不同,试验温床选择的技术前提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要庇护技术创新机会的捕捉、实验验证和成长等,以避免新技术受到现有技术的选择压力而过早夭折。

二是培育功能。试验温床构建实验平台用于小范围地推广技术,进行技术方案实验。专利技术商业化的培育功能需求不仅包括测试之前的使用,实际上试验温床培育一种新兴的、未完成的且具有潜在风险的技术或者模式。培育功能是试验温床的核心作用,强调保护空间能够为新技术、模式的成长所用,确保政策保护空间下新技术、模式得以不断优化并成长、成熟。

三是赋权功能。赋权是指形成了新的技术生态,即SNM 中的“社会-技术体制”。试验温床赋予专利技术自主成长的能力,实施有管理地走向市场、直面竞争的措施。SNM 中的赋权作用可以分为“适应-符合(fit-conform)”和“拓展-转型(stretch-transform)”两种形式。两者核心区别在于“适应-符合”赋权并不需要对现有的产业结构、技术和基础设施、知识库、用户关系及市场、公共政策、文化等进行根本性变革,而“拓展-转型”赋权强调形成一个新的“社会-技术”体制。

(3)试验温床的特征。技术创新在前景不明确、技术开发有风险和专利转化可行性不确定的情形下必然要求一个试验温床来不断试错,也符合专利运营的预期。因此在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下的试验温床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系统性。首先,从战略管理需求看,SNM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它强调内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适应性,所以试验温床站在一个整体化、全局性的战略高度,管理的系统性贯穿专利运营的全过程。其次,从SNM 参与者看,参与专利运营的多主体存在异质性,专利运营中参与专利运营过程中的主体在性质上多有不同,专利运营拥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因此运营的整个过程要求不同参与者进行系统性的合作。第三,从业务组成看,专利运营是一项围绕专利技术的价值链过程,是涉及到技术、法律、战略管理多个维度的价值系统。

二是动态性。首先,专利运营技术在一定保护空间中创建并与已有的技术展开竞争,市场选择和竞争优势是动态转换的。其次,专利运营也是一个具有自校稳态机制的组织系统。再次,专利运营公司和专利持有者将不断分析以评估项目可行性,项目可能被淘汰,也可能进一步改进后获得投资,其成长的路径的不同在动态中调整。第三,对技术方法的分析、评估决策在实验选择、建立和实施阶段不断得到反馈和调节以达到生态位跃迁的条件,因此技术也是动态改进的。

三是试错性,试错性特征意味允许犯错。首先,技术创新早期阶段,科学知识、科学理论也可能是错的,只有在不断试错过程中逼近真相。其次,SNM 本身在发展之中依然附带着各种不成熟的因素和特征,专利运营的管理中试错行为是一个不断演化和循环的过程。再次,试错性是企业管理的动态能力,战略管理的建构和良性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对创新战略目标的设置、差距分析、客观评估需要不断试错才能确定竞争战略。

3 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的专利运营模式优化

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视角出发,关注新技术产业化的专利运营全流程管理,可以将专利运营各环节与战略生态位管理各阶段相交融。分别从技术选择,实验选择,实验建立及实施,实验扩大和保护撤离5 个步骤进行实施;从早期筛选有应用前景、符合环境需求的技术;给专利技术一个合适的空间进行实验,进而打通从专利技术走向产品的中间环节,促进自身知识产权生态繁荣与多元化,构建相互支撑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圈;当专利运营项目逐渐成熟时,资金和保护政策及时撤离,最终保证专利运营的新技术从技术生态位逐步跃迁至范式生态位,使得新技术顺利投向市场。

3.1 战略生态位管理下专利运营的生态位跃迁

战略生态位管理运作机制研究进展主要涉及3个维度。从逻辑维度,围绕技术创新、体制变革及社会愿景相互间的内在影响,认为 SNM 的运作过程是一个内生过程,该过程是庇护新技术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具体包含3 个方面,即期望一致性、网络构建及学习过程[25]。从时间维度,围绕新技术的出现、孵化、推广和商业化,SNM 可分为5 个具体的实施步骤,即技术选择、实验选择、实验建立及实施、实验扩大和保护政策撤离[38]。按照逻辑维度划分为“技术生态位—市场生态位—范式生态位”,始终贯穿于按照时间维划分的5 个实施步骤中,在空间维度中完成从技术生态位到市场生态位再到范式生态位的跃迁。图3 为SNM 的生态位跃迁、内生过程与五步骤的逻辑关系。

