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生素D3佐治初诊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

2022-08-24康虹阳佟长青

中国药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细胞血小板

李 琦,范 凌,康虹阳,张 灵,佟长青,刘 洁,张 斌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属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发生致命性出血,如内脏出血和颅内出血,部分患者还伴有明显的乏力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血小板计数(PLT)减少[1]。初诊成人ITP 的一线治疗目前仍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为主,但对约1/3的患者无效[2]。同时,该治疗方法复发率较高,长期应用可能引发较多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维生素D3属免疫调节剂,除参与体内钙、磷代谢外,还能调控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既往研究发现,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的发生发展与体内维生素D3活性形式25 羟维生素D[325(OH)D3]的缺乏密切相关[3-4],外源性补充25(OH)D3有助于改善病情。本研究中探讨了维生素D3佐治初诊成人ITP 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ITP 的诊断标准[5]且为初次诊断;10×109/L ≤PLT <30×109/L,伴或不伴活动性出血;年龄18~75 岁;入组前近3 个月内未使用抗凝血药、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可能影响PLT 的药物;依从性较好,能接受定期随访;既往无脾切除手术史。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为201694),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确诊为其他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有活动性肝炎证据,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史;伴有神经、行为障碍;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存在激素替代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恶性肿瘤或口服避孕药等情况;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或哺乳期。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血液科2018 年1 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初诊成人ITP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45)Tab.1 Comparison of the patients′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4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醋酸泼尼松片(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408,批号为171008,181203,规格为每片5 mg)口服,起始剂量为1.0 mg/(kg·d),分次服用或顿服,病情稳定后快速减量,维持剂量<15 mg/d。观察组患者加服维生素D滴剂(胶囊型)(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1450,批号为20171004,20181209,规格为每粒含维生素 D3400 单位),每次2粒,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 周、4 周后,采用血球分析仪测定患者PLT 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2 周、4 周后分别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生化分析仪、以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 反应蛋白(CRP)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酶标仪、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悦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分离、裂解淋巴细胞后,取上清液待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中VDR 含量,试剂盒购自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上操作均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生活质量:采用ITP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ITP - PAQ)[6]评估,共44 个问题,涉及症状、焦虑、心理、生活质量、乏力/睡眠、运动等10 个方面的内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疗效判定[5]:完全反应(CR),治疗后PLT ≥ 100 ×109/ L 且无出血;有效(R),治疗后PLT ≥ 30 × 109/ L,且至少比基础PLT 增加2 倍,同时未出血;无效(NR),治疗后PLT <30×109/L或PLT增加不到基础值的2倍或有出血。总有效=CR+R。

安全性:统计治疗期间患者血糖升高、类库欣综合征症状和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随访:利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为期至少6个月的追踪随访,反应时间为从首剂应用至获得CR 或R 的天数;持续有效为患者维持CR或R的时间不短于6个月[7];复发指获得CR或R后,PLT再次低于30×109/L,或低于基础值的2倍,或有出血现象[5]。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6。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n=45]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45]

表3 两组患者反应时间、持续有效和复发情况比较(n=45)Tab.3 Comparison of reaction time,sustained effectiveness and recur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45)

表4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n=45)Tab.4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examin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45)

表4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n=45)Tab.4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examina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4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本组治疗2 周后比较,#P < 0.05。Note: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 < 0.05;Compared with those at two weeks of treatment,#P < 0.05.

治疗4周后134.95±38.82*#95.27±30.58*5.386 0.000 4.17±1.98*#6.98±2.63*5.726 0.000 17.02±3.47*#13.37±4.45*4.339 0.000 142.92±44.70*#184.30±52.67*4.018 0.000指标PLT( ×109 /L)CRP(mg/L)25(OH)D3(ng/mL)VDR(nmol/L)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16.59±4.24 15.93±4.72 0.698 0.487 11.84±4.20 12.29±3.87 0.529 0.598 11.47±4.51 10.99±4.02 0.533 0.595 223.73±82.54 230.46±77.69 0.398 0.691治疗2周后113.56±29.32*97.41±26.79*2.728 0.008 5.98±2.46*7.31±3.20*2.210 0.030 15.34±3.96*12.85±4.28*2.865 0.005 170.84±61.95*199.53±68.41*2.085 0.040

