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2-08-16徐秀娟成姣阳彭纯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16期
关键词:稳定期呼气阻塞性

徐秀娟 成姣阳 彭纯林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呼吸内科,广州 511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指因气道狭窄造成通气不畅引起持续性肺通气困难的呼吸系统疾病[1-2],近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不断上升,现已成为全球前四大死亡原因之一[3-4],并上升至全球慢性病发病与死亡原因首位[5]。以往研究表明,稳定期COPD 患者由于肺功能下降产生的负面应激源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6-7]。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稳定期COPD 患者开展肺康复治疗,观察其对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在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出院后的稳定期COPD 患者中,抽取100 例符合纳入标准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干预组男女比例30∶20;年龄52~77(64.38±5.86)岁;病程3~13(7.61±2.12)年。对照组男女比例 31∶19;年龄53~78(65.12±5.75)岁;病程 3~14(7.74±2.06)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要求所有患者在随机分组前连续4 周评估皆处于稳定状态。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1)年龄>35 岁;(2)病程>3 年;(3)无语言沟通障碍、认知和精神疾病;(4)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8]对COPD的诊断;(5)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处于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期;(2)有影响运动的骨关节病史;(4)静息期血氧饱和度低于90%;(5)依赖药物来改善情绪和提高认知功能的患者;(6)临床属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7)不愿意配合及中途退出者。

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即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通过开展COPD 相关知识宣教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叮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健康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肺康复治疗。初始训练在呼吸专业医师及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持续6 个月。(1)呼吸肌锻炼:1.缩唇呼吸,3 次/d,持续 15 min/次,时间≤1 h;2.腹式呼吸:患者仰卧,一只手置前胸上部,另一只置于上腹部,然后放松腹部肌肉,缓慢腹式呼吸,上腹部的手吸气时稍向上抬起,呼气时手稍向下压,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延长锻炼时长。(2)肢体锻炼:上肢运动主要为向前、向后循环绕圈锻炼,1 次/d,30 圈/min,持续时间从 5 min/d 逐渐延长至20 min/d;下肢运动主要为步行,持续时间从10 min/d 逐渐延长,每周延长5 min。(3)立位呼吸操:1.双脚站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呼吸4~8 次;2.吸气时缓慢抬头,呼气时缓慢低头,交替4 次;3.一只手放于同侧肩上,另一只手平伸,同时旋转上半身,左右交替4~8 次,旋呼复吸;4.吸气时双手放于肋骨边缘,呼气时按压胸部,重复4~8 次;5.双手搭肩,先吸好气,呼气同时旋转胳膊3~4 圈;6.吸气时展开双臂,呼气时抱胸,重复4~8 次;7.双腿依次交替外展4~8 次,展开时吸气,回复时呼气;8.深吸气时隆腹,呼气时弯腰缩腹,重复4~8次。

3、观察指标

(1)肺功能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率(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数值越大表明肺功能越好;(2)6 分钟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数值越大,表明运动耐力越好;(3)采用改良版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ale,mMRC)评价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得分越低,表明呼吸困难程度越轻;(5)采用对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9]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好。

4、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1 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5.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FEV1、FEV1/FVC 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干预组FEV1、FEV1/FVC分 别 为(62.79±9.10)% 、(67.07±8.29)% ,高 于 对 照 组[(57.90±9.74)%、(61.70±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FEV1、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接受常规治疗+肺康复治疗;FEV1为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为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率

组别干预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 FEV1治疗前53.63±4.85 54.13±5.45-0.489 0.626治疗后62.79±9.10 57.90±9.74 2.594 0.011 t值-6.266-2.388 P值<0.001 0.019 FEV1/FVC治疗前57.28±9.43 58.00±10.11-0.365 0.716治疗后67.07±8.29 61.70±8.97 2.638 0.010 t值-5.458-2.010 P值<0.001 0.047