图3 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下专利运营的生态位跃迁过程

技术生态位强调为激进式创新技术构建的一个被暂时保护起来的,并免于直接与现有主流市场产生激烈竞争的虚拟空间。专利运营中新技术形成了初始产品,但是在质量、性能、经济性等方面与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无法与主流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进行竞争[39],只能适用于特殊的市场环境从而引申出了市场生态位的概念。市场生态位是指新的专利技术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利用的市场资源。完成实验阶段的专利技术具有市场可行性,但其创新性只能应用到某些特殊的市场中。在技术生态位的阶段特定的优势不太明显,所以需要被激励;通过预期的优势运用临时保护措施以促使潜在用户有兴趣去试用专利产品形成市场生态位。随着市场生态位的确立,相关保护措施撤离,新专利技术逐渐成熟并确立对旧技术的绝对优势,才能跃迁至范式生态位。范式生态位在以往的研究中被称为技术政体或技术范式,本研究将范式生态位归纳为因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技术生态,创造出了全新的产品、商业模式和市场竞争。

SNM 理论特别强调期望一致、社会网络以及学习3 个环节对新专利技术的成功孵化作用。参与者期望一致性为试验温床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多维度的学习可以加深对新专利技术的技术、政策、基础设施、潜在用户偏好等诸多方面的了解和学习。构建社会网络可以获得一批支持者,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合作,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过程和期望的形成,为生态位培育提供更多资源。如果技术选择、试验选择、试验建立不能构筑期望与愿景的高度一致,缺少参与者,学习不足都可能导致技术生态位构建的夭折。SNM 实施步骤并不是连续不断的,而是相互重叠、相互覆盖、彼此联系的过程。各阶段具有特定的战略目标,见表2。

表2 战略生态位管理的五大步骤

3.2 战略生态位管理下专利运营的流程优化

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可以构建专利运营全流程管理模型(如图4 所示),将专利运营分成3个逻辑阶段技术生态位、市场生态位和范式生态位。专利运营在技术选择时瞄准现有社会技术体制下的主流技术的替代选择,为专利技术成长构建一个保护空间即建立全流程的试验温床;具体分解成5 个主要步骤,分别是技术选择、试验选择、实验建立及实施、实验扩大和保护撤离。本研究将原SNM 中的“保护政策撤离”修正为“保护撤离”,因为对专利运营的保护不仅来源政策。

图4 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的专利运营流程

3.3 战略生态位管理下专利运营的实施步骤

遵循战略生态位管理实施的五大步骤,专利运营可以分解成:(1)技术选择,如何选择合适的专利技术;(2)实验选择,作出专利技术实验决定;(3)实验建立及实施,论证技术的可行性和吸引更多参与者;(4)实验扩大,将实验扩大到一定的规模,进而提高创新的质量;(5)保护撤离,专利运营的技术向范式生态位的跃迁,专利运营投入的资金和扶持政策逐步撤离,见表3。

表3 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的专利运营步骤

(1)技术选择。技术选择是为了能筛选一项有应用前景、符合环境需求、适合进行实验的技术。实证研究也表明在技术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的行业更具有技术成果有效转化的条件[40]。专利运营技术选择可能来自运营公司的主动触发和技术发明人的触发:1)由专利运营公司触发,寻找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根据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理论,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的竞争状态[41]。专利运营机构瞄准具有前景的行业和技术,因此产业调查需要对全球、各个国家及区域的产业发展状况、产业动态、产品技术进行调查分析。作为战略生态位管理中第一个环节,专利运营公司对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企业、产品、区域进行分析,通过产业链图与其对应的产品、企业及其所属地域竞争,判断技术选择进入的方式和参与竞争策略。2)由专利持有人触发启动专利运营项目,专利持有人可以来自创业团队、高校科研机构,发明人为了在重点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会投入资金在核心技术上进行攻关,需要专利运营基金提供过程管理、资金和服务、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从组织学习和能力的角度,发明人需要联合专利运营公司一同完成研发方向、竞争分析、方案规划等决策。无论是专利运营公司触发还是技术发明人触发,经过产业调查和分析,在做出后续选择时,要求多方参与者从技术、产业、政策上提供庇护,以帮助专利运营项目跨域第一次死亡之谷。

