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陕县有机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2022-08-16陕西省宁陕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付文全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7期
关键词:水层秧田秧苗

○陕西省宁陕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付文全 李 洋

陕西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 王文静 詹惠敏

水稻是宁陕县传统种植作物,生产环节多,技术措施要求较为复杂,具有季节性强、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等特点。近10年来,宁陕县主要围绕耕、耙、植保、机收等环节,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宁陕县从2015年至2020年于四亩地镇惠民农机服务作业合作社的水稻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形成了一整套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一、机械育秧

四亩地镇惠民农机服务作业合作社拥有从事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所需的机械,包括404B轮式拖拉机2台,504C轮式拖拉机1台,2ZGQ-6B(NSPU-68CM)6-7行乘坐式插秧机1台,手扶式插秧机2台,1GKN-160单轴1500-2000mm旋耕机3台,翻转梨3台,2BL-280A秧盘播种成套设备2套(500盘/h),水稻育秧床土筛选机1台,1WG6.3-135FC-Z微耕机13台,8PDM-5流量50m3/h以下微灌汽油机水泵10台,4LBZ-110半喂入联合收割机2台,机动水稻脱粒机3台,200型水冷汽油三轮车5辆,柴油三轮车1辆,7YPJ-750沼渣沼液车1辆。

1.种子准备。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抗倒伏、亩产经济效益至少与手插持平的优质、高产、稳产品种。前茬为油菜小麦时,选择品种的生育期以130天左右为宜,如国丰1号、泸优11、黄华占等;空茬田选择的品种生育期以150天左右为宜,如内香8518、宜香2115、天泰9903、川优6203、内优5399、内5优H25等。

(1)亩备种量。常规种1.7~2.0kg,杂交种1.5~1.7kg,发芽率要求90%以上。

(2)秧盘准备。每亩备钵体毯状育秧硬盘25个左右,硬盘长×宽×高=60×30×3cm。

(3)营养土准备。每亩秧田育秧共需备足营养土100㎏。要求选择肥沃土壤,在育秧前10~20天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手段进行碎土、过筛(要求土壤颗粒细碎、均匀、粒径在5mm以下)。过筛后的细土按照100㎏混匀0.5~0.6kg三元复合肥进行培肥。除1/3营养土留作盖土不拌壮秧剂外,其余2/3营养土每100kg细土拌1袋(0.5~0.8kg)壮秧剂(含多种微量元素、消毒剂及活性物质),拌匀后集中堆闷,形成酸碱度适宜(pH5.5~7.0)的底土。

(4)秧田准备。选择排灌、运秧方便、土壤肥沃、通风向阳、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按照秧田与大田1∶80~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

秧畦制作:播种前7天作秧畦。秧田要预先水浸并要犁好和耙平,苗床规格为畦面宽约150cm,秧沟宽约25cm,深约15cm,四周沟宽约30cm以上,深约25cm,做到沟沟相通,利于排灌。秧板做好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晾晒,使秧板沉实,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5)种子处理。播种前4~5天进行种子处理。播前晒种1~2天,提高发芽率。第一天清水浸泡24小时,浸种时捞出上浮秕谷,第二天再用500倍强氯精药液浸种1天,第三天把药液用清水洗干净再用清水浸泡24小时,第四天催芽。催芽适宜温度为35~38度,不要超过40度,以防烧芽。催芽不要过长,刚破胸露白为好,芽长相当于谷粒长的三分之一即可。

(6)播种。

播期:油(麦)茬口,机插秧播种期一般安排在4月20~25日左右。空茬田播种期可安排在4月5~15日左右。

装土:在育秧盘上铺放营养土,土层2cm左右,使土面平整。

播量:常规种每盘播芽谷种100g左右(干种子70g左右),杂交稻种每盘播芽谷种110g左右,要求播种准确、均匀、不重不漏。

覆土:用未拌壮秧剂的营养土覆盖种子,覆土厚度0.3~0.5cm左右,以不见芽谷为宜。

秧田摆盘:将播种好的秧盘按横排成2行,紧密整齐,摆放于育秧田,并用木板压实,使盘底与床面相贴紧密,使盘内营养土能够通过盘孔从床面吸水。忌床面有明水放盘,以防压盘不实。

