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助推智慧郑博高质量发展*

2022-08-23郑州轻工业大学石彩玲张搴晁宇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郑州藏品文物

郑州轻工业大学 石彩玲 张搴 晁宇

本文深入分析和归纳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先行条件,评估智慧博物馆发展的优势,在充分把握博物馆智慧化的前提下,探析郑州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与路径,从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三方面展开实践探索,打通“人、数据、藏品”的多向互动,构建郑州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是存贮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巨型宝藏。郑州博物馆得郑州厚重文化底蕴滋养,区位与资源优势十分显著,某种意义上,其文化文明早已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郑州博物馆以弘扬中原黄帝文化为切入点,凝练郑州地域特色,多角度展示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正由于文化底蕴厚重、藏品历史悠久,传统的陈列展览无法诉说其中的文化魅力。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政策指引,智慧博物馆应运而生。因此,郑州博物馆也要跟随数字时代潮流,运用技术手段塑造文化魅力,以期促进博物馆实现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1 数字化是智慧郑博的先行条件

智慧博物馆是以数字博物馆为基础,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以全面感知、智能互联的应用为特征的新型博物馆形态。近年,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总体呈现出实体博物馆的自我发展和数字博物馆的探索实践。藏品资源数字化是郑州博物馆智慧化的前提,是保护文物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是实现永久保护相应文物的唯一手段。一些不可移动文物,如遗址、古建筑等大多数多结构精巧、纹理特殊,也因时间久远而变得脆弱不堪,因此在保证相应的物件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就需要借助数字的手段,精确的还原,完成客观且完整的数字化建档,作为以后文化研究、保护与传承的参考资料。

2 智慧郑博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智慧郑博依托藏品的数字化资源,以新技术建构文化传承体系,解决了传统博物馆展陈空间脱离环境、信息分散、公众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到线下参观、面对文物时感知体验缺失等问题,运用智慧化的手段可以实现“人、数据、藏品”三者的多向互动。

2.1 智慧化拉近大众与馆藏文物的距离

郑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包含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距今时代久远,对于受众来说参观的展品无论是文物、或是传统的民间技艺,这些遗存基本脱离了它们原有的生存环境,因此,文物或是民间传统技艺与地域文化无法形成有效地链接,大众的认知很容易造成断层导致无法有效接收文化信息。而“智慧化”的建设,使这些文化遗存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智慧化的手段解析文物背后的故事,大众更愿意倾听那个年代独有的文化底蕴,利用数字技术也可以直观地营造出不同时期文物的社会环境,追溯历史源头全方位了解文物的信息,把一个跨时空的历史遗存“活态化”的展现在受众面前,真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

2.2 智慧打破单一的信息传播渠道

郑州博物馆的藏品大多属于青铜器、瓷器、造像、画像砖等大体量的文物,而现阶段文物所呈现的传播方式大多还停留在基础性地陈列展览或是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单向传播。博物馆单个文物的陈列展览难以向观众营造出其宏大的历史背景,在智慧化时代,万物智联的特性决定了其信息传播的优势,智慧化打破了线性式、被动式传播形式、打破了信息独享的局限,为文物建立自身独有的名片,深挖文物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为未来的创作、设计、思维提供历史依据,大幅度提升藏品的利用率,如图1所示。

图1 青釉瓷尊Fig.1 Celadon porcelain statue

2.3 智慧化为大众提供多重感官体验

智慧博物馆是连接“人、数据、藏品”的平台,通过5G、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为博物馆文化传承提供强劲的支持与动力。未来的博物馆一定是能满足观众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触觉的多面感官需要,能为观众提供一个多感官、沉浸式体验的浏览环境,而不是传统的单向、被动式传播。智慧化通过声、光、电等多方面的媒介配合,营造出一种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官冲击性互动体验,大幅度地提高博物馆馆藏文物信息传播效率,帮助观众与文物之间建立一条链接,使观众能够融入历史、倾听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3 智慧郑博建设的有效策略与路径

建设数字资源是智慧郑博的必要条件,而对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才是智慧郑博的最终目标。郑州博物馆是集中展示郑州历史发展、显现千年古都文化,感悟华夏文明的殿堂,建设“智慧郑博”需要提供一个智慧环境,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有效的链接起来。要从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入手,塑造一座面向公众、服务社会、弘扬郑州悠久历史的城市博物馆。

3.1 智慧保护

智慧保护是基于智能感知技术和无损检测等技术,对展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提高郑州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能力。首先,针对郑州博物馆馆内藏品的环境、温度、湿度等现状进行监测并将数据可视化,其次,对得出的数据智能分析,当有风险时提前预判,提高文物安全度。

为郑州博物馆的文物建立数据库,收集藏品本体信息,并用智慧化的形式保存,如互动影像、数字录音等,避免纸质和口传记录的遗失,再现制作、流通、鉴赏等多种活动的真实情形。这些数据资料不仅是藏品相关业务开展的重要史料,还是藏品本体形象信息的直观反映,通过文物图像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妥善保护和永久储存文物,并可以随时调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文物利用率。