(2)实验选择。战略生态位管理需要给专利方案一个合适的空间或者使用者对技术进行实验。首先,需要对相关地域的政策与市场环境、产业/行业现状、竞争以及合作关系进行分析,以做出专利项目的实验决策。其次,通过对现有专利技术初步检索,了解全球技术分布、技术发展脉络、主要竞争者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确保实验选择的科学性和知识产权安全。专利技术从“纸面”创新走向产业之前需完成实验,以吸引投资者、客户等广泛的社会认可。专利技术持有者并不一定拥有实验的条件和资金,也需要建立试验温床为实验方法、技术指标提供庇护的空间。

(3)实验建立及实施。实验建立及实施是为了打通从专利技术走向产品的中间环节,可能要面对各种技术、市场的障碍。首先,所选的专利技术在实验建立及实施阶段可能会遇到障碍。由于新技术尚未发展成熟,不足以与传统的技术竞争,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和组织障碍。新技术从研究阶段到布局专利完成了第一次跨越,但是在专利到试验产品面临第二次“死亡之谷”。其次,实验建立及实施过程中各参与方投入程度,必须依靠各参与方建立共同的目标和实施试验的一致认可和行动,必须有推动该项新技术开发的支持者,为专利技术实验通过产学研合作寻求技术转移或者技术商业化的潜在需求方。网络构建可以吸引大学科学园、加速器、创业孵化器作为实验参与方,只有经过实验实施才能确立产品开发技术指标和完善全流程的技术方案,为实验扩大准备条件。实验建立和实施步骤中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力量,对所需推进的方向进行不断实验、改进、优化,与前两个步骤形成一个循环过程。但由于对未来预见的限制,实验过程中行动者只能逐步评价与调整。试验温床为此提供充足的保护,以避免现存技术的竞争而过早结束实验。实验建立和实施还可以激发和保持网络中的项目学习,为专利运营项目的试验实施寻找积极的、可预见性的评价意见。

(4)实验扩大。实验扩大阶段专利运营公司围绕专利技术的资产管理、价值评估、投资、运营、产业风险管控、金融服务及各类衍生服务等,促进自身知识产权生态繁荣与多元化,构建相互支撑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圈,加速知识产权要素流通与价值实现,为投资企业提供蓬勃发展的动力。在实验扩大阶段,专利运营公司需对专利组合走向商业化提供培育服务。当今创业生态系统竞争异常激烈,专利运营公司在实验扩大阶段可直接提供资本和专业服务,以加快初创企业产品上市时间,并将初创企业带入技术、市场和创新的网络。专利运营公司与科学园区的孵化器、技术中心或者大学的孵化器合作,在实验扩大阶段为发明人或者科学家提供教育、监督和指导,并帮助与投资人、客户和政府机构建立联系。试验温床扩大了机会空间,即培育开创性创新的发展,试验温床的培育功能使得3 个内生进程发生更为紧密的联系。1)实验扩大阶段经过技术选择、实验选择两个步骤之后,专利要进入知识产权运营生态圈,由早期阶段的一件或者少数几件核心专利成长为“核心专利+外围专利”。此阶段专利运营公司和技术发明人更明确专利运营项目未来的期望,即项目将如何推向市场。2)实验扩大阶段项目跃迁至市场生态位,参与技术网络成员更加广泛。3)与描述期望、构建网络和互动学习的3个内生进程发生紧密联系,从“核心专利+外围专利”发展为针对不同运营形式的数个专利组合。

