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及设计应用

2022-08-24田欣

绿色包装 2022年7期
关键词:龙江剪纸黑龙江

田欣

(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哈尔滨 150086)

1 黑龙江民间剪纸概述

剪纸艺术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是中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它体现人们在社会生存这方面坚定、乐观的信念。[1]黑龙江民间剪纸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甚至在纸还未普及以前,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人们就开始在桦树皮、绢布、鱼皮、兽皮上面镂空剪刻各式各样的图案形象。随着“关里人”迁入,也把关内各地的剪纸技法和图案传进了黑龙江,逐渐形成了现代剪纸、传统剪纸、少数民族剪纸高度融合为一体的黑龙江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黑龙江民间剪纸艺术特点

2.1 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1909年至1913年四年之间,满族移民大批落户黑龙江。满族人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将天地、山川、河流、动植物都看作神灵而进行膜拜。在诸多的宗教活动中,剪纸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不仅承载着先民们的信仰与崇拜,也是重要的祭祀道具。随着时代的变迁,宗教信仰逐渐退淡化,但是民间文化中粗犷、热烈和亲近自然的观念得以传承延续、深深扎根在这块黑土地上,成为东北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初期,大批的关内移民“闯关东”来到东北落户,中原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落户生根、开花结果。每到节日,当地妇女都喜欢剪出各种各样的窗花来装点气氛,剪纸作为妇女们喜闻乐见的民俗表现形式在这片黑土地上得以传承。[2]不仅影响到本地的剪纸方法和风格特点,也把内地剪纸纹样文化的象征意义渗透其中,以此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对艺术的热爱。黑龙江民间剪纸大多是由老一辈人口传身授,而被后一辈人继承和发扬下来的,内容形式多样,例如神话传说、人物、虫鱼花果、飞禽走兽等都是老百姓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些事物,大多体现着人民大众的心态、理想、情趣,表现出一个美丽的精神世界。

2.2 风格豪放、粗犷、大气

黑龙江地域辽阔,不论当地土生土长的满、蒙、鄂伦春、鄂温克、达翰尔、赫哲等少数民族,还是近百年来从关内陆续到这里定居的移民,都在这特定的条件下孕育了粗犷、豪放、潇洒、朴实的性格。这种性格促成了地域文化的特点,形成了黑龙江民间剪纸的风格。如图1《北方风情》,画面生动活泼、非常具有优美感,表达了热情奔放、朴实自然的人物形象,剪纸中人物造型相对简单、稚拙,其头饰服饰风格极具民间特色。

图1 北方风情

2.3 布局简洁,造型夸张

黑龙江民间剪纸通常造型简洁,一般很少采用繁琐、细密的剪法,而主要以恢弘庞大的气势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剪纸风格简约,线条精炼概括,将所有的形象呈现在同一平面中,画面的重点更加突出。由于剪纸艺术对立体感形象或者具有多层次的画面并不能准确体现,因此只能采用平面化的构图方法进行表现。剪纸的技艺传承都是通过口传心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因此是将物体复杂的造型转化为简单的平面,通过重新组合和主观发挥,采用形象主次、对称、均衡、统一的形式规律来安排布局画面。

夸张变形是黑龙江民间剪纸突出的艺术特点,这种艺术的处理方法可以是形体结构上的夸张,也可以是从情感角度出发的变形。为了增强剪纸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夸张、变形、联想、象征等手段改变原来物象正常的比例和结构,令形象更加突出、吸引人,夸张不是随心所欲,自然而不失真的适度夸张能够给形象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使形象更加突出。如图2,黑龙江工艺美术大师倪秀梅的作品《雪精灵》,依照形式美的规律法则,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夸张美化变形,动作轻盈、表情生动、线条流畅自然,达到非常传神的效果,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雪精灵形象。

图2 雪精灵

3 黑龙江民间剪纸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民间剪纸艺术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自身的文化价值以及应用价值目前受到了艺术工作者的重视。研究剪纸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对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会对当代多种艺术设计门类的发展和创新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3.1 黑龙江民间剪纸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探索