智慧保护提升文物修复效率,降低文物在修复过程中二次损害的几率。郑州博物馆可以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取文物基础信息,并将获得信息在三维建模软件中可视化预修复,最终通过3D打印修复破损的文物,这种方式可以高精度复原文物,同时将以最快的速度修复文物,进而实现郑州博物馆智慧保护的建设。

3.2 智慧管理

郑州博物馆应搭建完善的智慧化管理平台,对博物馆的各项业务进行梳理与整合,包括对藏品的藏品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陈列展览、文物保护虚拟修复平台等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人、物、数据”三者间的多向交互通道,从而优化工作流程,使博物馆的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达到智慧化的融合。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也要保证数字资源的安全性,维护文物的知识产权,因此,博物馆应与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期从各方面保障智慧郑博运转流畅。

3.3 智慧服务

建设智慧郑博应从展陈、教育、传播及纪念方面着手,给观众更好的体验,提升服务社会的质量。在陈列展览方面,合理运用体感互动、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技术,为现场观众提供多感官、全方位的体验,同时,也要运用三维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7×24小时永不落幕的线上展览,弥补观众因时间、空间的原因不能在场的遗憾,同时提高文化传播渠道,激活郑州在地文化内涵,拓展公众服务深广度,提升郑州博物馆的影响力;在教育方面,整理文物相关信息,汇总与梳理文物本体信息,努力把郑州博物馆建设成学习、研究的数据平台,与各学校加强合作,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将郑州博物馆打造成学生的第二课堂和公众终身教育的场所;在纪念与回忆方面,通过建立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制作、推介、交易平台,提供丰富、快捷、个性化的博物馆文化产品,满足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诉求。除此之外,智慧服务还应考虑弱势群体的相关权益,定期开展相关课程,引导弱势群体感知文化的魅力。因此,智慧服务可以加强“人、数据、藏品”的多向互动,推动郑州博物馆重构社会服务体系,开启博物馆的全新时代。

4 建设智慧郑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智慧郑博存在的问题分析

郑州博物馆智慧化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属于一项技术性、系统性和持续性很强的工作,在建设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1)人才队伍有待加强。当下的矛盾就在于,相应文化领域的人才和专家缺乏数字技术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反之,数字技术人员在博物馆文化文明的专业知识上往往也是空白,即不同专业和技术领域之间存在鸿沟,这成为不同领域合作过程中的突出薄弱环节。(2)未能合理利用数字技术。如在资源运用上,博物馆大厅循环播放博物馆历史、结构布局以及馆员介绍等,既与观众没有联系,也和藏品展览并无太大关联,造成优质资源浪费的现象等。

4.2 智慧郑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4.2.1 建立完善的创新技术团队

当前郑州博物馆的人才队伍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人才存在一定缺口,无论是作为基础的藏品展示,还是虚拟的线上展厅,都离不开相关行业技术团队的支撑。(1)通过高校合作的方式,引进外聘教授,加强郑州博物馆研究实力并带动博物馆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博物馆智慧化复合型人才输入。(2)拓展文博专业培养计划,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方式,让郑州博物馆业务新人更快的适应业务工作,形成博物馆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保证人才的高水平和持续输出性。(3)应当改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郑州博物馆智慧化建设中,使其更好传播和弘扬郑州的文化魅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用智慧化的手段解析沉睡了上千年的历史,使更多的普罗大众也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4.2.2 科学合理的利用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政府的政策指引,郑州博物馆开始大量投入新技术,但是新技术发展迅速,并不完全适应所有的项目,因而对博物馆科学的规划十分必要。郑州博物馆应该根据藏品资源和运营机制,在把握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合理的运用新技术,扩大文物资源利用率,并有效的考虑运营成本,以期用科学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促进智慧博物馆的建设。

4.3 智慧郑博多行业融合发展与推广

文化承载古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数字技术编织了媒介形态的新篇章,郑州博物馆应联动多平台、多渠道等传播方式,为郑州本土文化传播注入新的血液,以获得更为强大的传播效应。

(1)健全郑州博物馆官方网站,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博物馆智慧化建设,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激活郑州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文物新价值,增强对外宣传的深度。(2)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将郑州博物馆数字资源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进行传播,扩大受众群体,增加用户黏度及主动性,增强对外宣传的广度。(3)根据郑州博物馆文物特色,创建移动端App或小程序,拓展信息传播载体,打造全天在线、永不落幕的线上展览,弥补临时展览无法长期展出的不足,同时为大众营造在场的沉浸感,丰富用户体验,提升郑州博物馆的影响力。

5 结语

为了使文物“活起来”,使郑州博物馆的文化文明走向世界,为了满足社会公众源源不断的新需求,加强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是题中必有之义。郑州博物馆要紧跟时代潮流,打造文博行业新基建,促进“数字科技入圈”,运用数字科技助推郑州博物馆走向公众,用现代的科技阐述古老的文明,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时代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为郑州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对博物馆服务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智慧博物馆实现资源共享,展现郑州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郑州文化传播途径,创造陈列展览新方法、新形式,满足公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推动郑州文化产业变革,进而走上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郑州藏品文物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文物的栖息之地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梦启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