表5 两组患者ITP-PAQ评分比较(,分,n=45)Tab.5 Comparison of ITP - PA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n=45)

表5 两组患者ITP-PAQ评分比较(,分,n=45)Tab.5 Comparison of ITP - PA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n=4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73.64±15.72 70.49±13.86 1.008 0.316治疗4周后86.91±7.58 78.37±9.85 4.609 0.000 t值5.101 3.109 P值0.000 0.002

表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45]Tab.6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45]

3 讨论

ITP 是临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全部出血性疾病的1/ 3,发病机制复杂,病因未明,但主流观点认为,患者失去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是其主要诱因。调节性B细胞功能异常、B细胞激活因子作用和1型/2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平衡漂移等多种机制可能参与了血小板的破坏增加及产生不足[8]。泼尼松为强效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初诊成人ITP 的常用药物,主要可通过抑制或防止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减少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T 淋巴细胞等)数量,降低免疫球蛋白(Ig)浓度及减少补体成分,阻断白细胞介素(IL)的合成与释放,削弱Ig 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从而阻止原发性免疫反应的进一步扩展等多种免疫调控途径,切断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同时还具有改善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以及刺激骨髓造血和血小板向外周血释放等药理作用,最终达到治疗ITP 的目的[9]。25(OH)D3是维生素D3在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可通过与免疫细胞的VDR 结合,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降低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力等,进而参与机体免疫调控。维生素D3缺乏可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具体机制至今未明,但与T 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有关[10-11]。FATTIZZO 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ITP 患者体内25(OH)D3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显著降低,VDR 水平显著升高,而25(OH)D3在ITP 患者体内可表现出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包括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逆转异常T 淋巴细胞的极化、调控细胞因子分泌等,这对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和产生不足有保护作用。顾悦等[13]研究发现,25(OH)D3的体内代谢产物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 ITP 模型小鼠在增加PLT 数量和体质量、改善一般情况、促进骨髓血小板生成和减少出血倾向等方面有促进作用,推测25(OH)D3缺乏和VDR 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ITP 的发生、发展,外源性补充25(OH)D3可能是ITP 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4 周后ITP-PAQ 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提示维生素D3辅助治疗在提高早期反应率和生活质量上优势显著。观察组反应时间较对照组更短,表明维生素D3的使用能短期内升高初诊成人ITP 患者PLT;与治疗2周后相比,观察组治疗4 周后PLT 继续显著升高,对照组则变化不明显,提示加用维生素D3可进一步提升初诊成人ITP 患者PLT水平。

本研究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持续有效率、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加用维生素D3辅助治疗能维持长期疗效。这可能与观察组初诊成人ITP 患者治疗后血清CRP 和25(OH)D3水平的显著改善有关,但 25(OH)D3治疗 ITP 的机制尚不清楚 ,现有文献[14-15]表明可能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抑制Th1相关细胞因子分泌,上调Th2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从而纠正Th1/ Th2平衡漂移;抑制CD8+T 细胞增殖,刺激骨髓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PLT 生成;破坏B 细胞成熟及稳态,减少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阻断共刺激信号激活T 细胞;通过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的负性调节、激活调节性T 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从而抑制自身免疫应答。

CRP 是吞噬细胞Fc 受体的配体,具有增强抗血小板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作用[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4 周后血清CRP 水平较治疗2 周后显著下降,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另外,作为25(OH)D3在体内唯一已知的调节者VDR,其在初诊成人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含量随血清25(OH)D3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治疗后体内25(OH)D3水平升高,增加了25(OH)D3与淋巴细胞VDR 的有效结合,从而无须VDR的代偿性表达有关。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全部疗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且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其中类库欣综合征症状、胃肠道不适、头晕均无须特殊处理便可自行消失,血糖升高、上呼吸道感染经对症处理后也很快消失,表明加用维生素D3治疗初诊成人ITP 也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维生素D3辅助治疗初诊成人ITP,具有起效快、早期反应率高、复发率低、长期疗效稳定和患者耐受性较好等优势,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下调外周血淋巴细胞VDR 表达水平的方式来实现的。但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仍有待临床更多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猜你喜欢

外周血淋巴细胞血小板
低氧暴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