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是中欧民间文明交流的基石

2022-08-23吴文学CIPRA副会长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国际公关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欧欧洲交流

文>吴文学 CIPRA副会长、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旅游是文明的使者,是友谊的桥梁。在疫情前,中欧旅游合作不断升温,有效的助推中欧民心相通。期间,不仅高层往来密切,务实合作不断走向深入,人文交流也有声有色,为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夯实了民意基础。

2019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55亿人次,比2018年增长3.3%,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境旅游客源国的地位。同年,中国公民赴欧洲旅游增长良好,到访欧洲的人数高达1500万,旅游消费总额已经上升到230亿美元。

尽管这几年因受到疫情影响,出境旅游按下暂停键,但相信随着疫情的逐渐结束,中国游客必将大规模重返欧洲。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国公民出境游首选和必选的目的地是对中国友好、同中国平等相待的国家。中国旅游对本国经济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运输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未来,中国公民出境游相信会促进欧洲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如何使旅游经济成为中欧民间文明交流、相互合作发展的基础?我提出如下倡议:

一、全面总结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的经验

我们一贯倡导“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家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旅游也是世界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旅游的学习者、参与者和贡献者。2004年中欧共同正式签署《中国旅游团队赴欧共体旅游签证及相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通过双边、多边合作渠道,务实推动中欧旅游合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政府更加关注人类共同命运。中国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同欧洲多家都建立过相应的工作机制,交流对话渠道畅通,特别是疫情前,2018年“中国——欧盟旅游年”、“中欧国际民间文化交流节”,把双方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应进一步认真总结,积极推动民间高级别的交流对话,明确战略、确立方向、把握重点、排除干扰,把中国民间文明交流合作不断引向深入。

二、全面加强中欧企业间合作

中欧旅游企业合作历史悠久,互利共赢,给双方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中欧企业之间应成为好伙伴、好朋友,共同为推动中欧双向旅游做出努力。

中国多家旅游企业在首站到访的欧洲国家和城市设立了办事处,欧洲多国企业在中国目的地城市也设立了工作机构。早在2010年,中国最大的线上旅游服务商——携程公司,就在法国设立了机构。欧洲既是中国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也成为中国旅游企业投资的热土。

中欧旅游企业的合作,已经进入了市场和产业“双轮驱动”的新阶段。疫情过后,双方企业通过恢复和发展中欧旅游市场,将为增进中欧国家间的政治互信、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打下基础。

三、实现中欧旅游民间合作创新发展

旅游最大的特征是,双方人员互动所带来的“人流、物流、商流、货币流、资本流”。在疫情前,双向人员往来超过两千多万人次的规模。对于中国而言,欧洲一直是中国的重要旅游客源地,中国每5位访华的外国游客中,就有1位来自欧洲国家;同样,欧洲也是中国游客的基本选项,认同度和重游度较高。双方超过千万次的市场规模,为欧洲提供了显而易见的强劲市场支撑。

国际旅游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友好是基础,尊重是前提,市场是纽带。两国要在积极促进中欧友好、推动旅游便利化方面达到新高度;要在组织双向促销,实现疫后市场拓展方面有新进展;要在促进双向投资、交流行业管理经验方面有新突破;要在旅行社、酒店、景区、零售等核心业务方面有新获益;要在旅游金融、保险、物流、咨询、教育等行业方面创造新的合作机会。

中欧旅游互为战略伙伴,在新的历史时期,是加强中欧合作的重要抓手。让我们共同以旅游为纽带,全面推动中欧民间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中欧欧洲交流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建筑师行迹中欧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