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提质扩量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22-08-24王力力

奋斗 2022年1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服务业人才

■ 王力力

现代服务业在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增强服务功能、提升生活品质和百姓幸福感等方面作用显著,成为支撑经济稳定增长和民生持续改善的主动力和新引擎。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快速扩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满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黑龙江省“六个龙江”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

一、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正迈向新高度,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服务质量日益提升,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开放水平逐步提高。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迎来了全面发展期,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动力和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服务业增加值从2012 年的3796.4 亿元提升到2021 年的7440.9 亿元,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成为第一大产业,撑起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比重不断下降,由2012 年的28%下降到2020 年的21.9%。金融、房地产、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渐增强。

(二)服务质量日益提升

黑龙江省服务业从单纯保障民生的交通运输、电信、金融等服务领域向支撑实体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转变。智轨、轻轨、高铁、地铁、客专全面推进,新建改建扩建的机场、铁路、公路横贯全省,基本形成智慧交通、绿色出行、高效物流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黑龙江省不断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先后出台“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计划”“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措施,哈尔滨、齐齐哈尔成为首批国家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经验举措在全国推广。

(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创新应用,餐饮业、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加速了转型升级步伐,同时也催生了直播带货、社区服务、数字文旅、在线教育等新兴业态。2016~2020年,黑龙江省网络零售额由148.2亿元增长到714.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0.5%。

(四)开放水平逐步提高

绥芬河中俄跨境电商智慧园通过提升服务意识,优化经济管理,实现服务质量升级

2019 年,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2020 年,黑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国家批准,黑河、绥芬河获批全国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作为我国首批在沿边地区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两年多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制度创新、推动产业集聚、深化对俄合作四大重点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突破。2021年数据显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全省万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1/3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7的外贸进出口。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1 个百分点,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不断为建设“开放龙江”蓄势赋能。

二、制约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尽管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

(一)结构性失衡较为突出

一是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规模较小,层次较低。从内部结构看,金融业占比有所提高,但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处于价值链两端,附加值较高的知识创新密集型产业发育不足,对产业和行业的发展贡献率偏低。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不深,服务供给不能有效满足现代企业在设计研发、广告营销、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二是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质量有待提升,低端供给过剩,中高端供给不足,缺乏个性化、特色化、定制化的服务产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区域城乡发展差距明显

一是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受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化发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现代金融、服务贸易、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卫生等产业在哈尔滨、大庆、牡丹江等中心城市发展相对比较充分,发展水平与速度较高,其他中小城市发展规模小、缺乏特色且发展速度缓慢。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人口集中、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现代服务业相对发达。偏远闭塞、基础设施薄弱的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三)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

黑龙江省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发展速度偏慢,整体竞争力偏弱,绝大多数行业缺乏龙头领军企业。2021 年入选黑龙江省100强服务业企业的营业收入最低门槛为6.78 亿元,与2020 年相比几乎无增长,这一数值相当于同期中国服务业企业500 强入围门槛的11.2%。上榜的100强企业名单中,仅有4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有18家企业营业收入在100 亿元~300 亿元之间,有30 家企业营业收入在20亿元~100亿元之间,其余48家企业营业收入在6 亿元~10 亿元之间。2021 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 强名单中,黑龙江省只有2 家企业入围且排位靠后,分别是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排在328 位,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排在369位。

(四)高端专业人才供给不足

现代服务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服务个性化等特征,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无论是人才数量还是质量,黑龙江省人才供给都不能满足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一是随着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结构的比重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与服务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显现出明显不足。同时,毕业生本地就业意愿低,多数流向北京、上海及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二是现有从业人员中,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明显不足,特别是具有创新性思维、熟悉行业发展趋势和国际规则、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三、推进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立足于当前黑龙江省“四期”叠加的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新形势,抢抓战略新机遇,坚持以质量为引领,不断挖掘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新优势,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深化产业融合,释放发展潜能

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看,跨界融合将成为主流模式。现代服务业作为一种创新方式将更多地参与到生产领域,促进农业、制造业的产业创新和技术升级。黑龙江省要顺应产业融合的发展规律,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融合互动,形成高效有力的产业链接,促进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是深化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加快推动制造企业在产品文化创意、设计研发、包装运输、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方面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开展定制服务与个性化生产,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与产出中的比重。二是深化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加强现代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关键领域和管理模式的服务创新与引导支持,推动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现代农业物流、农业中介服务等行业发展。三是深化服务业内部融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重点推动“互联网+”“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进程,不断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二)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协调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以中心城市为龙头,梯次推进,形成环环紧扣的辐射圈。一是充分发挥哈尔滨市辐射带动作用。哈尔滨市要利用生产要素和人口密集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技术高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向城市周边地带流动,推动全市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二是联动区域中心城市。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等次区域中心城市,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增强集聚辐射功能。三是加大农村市场开发力度。农村拥有广阔的资源和未被开发的消费市场,要优化城镇和乡村空间布局,拓展广阔的农村市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健康养生、创意农园和农村电商等现代服务业态。

在日益完善的交通路网支撑下,黑龙江省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三)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带动支撑作用。重点培育龙头和骨干企业,不断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扶持企业的作用,采取培训指导、项目对接、典型引领、经验推广等有效措施,积极扶持规模以上服务企业和上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深化服务业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二是扶持培育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创新活力的重要基础。加强政策措施精准度,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进行扶持奖励,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水平,努力培养一批现代服务业行业领域特色鲜明、成长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激励中小企业越做越强。三是大力发展新型个体经济。积极扶持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创新创业。努力发挥网上销售、知识传播和经验分享等各类互联网平台的赋能和效益倍增作用。积极培养新人,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元化自营和弹性就业。大力发展微商经济,鼓励通过数字技术、“宅经济”、在线直播兼职和副业创业,激发个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四是加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动态监管,通过优化运作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条,提升园区基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四)加强人才供给,夯实发展基础

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黑龙江省急需一大批有文化、有创意、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建设省、市、县各级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一是营造人才培育环境。继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同时,加大对现代服务业领域领军人物和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扶持力度,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创新激励政策,鼓励各类人才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参与利润分配。二是根据市场需求改善培养方式。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方向,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完善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新机制,建立相关领域应用人才实训基地。三是厚植人才的家乡情怀。“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加强乡土情怀的塑造,使人才能够扎根黑土,为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保障。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服务业人才
人才云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毛遂自荐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