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2022-08-31张雅淇

陇东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分析方法范畴财务报表

张雅淇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完善与落脚,市场经济环境获得改善,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结构与财务分析体系发生变革,对报表分析带来一定的影响[1]。在此环境下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不断丰富与壮大。但两权分离的现实背景中,外部利益相关者无法也无权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能通过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捕捉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真实水平。因此,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获取的信息已成为利益相关人员把控命运的重要防线,也成了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财务报表分析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身存在许多方面的局限性,因此降低这些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完善报表分析工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然而,关于影响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研究严重滞后于当前的现实需求,仍处于现象引导的初级研究阶段,具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其一,已有研究缺乏对财务报表分析质量影响因素的系统性整理与归纳,相关文献只是独立地解释有关因素对于财报分析的影响,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其二,缺乏对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影响机理的深入探讨;其三,现有文献以现象引导的归纳性研究为主,缺乏相对规范的质性研究。鉴于此,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打破以往的碎片化研究,进行系统的探索式研究,致力于构建影响财务报表分析质量因素的理论模型,以期为企业系统化改进财务报表分析提供综合的理论框架和实用的技术工具,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内外部经营管理需求,进而构建并提升竞争优势。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选择

案例研究适用于研究无法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的事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各影响因素对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影响。现有研究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财务报表分析偏重实践,因而缺乏实证证据和理论研究支持。而案例研究方法能获取丰富而深入的信息,适合对现象中复杂而具体的问题进行细致考察,有利于理解现象背后的复杂机制,进而提炼出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或规律[2]。因此,本文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此外,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可以从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中逐步提炼出观点并构建理论框架。基于扎根理论研究形成的结论既具有抽象的理论高度,也能紧密贴合案例事实,使研究者在形成理论的过程中也不断证实理论,从而获得稳健的结论。综上所述,本文采用案例研究与扎根研究相结合的方案,能保证研究过程严谨,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可靠度。

1.2 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以一手资料为主,通过理论抽样,选择了多家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前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了访谈提纲,访谈人员如表1所示。此外,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遵循三角验证的原则,通过百度浏览器获取“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相关信息,通过知网以“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为关键词,下载相关文献。上述资料通过语句分解得到6987条,这些语句作为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的原始资料,以探究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表1 被访人员一览表

1.3 信度与效度

本研究从构建效度、内在效度、外在效度和信度四个维度构建贯穿研究全过程的信效度评价指标,以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研究结论的客观真实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表2所示。

2 范畴提炼和模型建构

2.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在广泛收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循着渐进原则,对原始资料分解、缩编与提取,最终实现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概念化和范畴化将资料拆分为便于分析和理解的单元,有利于后续研究。该过程中笔者要逐字逐句仔细阅读,认真理解文本资料表述的意思,以保证拆分过程和所贴标签的准确性。此外,应该尽量引用原始文本去发现初始概念,不能有事先设想好的结果,以避免编码结果受到研究者个人认知偏好的影响。通过以上操作,本研究最终形成41个初始概念和15个副范畴。由于篇幅原因,开放式编码截取部分列示如表3所示。

表2 信效度构建

表3 开放式编码示例

2.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着重于构建类别之间的关系,是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将开放式编码后得到的初始概念和初始范畴,顺着向度和属性的直线,比较异同,再将类别关联的范畴凝练汇总,形成主范畴。经过主轴编码,本文最终得到分析方法、分析人员、报表数据、分析指标、企业管理、企业环境6个主范畴。主范畴、初始范畴和范畴内涵如表4所示。

表4 主范畴、初始范畴与范畴内涵

2.3 选择性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在主范畴的基础上提炼核心范畴,通过进一步探讨各个范畴间的逻辑关系,对未饱和的范畴进行补充和完善,获得高度凝练的核心范畴,以故事线清晰地说明各范畴内部概念的关联,最终发展出客观全面、成熟完善的理论模型。本研究进一步梳理主轴编码形成的概念范畴间的逻辑关系与体系结构,最终得出本研究数据编码结果。

图1 “分析人员——分析方法——分析质量”理论模型

2.4 饱和度检验

扎根理论需要对原始资料和概念不断追溯,当所得的资料一直有新的概念范畴出现时,则需要进一步填充原始资料,直到所得的资料让范畴能够达到饱和时,证明理论资料已经基本达到饱和阶段。本研究共获取1987条原始资料,在1134条资料以前,不断有新的概念范畴出现,继续编码到1500条以后未在出现新的概念范畴,理论资料的饱和度得到检验与证明。

