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参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2022-08-25陈睿冰

山西农经 2022年15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村民农村

□陈睿冰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020 年,我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我国现在已步入新发展阶段,密切关注共同富裕的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继续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全面脱贫后,我国农村发展要防止返贫,全面提高扶贫工作质量,加快推动发展观念转变。

在乡村振兴中,发展乡村经济是重中之重。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了一个长效脱贫机制,为农村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村人民生活富裕,但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步伐不完全一致,因此对于这两者的共同富裕要求也不尽相同。

1 问题的提出

民政部《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本地化发展思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乡镇社工站和支持建设乡镇社工站。在乡镇社工站的建设中,坚持党的领导和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方向非常重要,这是推进乡村治理、城乡融合的客观要求。

社会工作这门学科具有实务性,社会工作者运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开展助人服务活动。在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可以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经济有效发展。社会工作可以填补政府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中的一些空白,社会工作可根据自身的历史经验来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导。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政策下,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环境改善和农民自身发展,是实现可持续脱贫、解决相对贫困、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因此,社会工作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参与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经济的有效发展。

2 社会工作参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许多农民流入城市。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城乡之间依存度提高和流动性增强改变了乡村社会的形态结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立在城乡结构变迁的基础上,因此社会工作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农村社会工作要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建设和谐友好的乡村共同体,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中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目标是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联结。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贡献了专业力量,在实践中积攒的经验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方法指导。

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的角色功能有3 种。首先,结合宏观推进和微观干预。社会工作根据介入的乡村独特性做到因地制宜,制订具体的介入方案,同时推动以社区为本的发展,积极加入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其次,结合长期扎根和短期介入。长期扎根乡村可以进一步了解村落的具体信息,加强和居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短期介入是在较短的时间段内高效地开展项目或执行某个任务,快速达到目标,以有效利用资源。再次,结合对内激发能动性和联结资源。农村社会工作从外部联结资源输送到乡村,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中形容遇到困难时有个概念是“经济韧性”,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具备“韧性”的特征。只有经济发展社会才能得到发展,社会发展才能留住乡村人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上级政府要制定有利于乡村发展的经济政策,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两者相辅相成。乡村有自己的优势资源,但是在以往的市场化进程中,乡村资源被利用,乡村自身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回馈。在“经济韧性”的情况下,乡村发展政策要关注乡村的内在潜力,提升乡村发展的自身能力,既要实现近期目标,也要实现远期目标。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就是激活农村产业、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力以及挖掘乡村自身优势。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一直处于劣势,乡村发展要从乡村人才入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3 社会工作参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专业力量

良好的乡村社会是乡村经济振兴的“土壤”,因此乡村的社会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我国从脱贫攻坚接续到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是从低水平的社会发展转化为高水平的社会保护。农村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政策中的一部分,发挥着其专业依托力量。农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其价值就是发挥社会保护功能,这是社会政策的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要求。社会工作要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协助推动农村的社区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的社会保护机制是通过直接面对农村中的受助者,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多主体之间沟通的桥梁,连接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给予的资源,推动社会福利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为农村弱势群体解决问题并帮改善其现实处境,加强新时期农村的内部联结性,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出现了许多新型弱势群体,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农村社会工作将面对严峻的挑战。

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使得农村社会工作的社会性本质之一就是关怀弱势群体。目前,农村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社会工作要注意这个阶段中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在面对乡村结构改变中产生的大量边缘群体时,要重新规划对于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服务,让他们能切实接受到基本的社会服务,满足人们正常生活的需求。农村社会工作的使命就是增强农村社会弱势群体融入社会,是乡村振兴中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农村社会工作对于农村需求的专业回应。农村社会工作确立以社会保护为导向后,要更深入地扎根基层、了解乡村,与村民直接交流,将社会工作的服务触及农村社会的各个领域。

4 社会工作参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

4.1 缺乏高质量人才储备

现阶段,农村仍有较多低收入群体,并且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由此可见,农村的弱势群体的数量依旧庞大。乡村的环境艰苦、工作繁重、农村社会工作者岗位设置较零散且待遇不高、农村社会工作的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导致农村社会工作长期处于留不住人才的境地。缺乏高质量人才一直是基层民政工作的短板之一,尽管在社会治理相关政策的布局下,比如乡镇社工站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在现实中“一村一社工”的目标尚未实现。目前农村社会工作对于高质量社工人才的需求量依旧很大,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4.2 服务手段缺少多元化

