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经济媒体见证四川工业奋进之力调研活动”圆满收官

2022-08-26

祖国 2022年14期
关键词:经济日报四川工业

参与调研活动的媒体人合影

本刊讯龚泓铭 杨晨 综合报道 7月9日,在“全国经济媒体见证四川工业奋进之力调研活动”收官之际,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人民日报原经济社会部主任、高级编辑皮树义用“开了眼、亮了眼、红了眼”来概括此行的感受。他说:“四川工业的澎湃活力让我开了眼,四川工业企业奋勇争先、勇立潮头的奋进精神让我亮了眼,面临离别我又忍不住红了眼。”

几天时间里,人民网、新华网、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证券报、21 世纪经济报道、经济晚报、经济导报、云南经济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等近20家中央、省级经济媒体齐聚四川,驱车千余里深入成都、德阳、绵阳、宜宾、乐山、资阳等市,入园区、访企业,实地领略四川首批制造强市试点和特色优势产业试点的风采,感受四川在制造强省建设路上的奋进之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四川工业强省、制造强省的模式为其他省份,尤其是西部省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推创新的“四川经验”。四川省通过加强人才、技术、资本融合,实施科技专项,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近年来,四川省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快速提升,制造业体系优势和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的强大合力。2021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工业经济总量超过1.5万亿元,位列全国第8位。

学习解放思想、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坚定不移做大民营经济总量的“四川模式”。过去10 年,四川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扩大总量中调结构、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切实加强以产业园区、城市群为载体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发展高端成长型产业,初步具备了建设全国制造强省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因此我们要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带项目到企业创新创业,加快创业创新主体从“小众”向“大众”转变;要扩大增量,大力发展本土民营经济,坚持创业不论身份、不拘形式、不限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扎实推进全民创业、自主创业。

学习做特做强,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发展区域块状经济的“四川创新”。四川“一市一工业”“一园区一产业”“一产业一特色”的工业业态特别明晰,这些块状经济与专业市场发展实现“联动”,有力地促进了各个产业链的延长,推进园区向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把工业园区建成经济发展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示范区,项目、资金和人才密集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呈现出了“建一个工业园区、兴一个城市,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欣欣向荣的景象。

行走火热蜀地,以镜头和笔触记录工业一线“满园秀色”,见证各地特色优势产业、代表性企业“百花齐放”。随着本次调研活动圆满落下帷幕,自天南地北而来的媒体人们为奋进前行的四川工业点赞:“高质量发展成绩喜人,再上新台阶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经济日报四川工业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工业人
《经济日报》整版报道:银光集团在军民融合中提升竞争力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
“工业4.0”之思考
灾后两年新四川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