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表界面》课程深化思政教育实践与探索*

2022-08-26陈倩倩魏凤春薛争艳徐三魁

广州化工 2022年15期
关键词:界面思政材料

陈倩倩,魏凤春,薛争艳,徐三魁

(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自从上海相关高校首先提出以“课程思政”的形式来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问题[1],习总书记强调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近期,教育部也已将“课程思政”建设列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3]。可见“课程思政”已是我国高校所有课程面临的新课题、新使命。

然而,在理工科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仍面临课程设计不完善、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存在较大张力、学生的个性化与知识的多元化增加了课程思政工作的复杂性等困境问题。本文将通过《材料表界面》课程深化思政教育实践与探索,对上述存在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1 思政教育融入材料表界面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工科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材料表面界面课程是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无机材料专业和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课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新型高技术含量材料需求的改变,而任何材料都有与外界接触表面或与其他材料区分的界面,学习该门课程有助于理解各种材料的制备、老化、腐蚀等机理问题,因此,材料表界面的研究在材料科学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材料表界面课程自身又具有理论抽象、逻辑严谨、公式繁多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知识抽象难懂,学习难度大,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材料表界面课程教学中挖掘、融入思政元素,必须充分发挥线下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结合线上教学的快捷高效性,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同时结合我国近几年的飞速变化的科技创新实例,以及贴近生活的身边实例,培养学生科技强国、学以致用的理念,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抽象理工科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工科就是冷冰冰的机器和枯燥深奥的方程式,既缺乏人文环境,又缺乏人文精神。而事实上,理工科不仅要重逻辑知识,也要重人文思想。试想下,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制造业、建筑业就会出环境问题;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人文关怀,医疗改革就很难成功;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诚信,互联网经济就会缺乏支柱。因此,本课程教学改革中,要避免假大空的理论和一本正经的说教,要做到情景契合、内容融合,巧妙地结合好当前新闻时讯与科技前沿,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来引导他们感悟和发自内心的认同,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从,追求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耦合性和内聚性同行[4]。

2 思政教育融入材料表界面课程教学的思路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作为专业基础类课程《材料表面与界面》,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刻不容缓。而任何材料都有与外界接触表面或与其他材料区分的界面,在大力发展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中,材料表界面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材料的表界面在材料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和“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课程思政改革精神[2],本课程改革思路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将坚守专业定位,注重科研视野;(2)明确立德指向,给材料表界面课程思政建设树魂;(3)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

2.1 坚守专业定位,注重学科视野

理工科教师注意理工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并不等于理工课程思政化,也不是理工课程或者课堂结束后,转而进行思政上的引申和靠拢,而是全域、全息化地将思想教育的理念、目的采用一些手段、技巧融入到知识讲解当中,应该是“润思政”而细无声。也就是坚持学科专业的性质不变、本位不改,挖掘其学理、价值、伦理等,让其学会以专业为基础,从专业中引发和专业相连的问题,从而达成思政教育,也就是经过科学学习和训练达到学生修养的全面提高。

但是融入思政元素并不等同于降低知识深度、难度,去打造“热闹非凡”的课堂[5],专业课程更应看重教师的学识。因此,应更多把握住“讲什么”和“怎么讲”。拒绝形式大于内容,结构大于功能的现象出现,更应通过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深度好奇。秉承这样的理念,《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在课程中,在公式推导中加入国内学者在此过程中所作的贡献,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案例,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在无标准答案的小组作业中,体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课程学习报告中,思考材料专业职业伦理意识。在此过程中理解和领会我国材料领域在科技前沿由“追随”到“引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行业荣誉感,增强创新意识,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案例:“液-液界面表面张力”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从我们司空见惯的钢笔能在纸上写字、农民锄地保墒,到冬天飞机经常在阴天延误的航班,都与材料表界面的毛细管现象、过饱和现象、过冷水现象等息息相关。突出强调“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大学问”的育人内涵。通过线上学习视频资料、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价值塑造,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学问,从根源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为事故的可能发生提供 “结晶核”,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养;培养注重细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2 明确立德指向,给材料表界面课程思政建设树魂

基于专业定位,并围绕“思政元素”的选择裁定,我们必须思考几个问题[6]: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方面有哪些新的要求?其中包含的知识层面中有哪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所无法涵盖,需要通过专业课程进行弥补,或者通过二者的融合来加以实现?从“知识传授”“价值认同”到“能力提升”的转变,作为衔接上游基础课程和科研应用的桥梁,材料表界面是极为重要的材料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使学生在掌握液体、固体表面的基本性质、表面张力与表面能的测量与计算、固-气表面的吸附曲线及理论、固液界面的特性、各种表面活性剂分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学到的表界面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将知识拓展到前沿科学研究的能力。此外,在专业课教学中系统地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职业素养和荣誉感,从而培养造就知识宽厚、能力卓越、素质优良、品德高尚、富有创新精神的一流人才。因此,在课程建设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案例:“固-气界面”、“固-液界面”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思政元素:(1)从固气吸附特性基本知识出发,通过分析科技前沿的几种纳米材料的吸附性能,讲解目前应用广泛的空气净化技术以及我国科技焦点-气体传感器,从而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我国新材料制造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突出强调“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提升民族自信心与使命感。从中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自己本身拥有更多的能量,才能吸收消化更多的外来新事物,从而对其进行“精益求精,努力上进”的价值塑造。(2)从固液界面润湿机理出发,讲解调控固体界面以改变其润湿性能的原理,举例分析目前智慧建筑中对自清洁表面的设计建设,以及疫情下对镜面防雾的迫切需求,培养学生从“天下意识与全球视野”,使学生增强“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2.3 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实践中落实“思政课程”

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7]。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新媒体新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8]。本着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以发展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材料表界面课程通过线上视频知识点学习增强体验感,通过公众号适时地传达新信息,传播正能量。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及线上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另外,本课程将线下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相结合,进行材料表界面课程体系的全面整合与优化,构建了材料表界面课堂教学和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化体系。学生们课前在线上看视频、完成作业、查阅文献和讨论问题,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重构和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出题优”“雨课堂”等课堂互动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和即时反馈,并在课后通过学习通等相关学习软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学习和自我测验,在微信群和QQ群进行互动讨论。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强调主流价值引导,并同时注重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图1 课程思政教学及线上建设方案图例

3 结 语

“课程思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响应借鉴前人的经验和做法,但不能生搬硬套,应结合自身专业课程特点,继续探索、深化和完善,做到润物细无声,自然地将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到专业知识点中来。材料表界面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同向同行,通过线上线下授课手段,发挥协同互补的作用,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培养目标,系统全面地深挖思政元素,基于坚守专业定位,注重科研视野的基础,明确立德指向,给材料表界面课程思政建设树魂。虽然针对本课程已经开展了全面的思政改革,但目前关于本课程的思政教育建设仍面临严峻的问题。首先,本课程的建设还在全局谋划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构建精准顶层设计;其次,对于刻板知识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灵活调整,仍需要与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的建立相结合。之后,笔者将仍坚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将思政教育与理工科专业课充分融合,更好地推进多元化思政课程线上教学发展创新,为培养拥有中国文化自信和中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界面思政材料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一种可用于潮湿界面碳纤维加固配套用底胶的研究
扁平化设计在手机界面中的发展趋势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