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融合的探讨

2022-08-25葛潇钦陈志达

地理信息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物监测指标

林 川,葛潇钦,张 蔚,陈志达

1. 绍兴市上虞区自然资源监测中心,浙江 绍兴 312300;

2. 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2

0 引 言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1-2]。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手段[3]。国务院于2010 年9 月审批通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年),在优先领域再三要求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和监测,并提出结合自然资源调查、生态系统监测评估等工作,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能力[4]。

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自然资源部“两统一”工作职责中无论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确权登记、所有者权益等环节还是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过程,都涵盖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治理工作[5]。然而,以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制导致了各类调查监测指标体系和技术标准等分散在各个部门,交叉重叠但不兼容,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保护和自然资源的统一监管[6-7]。因此,从自然资源管理的角度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符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面向自然资源管理,将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现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内容指标、技术方法等进行有机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分析生物多样性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二者的统筹方向和衔接思路,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 现状分析

1.1 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

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是科学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8]。我国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全面调查自20世纪50 年代以后陆续开展,经历了从全国植被物种到重点区域或重点类群、从自然生态系统到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全覆盖、从传统地面观测到与先进技术和平台等相结合的发展过程[9]。调查成果包括各类物种编目志书和年度发布的物种名录,使得中国成为实施爱知目标最有成效的国家之一[10]。

当前,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数量众多,监测指标互不相同,各具特色。但从项目实施情况以及现有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标准[10-11]来看,监测内容主要集中在物种和生态系统水平上,包括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生态系统多样性调查等内容;技术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固定样地或监测台站,结合遥感技术,形成监测网络,实现对不同生态系统质量以及关键物种的监测[12]。

1.2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面向自然资源管理,科学地调查与监测是全面掌握资源状况和实现国土空间有效治理的基础,也是开展国土、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矿产等相关业务的重要技术手段[13]。本轮机构改革前,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主要由国土、水利、林业、农业、环保等部门分头开展,形成了相关技术规程和分类标准,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标准等,导致了自然资源数据的差异化和管理的不统一[14]。

近两年,随着机构改革的实施,各类自然资源调查职责整合到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主要任务和监管体制也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中明确规定[5]。目前,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主要包括全国土地调查监测、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以及森林资源调查监测、草地资源调查监测、水资源调查监测和湿地资源调查监测等专项调查,逐步构建形成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走向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

2 思路融合

经初步统筹衔接性分析,动植物资源调查和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与现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内容具有一定的衔接性(表1)。

表1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已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衔接性分析Tab.1 Cohesion analysis between biodiversity survey and existing natural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2.1 动植物资源调查

1)调查内容指标。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内容指标设置重在数量、种类以及质量、性状、生长状况;现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等专项调查中有相关指标但详细程度不一。

2)调查技术方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基本采用野外样方及样线等外业调查方式;已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除林业资源调查以公里格网布设样地调查外,多以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方式。

3)监测周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外业调查需要按照植物的物候期和动物的习性进行季度调查;已有的自然资源基础专项调查基本采用年度更新方式。

4)调查装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外业装备主要为GPS 和外业调绘平板或图纸;动植物资源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需要红外相机、捕捞网兜等工具,门类较多。

5)调查人员专业需求。动植物资源调查分为动物专家和植物专家,专业性相比自然资源基础调查更强。

2.2 生态系统类型划分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指标与生态系统类型划分指标详略程度不一,可相互补充。依据所属的陆地生态系统大类设定,生态系统类型一级单位可划分为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城镇、荒漠等[15];中级分类单位可按照针叶林、阔叶林等植被类型和其他人工类型划分,国土三调和地理国情监测分类指标具有较高的匹配性。而低级分类单位可按照植被亚型和群系等进行划分,如森林植被型细分为常绿和落叶,群落细分为树种类型,森林资源调查中树种类型可进行匹配和验证。

因此,在物种资源调查上,可重点深化与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等专项调查的融合,在植物种群数量、特征状况等内容指标获取上,统筹设置样地并协同开展调查;在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上,生态系统类型的初级划分可以统筹基础调查和综合监测,精细化分类可结合森林资源样地调查统筹开展。

3 意见建议

3.1 深度融合指标体系

以《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与观测技术指南》陆域生态系统类型调查分类体系为基础,依据生态学理论,融合现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内容指标,与已有的国土三调、地理国情监测、森林资源监测等指标充分衔接,进一步细化完善生态系统类型分类指标体系。其中自然生态系统的划分可融合森林资源监测指标,按照植被类型作精细化分类;人工生态系统的划分可融合国土三调和地理国情监测指标,按照人类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作精细化分类。

3.2 加快技术优势整合

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地面调查为主,结果较准确,但是存在工作强度大、周期长、时效性不高等问题。我国地域辽阔,生物分布广泛,且部分地处无人区,全面开展地面调查相对困难。遥感技术具有灵活机动、高效低廉等特点,可形成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对地观测体系,在实施跨越不同时空尺度、不同组织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任务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应在充分吸收传统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有效运用遥感、地理空间分析等新技术新手段,解决目前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信息化水平不高、技术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成果空间可视化薄弱等技术缺陷与短板。

建议在物种资源调查上,一是以传统调查手段为主遥感手段为辅,开展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二是加强红外相机调查技术与传统监测方法相结合,进行动物物种的监测;三是利用无人机低空航拍技术,结合地面光谱信息采集和空间标定,融合深度学习分类算法,对珍稀濒危树种进行类型划分和数量、生长状况的时序监测,提高监测效率、降低监测成本、提升数据质量。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主要利用遥感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前,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利用机器分类和人工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态系统类型初步划分;调查中,依据初步划分的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分布结果,进行典型抽样调查,提高样地调查效率;调查后,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将数据成果进行空间可视化,以此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的信息化和空间落地。

3.3 加强专家团队合作

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覆盖面广且难度较大,一方面对红外相机、卫星遥感、近地面遥感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技术需求,另一方面在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需要动物、植物、农业和林业等方面专家的经验。因此,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工作过程中,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尤为重要。建议首先要确定由组织牵头、地方配合、技术单位具体实施、科研院校咨询协作的工作组织模式,其次要密切联系高校及专家,通过基础理论咨询为科学开展试点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支撑,同时协同林业部门和地方自然资源部门等,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调查监测工作机制。

4 结 论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自然资源有效监管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的重要举措,从自然资源管理角度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符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本文通过梳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工作现状,找出二者进行统筹衔接的思路和方向,并针对深度融合提出相关决策建议,可为进一步统筹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生物监测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第12话 完美生物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