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运动康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知信行水平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2022-08-18李新艺鲁艺琳高一丹

内科 2022年3期
关键词:意向心功能心血管

李新艺 鲁艺琳 高一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河南郑州市 450000

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虽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的病情,但很多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差、缺乏适当运动锻炼,心功能恢复效果不佳,因此术后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1]。临床上常要对PCI术后AMI患者进行常规用药、运动、饮食指导,但这些常规宣教对提高患者的知信行行为效果很不理想[2]。基于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的运动康复干预一般将康复干预过程分为前意向、意向、准备、行动及维持5个阶段,针对不同运动意愿人群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显著提高被干预者的运动依从性[3]。为探讨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对AMI 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知信行水平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取80例患者进行了干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科接受PCI术治疗的AMI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中AMI诊断标准[4];(2)接受PCI术治疗;(3)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癌症患者;(2)需绝对卧床患者;(3)肢体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7~67(52.88±10.35)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19例、Ⅳ级1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7~67(52.76±10.41)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7例、Ⅳ级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PCI术治疗,PCI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管理饮食,即以清淡食品为主;要求患者遵医嘱服药、适量运动,但要避免活动过度;嘱患者出院后定期来院复查。干预至术后2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建立干预小组,由5名护士、1名康复管理师和2名主治医生组成,将运动康复干预分为前意向、意向、准备、行动及维持5个阶段。(1)前意向阶段:护理人员到患者床边进行动机性访谈,了解患者的自身健康需求与内心感受;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通过微信平台观看疾病相关知识教育视频,了解疾病与运动的关系和缺乏运动带来的坏处;每周三下午在病区教室开设冠心病防治知识讲座,鼓励患者踊跃提问并积极与病友交流,由护士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2)意向阶段:邀请已获益的病友通过微信平台分享长期规律运动对身体的益处,为患者树立榜样,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充分发挥家属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劝说患者,促使患者改变不良行为。(3)准备阶段: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让患者签署规律运动承诺书,要求家属全程陪伴;督促患者写康复日记,记录运动情况,增强规律运动意识,提高运动行为依从性;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自测血压与心率,让患者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适当的运动,保证运动强度达到12~16级[心率=(220-年龄)×(60% ~70%)]。要求患者运动前热身5 min,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运动后应进行缓冲运动5 min,每天运动30~40 min,每周运动3~5 d。住院期间,患者运动须佩戴便携式监护仪,在院外则佩戴运动手环,护士与家属时刻关注患者运动时的心率变化,出现异常时立即要求患者停止运动。(4)行动阶段:协助患者找到阻碍自身坚持运动的原因并加以消除;家属监督患者,根据患者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运动计划,对顺利完成运动训练计划的患者给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5)维持阶段:通过上门、电话等随访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感受,及时为患者解决问题,鼓励患者在体力与心功能允许的状况下积极尝试多元化运动,增加运动乐趣。干预至术后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 干预前、术后2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胸闷发作频率,采用心功能检测仪(上海伊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检测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采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迈瑞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脑利钠肽前体(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o-BNP)水平。

1.3.2 知信行水平 干预前、术后2个月后,采用知信行量表[5]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知信行水平进行评估。量表包括健康行为(10~40分)、健康知识(35~140分)与健康信念(8~32分)3个维度,患者评分越高表示其知信行水平越高。

1.3.3 遵医行为 术后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注意禁忌事项、坚持实施干预计划、及时复诊、坚持服药等遵医行为情况。

1.3.4 心血管不良事件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同组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胸闷发作频率、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外周血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胸闷发作频率、外周血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均大(长)于对照组,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的比较 (x±s)

续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知信行水平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健康知识、健康信念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健康知识、健康信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知信行水平的比较 (x±s,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遵医行为情况的比较 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注意禁忌事项率、坚持实施干预计划率、及时复诊率、坚持服药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遵医行为情况的比较 [n(%)]

2.4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3例,对照组发生10例。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χ2=4.501,P=0.034)。

3 讨 论

AMI患者PCI术后常再次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这主要与患者术后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6]。常规护理干预未能针对患者自身情况给予指导,因此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往往不佳,而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能通过评估患者现阶段情况,将前意向、意向、准备、行动与维持5个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对患者进行有目的性的针对性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知信行水平与运动依从性。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结果显示,PCI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胸闷发作频率、外周血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均大(长)于对照组,注意禁忌事项率、坚持实施干预计划率、及时复诊率、坚持服药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果提示,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有效提升PCI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明显改善其心功能。研究[7-8]发现,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能根据患者的自身意愿对其进行针对指导,可有效引导患者及早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患者纠正自身不良行为的意愿,提高其运动康复意识,增强遵医行为,按时用药、锻炼,最终改善其心功能。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健康知识、健康信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通过提升AMI PCI术后患者的知信行水平,降低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显著提高AMI PCI术后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及遵医行为,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意向心功能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具身感知情境下的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