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电有线网络IPv6平滑过渡策略及技术路线分析

2022-09-01杨致国

通信电源技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端口广电隧道

杨致国

(中国广电四川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 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和模块化应用,以“互联网+”为背景的网络技术资源已经出现局部短缺,尤其是以IPv4协议为代表的网络地址段的节点空间出现难以匹配用户增长的现象,无法有效满足广电网络新媒体5G技术的发展需求,如何利用新的技术协议实现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是当前互联网商业运用亟需解决的问题[1]。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详细介绍了IPv6技术结构建设与应用部署的时间线和工作线。中国广电立足于有线网络发展现状,结合自身建设实际情况深入研究从IPv4到IPv6的混合网平滑过渡策略,各结构演进实施必须具备满足IPv4/IPv6混合式业务模式同时展开的系统支撑能力,并极大程度保证IPv4业务的服务体验。基于此,分析IPv6规模部署的技术路线,能够匹配业务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统筹建设能力。

1 广电有线网络IPv4/IPv6混合网平滑过渡策略

1.1 双协议栈技术在混合网络中的应用

双协议栈(Dual Stack)主要指在信息传输的组织网络架构中任意的点位既满足IPv4协议,又同时符合IPv6协议,即同时满足2条通路双分协议的信息数据传输,此时网络节点能够最大限度支撑信息网络IPv4/IPv6传输机制的实现,如图1所示[2]。

图1 双协议栈的技术结构

为了能够在混合网条件下达到有效的信息融合传输,网络层采用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用 户 数 据 报 协 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通过底层信号拆分进行数据融合后直达应用层,此时基于Dual Stack的网络节点可以直接转化为单节点的融合,这也是前期技术实现中的一种常见过渡策略。

1.2 隧道技术在混合网络中的应用

隧道技术实际上可以看作双协议栈技术的升级版,将实际网络中的IPv4骨干网(隧道1)和周边适用IPv6协议的网络节点串接起来进行环状分布,即直接将原始数据封入IPv4数据包中,并将起始地址和目的地址作为IPv6骨干网(隧道2)的入口或出口,在出隧道后可以将打包数据进行解封并完成整个传输过程[3]。通过隧道技术能够不改变原有的网络框架体系,最大程度还原原始数据,其实现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隧道技术的实现流程

将IPv4网络隧道的边界看作信道通路的出入口,分别对接着IPv6网络的两端,则完成的信号数据传输链需要经由边界路由器进行数据封包、传输以及拆包,从而实现两端IPv6孤立节点间的数据联通[4]。

1.3 混合网框架下的策略应用与技术实现

基于隧道技术的IPv4/IPv6过渡机制是使用较为广泛且成本最低的方法,目前应用于中国广电网络升级进程中,有效解决了信号数据转换问题。采用扁平化3层网络框架,同步升级数据出/入口设备,包括高性能路由器H3C ER2100V2、3层核心交换机SICOM6448G-4X20G28GE[5]。其中H3C ER2100V2经数据接口能够同时完成终端1的1号数据端口与2号数据端口对接IPv4网络、终端3的1号数据端口与3号数据端口对接IPv6网络、终端3的1号数据端口内部数据与SICOM6448G-4X20G28GE的1号数据端口内部数据实现同步,并在混合网框架下实现IPv4/IPv6数据传输双协议,如图3所示。采用单播、多播方式时,交换机的下行数据传输端口可以只支持IPv4协议的设备接口[6]。

图3 端口内部数据同步

2 广电有线网络IPv6技术路线实现方案

广电有线网络IPv6技术路线实现方案主要涉及网络规划、业务终端以及机制协议等,需要针对安全机制设计具体实践措施,尤其是针对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问题要给出响应机制,保证实现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7]。从时间上主要区分为准备阶段、实现阶段(初、中和末期)。在准备阶段,针对性提升IPv6技术协议对于混合网框架下业务的支撑能力,拟定实践计划;在实现阶段初期,针对规划部分进行试点,尤其是需要进行安全性测试和防护性优化;在实现阶段中期,结合网络承载量逐步增加IPv6网络节点,实现规模化、程序化,加强隧道技术与双协议栈协议的应用,推进网络系统端和功能段逐步适配IPv6;在实现阶段末期,随着网络节点数和终端用户数的增加,需要降低优化IPv4节点数直至归零,从而实现IPv6网络全面过渡[8]。

2.1 准备阶段的技术路径

作为整体过渡部署的核心板块,准备阶段应主要实现以下目标:一是软件与硬件应当符合企业级的IPv6技术参数标准;二是设计业务实现的过程中全面调整为IPv4/IPv6混合模式;三是新开发的用户节点应当全面支持IPv6协议[9]。针对网络规划、业务终端以及机制协议等了解软硬件支持IPv6技术协议的具体情况,设计IPv6网络组织架构并拟制IPv6网络地址分配,结合混合网框架设计公用隧道,满足相应使用需求。

2.2 实现阶段的技术路径

实现阶段初期,网络节点以IPv4通道为主,相应流量要稍加倾斜,为后续过渡做好准备。计划节点和开展业务要规划为隧道模式或直接分配至IPv6网络地址,原IPv4网络和业务维持不变。测试IPv6协议,针对IP网段分配要逐步开通双栈。与此同时,测试业务模式下的安全性,如图4所示。

图4 IPv6模式下数据业务测试

实现阶段中期,逐步拓宽IPv6业务,并实现双栈向纯网的过渡[10]。逐步升级业务模式,将设备和软件调试至适配IPv6节点通信机制,其中规划业务只针对IPv6服务。将混合网全面升级为双栈模式,同步升级数据中心、智慧运维等业务终端。网络地址分配向IPv6倾斜,并将数据平台相关设置统一规划为IPv6网络。

实现阶段末期,全面推广IPv6网络。封闭数据隧道,解除双栈协议,完成业务终端和网络规划的纯网化。全面关闭IPv4网络,并完成原业务和节点的盘点。

3 结 论

通过深入研究广电有线网络从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根据具体业务规划采取双协议栈、隧道技术完成混合网模式下的过渡设计,并给出了明确的IPv6部署实现路径。针对准备阶段、实现阶段初期、实现阶段中期以及实现阶段末期这4个时间节点展开针对性分析,得到了能够实现局部最优的策略方案,能够达到网络建设平滑过渡的标准和要求。

猜你喜欢

端口广电隧道
华为交换机端口Hybrid 模式的应用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云南:弥蒙高铁隧道全部实现贯通 弥蒙高铁最后一座隧道大庄隧道贯通
一种有源二端口网络参数计算方法
一种端口故障的解决方案
隔离型三端口变换器的H∞鲁棒控制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