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设计与实现
——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2-08-28吕霞宋娇范泽华

现代信息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分馆馆藏校区

吕霞,宋娇,范泽华

(华中科技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4)

0 引 言

通借通还是高校多校区图书馆普遍采用的图书借还模式,是实现印刷型图书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通借通还包括“通借”和“通还”两个方面,有借阅权限的读者在任一校区都可以就近借还所在学校各个校区图书馆的藏书。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通借通还服务的发展,推行通借通还服务的图书馆越来越多。各馆都在不断寻求提高服务效率的方式和方法,在优化馆藏利用的同时,提供更加精细的服务。

1 通借通还国内研究现状

经CNKI 文献调研发现,近年来国内对图书馆通借通还建设的研究从未停止。通借通还研究开始于城市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型讨,以及广受关注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等。高校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服务是随着国内高校合并产生了多校区馆藏资源合理利用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从研究成果看,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研究者所在图书馆基于集成管理系统建设起来的通借通还实践。谭春花等介绍了四川大学图书馆利用ALEPH500 系统实现四个分馆的通借和通还。陈方宁等对比分析了汇文系统与ILASS II 系统在通借通还工作的运行模式的异同,提出无法实现读者网上预约异地图书等问题给读者带来不便。周义刚等介绍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在Symphony3.3.1 系统中实现按需预约借书的服务机制。此外,基于ILAS 系统、Interlib 系统的通借通还服务相关研究也向我们展示了开展服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研究发现,探讨通借通还服务的研究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借通还的管理模式

常见的通借通还的管理模式主要有3 种:总馆—分馆模式、分散—共建模式和分散—整合模式。多校区图书馆一般根据自身的特色,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

(2)通借通还的物流管理

良好的物流配送是实现通借通还服务的有效保障。大量研究者表示,物流处理不及时,导致读者无法及时收到预借书或已还书无法及时入库再次流通,大大影响了通借通还服务效果。

(3)基于集成管理系统实现

“通借”和“通还”的方式。多校区图书馆在统一的“一卡通”管理和书目查询的基础上实现通借通还的服务方式主要有三种:

1)读者可以在任一馆借书,本馆借本馆还,不提供异地借书、异地还书;

2)读者可以在任一馆借书,不提供异地借书,但提供异地还书;

3)读者可以在任何分馆借还图书馆的在架馆藏,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包括主校区分馆、东区分馆和医学分馆三个分馆。为拓展传统读者服务范围,提升读者服务质量,促进本馆纸质文献资源共享,图书馆学习前人的优秀经验,在分校区间推行通借通还服务。该服务基于本馆集成管理系统Sierra流通模块开展,逐步解决各种疑难问题,探索出适合本馆的运行模式,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2 多校区通借通还服务设计

2.1 预约规则设计

2.1.1 读者预约规则设计

读者通过登录图书馆公共查询系统(Webopac)自助或到馆委托人工台提交跨馆图书预约申请,实现异地馆藏的预借。如图1是读者在图书馆Webopac 上自助提交预约委托的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华中大图书馆通借通还预约流程

(1)馆藏级预约:预约取书地被预约图书不可借,其他馆区可借,读者成功预约单个馆藏。预约书到达取书地后,系统为读者发送取书通知。图书馆为读者保留3 个自然日,逾期未取图书通过物流送回图书馆藏地,返回书库。

(2)书目级预约:所有可借图书全被借出,读者成功预约该图书书目,图书被归还后读者收到取书通知,到馆取书。

(3)预约取书地有可借图书,读者无需预约,直接前往书库找书,办理借阅。

2.1.2 图书预约优先级设计

设置图书预约优先级,是合理调配各分馆间馆藏资源的需要:

(1)三个校区分馆馆藏学科分类各有侧重,主要服务于本校区的读者。

(2)主校区馆藏种类和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相应配置的工作人员数量也较多。

(3)从配送距离上看,主校区分馆与东区分馆距离较近,医学分馆与前两个分馆相隔较远。

综合以上因素,选择以主校区分馆作为读者预约主要图书馆藏地,满足读者预约请求的图书馆藏地次序为:主校区分馆>东区分馆>医学分馆。如表1所示,当被预约的图书在主校区分馆和东区分馆都可借,选择取书地为医学分馆时,系统自动分配主校区分馆图书满足读者;当被预约的图书在东区分馆、医学分馆都有可借,选择取书地为主校区分馆时,系统自动分配东区分馆图书满足读者。