2、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程度比较

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6MWD、mMRC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干预组、对照组6MWD 分别为(456.24±37.91)m、(415.17±29.27)m,均高于治疗前[(407.59±37.36)m、(403.17±30.08)m],且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干预组、对照组mMRC评分分别为(0.92±0.60)分、(1.51±0.45)分,均低于治疗前[(1.72±0.73)分、(1.74±0.58)分],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6MWD、mMRC评分比较()

表2 两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6MWD、mMRC评分比较()

注: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接受常规治疗+肺康复治疗;6MWD为6分钟步行距离,mMRC为改良版呼吸困难量表

组别干预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 6MWD(m)治疗前407.59±37.36 403.17±30.08-0.652 0.516治疗后456.24±37.91 415.17±29.27 6.063<0.001 t值-6.464-2.021 P值<0.001 0.046 mMRC评分(分)治疗前1.72±0.73 1.74±0.58-0.152 0.879治疗后0.92±0.60 1.51±0.45-5.566<0.001 t值6.616 2.217 P值<0.001 0.029

3、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GRQ 量表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干预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维度评分分别为(29.29±10.26)分、(35.32±9.12)分、(47.59±11.27)分,均低于对照组[(44.20±10.38)分、(42.20±9.76)分、(55.62±7.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维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SGRQ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SGRQ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接受常规治疗+肺康复治疗;SGRQ为圣乔治呼吸问卷

组别干预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呼吸症状治疗前55.76±11.94 56.42±12.14-0.274 0.785治疗后29.29±10.26 44.20±10.38-7.221<0.001 t值11.888 5.408 P值<0.001<0.001活动能力治疗前54.82±10.69 55.13±11.83-0.137 0.891治疗后35.32±9.12 42.20±9.76-3.642<0.001 t值9.755 5.962 P值<0.001<0.001疾病影响治疗前59.06±10.72 58.85±10.89 0.097 0.923治疗后47.59±11.27 55.62±7.85-3.619<0.001 t值5.188 2.228 P值<0.001 0.028

讨 论

有研究显示,我国COPD 患者中年龄>40 岁者占13.7%[10],COPD 已成为我国和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1],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将在10 年内将从目前的第4 位上升至第3 位[12]。稳定期COPD 患者常表现为迁延发作的轻微咳嗽、气喘症状,病情相对稳定,但如因不及时治疗而转入急性期,将导致严重并发症。以往研究显示,常规用药和支持治疗对COPD 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积极作用有限,COPD患者在接受药物对症治疗减少肺损伤的同时,需辅助肺康复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13-15],如何建立规范化的肺康复治疗与评估体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COPD 病程较长,患者除在急性发作期需入院治疗外,多以居家康复治疗为主[16]。肺康复是一项多学科综合干预策略,其核心是通过专业化指导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即由专业医务人员按照患者个体肺功能情况、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制定持续渐进的康复治疗方案,同时指导者需根据患者疾病状态和身体状况动态调整训练方式,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避免引起运动损伤[17-19]。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肺康复治疗6 个月后,干预组的FEV1、FEV1/FVC、6MWD、mMRC 评分、SGRQ 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仅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均P<0.05),提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肺康复治疗对COPD 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较采取常规治疗者更为显著。孔晓红等[20]以110 例COPD 稳定期患者为肺康复干预对象,结果显示6 个月后实验组FEV1及FEV1/FVC 均优于干预前,且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柴晶艳与席中原[21]报道通过科学指导COPD 稳定期患者开展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呼吸通畅水平和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结果相一致。有学者指出,康复锻炼可促进COPD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提高机体免疫力,尽早、持续进行肺康复锻练可有效降低患者再次入院等不良事件的发生[22]。

综上所述,肺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 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实施推广。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已将饮食管理纳入COPD 诊疗规范[23],国内亦有研究表明饮食管理可有效提升COPD 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24],肺功能水平与营养状况存在相关性[25],肺康复治疗结合饮食管理对COPD 患者的综合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稳定期呼气阻塞性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效果临床观察
社区综合管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与意义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呼吸操训练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如果你很生气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慢阻肺合并哮喘稳定期仍需用药
晨起关键5分钟,健康轻松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