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纤维粉改性水泥砂浆压阻特性分析

2022-08-24李十泉陈奕帆郭煜丰王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年20期
关键词:硅粉电阻率碳纤维

李十泉, 陈奕帆, 郭煜丰, 王荣

(1.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泰州 225300; 2.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镇江 212013)

现代混凝土结构正向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在长期荷载、偶然作用、环境侵蚀等共同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出现损伤积累,导致在役混凝土构件/结构的可靠性降低。智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可实现工程结构的实时、原位自监测,对结构可靠性评估起到关键作用,已成为结构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1-5]。李进桥[6]研究了石墨混凝土电阻与应力关系,分析了试件电阻率与内部微裂纹之间的关系。侯作富等[7]介绍了导电混凝土除冰化学的原理,认为碳纤维是制备导电混凝土路面材料的理想掺料。周天舒等[5]研究了碳纤维、镀铜钢纤维等对混凝土压阻的影响,发现掺入1.2%碳纤维与4%镀铜钢纤维时,压阻响应显著。

作为智能混凝土分支,具备自监测功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逐步发展。其自监测功能对工程结构的无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8-10]。Farhad等[11]对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开展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人行道的无损检测。Yehia等[12]将碳纤维丝添加到水泥净浆中,降低了净浆的接触电阻和体积电阻,在监测混凝土结构的同时,对钢筋形成阴极保护。赵若红等[13]将钢屑、钢渣和铁砂混合掺入砂浆中,得到环保导电砂浆,分析了其电阻率与加载电压的变化规律。Hamza等[14]在水泥砂浆中添加碳纤维(carbon fiber,CF),以降低其电阻率,分析了CF连接性、砂粒结构及其粒度分布的对砂浆自感知行为的影响。王燕锋等[15]分析了碳纳米管水泥砂浆的电导特性,提出了其压阻效应的数学模型。周琼等[16]对废弃锂电池中的石墨再生处理后,用于功能水泥制备,提升了其力学性能和压敏性能,对锂电池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思路。

以上研究表明,智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有混凝土、砂浆、净浆,其导电相主要有碳纤维、石墨、钢纤维、钢渣、石墨、纳米碳管、导电橡胶等。从强度、压阻特性、成本等方面考虑,碳纤维改性材料,如短切碳纤维、碳/钢混杂纤维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国内的碳纤维产能,仍处于不足状态[17],短时间内,难有大量的碳纤维产品直接应用于导电混凝土。但导电混凝土所需碳纤维可来源于:碳纤维产品加工的尾料二次加工;碳纤维产品回收[18];中低端碳纤维原丝束直接加工。碳纤维具有耐酸、耐碱、耐侯性好的特点,相关产品的回收、处理及尾料二次利用,有利于解决碳纤维产品链的形成,降低碳纤维产品的环境压力,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短切碳纤维切丝不易在基体中均匀分散,导致含量较高时,复合材料强度下降。研究表明,掺加硅粉有助于分散碳纤维,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强度[19-20]。现采用CF粉作为导电介质,以改善导电介质的均匀性,并掺入硅粉以提高其的强度。开展CF单掺,SiO2/CF复掺试件的压阻测试,分析CF粉、硅粉掺量对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应变-电阻率影响,进行了应变-电阻率拟合与分析,以期明确具备良好强度和压阻特性试件的配合比。

1 实验介绍

1.1 材料

P·O 42.5水泥,泰州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ISO标准砂,厦门艾思欧标准砂有限公司;CF粉,长径比为10~20,沧州丽阳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氧化硅,天津致远化工有限公司;XP-G消泡剂,用量为0.05%(稀释10倍后使用),天津伟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聚羧酸减水剂用量为0.5%,苏州弗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电极铜网,安平县富润精密滤材有限公司;电阻应变片,浙江黄岩测试仪器厂,材料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材料参数Table 1 Material parameters

