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扶持政策在民航MRO企业的运维与管理

2022-08-26李彦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运维政策指标

■ 李彦/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

1 MRO企业发展现状

作为“技术型”劳动密集产业,当前MRO行业企业将扶持政策带来的税收优惠、资金补助、专项奖励等视为“开源”的重要源头之一。

众所周知,航空维修(MRO)业是航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直接从事或参股MRO行业的主要有制造商(OEM)、航空公司和第三方维修企业。近年来,由于国内运输市场的体量和人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很多国外航空企业扩大了对国内MRO企业的投资,国内MRO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产能水平、维修质量、管理经验等诸多方面逐渐得以丰富和完善,很多优秀的MRO企业已经完成了从低层次、小规模发展到高层次、集团化发展的跨越。

然而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随着航空维修业的蓬勃发展,该领域的竞争也逐渐加剧。与OEM相比,MRO企业在供应链、机载设备维修、技术资源上处于劣势;而与航空公司相比,MRO企业在业务稳定性、规模体量上略显不足。随着行业资源约束性的进一步加剧,MRO企业的要素成本越来越高,人才资源的保持和人工成本的压力,维修体量的扩张与基础建设的投资需求等,已成为MRO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2扶持政策对MRO企业的意义

资金链是企业的血液,作为“技术型”劳动密集产业,维修安全的保障、维修质量的提升、维修能力的拓展、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等,都需要配合以基础性建设及战略性投资,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很多财税研究者将“资本优化”“开源节流”作为在投资规模一定的前提下提升企业盈利空间、增加企业资金盈余的财务手段,而扶持政策带来的税收优惠、资金补助、专项奖励等,是“开源”的重要源头之一。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近年来很多优惠政策的重点扶持领域,也是众多MRO企业优先争取的身份证明。伴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各地、各级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点的多元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措施及配套的奖励办法。这些政策、措施和办法对优化企业资金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大部分扶持政策并非普惠性的,所以能争取到这些政策,本身就是对企业整体实力的有力说明。把握住这些政策,利用好这些措施,既能使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优惠,又具有良好的品牌宣传效应,因此很多企业将其当作“保里子、赚面子”的工作予以重视,MRO企业也不例外。

3扶持政策在MRO企业的运用

马克思曾指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价值分配的法定形式。基于税收的本质特征,诸多的扶持政策都以税收优惠作为具体的落地方式,这对多数企业来说也是最易显效的扶持手段。

“航空维修”是国民经济分类中“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许多非定向适用于航空业但适用于制造业的政策,也是MRO企业可以争取和运用的。本文将这些政策按其作用面区分为“经营投入环节”的政策与“成果产出环节”的政策。对于大部分MRO企业来说,在经营投入环节,例如研发类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三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自2021年起,制造业已可享受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2021年起开始实施的符合条件的进口航材免关税等政策,在加快技术设备更新、降低资金投入风险、控制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空间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成果产出环节,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外资企业进口用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机器设备免征增值税政策,企业技术转让免征或减半征收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则进一步释放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如果MRO企业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那么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则大大加乘了以上积极效果,对企业资金链、盈利水平、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不容小觑。

除此以外,MRO企业由于其优良的“技术基因”,通过在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可以获得技术创新企业、工程实验室、国家或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专精特新”企业等资质、平台或称号,这些“名片”既可以帮助企业更为精准地争取到具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申请专项奖励及资金补助,又对税收优惠的效用产生了叠加效果,使企业能够有意愿、有能力、有目标地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扩大创新领域、提升创新能力,进而在创新发展领域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真正使创新发展成为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引领、驱动力量。

4扶持政策的运维管理与风险预防

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扶持政策的重要意义,但政策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前期的培育、争取与后续的运维、管理同等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培养相关管理指标,只有做好前期的培育,才能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时点借好政策的“东风”,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优良的指标是企业整体运行良好的证据,是企业层面系统性活动的结果,无论是前期的孕育培养阶段,还是后期的运营维护阶段,都需要多职能部门“跨专业”学习、共同参与、协调互动、紧密配合,建立和维护“乐高积木式”指标管理库,其中既有“通用型”指标,也有根据企业未来争取政策的倾向性而培育的“特异性”指标。在有新的扶持政策、新的奖励办法颁布时,能及时、准确地在指标管理库中选取对应指标,不错过争取和应用政策的良机。在运营维护阶段,各职能部门应在对政策精神的正确理解下,在对绩效指标、衡量标准、赋分权重等具体评审、评价方法的准确把握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部署和应对方案。

对MRO企业来说,尤其应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遵循政府部门的政策引领及行业规范,从航空业特点出发,从MRO企业所处的产业链位置与发展阶段出发,深刻把握企业的战略方向与经营方针,在同步完善指标管理库的同时,为企业量身打造既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方向,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契合的政策运维机制与风险管理预案,对前期孵化的指标、方案、制度等进行常态化管理与动态化监控,逐渐形成政策运维管理与创新发展、企业经营三者相互促进、相互激发的良性生态系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从实践经验来看,有些MRO企业由于缺少对指标、资质、平台的前置性孕育培养,只能与适时而生的阶段性、一次性扶持政策失之交臂;甚至有一些MRO行业的中小企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式指标增长,这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正向绩效,反而暴露了企业在管理上的粗放和功利;也有很多企业由于不注重后期的运维与风险管理,忽略了对认定条件的客观解析与关键点的控制,导致在后续的复审、评定中失去原有的资质/平台身份,无法继续享受扶持政策的红利。这既容易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断崖式影响,带来实质性损失,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对企业吸引人才、拓展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

同时,MRO企业在选择适用政策时还应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眼光,部分 MRO发展先行省市、地区的地方性政策虽尚未全国性覆盖,但对其他地区MRO企业也具有参考、借鉴意义,有利于帮助企业把握未来行业发展的脉搏,提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布局。

5结语

虽然MRO企业具有门槛高、监管严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优势,但任何一家企业的生存都逃不过市场规律的控制、市场需求的导向及行业竞争的现实。在行业监管、运营成本、OEM产业链渗透的多位承压环境下,争取扶持政策是疫情之下保障MRO企业逆势发展的破局之道,是MRO企业实现“自我造血”、积蓄发展力量的重要方法,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民航强国”的产业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运维政策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风电运维困局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