3 模型阐释

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分析方法、分析人员、报表数据、分析指标、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但六个主范畴对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

3.1 “分析人员——分析方法”作用路径

3.1.1 分析人员对分析方法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分析人员是指参与完成报表分析过程的人员,主要包括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等工作中需要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人员。本研究确定的分析人员的副范畴包括人员素质、人员能力和工作投入三个方面。分析方法是指财务报表分析中选择与运用的方法,比如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3],本研究确定的分析方法的副范畴为:方法选择与方法运用。

作为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主体,分析人员对分析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财务造假的主观原因是分析人员素质缺失;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职业道德是贯穿始终的外在约束,自身的业务素质是内在约束,两者相互协调,制约着分析人员的行为。职业道德的缺失使得分析人员容易被金钱与权力左右,自身业务素质的不足,将制约财审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责任感与使命感欠缺的情况下,左右着分析人员在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时的谨慎性与认真度。人员素质虽然是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前提,但实质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的是人员能力。分析方法的选择离不开理论知识和执业判断的指导,分析方法的运用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敏锐的风险意识[4,5]。在人员素质与人员能力皆具的情况下,分析人员还需要有高度的工作投入。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主动性与工作质量成正相关关系,即工作主动性强的人员,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相比起被动工作的人员更高,也会更愿意思考如何高效地完成自身的工作。

3.1.2 “分析人员——分析方法”关系的调节因素与作用机理

3.1.2.1 企业管理的调节作用

企业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为实现企业目标做出的努力,包括计划、组织、激励、领导等多个方面。管理层对于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一种激励。此外,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同样是企业管理层的态度决定的,这些都会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工作产生影响。因此企业管理的副范畴包括企业目标、管理层重视和财务地位。

企业管理会对分析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产生影响。首先,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与分析人员的心理相关。管理层重视度越高,分析人员内心会备受激励,从而有利于增加工作投入,工作投入程度提高,工作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其次,管理层的重视度与分析人员的能力密切相关。管理层重视度越高,对分析人员能力的关注度越高,人才选拔时,要求相对更加严格,后期也会对分析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分析人员能力提升,对工作质量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企业目标是分析人员分析报表的导向和指标。当前很多企业没有明晰的企业目标,管理层只关注财务报表中的核算结果,没有真正认识和发挥财务报表分析对利润和业绩的促进作用,让分析人员只关注数据,忽视数据背后的风险与指向[6]。

3.1.2.2 企业环境的调节作用

企业环境是指对企业经营和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产生影响的环境,包括企业面临的经济、科技、法律会计环境。

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会制约分析人员对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首先会计环境是内部环境因素,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产生直接影响。企业采用的不同的会计制度、会计体系、会计准则会限制分析方法的选择范围,例如会计政策的变化会带动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体系选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导致前后的会计数据不具有相同的会计基础,失去可比性,这种情况下采用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失去了可参考性。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不同,针对的对象也不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最终目的一般是有利于管理层的经营决策,而经营决策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关。因此在方法选择与运用时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此外,不同的经济环境会导致财务数据出现一定的偏差,比如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贬值,营业收入可能出现虚增,影响到分析结果[6,7]。此外,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财务报表分析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提升了报表分析的效率。法律环境是指法规的完善程度和违规惩处力度。法律环境约束了分析人员对工作的合规性,法律法规越完善,惩罚力度越大,分析人员面临的违规成本越高,因此能有效降低违规风险。

3.2 “分析方法——财务报表分析质量”作用路径

3.2.1 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分析方法是影响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中介变量,分析方法是作为财务报表分析工具或手段而存在的。工具使用的合理性会影响最终的工作结果,因此分析方法选择与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质量。