包装设计是现代设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设计形式的真实体现与表达,具有传达商品信息的功能。将民间剪纸中的元素符号进行提炼,并把这些符号融入到产品包装设计之中,不仅能够展示商品的审美价值,更为包装设计带来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如奶茶品牌“奈雪的茶”在2022年春节推出的非遗传承杯系列产品,将六幅独创综合式“彩绘剪纸”印在奶茶杯体上,用日常的方式让艺术走进生活。六种不同的剪纸老虎形象也代表着不一样的新年祝福。单纯的老虎生肖图案,搭配绚烂夺目的色彩,以鲜活、灵动的特点迅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带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随之带来想要集齐剩余几套的消费欲望。

将民间剪纸元素应用到包装设计之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尤其是剪纸艺术与农产品包装的结合令人期待。以龙江黑土地作为主题,水稻、大豆、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作为背景,制作流程为主画面,符合人们对绿色、天然的追求,不仅体现了农产品的地域特点及文化内涵,在感官上还能带给消费者视觉上的新鲜感,显著地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龙江剪纸艺术添加到现代包装尤其是黑龙江农产品包装中,体现了龙江沃土的地域特色,让消费者体验到亲切的乡土气息,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3]

3.2 黑龙江民间剪纸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实践创新

开发具有黑龙江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形成具有龙江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传承龙江地域民间艺术、弘扬大美龙江冰雪文化的一项有利措施。黑龙江省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是本省的旅游纪念品产业的发展却相对迟缓。如果把剪纸艺术作为龙江特色旅游元素,积极开发以民间剪纸艺术为载体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将自然资源与当地的传统和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使文化注入市场,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升商品的市场认同度,使设计发挥其作用。

有目的、有选择地将黑龙江省民间剪纸图案进行重新解构组合,再将其应用到其他工艺品种类中,用“移植”和“嫁接”的手法,设计创新出极具时代感和区域特色的艺术品类。在艺术设计中加入剪纸元素,提升产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蕴涵。但在创作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产品的核心主题和剪纸艺术的文化保持契合一致,另外还要考虑传统工艺如何与现代生活结合、与时代相适应等相关问题。如图3《萨满日记》、图4《雪乡技艺》,将萨满文化剪纸和黑龙江冰雪景色主题融入产品设计中制作成立体小夜灯,将龙江美景刻在纸上、印在心中。纸雕文创灯造型多样,形式新颖,还可以亲手DIY制作,这一系列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图3 萨满日记

图4 雪乡记忆

大力开发民间剪纸旅游纪念品,对于繁荣民间工艺品创作市场、弘扬当地民族文化、促进黑龙江省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民间剪纸这样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创新,以更加新颖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目前成为广大艺术设计从业者的重要工作。

3.3 黑龙江民间剪纸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动画运用传统剪纸艺术的形式曾经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提升表达效果的基础上,也为动画的表现形式以及传统剪纸艺术的应用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1959年,万古蟾导演的剪纸动画《渔童》,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多种景别交替运用,都极大丰富了动画的视觉效果。多层景的移动,突破了早期剪纸动画单一的平面效果。渔童的动作设计突出了剪纸特有的艺术魅力,平面化的舞蹈性动作令人印象深刻。80年代,国内剪纸动画在深入挖掘传统故事题材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在这一时期达到高峰,创作出了十余部剪纸动画并获得国内外诸多奖项和好评。然而从80年代末开始,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现如今的国内动画是数字绘画和CG的天下,几乎找不到剪纸动画的痕迹。如何依靠龙江文化及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优势,探索动画对民间传统艺术元素的传承之路,是当今龙江动画人面临的共同课题。黑龙江民间剪纸丰富的艺术形象、色彩都为动画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独具匠心的构图、浓浓的乡土之情的民间剪纸都是龙江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有极强的趣味性。黑龙江动画想要构建自己的创作风格,追求龙江独特的民族民俗美学特点,无论在创作题材、视听感受和创作元素载体上,都应有意识的弘扬和继承龙江民族传统艺术元素,创作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且为受众喜闻乐见的动画作品,创作出具有独特风貌的“黑龙江新动画”原创作品,在动画市场原创内容上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探索出一条对民间剪纸艺术元素的传承之路。

猜你喜欢

龙江剪纸黑龙江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剧《弘治私勘》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剪纸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图读龙江经济
黑龙江弃风博弈
剪纸
剪纸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