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2022-09-01李丰

建材与装饰 2022年25期
关键词:施工人员建筑施工垃圾

李丰

(广州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0 引言

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因不具备科学性、环保性施工理念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还会伴随大量资源损耗问题。而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对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完善提出明确要求,需融合绿色理念,以此满足绿色建筑施工以及绿色行业发展的需要。

1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1.1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

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垃圾处理需得到分类垃圾站的支持,才可获得理想中的低碳处理效果(图1)。但为实现垃圾统一清运,需在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垃圾存放点,以达到“工完场清”的处理目标,还可为建筑垃圾运输提供便利。开展垃圾清运作业时,需选用特殊容器吊装垃圾,避免产生粉尘。依托于建筑垃圾绿色处理技术,可实现建筑垃圾的正确、合理分类收集与堆放,为建筑施工创设安全、洁净的作业环境。通常来说,建筑施工时产生的大量垃圾均具备二次利用价值,比如碎石、混凝土等可用于填埋地基、场地硬化处理等作业中。但对于一些涂料、稀释剂等不具备循环利用且有毒有害的包装材料,应由厂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回收处理。在此之前,需针对这类垃圾另设存放场所,不得随意或与其他建筑垃圾混合堆放[1]。

1.2 扬尘处理控制技术

图1 履带式移动破碎站建筑垃圾处理

降尘技术也是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类型之一,其作用是防范、控制施工现场粉尘的产生与扩散,对施工人员健康构成威胁。为发挥技术应用价值,需针对不同施工环节采取相应的技术防控手段。比如为规避材料、设备运输时的粉尘产生,需做好运输道路养护工作,尽可能采取路面硬化或洒水降尘等措施,避免运输环节产生粉尘。与此同时,还需加强建材、垃圾装卸作业的管控,要求施工人员轻放粉末材料,实现对扬尘污染的有效控制,也需在装卸以及施工区域外围设置防尘围挡,并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规避扬尘问题威胁作业人员健康。此外,建筑施工期间,应积极落实施工设备及配套设施养护工作,确保各类设备良好、稳定运作,并在机械设备操作区域设置施工围挡,合理控制围挡高度,防范粉尘扩散,破坏周边生态环境的同时对附近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1.3 水资源节约技术

为强化节水技术应用效果,要求施工单位将工程管理作为重点,并鼓励施工人员树立起节水理念,将其贯彻于施工全过程中,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首先,开展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应在用水量较大的工程周围设置集水井、过滤水井,便于收集施工用水、雨水及基坑中水,可用这些中水进行降尘、混凝土养护、冲洗路面、喷淋绿化等工作中,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其次,项目建设前,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现场,对作业区域内的水文条件以及气候环境进行细致勘察,以所得结果为依据,着手于施工管理方案的设计。若施工地区水资源丰富,在不破坏当地水循环系统的情况下可就近取材,向水利部门申请,也可打造集水深井利用地下水,促使各类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还可减少实际用水量。最后,依托于建筑工程管理方案设置稳定运行的供水系统,以保证供水线路科学、合理,并做好管道密封性的检查工作,避免供水时因漏水问题造成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比如,设计、构建屋面降水循环系统时,可优化设计水资源循环利用流程,以此实现雨水的充分利用,并达到水环境保护的目的[2]。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屋面降水循环利用流程

1.4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要想减少噪声的产生,规避噪声对附近居民正常休息与工作的影响,就要求施工人员树立起文明施工意识,始终将文明施工作为宗旨,合理设计建筑施工流程。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主要由施工设备运行、施工人员现场大声交谈所引起,对此,施工人员应规范自身言语行为,尽可能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沟通,既能够控制交流音量,还可达到远程指导、沟通的效果,为各项作业的安全、高效率落实提供可靠支撑。与此同时,还应创新建筑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建设要求及工况,着手于施工工艺的全面优化。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可选用低噪音、振动频率较小且施工效果良好的施工设备,从根本上减小施工现场噪音。并在施工区域外围设置隔离声屏、隔声罩等设施,避免施工噪声的流出。此外,密封处理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如搅拌机、电锯、混凝土输送电泵等,以此降低设备作业音量。

1.5 采光应用及控制技术

传统采光窗、采光井为满足住户采光需求,需预留极大的采光面积,影响建筑整体架构、破坏建筑美感的同时增大光污染风险,且采光效果不理想,光损耗大,而进入到室内的光线未事先过滤,从而引发眩光、伤眼等问题。此外,采光窗或采光板通常为玻璃材质,不利于后期维护,还会增多日常清洁、保养工作量,工程维护成本过高。如果建设区域的光线变化明显,无法保证照明输出效果,若外界阳光强烈,室内光线会格外刺眼。对此,为规避光污染的产生,需注重导光井照明系统的使用(图3、图4),可实现对进入室内光线的隔离处理,将漫射器安装于室内,确保散发到室内的光线柔和、舒适且无眩光。同时,照明设备外部设置有特殊材料加工的采光罩,只需借助雨水便可达到自净效果,减少工程后期养护成本。此外,导光井照明系统配置有调光设备,可实现对光线的实时调节,面罩配置细粒状小凸透镜,把阳光变得柔和漫散,以此满足不同住户对采光效果的个性化需求,极具应用价值[3]。