1.2 配合比

水泥砂浆的基础配合比为m(水)∶m(水泥)∶m(砂浆)= 1∶2.5∶6.8,其中m为质量。单掺CF粉时,取CF粉掺量为2%、4%、6%、8%(基于水泥与CF粉总质量),以分析CF粉掺量对试件强度的影响。复掺时,结合文献[20]和前期尝试,在基础配合比中增加4%硅粉(基于水泥与硅粉总质量),另掺加CF粉,形成复掺试件,分析其导电性能。为便于表达,CF2表示CF粉掺量为2%;Si4/CF2表示硅粉掺量为4%,CF粉掺量为2%。

1.3 试件制作与测试

以单掺CF粉改性试件为例,介绍试件制备及加载前准备。按配合比称取材料,CF粉与水泥加入JJ-5水泥胶砂搅拌机的搅拌锅,充分搅拌1 min;加入水、消泡剂、减水剂,再次搅拌,自动加入标准砂;拌合物入标准胶砂模具(试件长40 mm,宽40 mm,高160 mm,插捣边角,移至ZS-15振实台振动1 min;试件抹面,布置电极,室内静置24 h,脱模;放至SHYB-40B养护箱,养护条件参照ISO法,至龄期28 d后取出;用1010A干燥箱烘干[10,15],烘干条件为105 ℃,12 h;测量电极间距、截面尺寸等;电极焊接导线,贴应变片,环氧胶表面密封处理。通过VC86E万用表测电阻,DH3816N应变仪测应变,采样频率1 Hz,用万能试验机对试件加载(图1)至破坏,位移控制0.2 mm/min。考因试件电阻数量级较大,导线及接触电阻均忽略[6],故用两极法测电阻。

图1 加载与测试系统Fig.1 Load and test system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件强度

CF粉改性试件的抗压强度如图2所示。未掺CF粉时,试件抗压强度为57.9 MPa。这说明所选基础配合比较合理。随CF粉掺量增加,抗压强度呈降低趋势,且降幅较大。这将降低传其适用性。在提升试件导电性能的同时,必须关注其强度。

SiO2/CF试件的抗压强度如图2所示。当CF粉掺量为0时,增加4%硅粉相当在基础配合比中增加骨料,试件抗压强度为39.3 MPa,降幅达到32.1%。随CF粉掺量增加,复掺试件抗压强度先升后降。当CF粉掺量为4%时,试件强度最高,达52.4 MPa。其原因可能在于:在硅粉试件中,存在更多的骨料空隙,适量的CF粉可较好地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但当CF粉过高后,其颗粒表面会吸附较多的水分,对水化过程造成较大影响,导致了试件的强度降低。

图2 试件抗压强度Fig.2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pecimens

2.2 应变-电阻率分析

传感元件电阻率ρ可表示为

(1)

式(1)中:R为元件电阻;L为电极距离;S为试件横截面面积,可表示为

S=ab

(2)

式(2)中:a、b分别为试件横截面长度和宽度。

应变灵敏度k是传感元件的重要指标。可将传感元件的应变-电阻率的灵敏度定义为单位应变相应的电阻率,可表示为

(3)

式(3)中:ε为轴向应变。

2.2.1 CF粉改性试件应变-电阻率

CF粉改性试件应变-电阻率曲线如图3所示,随压应变的增加,试件电阻率呈下降趋势。从加载开始,CF粉改性试件的应变-电阻率曲线可分为三阶段,依次为接触、承载和破坏阶段。

CF2表示CF粉掺量为2%;CF4表示CF粉掺量为4%; CF6表示CF粉掺量为6%图3 CF粉试件的应变-电阻率分析Fig.3 Strain-resistivity of specimens mixed with CF powder

接触阶段是接触区并非理想平面,试件内存在微孔隙,初始偏心距等因素导致。该阶段的区间很小,均不超过50 με。若传感元件内置于构件,与混凝土一同浇筑,则可有望消除该阶段。