3.2.2 “分析方法——财务报表分析质量”关系的调节因素与作用机理

3.2.2.1 报表数据的调节作用

报表数据是前因变量,会影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运用结果,报表数据由数据质量和数据计量构成。数据质量是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数据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可比性,是影响分析人员判断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讲,财务报表分析依据的财务数据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数据更新处理不及时或者分析运用不及时,都将使得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效用降低,失去利用价值[8]。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就是数据的真实性,编造和修改数据,会使得数据难以反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分析结果偏离现实情况,最终影响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现状的判断和对下一步规划的决策。财务报表呈现的数据不完整或者恶意隐瞒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数据,将会使得分析人员失去对重要风险应有的关注,无法及时将风险报告给决策者,使得风险预防与应对不及时,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危机[7]。此外,企业内部存在一些无法用货币量化的资产,财务报表分析人员不能将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所以会使财务报表中数据不够完善,这也会影响分析结果。只考虑某一时期的财务数据,没有任何参照基数,很难得定义这一时期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往往会进行横向或纵向对比,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数据会失去可比性,例如会计处理方式发生更改,将会影响对比结果以及后续分析质量[9]。

数据计量包括数据来源、计量方式和勾稽关系。通过资料搜集发现在不同的网站获取到的财务数据迥然不同,分析人员利用不同来源的数据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出现截然相反的判断。此外,不同的计量方式也会使报表数据呈现不同的结果。很多企业正是利用这一漏洞进行报表粉饰,比如资产折旧采用不同的计提方式会影响报表中资产的数目,而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经常需要财务人员利用执业判断做出合适的会计估计,这都会影响分析人员的分析结果。最后是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报表中的数据不是独立的,而是彼此关联,比如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会在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中体现。如果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出现错误会让分析人员陷入思维困惑。因此报表数据会影响到分析人员的分析结果。这些在案例资料中均有体现,例如:“数据来源影响数据信息的质量。”“当对资产的计量采用不同的方式时,就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经济后果,影响报表反映信息。”“三大报表不是截然孤立的,而是存在着本源的勾稽关系,这种关系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难易。”

3.2.2.2 分析指标的调节作用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当中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通过财务数据计算出的能够反映企业财务能力的指标。数据的质量的不佳将导致指标结果的虚假性,由此产生的分析结论就会出现偏差[10]。常用的分析方法都离不开财务指标的运用,例如比较分析法需要对一些重要财务指标进行比较;比率分析法需要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的变动程度;因素分析法是分析因素影响指标的变动方向与程度的方法。本研究确定的财务指标的副范畴为操纵难度、面向过去与完善程度。首先,在不同的行业背景,不同的企业中不同的指标衡量标准不同,对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行业把控水平有较高的挑战[11]。其次,财务指标是通过历史财务数据计算得出的,因此指标的运用也需要注意时效问题。最后,大多说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指标不够完善,得到的分析结果会有失偏颇[5,12]。非财务因素指标包括健全性和运用难度。由于非财务因素指标难以量化,运用困难,该指标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13]。然而这类指标包含很多财务指标中难以解读到的信息,能够对某些财务指标的变化给出合理的解释[14],也能透漏出企业某些方面的问题,因此非财务指标的运用对于提升与改善分析质量具有较大意义。合理地运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能够弥补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进而改善分析结果。

4 结论启示与改进措施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与单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剖析了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分析方法、分析人员、报表数据、分析指标、企业管理、企业环境六个主范畴从不同角度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其中报表数据包括数据质量和数据计量,该范畴作为前置变量,对财务报表分析质量产生决定性作用,分析人员是中介变量,包括人员素质、人员能力和工作投入;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是调节变量影响“数据——人员”之间的影响关系,其中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分析指标包括非财务因素指标和财务因素指标;企业管理和企业环境作为调节变量对“人员——质量”产生影响。企业管理是内部情境因素,包括管理层重视和财务地位,企业环境是外部情境因素,包括会计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法律环境。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构建了财务报表分析质量影响因素的逻辑框架,即“报表数据——分析人员——分析质量”理论模型。

4.2 理论贡献

本研究以瑞幸咖啡为背景,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就财务报表分析质量问题开展研究,构建了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进路径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各个影响因素对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作用机理。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2.1 丰富了影响财务报表分析质量因素的研究成果。

现有文献只是简单地解释有关因素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影响,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研究。本文基于瑞幸事件和扎根理论的数据分析,识别与归纳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六个关键影响因素,打破了先前的“碎片式”研究,丰富了财务报表分析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

