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语境下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实施路径

2022-08-19赵宇鹏王悦澎韩雅静

信息记录材料 2022年6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用户

赵宇鹏,马 佳,王悦澎,韩雅静

(1 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 张家口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3 张家口市宣化区图书馆 河北 张家口 075100)

(4 张家口市桥西区北新村小学 河北 张家口 075061)

0 引言

“智慧城市”概念自2008 年引入中国后,作为解决现代“城市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引起广泛关注和反响。2012 年,我国住建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至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数量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有500 余个,智慧城市概念逐渐落地落实。

智慧城市通过利用智慧技术对城市进行重塑和再造得以实现,是新兴技术倒逼城市创新和发展的系统工程,强调通过技术、数据、业务等方面的融合,统筹利用城市发展的各类资源,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1]。智慧城市是一个需要全方位、多行业、多领域、多链条相互合作、渗透延伸、共同推进的有机系统。图书馆作为城市中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是这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智慧城市建设进程,进行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提升服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智慧城市提供智慧信息情报服务,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图书馆面向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图书馆作为城市信息资源的聚集中心,在城市总体架构中,其智慧化水平决定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

1 智慧城市中智慧图书馆的实质

相较传统城市,智慧城市需利用技术打破组织、空间、设备间的数据孤岛、信息孤岛,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互通,典型应用场景有智慧出行、智慧购物、智慧社区。智慧图书馆同样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参与对象和发展对象。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从要素构成、感知计算、可视化分析、空间建设、系统运营等不同角度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定义,综其所述,智慧图书馆是在5G 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的条件下,在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基础上升级的新形态,是以全媒体资源为核心,利用新兴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泛在、精准的智慧服务为目标,最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与用户、各类文化机构间实现互联互通的一种图书馆新形态[2]。在智慧城市框架下,智慧图书馆的实质有以下4 方面。

1.1 拓展服务空间,提供泛在化服务

智慧城市下,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的驱动下,图书馆将呈现出空间融合的趋势,是物理空间、网络空间、时间空间、地理信息空间的整合体[3],智慧图书馆将打破图书馆传统空间服务局限,构建成不受场所、环境、时间等因素限制的泛在化学习空间,实现图书馆在用户及其周转的各种信息流中无处不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便捷高效的知识服务。

1.2 以人为本,精准画像,提供基于用户需求的智慧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强调对居民提供精准、多样、及时的服务。在智慧城市平台中,智慧图书馆依托5G 网络将产生海量用户数据,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射频识别(RFID)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用户个性化差异,通过用户行为轨迹数据,为用户精准画像,分析不同用户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1.3 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打破孤岛效应

智慧图书馆借助智慧城市开放、融合、协同、共享的优良环境,依托“人工智能+5G”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实现跨平台、跨机构、跨系统的互联互通,其可以是图书馆与人的互联,也可以是图书馆与各类文化机构的互联、人与人的互联、资源与资源的互联。同时,从技术标准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数据的共享开放、融合应用。

1.4 人工智能技术主导,提升行业智能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是个别环节、少数项目的智能化,而是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实现图书馆运行全过程的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5G”新技术与图书馆服务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图书馆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紧密协作和智能响应。

2 当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案例

近年来,我国不断有“智慧”意义上的图书馆建设范例涌现,为智慧城市中打造高质量智慧图书馆提供了新鲜经验,让我们看到未来图书馆的无限可能。

2.1 泛在服务打破时空限制,提供延伸服务

以江西省图书馆为例,该馆所打造的智慧空间项目中重要一环是构建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手机图书馆,让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访问图书馆资源,阅读图书馆馆藏,打造成跨越时空的无门槛的智慧图书馆,延伸图书馆服务触角,提升服务效能[4]。

2.2 个性化精准服务,读懂用户需求

以上海图书馆为例,该馆基于大数据技术,根据用户借阅纸本资源的特点,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预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推荐服务,用户只需通过使用手机扫码即可在手机端获取根据个人喜好推荐的电子书全文,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

2.3 互联互通实现资源跨地域、跨平台流动

以深圳盐田区图书馆为例,该馆根据深圳海洋文化特色,吸纳沿海城市图书馆加入,形成海洋数字资源服务联盟,提供远程参考咨询、馆际互借等服务,实现海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建立全国第一个数字海洋专题资源联合目录库,整合千余家图书馆500 万条海洋馆藏信息,打破信息孤岛,与海洋院校、机构等共建共享资源[5]。

2.4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管理效能提升

人工智能的应用重塑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针对传统图书馆人工清点上架图书效率低的问题,南京大学研发出全球首台智能图书盘点机器人“图客”,其融合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精准的全自动图书盘点,每小时盘点图书量可达2 万册,并能在盘点结束后,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发送盘点数据报表。如今“图客”已在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多家高校图书馆投入使用。

尽管一些图书馆在智慧化领域进行着不懈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不同图书馆在自身定位、区域环境、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区别,以及智慧理念认知、专业人才、技术手段、资金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在建设维度与力度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实践案例的可复制性尚不足以起到参考借鉴作用。同时,也鲜有将智慧图书馆置于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下探索相应建设路径的实践研究。从城市向智慧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视角来看,亟待在智慧城市发展语境下,对图书馆发展路径、发展要素等予以深度和细致研究。

3 智慧城市中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规划路径

图书馆作为城市文献资源中心,在智慧城市大框架下,要借助智慧城市的高新技术、信息资源、数据资源,搭建智慧图书馆框架,深度融入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提升图书馆在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智慧城市语境下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应从顶层设计入手,结合软硬件资源相配套的技术实施,最终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和谐的智慧服务。整体框架分为发展设计层、技术实施层、目标效用层。