图3 琶洲西区地下花城广场采光井室外迎光面

图4 琶洲西区地下花城广场采光井室内散光面

1.6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

节能技术可细分为节电、节油技术。为发挥出节电技术应用价值,要求施工人员依托于工程特点及施工需求,设计出极具科学性、可行性的电能节约施工方案。比如,规划生活区域时,应制定合理且有效的用电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制度内容,以此对施工人员日常用电量进行全面管控,规避违规用电问题的发生。针对生产用电区域,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规划用电方案,通过用电管理避免机械空载运转,促使施工现场用电合理性、规范性。节油技术则是针对施工机械设备。由于不同设备性能及功率不同,导致耗油程度也不同,对此,应加大对设备耗油量的管控力度。开展施工作业前,试运行设备,判断其整体运行在状态,避免运行故障,还需定期维护与保养,延长设备运行年限的同时降低负荷作业引起的油损耗。

2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琶洲西区地下空间及配套设施工程属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Ⅶ,预期运行年限50 年。建筑共三层,其中地上一层,地下两层,建筑高度约4.7m,施工面积为61311m2。工程地下商业与周边地块地下商业之间利用耐火极限高于2h的楼板进行分隔,各区域面积均小于20000m2,未设置隔断门,但各项目商业彼此间的连通部位建设有窗洞口防火墙。工程地下空间主要用于停车,属于Ⅰ类大型车库,其中,机械停车位共419 泊、普通停车位及货车停车位共4 泊,机动车出入口2 个,车道数量为2 车道。

工程施工主要内容有商业、停车场及配套设备用房等地下空间主体工程,施工面积约59000m2;公共人行通道、公共配套及综合管廊等市政配套设施工程,综合管廊长长约1389m;地面绿化及广场建设工程,其中,绿地面积为3200m2,广场面积约6732m2。项目施工结束后,将建设成以交通功能为主导,集交通、商业、文化、市政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地下综合体。

2.2 施工目标与计划

为保证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效果,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循以下质量标准:首先需达到设计文件实际需求;其次,符合各项行业建设标准,包括《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与此同时,还需达到相应配套的各专业验收规范。最后确保工程验收一次性合格。

此外,要求现场作业人员严格遵循安全文明施工原则,规避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施工要求,对各工作面施工进度进行科学调整,实现配合作业,并科学安排吊车入场时间,确保吊车的投入满足现场吊装需要。

2.3 绿色施工技术要点

工程北侧唯品会已投入正式运营,为不影响其正常工作,需在施工时严格控制现场噪声。针对由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污染,决定先执行基坑开挖工作,再组织施工人员下至基坑底部开展桩基施工作业。与此同时,将隔音棚设置于支撑梁面外围,以此达到屏蔽声源的效果,实现对现场施工噪声的有效控制。

使用泥浆分离器对成桩泥浆进行压滤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砂粒土回填至基坑内,以此规避砂粒土处理不当引发扬尘问题,对施工现场造成污染,还可起到有效预防水土流失的作用[4]。

根据设计图纸,地下空间工程的顶板厚度为40~70cm,使用的立杆型号具备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铝膜达到节约木质材料投入总量的目的,减少对林地的破坏。

琶洲西区工程的四区和六区建设成规格为21m×180m 的细长条形结构,结构两侧没有场地设置施工通道,运输材料时借用龙门架进行吊运,既能够减少与周边电商交叉作业、相互影响,又能提高工程效益,还可减少汽车运输与吊用量,有助于施工现场碳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在施工现场打造基坑降水井,以此收集雨水和施工废水,并安装过滤系统,实现对水资源的净化处理,将其应用于路面冲洗、混凝土保养、绿化灌溉等工程中,促使废水的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完成支撑梁、腰梁、地下连续墙拆除工作后,收集混凝土进行集中破碎处理,可将其应用于路面铺设、基坑回填工作中,实现各类施工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结语

要想保证建筑施工满足行业绿色环保建设与发展需求,就需将绿色施工理念贯穿于建筑施工全过程中。在绿色理念的支撑下,优化建筑施工技术,并将各类先进技术应用于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粉尘、环境污染处理与控制工作中,以保证工程环保性建设,还需注重节水技术的应用,避免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推动建设行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施工人员建筑施工垃圾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垃圾去哪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