4.2.2 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现有文献以现象驱动的描述归纳性研究为主,相对缺乏规范的质性研究。由于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具有差异性的过程,而且受到研究对象的限制,比较难以应用量化的方法展开研究。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对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和编码分析,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整体揭示了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关键因素及其逻辑关系,证明了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本质是企业与其所处环境之间互动整合的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我国企业改进财务报表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可供借鉴的系统思考框架,丰富和拓展了影响财务报表分析质量的理论边界与研究范畴,完善了理论体系。

4.3 改进措施

4.3.1 分析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从两个角度开展。

一方面企业应该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道德水平,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完成工作时有正确的行动意识,认真落实工作岗位责任。另一方面,企业要定期对财务分析人员进行职业能力培训,培训内容要根据企业的业务与目标有的放矢,在提升财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计算机技术使用水平和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的提升,确保财务分析人员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并将这种素养优势贯彻到提高财务报表分析质量和效率当中。

4.3.2 分析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要科学、全面、系统,秉承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应该在认清企业目标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构建适合企业所处的经济、科技、法律及会计环境的分析体系,例如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需求,将分析工作划分为,预测型、控制型、总结型。预测型要求分析人员注重预算管理,将预算分析作为财务分析的一个重点。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依据历史财务数据,反映过去的经营管理状况,对企业管理层初期的经营决策发挥不出实质性的作用。控制型是指分析人员在中期提供相关风险、机会等指向性信息,助力管理层把控全局。总结型是在某个期间末或者某项业务末提供总结性报告,以史为鉴,总结经验与教训。此外,当前大数据技术日渐成熟,物联网、云计算逐步在一些大中型企业发挥作用,企业应该积极借助新技术优势,积极鼓励分析人员创新思维,改进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

4.3.3 企业管理者重视财务分析工作,提升分析人员的自我价值认同和工作投入水平。

管理层应将财务分析工作的价值提升到企业管理的高度层面,为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资金、文化支持。一方面管理层应该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为分析人员提供需要的相应分析软件,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在企业内树立重视财务分析的企业文化,要求并且协调各个部门人员积极配合分析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分析所需的原始数据资料,降低财务分析工作在协调部门方面的难度,促进经济主体内部成员之间畅通有效的沟通交流。企业应将分析人员的工作权属划分清晰,责任落实到人,把控分析工作各环节的质量。只有管理层、各业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共同重视,才能让财务分析的成果真正落实到内部生产经营实践中,也才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4.3.4 加强财务数据管理。

首先,保证数据信息的时效性,企业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搭建财务数据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将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实时的传递以及收集。其次,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可靠,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做到坚守底线,严守职业道德标准,不触碰法律法规红线。企业应树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加强监督,确保财务人员数据核算合规合理。国家加大惩处力度,加强对企业合规管理。再次,确保财务信息完整,企业可以建立财务信息库,将各个部门的业务数据共享在信息库中,补充完善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最后,财务报表分析中需要分析人员尽可能地加强自身对于三大会计报表数据勾稽关系的掌握程度,努力挖掘三大报表背后之间的相互联系,尽可能地重视现金流量表,保证对于财务报表的全面理解以及深入分析,尽可能地发现企业在正常运行过程当中一系列财务数据所蕴含的真实信息。

4.3.5 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

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人员以及企业高层决策者需要充分正确认识到企业财务报表的有效作用,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大局观,不仅仅只是关注企业的经营业绩,还需要充分地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指标体系,增设非财务指标体系,例如:市场份额、行业背景、经营风险等等,合理地提高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效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

4.4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尚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本文是针对当前财务报表分析暴露的问题进行一个探索性研究,得出的结论体现了扎根精神,但具有阶段性。随着实践的深入,后续研究可以围绕财务报表分析方式转型效果等问题开展研究,借此不断完善既有理论。其次,尽管本文在案例调研、资料收集、数据编码过程谨遵信度和效度指标开展,保证研究过程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主范畴及其所包含的副范畴的普遍意义还需要继续检验。后续研究中可以利用QCA方法展开;也可以开发和利用相关量表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本研究理论框架的外部效度,进而推动相关研究理论向纵深阶段发展。

猜你喜欢

分析方法范畴财务报表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基于EMD的MEMS陀螺仪随机漂移分析方法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一种角接触球轴承静特性分析方法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研究
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
核安全设备疲劳分析方法与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