3.1 发展设计层

发展设计层是图书馆智慧的集中体现,包括发展定位、建设规划、实施保障、组织合作4 大部分。

(1)发展定位是图书馆根据城市条件、知识需求等及其动态变化,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智慧城市框架下,系统分析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及其复合效应,合理确定图书馆的定位、未来发展方向、服务特色及发展策略。

(2)建设规划是对发展定位的具象化,是对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全面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需体现超前性、整体性、开放性、高效性等特征,符合在智慧城市建设框架下的规划定位。

(3)实施保障是推行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过程所必需的城市基础资源、信息资源、专业人才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是抓好规划落实的关键环节。

(4)组织合作是智慧图书依照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理念,充分利用5G 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跨机构、跨平台、夸系统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构建开放协同信息行业的新模式[6]。

3.2 技术应用层

技术应用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所在,自下而上分为网络连接、数据收集与分析、服务应用、用户感知4 层结构。

(1)网络连接是以5G 为代表的数据传输网络,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充分依托智慧城市的现代通信网络,通过网络连接图书馆中的众多终端设备,动态提供与之匹配的网络资源,随之产生海量运算数据,为下一层的“数据收集与服务”提供基础。

(2)数据收集与分析。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对城市各种数据和事件进行实时采集、抓取和识别、分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7]。智慧图书馆作为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技术手段对图书馆网络中生成的海量数据进行传递、处理、管理、存储,其中包括馆藏资源数据、设备设施数据、用户信息数据等静态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服务数据、业务数据等动态数据,通过大容量存储和高性能运算[8],为整个体系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3)服务应用借助于安全畅通的网络连接和高效精准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得以实现,是智慧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最终体现。智慧图书馆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智慧感知系统随时响应读者需求,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手段,分析用户行为,通过数据分析用户日常行为的隐形需求,整合资源和信息,为用户提供精准、多元、个性的信息推送、学科服务、智慧交流等高层次知识服务产品[9]。通过5G 和物联网技术,用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获取来自图书馆的泛在服务,走出图书馆,用户在PC 端图书馆、移动终端图书馆、高清电视、城市街区图书馆等均可以获取、传递智慧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和服务。

同时,在图书馆馆舍环境内,机器人、自助借还、智能情景感知、VR/AR 设备等多维的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将极大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类人类机器人可为用户提供语音咨询、借还指引、阅读推荐等服务;VR/AR 技术使用户实现阅读纸质图书和进入虚拟场景体会书中描述场景的自由切换,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阅读体验[10];智能情境感知设备通过识别和分析用户位置、行为、输入等可用情境信息,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情景感知服务,有效提升使用体验。

3.3 目标效用层

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智慧转型离不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持,经由政府统筹、市场运作,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改变城市内主体间的交流方式,对各类需求做出快速、有效的响应。新技术的应用为智慧图书馆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使图书馆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及泛在服务,提升信息资源聚合能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响应能力,实现了服务高效、使用便利、信息全面的目标效用。

4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4.1 改变工作重点——从“建设智慧图书馆”到“应用智慧图书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新技术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将持续加码,在图书馆领域,来自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持是图书馆智慧化变革的内驱力。随着智慧城市中5G 覆盖、物联网、人脸识别、环境传感等先进技术在图书馆的投入,图书馆的建设不再只是设施的智能化升级,而承载了图书馆运行中产生的诸多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将与物理智能设施逐步实现融合。同时,伴随着科技设备的应用,针对科技设备和数字空间的设计、运营、维护、管理等流程将成为图书馆的又一工作重点。当图书馆实现了硬件的智慧化升级,如何应用好智慧图书馆将是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

4.2 升级互动形式——从“人与馆的联接”到广泛的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发展使得城市功能得以丰富,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更加多样,智慧城市各要素之间形成互动新生态,如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平台可以在医院、药店、疾控中心、社保机构等系统中进行数据互通,及时分析研判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健康发展政策及重大传染疾病应急预案。智慧城市所强调的互动生态,也是智慧图书馆所要实现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服务模式。图书馆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文化服务机构和信息中心,单一的机构服务难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图书馆应将协同合作理念融合进服务全过程,在图书馆行业间建立服务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与博物馆、档案馆、群艺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及书店、科研机构和数据库商等其他类型的信息服务主体合作,丰富信息资源建设,拓展服务内容。此外,智慧图书馆在服务运行过程中经资源整合形成的知识数据和由用户产生的行为数据,可以挖掘用户潜在阅读信息,预测未来城市居民阅读内容,从而反映出整个城市的人文发展方向,为城市文化布局战略决策提供佐证和引导[8]。

4.3 转变馆员角色——从“基础服务提供者”到“知识加工与个性化服务提供者”

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随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逐步推进,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具备“智慧工匠精神”和新型能力体系。在智慧社会发展背景下,“智慧工匠精神”应成为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和提升图书馆服务层次和文化软实力的内核[7]。智慧馆员要摒弃传统服务观念,树立以用户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拓展多元、精准、高效的新型服务形态。同时,要构建新型能力体系,在具备图书馆专业素养的同时兼具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熟悉使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及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捕捉挖掘能力、学科知识分析能力等增值性信息开发能力[11],能够满足用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使用户在线上线下多个维度获得智慧知识服务。

5 结语

在智慧城市框架下,图书馆的建设规划要摆脱传统图书馆的局限性,明确泛在、精准、智能、互联互通的核心特征,依托智慧城市的高新技术支持,构建全新的智慧化图书馆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和文献信息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用户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