表1 图书预约优先级配置表

2.2 三校区“通借”服务实现

基于预约规则,读者在Webopac 上自助查找图书并提交预约,分馆图书借还处工作人员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中输出预约清单在3 个工作日内入库找书。馆员找到委托图书被物流“传送”至取书地分馆,放置预约架。读者收到取书通知后3 个自然日内到馆取书,办理借阅;读者未成功取书,馆员清理逾期预约架,取消预约。

2.3 三校区“通还”服务实现

读者到就近的图书借还处还书,如果图书为本地馆藏,直接还书成功;如果图书为异地馆藏。图书被物流“传送”回图书馆藏地分馆,还书入库。

3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建设的特色

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是一项涉及多个校区、多个服务部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的复杂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有诸多难点问题需要解决。

3.1 组织管理和协调

3.1.1 服务管理模式

图书馆形成了一套由主校区分馆牵头,各分馆负责人、业务部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组成的通借通还服务项目小组,小组共同商议,科学决策和管理。小组人员分工管理结构如表2所示。

表2 华中大图书馆通借通还人员分工管理

3.1.2 组织管理措施

(1)馆内各级协调和交流。及时有效的沟通是确保各项问题和工作得到及时解决和落实的保证。在服务实现过程中,图书馆各层级工作协调大会制定和推行相关政策。同时,借助通借通还工作讨论组QQ 群为各类服务通知、工作文档的发布、疑难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以及各分馆借还物流信息通告等提供了简便经济的交流平台。

(2)工作人员培训。通借通还是图书馆基础服务工作,除了组织对相关服务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服务培训,图书馆在全馆范围内发布通借通还相关规则、组织职工技能大赛考核等多种方式增进馆员对通借通还服务及规则的了解。

3.2 流通通知设计

流通通知是读者预约和借还图书过程中图书馆向读者发送的各种提示信息,是连接读者与图书馆服务的纽带。在通借通还中,图书馆为读者在原有邮件通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计了全流程的微信通知提醒,使读者能够精准获取相关操作和服务信息。

3.3 读者使用管理

在通借通还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读者预约成功后,馆员找到书并传送到读者手中。但在实践中,某些读者因太过便利而随意滥用预约服务,在已进入馆员找书流程或是图书到预约架后随意取消预约,或是逾期不取,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图书馆将这些行为定义为读者失约行为,对读者失约累计达到一定次数时,采取停止预约和限制借书权限等惩罚措施。同时,图书馆采取以下手段对读者进行提醒和教育,减少读者失约行为的产生。

(1)在Webopac 网站,多处提醒读者需绑定图书馆官微和预留邮箱才能及时获取微信和邮件通知,从而确保顺利完成预约和借还。

(2)微信公众号和图书馆主页对外宣传通借通还规则,逐步培养读者使用习惯。

3.4 物流精准配送

3.4.1 物流单内容设计

根据通借通还服务涉及的工作环节,对服务相关的数据来源和数据内容进行分析,图书馆基于Sierra 系统设计了预约图书清单、预约图书物流传送单、还书物流传送单、预约过期图书返还单等服务清单,精准获取和传送服务中涉及到的读者操作和图书处理信息,是通借通还服务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3.4.2 “校区专递”和物流公司的精准配送

图书馆采用“校区专递”和物流公司配送实现通借通还图书精准配送。

在工作日,维持通借通还服务馆内流程不变的基础上,图书馆借助学校“校区专递”免费服务平台,如图2所示,定制通借通还专递物流配送。在节假日,图书馆与物流公司签订三个馆区物流配送合同,对物流配送进行统一管理。

图2 校区专递在跨馆借还中的应用

3.5 服务效果评估

通借通还服务中,各类业务数据的统计汇总和综合分析是对服务效果审核和评估的重要依据和工作环节。图书馆建立了各类通借通还数据统一管理制度,进行服务数据的统计汇总,分时间节点对通借通还服务效果进行审核和评估。

4 结 论

华中大图书馆基于Sierra 系统开展起来的通借通还服务,实现了多校区分馆间纸质文献资源的共享,有效地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依据当前服务规则,图书馆通还工作主要是依靠人工完成。但从服务的未来发展来看,读者图书借还不受借还方式的约束才是理想的状态,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分馆馆藏校区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名家书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藏书画作品选刊
文山书海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TheStudyofGenre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