浸水:摆盘完后,秧沟中放水,利用“毛细作用”使秧盘中的土吸足水,随后退水至半沟水。切不可使水漫到秧盘。

防虫除草:盖膜前每亩秧田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1千克拌毒土或用敌杀死喷雾,防止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每亩秧田用36%的旱秧净乳油100ml,兑水50千克喷雾,可有效杀死秧田杂草,喷药时注意不要漏喷和重喷,用药浓度宁小勿大。

搭拱覆膜:及时搭拱棚覆盖保温(拱高50cm、每60cm插2m长竹片),确保高温高湿促齐苗,并防止雨水冲刷秧盘土造成种子外露或翻根倒芽, 根据气温变化掌握揭膜程度。

(7)秧田管理。

水分管理: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做到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护苗的目的。

立苗:播种后要拱棚盖膜,保持膜内温度28~35℃、相对湿度90%以上,确保快出芽,出齐苗。遇到大雨,及时排水,避免苗床积水。

炼苗:一般在秧苗出土2cm左右(二叶期),揭膜炼苗。揭膜要点:由部分至全部逐渐揭,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开,小雨雨前揭开,大雨雨后揭开。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时,不宜揭膜。秧箱太长的可适当在中间开小天窗换气。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4℃或叶龄3叶左右时,及时炼苗揭膜。炼苗时分步分次进行,揭膜前必须灌水或浇透水。

揭膜—插秧:晴天中午若秧苗出现卷叶,要灌薄水护苗。雨天放干秧沟水。遇到寒潮降温,要盖严膜,加强保温覆盖。若持续湿冷天气,需要在秧田水温、土温和气温差距逐渐缩小时,采取勤灌勤排的方法,以提高水温和供给氧气,防止死苗。冷后爆晴要及时灌深水护苗,缓和温差,后逐渐排水透气,提高秧苗根系活力。 切记不能在天转晴时立即排干水,以防秧苗体内水分收支失衡,造成生理失水,发生青枯死苗。移栽前3~5天控水炼苗。

2.秧田追肥。

断奶肥:2叶一心期施尿素5kg/亩。

送嫁肥:移栽前3~4天送嫁肥,浓密叶下披的不施;正常的亩施肥量为1~1.5kg尿素;色淡的亩施肥量为4~4.5kg尿素。

施肥时秧母田放水至盘面以上2cm,保持水层3~5天,防肥害烧苗。

3.病虫害防治。秧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同时,应经常拔除杂株和杂草,保证秧苗纯度。如遇低温发生青枯、立枯病的情况,每亩秧田用30%瑞苗兑水3000倍液或70%敌克松1000倍液洒施防治。如遇气温高,雨水较多,秧苗长势快的情况下,每亩用15%多效挫可湿性粉剂50克按2000倍兑水喷雾(忌用量过大,已用壮秧剂的不必使用)。如有叶瘟发生,结合施肥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每亩60~75g兑水30㎏喷雾防治。

二、机械插秧

1.整田要求。

(1)大田耕翻深度掌握在10~15厘米。

(2)田平(高低不过寸)、水浅(水不漫泥),无残茬。

(3)田面整洁,无残茬,无杂物。

(4)待沉实后移栽,土壤类型为沙土的上水旋耕整平后需沉实1~2天,粘土一般要待沉实2~3天后再插秧。

2.整田方法。油菜收获后,直接上水浸泡田块,再用水田耕整机进行耕整作业。

3.机械插秧。

(1)起秧。起秧前2~3天,用20%三环唑750倍液(按100g三环唑加水75kg喷雾一亩的比例配制)对秧苗进行一次喷雾处理,达到带药移栽预防稻瘟病的目的。起秧时小心将秧盘提起,运至田头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

(2)适时栽插。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秧龄掌握在30天左右,叶龄4~5叶,苗高15~25cm。

合理密植:行距30cm、株距14cm,每亩栽1.5万穴,穴苗数4~6苗左右。

薄水浅插:水层深度不超过1cm,做到不漂不倒,一般以入泥1.2~2cm为宜。

提倡东西行向的插植以利群体通风受光,提高结实率。

三、大田管理

机插秧具有短秧龄移栽、分蘖节位低、发苗迅速等特点,大田应薄水插秧、浅水换衣、施肥要少吃多餐。

1.肥料管理。

(1)施肥原则。底肥轻,追肥重,巧施穗肥。一般采用N:P:K=12:6:7.2(kg/亩)的配方;磷肥全做底肥,氮肥和钾肥分底肥、追肥、穗肥施入,用量见下表。

表1 纯N、P、K施用表(kg/亩)

