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工程中水土保持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2022-08-20范润梅灵石县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山西晋中031300

中国房地产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栽种水土保持

文/范润梅 灵石县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山西晋中 031300

引言:

随着当前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保护理念持续推行,城市建设中的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绿化环境、打造生态城市形象和美化市容市貌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也随之开展的如火如荼。为更好地促进园林工程建设的生态价值,围绕园林工程建设、运营方式展开关键内容讨论也就具备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水土保持作为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的关键部分,分析水土保持技术及其实施要点,对充分发挥园林工程生态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本文对园林工程中水土保持技术及实施要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也就具备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园林工程中水土保持技术实施的必要性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我国水土流失问题愈加严重,不仅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破坏,更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水土涵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随着近年来生态园林工程的兴起和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水土流失工作受到了治理者的关注与重视,水土保持技术也随之得到了较大发展。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应用水土保持技术,能够在水景开发、植物栽种和养护管理中加强水土资源涵养水平,更能够完善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科学性和稳定性,保持园林工程的生物多样性,避免大范围的水土流失现象,从而促进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的创设与保持。

2、生态园林建设中水土保持应用原则

2.1 艺术性原则

在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中落实水土保持工作,艺术性原则是考量的第一准则,该要求契合了生态园林工程建设的根本性要求。生态园林工程是城市绿化和形象打造的关键内容,园林造景效果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园林工程建设的实施成果。加强生态园林工程建设的艺术性设置,从城市景观设计的美感出发,能够有效满足城镇居民的审美情趣。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加强生态园林工程建设中对美观和艺术性的重视,转变生态园林工程建设水土保持仅仅重视单一的涵养效果的设计观念,同时满足美观需要和实用需要,转变单一的设计风格,促进水土保持工作和景观园林艺术性工作的统一和协调,加强城市地域性特色的提取和凸显,关注整个布局,图1 即为某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示意图(翠峰公园山顶广场)。

图1 翠峰公园山顶广场

2.2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中落实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原则。要想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尽善尽美,就应该结合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的基本方案,重点突出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的持续性和发展性。例如,针对城市生态园林工程中的花草树木等,应该根据种植树木的生长特性选择栽种位置,根据不同树种之间的生长特性搭配种植,保证种植后的小型生态群落能够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当地气候条件的调节、水土资源的涵养等做出一定贡献。

2.3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落实水土保持工作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中,可行性原则的实施,能够确保设计方案有序推进,避免水土保持工作推进出现制约节点。另一方面,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开展水土保持,也应该考虑城市地理气候条件和投资条件等,避免出现方案投资不足影响工程建设的情形。此外,为更好地保障水土保持技术在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中落到实处,有必要开展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核工作,严格安按照施工要求和施工方案审查流程,实现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的高效率审批,最终保证水土保持方案具备较强实践性,图2即为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流程图。

图2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流程图

3、园林工程中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与要点

3.1 水景开发中的应用

水景开发是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考虑省市发展所处阶段和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发展现状设计针对性的水景开发方案,避免后续生态园林工程建设与城市整体发展定位不符合而造成的不伦不类。应充分考虑城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园林所在位置的地形特征,结合园林规划区内水土资源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以不影响现有的城市生态群落为基本要求开展工作。水资源是城市水景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应用过程中首先应解决给排水问题。一般而言,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水资源使用较为分散,园林设计的不同构造也使得不同地区的水压值截然不同,因此,应采取分时段、分区域就近供水的方式满足水资源使用需要。排水系统作为水土保持以避免城市内涝的重要措施,应具备城市雨水收集和排放的基本功能,当城市降水量较大时,利用周边排水管网泄水,将多余雨水排入外部河流河道;当城市降水量较小时,利用雨水管道将收集到的水资源输送至园林建设区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同时,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水景开发工作还应建立并完善城市水土保持监测管理系统,利用该模型对区域内所有水土资源进行24 小时不间断的实时监控,还可根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系统指导水土保持工作,避免出现无谓经济损失。在水景开发建设过程中,在采取人工构造湖、水渠等水环境时,水体边缘处的护坡处理是该工作开展的重点,可在正常蓄水水位以上边坡种植固土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同时对边坡进行有效防护。