承载阶段是传感元件全截面受压后的稳定工作阶段。随CF粉掺量增加,承载阶段的范围逐步变小。在承载阶段取任一应变值分析发现,随CF粉掺量的增加,试件电阻率先降后增,符合逾渗理论特征[21-23]。这意味着掺量4%接近其逾渗阈值。

在破坏阶段,曲线出现明显拐点。其主要原因是试件内部裂纹不再保持稳定,损伤累积,裂纹逐步发育,试件表明出现局部开裂、表层脱落等现象。

2.2.2 复掺试件应变-电阻率

复掺试件应变-电阻率曲线如图4所示,试件电阻变化率均随应变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从加载开始,复掺试件应变-电阻率曲线也分为三阶段,与CF改性试件一致。但其接触阶段的区间明显增大;承载阶段的区间明显降低;破坏阶段出现得更早。

与CF改性试件相比,复掺试件中硅粉的加入,使试件出现了更多的初始微裂纹。接触阶段的电阻率上升,就是内部微裂纹受压闭合所致。在压力作用下,待内部微裂纹完成闭合,后续加载作用下,试件整体产生变形,就形成了对应的承载阶段。破坏阶段的出现,意味着新裂纹的不断出现,或者局部损伤、脱落。可见,应变-电阻率反映了试件内原有初始裂纹的闭合、整体变形、损伤累积、新裂纹的产生和扩展破坏等过程。

在复掺试件的承载阶段,取任一应变值分析,随CF粉增加,试件电阻率先降后增,也符合逾渗理论特征。这意味着4%接近于CF粉掺量逾渗阈值。

2.2.3 应变-电阻率拟合分析

各组试件的承载阶段曲线的拟合式及参数、应变灵敏度等如表2所示。CF掺量接近逾渗阈值时,试件的应变灵敏度迅速降低。相应拟合线如图3、图4所示。在单掺、复掺试件中,随CF粉掺量的增加,且承载阶段的区间范围逐步变小,拟合式由线性关系,逐步发展为指数关系。CF粉改性试件承载阶段拟合式的相关性均达98.39%。复掺试件承载阶段拟合式的相关性均达98.33%。

图4 复掺试件应变-电阻率分析Fig.4 Strain-resistivity of specimens mixed with silica and CF powder

表2 试件承载阶段应变-电阻率曲线的拟合Table 2 Fitting of the strain-resistivity curve of the specimen during the load-bearing stage

3 结论

对CF粉、SiO2粉改性水泥砂浆试件开展了压阻测试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单掺试件的强度随CF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复掺试件的强度随CF掺量的增加而先上升后降低,在CF掺量为4%时,复掺试件的抗压强度为52.4 MPa,适用性更广。

(2)试件电阻率随压应变的增加而下降;应力-电阻率曲线可分为接触、承载和破坏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区间随CF掺量发生变化;随CF掺量的增加,试件的电阻率均出现先降后升的现象,4%最接近CF粉掺量的逾渗阈值。

(3)CF掺量2%、4%时,单掺与复掺试件承载阶段的应力-电阻率呈线性关系。CF掺量为2%时,单掺、复掺试件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99.92%和99.45%;CF掺量为4%时,单掺、复掺试件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98.39%和98.33%。试件掺CF2%时,其灵敏度最高,线性区间最大。

(4)CF掺量为6%时,承载阶段分析表明:单掺、复掺试件应力-电阻率符合指数关系,但其承载阶段的范围明显降低。这是CF粉团聚所致。

猜你喜欢

硅粉电阻率碳纤维
硅粉对无机植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强度影响试验
硅粉料仓粉尘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防爆设计研究
基于反函数原理的可控源大地电磁法全场域视电阻率定义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悉尼大学开发出可保护碳纤维性能的回收工艺
硅粉对透水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预应力碳纤维材料加固研究概述
阻尼条电阻率对同步电动机稳定性的影响
基于防腐层电阻率的埋地管道防腐层退化规律
改良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