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阳煤矿3#煤层采空区煤炭自燃特性分析

2022-08-18郭煜峰

江西煤炭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煤样采空区测点

郭煜峰

(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五阳煤矿,山西 长治 046200)

在矿井火灾中,大部分是由于采空区遗留煤炭自燃而引发的。 在煤炭回采过程中,工作面的断面增加,需要的通风量也会随之增加,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漏风量的增加,工作面上的遗煤进入采空区后,引发煤自燃。 探测采空区自燃的分布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灭火,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对井下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1-5]。针对五阳煤矿采空区遗煤自燃问题,拟采用煤自然发火试验装置进行测试,为煤自燃危险区域划分提供基础数据,结合判定式归纳进行现场煤自燃隐患危险区域划分,以指导现场开展煤自燃防控工作。

1 工程概况

选取五阳煤矿76 采区7607 回采工作面为试验工作面,矿井地面标高为+830~+926 m。 7607回采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为400 m,倾向长度为185 m,煤层平均倾角为13°,工业煤炭储量达0.3687 Mt,回采率为97%,可连续开采的煤量为0.3577 Mt。7607 回采工作面东部是76 胶带巷,西部是7605 采空区,南部是7609 运输巷,井下标高为+370~430 m。 7607 工作面目前回采的是3#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6.06 m,局部含有两层夹矸;工作面内原始瓦斯平均含量为13 m3/t,残存瓦斯平均含量为2.5 m3/t。7607 胶带巷为主要进风巷,轨道巷为辅助进风巷,高瓦斯混合气体的抽采量为500 m3/min,瓦斯抽采浓度为3%。回采期间,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45 m3/min,相对涌出量为15.6 m3/t。

2 自燃模拟试验

2.1 试验装置

采用煤自然发火试验装置对五阳煤矿的煤样进行测试,装置如图1 所示,主要包括绝热氧化装置、供气控制装置、温度自动检测系统[6-7],通过模拟煤样自然发火过程所需的氧化升温条件,获得煤样的自然发火特性。

图1 煤自然发火试验装置

2.2 试验条件

从7607 工作面上采集50 kg 新鲜煤样,用破碎机对煤样进行破碎筛分,重新混合后得到试验煤样。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按照预设的间隔参数进行气样采集,并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8-10],记录试验温度变化条件下,各类气体的浓度数据,煤样试验条件如表1 所示。

表1 煤样试验条件

2.3 试验结果

通过试验,得到煤自然发火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煤自然发火试验测试结果

从图2 中可以看出,当现场的环境温度为25℃时,遗煤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为48 d;根据理论计算,遗煤温度28.3℃时,氧气消耗速率为4 732×10-11mol/(s·cm3);当出气口处的氧气体积分数为5%~7%时,出气口的温度小于高温点的温度,且温差在逐渐增大。

3 现场监测分析

现场对7607 工作面采空区的气体含量进行监测。 要求在观测期间,确保整个束管没有泄漏,每天进行1 次气体采样并尽快分析观测结果。 对气体进行采样之前,要先将束管内的所有空气排空,确保管内的气样全部来自采空区。 在进行采样时,要详细记录整个工作面的回采距离、采空区冒落等具体情况。

3.1 现场测试方案

在采空区回风侧布设3 个测试点,取样管路是采用束管埋管,外部用一根直径为50 mm 的圆形钢管进行保护,避免顶板周期来压或端头支架压力对整个束管造成的严重破坏[11-13]。每个测点提前留设好1 个束管采样点和温度保护测试装置,束管的取样头是2 寸圆形钢管,将钢管的上端封严封实,在取样头上钻若干小孔,便于管内气体进入,将束管单管直接伸入取样头,用封泥将管口封好。 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束管埋管和测温保护装置的铺设长度为200 m,其中第1 个测试点距开切眼的距离为150 m,每隔30 m 布设一个测试点,通过监测束管测点的气体含量,来划分采空区的三带范围。 测温保护装置采用PT100 型热补偿电阻,测温探头和束管都使用圆形钢管进行保护。

