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内科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22-08-30刘伟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朝阳12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4期
关键词:肺栓塞血气插管

刘伟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辽宁 朝阳 1220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呼吸内科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辅助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按照抽样方法对本院呼吸内科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开展研究,随机纳入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无创呼吸机,通过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变化、插管率等指标变化,全面评价无创呼吸机的可行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的76.17%高,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肺功能、血气分析(pH、PaO2、PaCO2)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插管率(2.94%)低于对照组(17.65%),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辅以无创呼吸机,可进一步强化临床治疗效果,调节改善pH、PaO2、PaCO2水平,改善肺功能,降低插管率,值得予以重视。

在临床上,通常在抗凝或溶栓等治疗基础上选择抗生素、解痉、氧气等方法治疗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然而整体效果欠佳,并不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因此,进一步完善肺栓塞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保证患者健康,改善临床的关键。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通气方式,可通过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及氧和、纠正机体缺氧等一系列作用,帮助患者摆脱呼吸衰竭带来的困扰[1,2]。近些年,无创呼吸机因无创、减少气管插管、生理性咳嗽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目前,关于无创呼吸机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用于治疗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的报道较少,为此,本文就本院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对其采用无创呼吸机的作用效果及影响意义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本院呼吸内科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开展研究,随机纳入68例,在随机数字表法作用下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包括男患者20例,女患者14例;年龄50~78岁,平均(66.27±9.15)岁。研究组34例,包括男患者22例,女患者12例;年龄52~78岁,平均(67.30±10.11)岁。经SPSS25.0软件处理,上述两组基线资料(性别结构、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甚微(P>0.05),具有可比性,能够继续进行下一步研究。

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积极配合;②常规对症治疗无明显效果;③符合《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3]提出的相关标准,且伴发呼吸衰竭(PaO2<60mmHg/伴有PaCO2>50mmHg);④患者和(或)家属对研究的内容、流程已知晓,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②合并影响研究进展的疾病,如心理疾患、占位性病变、肝肾功能不全、面部手术创伤/畸形等;③血流动力学不稳、气道内大量黏稠分泌物且不易排出;④研究途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对症治疗为主,嘱咐患者卧床休息,辅以氧气支持,同时按医嘱进行抗炎、抗凝或溶栓、解痉、镇静止痛等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辅以无创呼吸机,具体如下:①Es-prit™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通气模式:压力支持通气加呼吸末正压(PSV+PEEP);②与患者主动交谈,说明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治疗意义及优势等;评估患者病情程度,结合评估结果及患者舒适度,选择合适大小的鼻(面)罩,并将其与呼吸机紧密连接,注意保持松紧度适宜,以不漏气为宜;根据患者机体耐受度,调整辅助通气压力,指数自低水平开始逐渐增加至患者可接受的范围;参数设置:PSV为8~10cmH2O、PEEP为0~2cmH2O,逐渐调至PSV为15~20cmH2O、PEEP为4~5cmH2O;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等,确定病情有所减轻,即可降低通气压力,缩短通气时间至通气停止。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

疗效标准如下[4]:①显效为用药后症状消失,呼吸衰竭改善,且增强CT/CTPA检查,可见肺血管恢复正常;②有效为用药后症状有所减轻,呼吸衰竭改善,且增强CT/CTPA检查,可见肺血管栓塞改善程度在50%及以上;③无效为用药后病情未见改变,或加重,即肺血管栓塞恶化发展。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3.2 血气分析

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变化进行观察、比较。血气分析包括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PaCO2)等指标。

1.3.3 肺功能

以肺功能测定仪为工具,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肺功能指标:包括最大呼吸峰流速值(PEF)、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

1.3.4 插管率

对患者插管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2%,较对照组的76.47%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H、PaO2、PaCO2)进行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前的pH、PaO2、PaC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pH、PaO2、PaCO2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研究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s)

表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pH PaO2(mmHg) PaCO2(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7.20±0.09 7.39±0.17# 45.47±7.21 70.77±9.35# 88.30±10.21 50.27±7.09#7.23±0.11 7.30±0.13# 44.35±6.19 52.50±7.33# 89.41±11.17 81.29±8.11#1.231 2.452 0.687 8.967 0.428 16.791 0.223 0.017 0.494 0.000 0.670 0.000组别 研究组(n=34) 对照组(n=34) t P

2.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PEF、FVC、FEV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PEF、FVC、FEV1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研究组PEF、FVC、FEV1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s)

表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PEF(L/s) FEV1(L) FVC(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41±0.25 4.43±0.49△ 1.13±0.23 1.85±0.57△ 1.83±0.31 3.51±0.43△对照组 3.43±0.23 3.91±0.35△ 1.15±0.21 1.47±0.35△ 1.85±0.30 2.45±0.33△t 0.343 5.035 0.374 3.313 0.270 11.403 P 0.732 0.000 0.709 0.002 0.788 0.000

2.4 比较两组插管率

研究组插管率为2.94%(1/34),较对照组的插管率17.65%(6/34)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4。

表4.两组插管率比较[n(%)]

3.讨论

作为常见的临床疾病,肺栓塞是指肺组织血流被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子给阻塞/中断,进而引起的肺部组织坏死/病变[5]。该病与体循环各种栓子脱落有关,并且具有病情急、进展快,且预后差等特点,如若并发呼吸衰竭,将会增加治疗难度,危及生命。

面对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溶栓、抗凝、解痉、氧气支持、镇静止痛等方法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纠正低氧血症,减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肺动脉血流灌注,但是起效较慢。所以,在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机械通气已成为改善患者临床结局、预后转归的关键,提高呼吸能力,减少氧耗量,缓解呼吸肌疲劳,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机械通气是在借助呼吸机作用下,纠正基础疾病所致呼吸功能衰竭病情,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的一种通气方式[6]。机械通气可分为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前者是指用有创方法(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插管等),借助呼吸机辅以呼吸,以达到改善换气功能,减少氧消耗、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等目的;后者是指呼吸机通过口或鼻面罩与患者相连进行的正压通气,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7]。就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而言,无创无创机械通气较有创机械通气更有助于强化治疗效果,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促进预后恢复。

研究期间,结果表1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说明无创呼吸机辅助价值更高,促使更多患者获益。结果表2、表3显示,研究组血气分析、肺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表示无创呼吸机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考虑与以下原因有关:无创呼吸机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氧分压,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增高血液pH;无创呼吸机克服气道阻力,减轻耗氧量及呼吸功,缓解呼吸肌疲劳;无创呼吸机可减少肺泡萎缩,促进肺泡通气增加,增高PaO2,降低PaCO2,维持患者稳定血压变化,减慢心率及呼吸频率,减轻呼吸困难[8]。此外,结果表4显示,研究组插管率较对照组低,表示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可有效保障患者临床治疗安全,降低插管率,减轻插管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生理舒适。结合上述分析,认为无创呼吸机既可行又安全,适用于治疗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内科治疗中的辅助效果是值得肯定的,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pH、PaO2、PaCO2水平,促进肺功能的有效恢复,以及降低插管率,值得在今后工作中进行大力宣传。介于相关报道较少,今后仍需深入探究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状况及无创呼吸机的作用价值,以期丰富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肺栓塞血气插管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肺栓塞及预防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
黑珍珠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