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语花的绽放
——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下洪敬爱的自性化过程

2022-08-20胡德鑫

河北画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自性敬爱荣格

胡德鑫

(广西师范大学)

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于二十世纪初所提出的理论,是其分析心理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无意识理论的发展。集体无意识理论从社会集体的角度出发,探讨自古以来隐藏于人类内心中不被意识到的部分,并通过原型对其逐一进行分类。这一理论自提出后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今也被运用于文学批评中,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前已有许多学者利用集体无意识理论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研究,但大部分学者所选择的文本均为英语类作品,而将这一理论运用于韩国文学作品中的例子较少。集体无意识关注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保留的集体性的无意识部分,而受制于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背景,各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有不相同的部分,具有一定的民族色彩。因此运用集体无意识理论对韩国作品进行分析能够从新的视角对韩国文学作品进行解读。

《三代》是韩国作家廉想涉于1931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以1920年代的殖民地现实为背景,是一部讲述赵氏家族三代人经历的家族史故事和家内外发生的欲望矛盾的长篇小说。其中洪敬爱这一人物是与赵氏家族有着密切联系的人物,她从一个普通女学生,被迫成为陪酒女,又在身边人的影响下积极帮助革命志士,最终摆脱了身份的桎梏,得到了新生。

本文将以洪敬爱这一角色作为研究对象,以集体无意识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分析小说中洪敬爱这一人物形象。本文将首先对理论进行说明,进而探讨洪敬爱在人生不同阶段中出现的人格面具和阴影,以及洪敬爱实现自性化的过程。在分析洪敬爱这一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探究其自性化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期为解读这一人物提供新的思考。

一、理论背景

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对无意识的认识不仅局限于个体,同时还关注到了社会因素对于无意识的影响。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比个体无意识更深的层次,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历史与文化因素留在人心理的积累和反映,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因此荣格在定义集体无意识时指出“集体无意识内容从来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它的存在完全得于遗传。”集体无意识所包含的内容、行为模式等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或是民族的普遍性。也就是说,生活在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族群中的人们往往具有相同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构成了其文化中的一部分。

集体无意识中最重要的内容主要是原型。所谓原型,可以理解为人类原始经验的集结,它可以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理或是行为。荣格认为,历史中所有重要的观念,不管是科学还是哲学等其他方面的观念,都必然能在过去的历史中找到原型。而这些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都是原型的不同表现,是人们将原型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结果。也就是说,原型实际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会被人类所意识到。需要指出的是,原型本身虽然是空洞的,无意识的,但是当无意识的内容被察觉时,他便以意象的象征形式呈现给意识,也就是所谓的原型意象。通过原型意象,人们可以理解原型的存在以及其所具有的意义。

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包括许多方面,荣格认为,有多少种典型的环境就应该有多少种原型。荣格在分析和研究中总结出了许多原型,其中包括:智叟原型、英雄原型等;也包括太阳原型、月亮原型等自然物的原型。每一个原型对所有人都具有普遍一致性,形成影响个人发展的情结,并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在如此多种类的原型中,最重要的原型有四种,分别是: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和自性。

二、洪敬爱的自性

《三代》中的洪敬爱经历了学生到陪酒女再到新思想女性这三个人生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既是她人生经历丰富的证明,同时也是她思想发生改变的过程。在前两个阶段中,洪敬爱有妥协的一面,也有反抗的一面。而在其最后一个人生阶段中,洪敬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成为了新旧交替社会中具有新思想的独立女性,完成了自我救赎。

(一)多样的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一般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扮演某种社会角色而展现出的不真实的自我。人格面具能够帮助人在社会上更好地生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真实的自我。而人在不同的时期、场合会展示出不同的人格面具。在《三代》中,洪敬爱先后经历了学生、陪酒女、有革命思想的新时代女性这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洪敬爱都表现了不同的人格面具。

1.谨慎的面具

在成为“酒神”的陪酒女之前,洪敬爱是一名女学生,父亲是一名革命志士。在父亲重病到去世的这个过程中她受到了赵相勋很大的帮助。由于相勋过于频繁地上门使得周围的人对两人的关系逐渐有了猜疑。

“等到同事们的背后议论渐渐公开地针对她,甚至撇嘴嘲笑她的时候,她一方面感到惊讶和气愤,另一方面也不得不逐渐避开赵先生。”