(2)施肥方法。

底肥:采用先施底肥再翻耕的全层施肥法。

追肥:一般在栽后5天施一次返青分蘖肥,施后田间水层保持5~7天,禁忌水淹没秧心造成药害。栽后10天,再施一次接力肥,以满足机插水稻早分蘖的要求。

穗肥:晒田结束第一次复水后,施穗肥。

2.水分管理。

(1)水分管理原则。有效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是水稻水分敏感期,应保持水层;分蘖后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是水稻不敏感期,应退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灌浆结实期以湿润为主。

(2)水分调控。薄水栽插,水层深度1~2cm;寸水活棵,栽后水层控制在3~4cm,促进换衣返青;换衣返青后应浅水勤灌,灌水时以水深达3cm左右为宜,待其自然落干,再上新水,如此反复,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使分蘖早生快发;孕穗(晒田复水)—抽穗后15天应建立浅水层,以利颖花分化和抽穗扬花;抽穗后15天—灌浆结实期间歇上水,干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活熟到老,切忌断水过早。

(3)晒田。机插秧分蘖势强,高峰苗来势猛,当田间分蘖总数达到预计穗数的80%时排水晒田,分两次,由轻到重,晒至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淡即可,以利抑制无效分蘖并控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根系活力。

四、机械植保服务

1.稻瘟病。在带药插秧的基础上,一般于水稻破口前2~5天,稻瘟病病叶率大于2%时,用20%三环唑100~200g/亩或40%稻瘟灵60 g/亩兑水50kg喷雾预防。

2.纹枯病(烂脚瘟、花秆、花脚)。机插秧秧龄偏短,苗势偏弱,加之群体大,纹枯病比手插秧水稻发生早、危害重。一般当病丛率大于20%时,要进行药剂防治,可以使用菌刀40g/亩兑水50㎏在水稻孕穗中期喷雾防治,间隔一周可再防1次。用药时,兑水量要足,要使植株下部充分接触药液。

3.二化螟(钻心虫)。釆取狠治一代,挑治2代的措施。第一代在5月下旬至6月初,秧苗插至本田后3~5天进行防治,可用5%杀虫双颗粒剂2㎏/亩或用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40g/亩与除草剂及追肥拌匀撒施, 保持3~5cm浅水层持续3~5天可提高防效。第二代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用斧邦30克+阿维毒死啤40ml兑水50㎏/亩进行喷雾防治。

4.稻蓟马、稻叶蝉、稻水象甲等。发现成、若虫或幼虫为害,造成叶尖发黄等现象时,用阿维毒死啤40ml/亩兑水50㎏/亩进行喷雾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以上。

5.稻苞虫(搭棚虫)、稻纵卷叶螟。当稻纵卷叶螟幼虫2、3龄盛期或百丛有新束叶苞15个以上时施药;用80%杀虫单原粉50~60㎏/亩或斧邦30克兑水50㎏/亩喷雾。由于稻苞虫晚上取食或换苞,故在下午4点以后施药效果较好。施药时,田间最好留有浅水层。

6.水绵等藻类。对水绵危害严重的田块,可用硫酸铜200g/亩用热水溶解后拌毒土15kg均匀撒施。

7.杂草。机插秧水层保持在3cm左右,至少比手插田水层要浅3cm以上,若田块不够平整,露出水面的部分起不到封杀作用,造成草害严重。应选用秧田除草剂类型进行喷雾防治。

五、机械收割

水稻采用半喂入式收割机机械收割,收割期选择在水稻黄熟期,一般在水稻含水率≤30%时收割,机收损失率≤2.5%,破损率≤2%,留茬高度≤15cm,以利于机械作业。

猜你喜欢

水层秧田秧苗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马唐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
感怀
农民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巴拉素煤矿井筒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昌黎海湾扇贝养殖区龙须菜养殖技术
不同水深条件下的青萍除氮效果试验
插秧
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