(5)保护撤离。我国每年有3 万多项重大的科研成果及10 万多项专利,但转化为生产的只占10%~15%,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42]。风险资金分配结构也不合理,R&D 投入经费、高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和产业规模化投入之间的比例为1 ∶1.1 ∶1.5,与发达国家的1 ∶10 ∶100 比较明显缺乏效益[43]。当专利运营项目逐渐成熟时,投入的资金和政府提供保护政策应当及时撤离,专利运营获得回报并将团队、技术和产品推向资本交易市场,帮助科学家管理知识产权,提供风险资金。专利运营公司通常要求获得股份,成功后可以获得数倍的回报。与创业投资相似,专利运营公司不单纯要求一种形式而是要求一个组合,如可转化优先股、可转化债权、次级债权等。专利运营公司可以全部撤出或者部分撤离,投入的资金和回报收益进入下一个扶持项目。专利运营项目最终将从SNM 提供的试验温床中成长起来,本研究称之为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下跃迁至范式生态位,应当被赋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专利运营公司的服务并不一定完全退出。赋权是技术创新高度改变当前的技术生态并将跃迁进入范式生态位,SNM 中的赋权分类为两种形式:“适应-符合”和“拓展-转型”。“适应-符合”赋权是在战略生态位管理中技术不足以改变环境中主流技术,被认为颠覆性、全新的的技术经过实验扩大验证之后被认定为确实具有创新性,但是创新高度不够,而是某一技术领域的增量。“适应-符合”赋权并不需要对现有的产业结构、技术和基础设施、知识库、用户关系及市场、公共政策、文化意义等进行根本性变革。专利运营的投入和保护在此时撤离,技术成果和运营项目逐步适应当前的竞争。“拓展-转型”赋权促使了技术转型或者形成了新的技术系统[44],它的技术创新区别于渐进式创新,即在给定系统或部门之外创造了新的技术部门和产品。此时专利运营的投入保护撤离,进入另一个全新的战略生态位管理循环。

4 结论

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出发,本文对如何进行专利运营全流程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专利技术到商业化应用之间存在鸿沟,将发明推向市场将面临“死亡之谷”,难以获得成功。结合国情以及专利运营需求,以激励创新和有效管理专利技术商业化作为出发点,将SNM 引入专利运营管理。在早期阶段为专利转化构建一个暂时保护起来的,并免于直接与现有主流市场产生激烈竞争的虚拟空间,属于技术生态位阶段。当专利产品在质量、性能、经济性等方面与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时,为专利运营提供特殊的市场环境,提供资金和保护政策,扩大用户群体及其影响力,即市场生态位阶段。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并确立了对旧技术的绝对优势,专利运营投入的资金、政策将撤离,即跃迁至范式生态位阶段。

结合专利运营现实困境,研究将技术生态位、市场生态位和范式生态位3个发展阶段与技术选择、实验选择、实验建立及实施、实验扩大和保护撤离5 个步骤结合,提出SNM 试验温床对专利运营提供了庇护、培育和赋权3 种保护功能。其中,技术选择、实验选择、实验建立及实施3 个步骤为专利运营提供庇护以保护其能跨越第一次死亡之谷,为专利运营项目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前景不明确的技术提供分析、论证和评价。实验扩大阶段为专利运营提供培育功能,引导专利运营项目从早期阶段的一件或者少数几件核心专利成长为“核心专利+外围专利”,明确如何将专利推向市场与3 个内生进程紧密联系起来,培育从“核心专利+外围专利”发展为个数适用于不同运营形式的专利组合。当技术成熟时,专利运营公司选择撤离或者部分撤离,赋权项目获得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上,研究结论为运营构建一个保护空间,运营机构和相关参与者可以对存量的专利技术或者新兴的技术进行选择、培育、孵化、发展为成熟技术,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并将它推向市场。

总体上,SNM 体系是一个系统性体系,其3 个生态位阶段、内生过程和5 个实施步骤可以直接地、整体地或者部分地应用于专利运营实施。未来可结合国内专利运营公司商业模式及已有成功案例,将SNM 理论应用到专利运营项目分析和评价中,并进一步通过质性研究或案例研究建立各阶段的具体措施和评价指标。

猜你喜欢

温床专利技术专利
专利
防爆电机专利技术发展综述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专利技术综述
发明与专利
温床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枸杞插穗成苗效果的影响
莫让微信群成犯罪的“温床”
曲面显示器的专利技术分析
COURSE CORR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