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起抗命,英雄悲剧

2022-08-22黄明常德市桃源县委党史研究室

十几岁 2022年23期
关键词:范雎白起秦军

文/黄明(常德市桃源县委党史研究室)

武将的遗憾

后世对白起的评价,毁誉参半。褒奖他的人称之为“战神”“虎将”;贬抑者斥他为“杀神”“人屠”,主张将其从历代忠臣良将的名录中剔除。白起究竟做了什么,这样让人又爱又恨?

秦朝名将中,白起注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二十余万,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多年,攻城七十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这么大的功臣,结局却十分凄凉——他被秦昭王赐死了。

白起的死,和两个人脱不了干系。第一个是秦昭王,是他赐剑白起自裁,这是典型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第二个是丞相范雎,范雎认为白起功劳太大,如果再攻下赵国,军功盖世,自己的位置不保,所以他要害死白起。

可在我看来,白起的直接死因只有一个——抗命。秦国在长平之战中获胜之后,君臣上下一鼓作气,准备攻打邯郸,灭掉赵国。战国七雄打来打去那么多年,这是第一次出现“灭国”的战争,可见此战对于秦国的重要性。秦昭王几次三番让白起领兵出战,但白起就是不去。

第一次,白起诡异地生病了,秦昭王不得不让王龁去打邯郸;第二次,白起病愈了,秦昭王赶紧让白起替换王龁领兵,但是白起认为不能打,分析了很多原因,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我不想去。秦昭王劝说白起无效,于是让丞相范雎去“请”,白起还是不去。

后来,战争打到白热化阶段,秦军围了邯郸,久攻不下。其他各国开始筹划营救赵国。在这个关键节点上,秦昭王没有找白起,白起反而自己找上秦昭王,说了一句实在不该说的话:“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

即便如此,秦昭王还是没有责罚白起,只是让他领兵出战。其实战事发展到了这一步,秦昭王“强起武安君”,已经不奢望白起攻下邯郸了,而是在为自己找台阶下:如果白起打赢了,这说明自己决策正确,之前的失败不过是用人不当,王陵、王龁要承担责任;如果白起打输了,说明邯郸的确不好打,就算白起来了也打不赢。

但白起装病不去,这让秦昭王很为难。此时不给秦昭王找台阶下的机会,不仅是军事上的抗命,更是无视秦王权威。一怒之下,秦昭王将白起贬为小兵。

接下来战事吃紧,连连失利。秦昭王迁怒白起,派人催促他出发,不得留于咸阳城中。

这时,秦昭王已经对白起失望透顶,认为白起是在看自己的笑话,置秦国的利益于不顾。可他还是没有想过要杀白起。白起接到命令后,拖拖拉拉地出了咸阳,一路上依然不停地唠叨。这些话传到了秦昭王的耳中,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秦昭王赐剑让白起自裁。

白起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邯郸实未易攻也”,意思是:邯郸实在是不好打。不好打,你就不打了吗?白起还真的不打了。

一个低级军官领兵作战,他觉得有机会就是好事,输了无所谓。可是如果连续赢了两次、三次甚至几十次,再让他领兵打仗,他的压力就大了。而白起逢战必胜,一生无一败绩,打一场难赢的仗,对他来说是个大负担。

一个常胜将军,不败记录反倒成了枷锁。我们站在白起的角度可以理解,深藏功与名,就是人生赢家;我们站在秦昭王的角度也可以理解,屡次抗命不遵,杀了他也理所应当。

其实,白起当时并非没有选择:一是出于公心,宁可舍弃百战百胜的名号,也要为国家出力,力挽狂澜;二是出于私心,爱惜羽毛,即便是死,也不做“辱军之将”。无论如何,对于一员战将而言,战死沙场总比自刎更有尊严。

猜你喜欢

范雎白起秦军
看,秦军的炫酷装备
白起的悲剧,秦相负第一责任
白起和他的死亡
莫做挑拨离间之人
范雎报仇
秦军文:“再苦再累也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