作为普通人的敬爱在相勋的帮助下,毕业后进入了学校工作。此时的敬爱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再加上刚刚丧父,对于周围的舆论十分在意。她需要这份工作来维持生活,因此为了能够在学校这样的集体中生存下去,即使敬爱对同事们的嘲笑感到愤怒,却也不得不检视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符合周围人的标准。而面对周围人的旁敲侧击,敬爱无从辩解,只能默默忍受。当她被相勋冒犯后,第二天根本不敢去学校,一方面是面对相勋的尴尬,另一方面是心虚,害怕别人知道后的指指点点。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普通人是敬爱人生的起点,此时的敬爱处于学校的集体中。从学校毕业刚刚进入社会的敬爱缺乏经验,在集体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因此这时的敬爱为了能够融入集体环境,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周围人的标准为准则,审视自己的行为。

2.逢场作戏的面具

在《三代》中,洪敬爱被相勋所抛弃,育有一个女儿。为了维持一家的生活不得已成为了“酒神”的陪酒女。在文中对于敬爱陪酒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敬爱与日本客人放肆地玩耍,咯咯直笑……

“你把这一杯酒喝掉,我给你赏钱……”

客人抽出一张十元的钱放在桌子上。“那么,我喝!”

“你们这么瞧不起人?以为我会为了十块钱就喝不愿喝的酒!”

敬爱又在起哄开玩笑。

这一段描写的是敬爱本想离开“酒神”,却不得以留下陪客人喝酒的片段。客人们抓住敬爱,要灌她的酒,拿出了十块钱放在桌子上想讨敬爱的欢心。看到十块钱的敬爱一口气将满满一杯酒全部喝完了。这样的举动使得她周围的客人又欢呼了起来。

但这并不是敬爱内心所愿,就像敬爱遇到德基和柄华时,反复强调的那样,“我没有堕落,如果我堕落了,那么这世上的女人怎么办呢?”,敬爱的内心无法接受这样的行为。即使她在心里认为日本客人出十块钱让她喝酒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但还是在众人面前将酒喝了;即使对周围的客人不屑一顾,还是不得已说着调笑的话,让周围的客人满意。这时候的敬爱在社会上带上了逢场作戏、逆来顺受的人格面具。

(二)隐藏的阴影

阴影一般被看作是人格面具的对立面,是人类内心深处隐藏的、无意识的心理层面。由于阴影的组成一般来源于意识的自我压抑,包含着人类最真实的一面,因此阴影一般有着“邪恶”的一面,包含着人类心理中的破坏、嫉妒、骄傲等不符合社会伦理和社会规范的部分。

1.叛逆下的阴影

在敬爱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时,敬爱受到了来自周围同事诸多猜忌和嘲笑,彼时的敬爱受制于世俗的眼光不得不管控自己的行为,压制自己的本性。对于敬爱来说,相勋是她的恩人,他在父亲重病的期间给予了敬爱一家很大的帮助。这时的敬爱感恩相勋的付出,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相勋产生了少女的爱慕之情。世俗的道德法度让敬爱已经为自己的心思而感到不安和郁闷,周围人的猜忌和排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样的烦恼。

“她越是表面上躲着赵先生,心里越是充满了敬爱之意,甚至连一点害怕的心理也烟消云散了。”

敬爱在一步步压抑着自己对相勋不被世俗所允许的情感的过程中,却对相勋更加依赖,加深了对相勋的情感,以至于敬爱最终选择成为相勋的小妾。此后,为了不被他人发现,在东京躲了几个月之后,回到朝鲜,住进了相勋安排的房子中。敬爱在长久的压制中爆发出了反抗的心理,从而使她最终作出了挑战世俗规则的决定,而这样的选择也成为了敬爱沦落为陪酒女的导火索。

2.压抑下的阴影

在敬爱成为陪酒女后,社会的压迫、他人的轻视使得她心中的阴影逐渐扩大并最终爆发。她到相勋常去喝酒的地方“梅堂家”,将相勋拉出来后,又把梅堂家的主人梅堂和金义景一起叫到了酒桌上。在酒桌上,敬爱开始变着法灌两个女人的酒。当金义景推脱说自己不能喝酒时,敬爱讽刺道:

“你胳膊断了,这个杯子不能这样放吗?”

“我尽管在发酒疯,但是请你喝酒就这么费事吗?”

通过对敬爱的语言描写,将敬爱的讽刺与挖苦之意体现得淋漓尽致。洪敬爱在“酒神”时作为陪酒女,即使不情愿也要陪客人喝酒,而在此处,她又将客人给她带来的不快全数发泄到了其他人身上。特别是知道金义景与赵相勋之间有亲密的关系时,更是极尽所能地劝酒,不吝啬自己的挖苦之意。当见到梅堂和金义景即使生气也不得不按照她所说的那样端起酒杯喝酒时,敬爱在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认为自己压制住了梅堂,产生了自豪感。