3.2 植物栽种中的应用

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植物栽种,能够通过植物和周边环境的良性互动实现水源涵养、温度调节、气候调节、防风固沙等基本作用,更能够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因此,植物栽种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关键内容。在植物栽种工作开展前,首先应综合城市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性质、植被覆盖率等诸多内容,找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关于植物栽种存在的薄弱点,找到适宜该城市生长的植物类型和具体的栽种位置,在遵守艺术性和生态性的基本原理上,充分发挥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栽种的价值。在造景植物选择时,可栽种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坪等,而不同类型的栽种植物,种植时考虑的生长速度、耐旱耐湿性以及影响因素等截然不同。以城市工业厂区的生态园林绿化建设为例分析可知,为使城市建筑绿化与建筑厂区相协调,通常选择常绿树和阔叶速生乔木结合种植的方式,在厂区道路两旁各栽种一行或两行乔木,遮荫避阳的同时,有助于还可利用乔木吸收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当工业生产车间因产品质量要求或技术工艺要求对粉尘浓度的要求较高时,可在车间周边种植降低粉尘的乔木、灌木等,当工业生产车间由于生产过程存在较大噪声而影响个人生产生活时,可在车间周围种植树冠与分枝较低且树叶茂密的灌木丛,以减少噪音污染。在对城市游玩娱乐性公园进行植物栽种设计时,应考察公园周边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密度,结合公园附近市政道路设施等内容,利用自然条件设计自然式公园。在自然式公园内部栽种植物的搭配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发挥不同种类植物的绿化功能,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在草地栽种时,根据当地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草种,保证草地栽种完成后能成功适宜该地区地理气候条件,获得较强的生命力。在城市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水土涵养应尽可能地选择根系发达的植物类型,防止城市降雨量过大时造成的雨水冲刷和侵蚀。

3.3 养护管理中的应用

养护管理是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由于提高园林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水土保持的关键,因此,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应该加强对园林水资源的管控,高效用水,科学节水,避免生态园林工程中水资源的肆意消耗和浪费,以促进园林建设工作的良好发展。其次,在城市生态园林栽种植被的浇水养护过程中,当城市所处时间段为雨季时,可充分利用园林区域内植物的吸水效应,使植被充分吸收大量雨水资源以获得更好的滋养,从而降低园区内植被的浇水频次以节约园区植被用水量,当城市所处时间段为旱季时,园区内植被地表将出现大量缺水现象,若完全依靠园区自来水供应以满足栽种植物生长需求,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还会耗费巨大的人力。因此,园区内管理团队应根据城市旱季和雨季的分布,利用园区内现有自然地形,设计沉砂池和景观池等收集雨水,结合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的使用,在旱季时为园区内植被浇水灌溉提供支撑,避免园区内植被灌溉量的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应恰当地修剪植被,且应根据园区内植被的存活情况和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栽种植被的补充和丰富,辅以栽种植被的病虫害防治,优化城市生态园林植被生长环境。在园区栽种植被的修剪过程中,园艺工作人员应根据植物生长的一般规律,剪去影响植被养分吸收的多余枝叶,人为地调整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分布状况,使栽种植被健康长久地生长。在修剪过程中,园艺工作人员应根据栽种植被的不同特性,选择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小的时间内开展多余枝叶修剪工作,避免植物生态失衡导致的不良影响,图3 即为某地区城市河湖护坡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示意图。

图3 城市河湖护坡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示意图

4、案例分析

翠峰公园地处华北,是该区域内面积最大的人造公园,占地面积共计100 公顷,最高点海拔946 米,图4 即为该公园。该人造山顶公园隶属于翠峰镇两村委,在开展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前,翠峰公园内荒山遍野,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四周土方石块完全裸露,在雨水的冲刷下侵蚀严重,周边草木稀少,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在县委、政府秉持改良优化环境、共建美好家园、改善县城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本前提下,翠峰公园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率先进行并开展的如火如荼。在翠峰公园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进程中,共动用土石30 余万方,修建桥梁、涵洞等供人行走的交通设施,供水资源流通的沟渠、水坝等共计150 余条1500 米,根据翠峰公园土壤条件、华北地区气候条件和水文资源信息等,选择了适应在该地区生长的花草树木并种植,实际种植面积高达60 万平方米,实际栽植乔木、灌木和藤曼植物等将近15 万株。与此同时,翠峰公园进一步加强了城市规划,将公园划分为休闲娱乐、儿童游乐、体育活动和文化旅游四大区域。

图4 翠峰公园

在翠峰公园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过程中,整个建设规划过程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条件,使“山、水、城”等诸多资源要素互补融合,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互补发展。其次,翠峰公园生态园林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造景布设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根据当地地形条件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在绿化工程建设时,依托区域内稀少的植被树木,在后山处建设生态经济园,打造和谐自然的生态林区和经济林区共950 亩,实现了绿化工程与经济建设的请示融合。最后,在翠峰公园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过程中,借助工程设计措施和生物治理措施,强强联手,综合治理,使翠峰山植被生长率和覆盖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避免了该区域内水土流失情况的加剧,有效根治了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遭破坏的问题。总之,翠峰公园集城市水环境保护、园林设计与艺术、参观旅游、休闲体育于一体,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在2012年被命名为省级三星级公园。

结语:

本文在讨论生态园林建设中水土保持应用原则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园林工程中水土保持技术实施的必要性,以华北地区翠峰公园为例,论述了园林工程中水土保持技术在水景开发、植物栽种和养护管理中的应用,为园林工程中水土保持技术使用价值的凸显提供案例支撑,也为其他地区园林工程中实施和应用水土保持技术提供了一定思路。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栽种水土保持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北方落叶果树最佳栽种时间及栽植技术要点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探讨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浅析生态园林的实施发展途径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