3.2 测试过程

现场测试时间为45 d,工作面推进268 m,测试气样约237 个,测试温度数据共90 组,根据现场的实际测试情况将测试过程分为2 个阶段。

第1 阶段历时45 d,随着工作面推进,采空区各测点的O2浓度下降比较缓慢。 其中1#测点进入采空区171 m,2#测点进入采空区141 m,3#测点进入采空区111 m,各测点的O2浓度均大于18%,采空区回风侧漏风严重。 在距离工作面171 m内采空区处于“散热带”,大于171 m 采空区处于“氧化带”,且采空区内CO 浓度上升。 对回风侧瓦斯进行多地点多方式抽采,在回风副巷布置仰角钻孔,回风巷布置高位钻孔进行采空区瓦斯抽采,在回风副巷布置有325 mm 的管路进行埋管抽放。

通过第1 阶段的测试,说明工作面采空区回风侧的漏风范围较大。 随着测点的不断深入,CO浓度升高,说明采空区深部的遗煤氧化现象严重。进行瓦斯抽采虽然解决了回风隅角瓦斯超限,但在采空区180 m 处,O2浓度仍大于18%,CH4浓度小于4%,这样造成了很大的防灭火压力。

通过分析不同抽采方式的抽采效果,可以看出:回风副巷埋管的抽采流量大,抽采浓度和抽采效率低。抽采位置距离3#测点较近,约为25~35 m,与测点一同向采空区深部移动,造成测点周围O2浓度超高。

为了减少采空区漏风,降低采空区CO 浓度,及时调整回风副巷的埋管位置,降低抽采流量,提高抽采浓度。 在停止回风副巷瓦斯抽采后,对各测点的气体成分及温度进行第2 阶段监测,在各测点O2浓度均下降到7%以内结束试验,共计27 d。

4 测试结果分析

4.1 O2浓度

通过现场观测,测定气体的体积分数分布情况,在采空区150 m 范围内,间隔50 m 设置一个取样点,同时观测上下巷道,判定工作面自燃三带的分布,采空区内束管布置路径和测点位置如图3所示。

图3 束管布置路径及测点位置

氧气体积分数按照7%~16%作为自燃带的划分指标。 监测结果显示,进入采空区38 m 内是散热带,进入采空区38~105 m 是自燃带,进入采空区105 m 后是窒息带。由于采空区存在漏风,自燃带会向运输巷一侧延伸到120 m。

4.2 CO浓度

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进入采空区0~45 m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小于10×10-6。 工作面进入采空区45 m 以后,各个测点处的CO 浓度迅速上升,遗煤的氧化没有随进入采空区的深度而减弱。这主要是受采空区内空气温度变化的影响。 根据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的测定分析结果,采空区出现CO 的温度范围为49~193℃,采空区温度超过49℃时,就会释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

4.3 CH4浓度

因该煤层易自燃,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回风侧的瓦斯浓度较低,进入采空区180 m 内,瓦斯浓度小于4%。 因此,这就很少出现工作面瓦斯浓度超限的情况,同时也会降低采空区钻孔抽放瓦斯效率。 在停止工作面采空区抽放瓦斯后,回风侧瓦斯浓度迅速上升,但回风隅角的瓦斯浓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采空区停止抽放瓦斯,不会对回风隅角瓦斯造成聚集。 采空区停止抽放瓦斯后,进入采空区的漏风减少,采空区遗煤的氧化范围大大缩小。

5 结语

针对五阳煤矿7607 回采工作面采空区遗留煤炭自燃问题,运用煤自然发火试验装置分析煤炭自燃特性,通过束管监测气体含量,划分采空区的三带范围。 利用煤自然发火试验装置,确定煤样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为48 d,氧气体积分数为5%~7%时,不会引发煤炭自燃火灾。 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判定进入采空区38 m 内是散热带、38~105 m是自燃带、105 m 后是窒息带。 进入采空区0~45 m内一氧化碳浓度小于10×10-6,进入采空区超过45 m 后一氧化碳浓度迅速上升,进入采空区180 m内瓦斯浓度小于4%。

猜你喜欢

煤样采空区测点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煤中水分存在形式及不同能量作用下的脱除机理探究
露天矿地下采空区探测与综合整治技术研究
真三轴动静组合加载饱水煤样能量耗散特征
基于MEEMD与相关分析的行星齿轮箱测点优化*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敦德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后采空区的治理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小波包位移能量曲率差的隧道衬砌损伤识别
广州市老城区夏季室外园林空间人体舒适度评价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