敬爱对金义景的劝酒,正如同客人对敬爱的敬酒。敬爱在“酒神”中不得不压抑的本性在这个酒桌上完全暴露了。其中掺杂的情感十分复杂,也许既有对相勋与金义景关系密切的不满和愤恨,也许只是通过贬低、讽刺梅堂和金义景来转移自己的痛苦,从而获得心理与精神上的满足。但无论是哪一种情感,敬爱无限制地劝酒,不留情面地挖苦,又丢下其他人离去的行为是她内心阴影的一种具体表现。

(三)独立的自性

自性是集体无意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种有序的、统一的原型。它能够协调人格的组成部分,使各个人格能够达到统一、和谐的状态。荣格认为自性化的过程包括三个特征:①其目的是人格的完善和发展;②自性化不是在一种孤立的状态下发展的,是与集体有着密切关系的;③自性化中包含着与社会规范某种程度上的对立。自性化的过程是一个人的人格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必经的过程。

在母亲要求敬爱像过去一样抓住相勋的时候,她坚决地拒绝了。她已经认识到,过去她与相勋纠葛在一起,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和默认。这种影响与其说来自母亲,不如说是封建社会刻画在女性身上的传统思想,使她们本能地想依靠有能力的男人,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尽管她并不怨恨母亲,在母亲面前揭露了相勋的伪善,但对放不开相勋的母亲感到厌烦。此时的敬爱不再认为女性应该依靠男性而活,看清了封建社会中像相勋这样伪善的男人的真面目,对相勋的妻子保有同情。而这一系列的转变都表明敬爱已经是一个在新思想的熏陶下,形成了独立人格的新时代女性。

敬爱的自性还表现在对周围人的帮助上。一开始敬爱对于本家哥哥皮革是做什么的知道的并不明确,也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真心赞同他的想法和做法,只是作为本家的亲戚帮忙,将他与柄华搭上线。但当皮革面临危险,她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帮助皮革逃脱,冷静地面对警察的盘问。在安全送走了皮革之后,柄华与敬爱在“酒神”见面,并称她为唯一的同志。而后在与毕顺的对话中进一步证实了敬爱的转变。

“我原以为洪敬爱是咖啡馆里的那种女人,现在看来她是个很文静很好的女人。”

“毕顺称赞敬爱,柄华也感到高兴……尤其是敬爱勇敢地帮助他们工作,如果是称赞这一点,就更好了。”

从这一段的对话可以看出,敬爱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她积极地帮助柄华等人的活动,从过往的生活中脱离出来,有了新的奔赴。“酒神”也不再仅仅是敬爱做生意卖酒的地方,成为了她和柄华联络沟通的根据地。从这里,敬爱已经逐渐从陪酒女的身份中脱离出来,找到了自己人生新的意义。而她被逼问关于柄华用钱的下落时,她即使挨了打,受了侮辱,却也没有将钱相关的事情说出去,从中显示出了她坚韧的品格。

总的来说,洪敬爱在最初为了生计而成为陪酒女之后,在周围人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一步步走出了身份的桎梏,抛弃了过去腐朽的思想。在被捕、折磨中,她经受住了考验,完成了自性化的过程,她的人格也在自性化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洪敬爱的经历显示出二十世纪初,在新旧时代交替下社会底层人物所必须经历的阵痛和新生,而她的转变则代表着女性意识在社会底层中的觉醒。洪敬爱的自性化过程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瓦解,新时代来临的过渡过程,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思想带给这个时代人们的微光。

三、结语

本文通过集体无意识理论对廉想涉长篇小说《三代》中洪敬爱这一形象进行分析。首先概括说明了集体无意识理论,其次将洪敬爱的人生经历分为了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分别进行分析。作为普通的人的洪敬爱有着小心谨慎的人格面具和反叛的阴影;作为陪酒女的洪敬爱存在逢场作戏的人格面具和压抑下爆发的阴影。但在周围环境和同伴的影响下,洪敬爱最终脱离了陪酒女这一身份的枷锁,突破了自己的人格面具和阴影,成为了一个具有进步思想和革命意识的女性,实现了人格的完善,完成了自性化的过程。

洪敬爱作为二十世纪初朝鲜底层女性的代表,她的人生经历和自性化过程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她由普通女学生到沦落为陪酒女,再到成为新时代女性的戏剧化过程,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也是被压迫民族人民的反抗过程。她的身上既有封建社会残留下的痕迹,同时也闪烁着新时代思想的光辉,在风云诡谲的社会大环境中完善了自我的人格,完成了自性化的道路。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来讲,她的经历能为挣扎于社会底层的女性予以指引,从而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自性敬爱荣格
重思慧能的“自性”
——从体、相、用出发
“神秘选手”实现项目突破
开学啦!
恰好夏风微甜
如何读《坛经》
以荣格原型理论分析《天之骄女》中马琳的悲剧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八月之光》中乔安娜的人格原型分析
开学啦
流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