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2022-08-19杨德芳

学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劳动中职活动

杨德芳

(甘肃省古浪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甘肃古浪 73310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对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因此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也在提升。在此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需要中职学校根据我国新时期教育的要求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当前的中职教育也要严格落实国家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更加凸显,在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年7 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对当前的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中职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严格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结合学习实际扎实推进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但是从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途径与方法来改变现状,落实国家政策要求。

一、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局限

自2020 年7 月以来,随着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出台,各个中职学校纷纷行动,结合政策要求开展了劳动教育活动。他们不仅把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而且也在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特别是中职学校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技能教育活动,也在尝试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但是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在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方面有误区。主要表现在:从主观上来看,他们存在对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轻视,一些学生在内心存在着享乐主义思想,存在着好逸恶劳的行为。在行动上,部分学生对劳动缺乏主动性,也就是劳动动机较为缺乏,在劳动中存在应付或者偷懒的行为;同时也存在对劳动成果不尊重,如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经常出现浪费的行为,缺乏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劳动教育的观念并未真正被学生接纳。

(二)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欠合理

劳动教育作为中职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虽然在以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规划中有的体现,但是往往形式主义问题更为明显。而随着国家对劳动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各中职学校也在重视和规范劳动教育,但是并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体系。这导致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缺乏目标性且形式较为单一,也就是其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欠缺合理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从劳动教育的形式上来看,学生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生希望的是以动手操作为主的多样化实践性劳动,但是学校能够提供的更多是理论课、班会课或者是重复性的卫生清洁活动;其次,劳动教育的形式相对单一,基本上就是集体活动为主,难以满足学生差异性需求;再次,在劳动教育的方向上,学校和学生往往选择的是生活性劳动或者生产性劳动,忽视了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性劳动教育,这些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三)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足

虽然劳动教育在中职学校中已经越来越规范,但是部分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还是存在功利性或者应付性的思维,往往是重形式而轻效果。在日常的教育中还是把公共课、专业课的教学放在首位,劳动教育课程则是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教师力量,还是课程设计、课时等方面难以得到充分保证,一些学校甚至简单把每天学生搞卫生就作为劳动教育的内容,缺乏其他形式。且部分教师还把劳动作为了“惩戒教育”的一种形式,这会影响学生对劳动的认识,进而影响劳动教育的效果。

二、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

思想观念是教学行为指导,为了在中职学校中有效的推进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适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也为中职学校有效地推进劳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1.学校与教师都要强化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各级、各部门关于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把握劳动教育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总体目标和内容要求;要认真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是其中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的具体要求,从而明确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要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关注对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的教育,在提高学生职业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在此指导思想上来开展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这也是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

2.要树立科学的劳动教育理念。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也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要重视强化中职学生的劳动观念,并且弘扬劳动精神,营造积极劳动、主动劳动、自觉劳动的氛围;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重视学生的参与,力争让学生手脑并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课程育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要求,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丰富和拓展劳动教育的途径,也特别指出了要在学科专业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所以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优势来渗透劳动教育,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利用思想政治课程和历史课程,可从劳动创造人类社会、劳动创造人类历史和世界的角度阐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知晓劳动不分贵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利用语文、艺术等学科来挖掘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劳模或者劳动者的素材,给学生呈现中华民族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而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则能够培养学生在劳动中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效率观念等,这也符合学科三维教学目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求。

而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则要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养成扎实且过硬的专业技能,这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中职学校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路径。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育引导外,也要关注对学生专业精神的培养,如严谨认真、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干一行爱一行”的专业精神等,这样才是在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理念要求。

(三)活动育人,开展多样化活动吸引学生

活动育人也是新时代育人的重要特点,也契合中职学生身心特点,因此中职学校可把劳动教育与中职阶段学生的个人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劳动体验,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还能够深化学生对劳动的理解。

1.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劳动,例如家庭卫生清洁、烹饪做饭、家居美化等力所能及的劳动要推进,为了督促学生可开展“每日劳动打卡竞赛”活动,来强化对学生日常的劳动管理,这样的日常生活劳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和主动劳动的习惯,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

2.在学校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中职学校可结合自身专业设置特色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这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结合中职学生基本上是以寄宿学生为主的特点,开展宿舍、教师日常卫生评比活动,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劳动的意识。学校也可根据自身劳动教育规划,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利用劳动周组织学生对相关功能室的清扫活动,要把理论教育与劳动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

3.重视社会生活中的劳动教育活动。中职学校可利用其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优势,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校外实践活动中,促进社会劳动教育的开展。同时,中职学校要立足于人的社会性的根本属性,通过与社会相关机构的联系,开展公益性的社会劳动,如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开展义务劳动、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相关活动等,这样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以及帮助学生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

(四)学校要为劳动教育开展创造条件

在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发挥宏观引领与物质保障的角色,为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1.要保障劳动教育的条件。中职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来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教师和场地等条件,特别是发挥部分技能课的专业教师的作用。也可利用学校自身的实践基地开展相关的劳动教育活动,用多样化的课程来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

2.要保证劳动教育开展的时间。为了强化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尽可能减少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应付甚至投机心理,中职学校可结合自身教育特点把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表中,为规范性地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时间保障。也可把学生参加劳动的时间、任务纳入学生考核内容中,提升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3.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教育部颁布的指导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文件中特别指出“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对此,中职学校要从用文化影响人、用氛围塑造人的角度出发来积极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可根据学校实际来制定学校和班级的劳动公约、学期的劳动任务清单和每天的劳动常规,使学生重视劳动。在此基础上,中职学校可鼓励学生组建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社团或者兴趣小组,并且为其活动创造条件。也要利用一些重要节日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如教师可利用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鼓励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在植树节参加地方组织的植树活动,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而五一劳动节、“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些节日都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契机。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努力给学生们营造“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热爱劳动”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创造条件。

(五)完善评价体系

为了强化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与推进,国家强调要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指出了要将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以评价促进劳动教育的扎实、有序地推进,其内容要求中特别强调了劳动素养要成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据,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或者参考。因此,中职学校要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以及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来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真正把劳动教育评价也纳入评价体系中,这也能够提升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

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可给学生明确学期劳动的类型、时间、次数等,然后以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实践单位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进行日常评价,其所占比例可略大。其次,开展学生劳动素养检测活动,也就是结合学生在劳动理论学习、劳动实践参与等具体活动,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评估,这里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品质等隐性内容的全面评估,用评价激励学生重视劳动、参与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中职学校要立足于自身特点,重视劳动教育的科学开展,扎实推进劳动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中职教育的育人能力。

猜你喜欢

劳动中职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