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布《全球环境展望:城市版》报告

2022-08-18

人类居住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居气候变化联合国

全球城市是解决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流失和污染的关键。2021年11月1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人居署发布了《全球环境展望(城市版):向绿色和公正的城市转型》,详细介绍了对未来城市的新展望。

报告指出,城市化是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并呼吁采取紧急行动,以实现具有韧性、可持续性、包容性和公正性的净零循环城市。报告强调了社会灾难和生态灾难之间的联系,阐释了消除使不平等和气候变化长期存在的主要社会政治禁锢的途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时任副执行主任乔伊斯·姆苏亚(Joyce Msuya)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已经闭幕,但我们依然行进在偏离可持续未来的道路上。挑战的规模之大意味着没有谁可以单独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应对城市中的气候变化、自然退化和污染,城市管理者、城市规划者、当地社区、国家机构、科学家、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必须共同建设更绿色、更公平的城市。”

通过回顾现有文献和众多案例研究,该报告显示了环境退化是如何影响生活在城市中心的人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对妇女、儿童和老人造成的伤害。为了针对特定环境实现有效和公正的解决方案,报告呼吁在决策和规划过程中要对那些通常被忽略的群体建立包容性。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麦慕娜·莫哈德·谢里夫(Maimunah Mohd Sharif)指出:“城市必须对其能源系统做出系统性改变,以大规模地减少资源开采、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其他污染物和废物的排放。在这一方面,北京树立了典范,其在区域增长战略中优先考虑脱碳。北京正在通过推广公共交通和提供充足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等方式来减少排放和拥堵。同时引入了新的强制性废物分类法规,以增加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

基础设施是城市变革的一项关键因素,它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可以持续数十年,例如,由于道路系统规划不当而导致碳排放量增加,或绿地封闭式管理对公共健康造成潜在影响。此类实体基础设施带来的后果可归因于如下几方面存在的惯性:

● 地方决策者之间自上而下且不透明的决策和预算;

● 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导致社会不平等和温室气体排放高的现象长期存在;

● 国家制度对城市的限制,例如,当电网的控制权完全在州政府或联邦政府手中时,限制了城市实现其机动车脱碳的能力。

报告强调了新冠疫情期间,一个健康的地球对健康人口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从疫情中复苏所带来的机遇。

加拿大多伦多市前任市长、C40城市气候领导小组国际外交主任、本报告第一章主编大卫·米勒(David Miller)强调:“各级政府在新冠疫情期间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必须侧重于绿色和公正的解决方案,并促进可持续和有韧性的城市规划,应重点关注贫民窟改造、提供清洁高效能源、倡导更健康的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步行和骑行)等领域。如果我们停止将公共资金投资于化石燃料技术,并将其转用于可再生能源计划和项目,以上目标就能够实现。

报告指出,虽然发达国家城市对气候变化加剧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承担主要责任,但它们拥有适应其某些后果的资源,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地区却首当其冲,承受了更大的影响。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取得进展,报告呼吁应为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提供更多支持,助力其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

《全球环境展望:城市版》报告由两名联合主席领导,由专注于城市和环境解决方案的组织组成的咨询委员会指导,并由包括中国专家在内的24名作者共同撰写。报告经历了两轮近220名外部专家审阅,其中,北京大学、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相关专家都提供了审阅意见。该报告于2021年7月通过联合国人居署最终审阅、联合国环境署首席科学家批准,在联合国环境署和人居署的合作下,历时两年完成。

猜你喜欢

人居气候变化联合国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 联合国糖尿病日》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
联合国提议2015年召开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