目前,农村社会工作大多是通过建设乡镇社工站、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介入农村留守老人养老、贫困帮扶、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等问题,常用的服务手段一般是心理调适和技能辅导等方式,以改变受助村民的想法,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社会工作机构是第三方的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发包方通常为政府部门。如今,村庄治理逐渐行政化和职业化,社会工作在开展项目时会不得不包含一些行政性任务。农村社会工作要满足村委会和村民两方的需求,在服务性和行政性的双重要求下,社会工作服务供给难免会出现割裂性。长期以来农村社会工作的服务手段较单一,没有经过深入的调研来调整服务方案以适应当地受助村民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主动干预、资源链接、激发潜能等多种手段,有效推进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

4.3 服务内容不够本土化

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社会,将其作用到乡土文化浓厚的中国农村时需进行很大程度改进,以更贴近国内现实生活。社会工作的服务设计常带着西方文化的烙印,但是中国农村是熟人社会,这点和西方社会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步伐较缓慢,关于农村社会工作的培训内容和教学资料不够充足。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农村境遇中的问题时,可能会机械地套用西方理论,而没有作本土化处理,应对方式不够灵活。社会工作提供的服务和资源都是有限的,面对农村社区中居民的个体性需求时,社会工作提供的专业化服务难以和这些多样化的居民需求相匹配。农村社会工作在实践中需要深度融入农村的熟人社会,提高文化敏感度和面对本土环境的应变能力,并且利用好有限的服务资源,满足农村社区中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5 社会工作参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5.1 为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乡村建设是发展乡村经济的基础。在乡村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村庄的空间规划和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所以在实践中需要理论基础作为发展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是建设创新的乡村治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在价值理念部分具有耦合性。在乡村振兴推动农村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能弥补农村实践方面的专业短板,农村社会工作的参与有助于乡村振兴面对转型时的现实挑战。在实际探索和革新中,乡村社会工作可以为新时期的农村发展与乡村社区治理难题提供建设性的理论指导。

5.2 为乡村输送社会工作人才

社会工作人才有助于乡村经济发展,因为其为乡村的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服务,改善弱势群体的处境,有利于为乡村提供劳动力,为乡村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有效助力。社会工作人才在农村社会工作中与当地政府沟通合作,有助于政策制定更具可行性的政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推动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加大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村干部和村里的年轻党员等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政府为其链接开展社会工作职业培训,落实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

5.3 为乡风文明建设联结资源

乡风主要由村民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心理观念所组成,文明是指人类发展以来的思想高度和道德水平。乡风文明建设是在乡村中培养一股健康积极、正能量的团结之风。

乡风文明的建设可以间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社会工作介入乡风文明建设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开展编排正能量广场舞、播放红色电影、村民歌唱大赛、传统手艺大赛等活动建设乡风文明,鼓励村民加入到精神文化娱乐活动中。在乡风建设的过程中改善村民间的关系,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培养村民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呼吁村民们参与到精神文化娱乐活动中,丰富其精神生活。乡村社会工作者可以联结当地企业资源,招商引资,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分配资源,将资源切实运用到乡风文明建设上。

5.4 协助保护、继承与发展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被妥善保护和传承,而且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元素,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许多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引起重视和保护,缺乏保护与传承的紧迫感、使命感与责任感,保护意识不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时应该协助各部门保护、继承与发展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处于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平台进行知识普及以及法律宣传,提高人们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促进地方文化部门与教育、行政、财政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与联结,形成长效的保护机制,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关注后,可以提升乡村的旅游价值,对乡村的经济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5.5 支持乡村生态环保任务

生态环境对于乡村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乡村的村民仍然过着靠耕种、畜牧维持生计的生活。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村民的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挂钩,但是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速,一些化肥农药、生活排污等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我国发展一直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在乡村振兴中也应如此。社会工作人员要与当地政府和村干部有效沟通,积极参与到农业环境治理工作中。在乡村振兴的实际发展建设道路中,乡村社会工作要支持乡村生态保护的事业。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和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另一方面要在村民中宣传和教育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面向村民的宣传活动中要积极向居民传递正能量,在和政府部门的沟通探讨中得到更多有价值的管理经验。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村民农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马戏团
我国女性社会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