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窑之美
——唐英铭款青花五供器

2022-08-16耿东升中国国家博物馆

景德镇陶瓷 2022年2期
关键词:烛台青花乾隆

耿东升(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英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著名的督陶官,他所烧造的瓷器称之为“唐窑”。唐窑烧造品种丰富,除了为宫廷烧制奇巧精致的御用瓷之外,也为自己所需烧造瓷器。其中供器是特殊的一类,铭有唐英款识、烧造年代及用途,十分罕见。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阐述其烧造原因及艺术特征。

一、唐英与唐窑

唐英(1682-1756年),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清代著名制瓷家,书画家,篆刻家,剧作家。他的字号除俊公外,还有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居士、沐斋居士、陶人、榷陶使者等。清代雍正乾隆之际唐英榷陶景德镇珠山所烧造的瓷器称为“唐窑”。《清史稿·唐英传》说“英所造者,也称唐窑。”

唐英,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16岁开始在内廷养心殿服役,雍正元年(1723年)43岁时被提拔为员外郎,服务于造办处。雍正六年奉使景德镇御厂,佐理窑务,充驻场协理官;乾隆元年(1736年),奉命停止窑务出使淮安关。二年又奉命复办陶务,以淮安关使并兼领陶务。唐英除供奉内廷外,与窑务相始终,先后榷陶二十八年之久,以“陶人”自居,日夜竭心求索和致力于瓷业,“陶之业,陶之人,以陶中所有之事。” 唐英为景德镇御窑厂历史上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为显著。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皇帝特地在圆明园召见了为瓷器耗尽一生心血的唐英,赏给奉宸苑卿衔以示奖励,并破例允许唐英教导其子保寅学习瓷务。唐英于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奏请辞职,七月二十九日去世。

叶氏《再续印人小传》称:“唐英,……工宋人山水人物,能画,诗有清思,两淮、九江。珠山昌水见之笔墨者为多。曾主官窑事,制器甚精,今称唐窑,当亲制书、画、诗,付窑陶成屏对,尤为奇绝。”唐英督陶访古探今,备诸巧妙,所出瓷器皆为“泥形土质都成金石之声,锦地花纹并带云霞之色,技艺之精湛独步”。《景德镇陶录》赞有:“所造具晶莹纯全。又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借。器皿则白壤,而埴体厚薄惟腻,广窑至此,集大成矣。为雍乾之际唐英陶珠山所烧造瓷器之概。”

《清史稿·唐英传》、《浮梁县志》也曾记载当时“唐窑”仿古器物自宋大观以来,历史诸官窑及哥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宜兴窑,甚至西洋、东洋诸器皆有仿制,且仿古彩今各类釉色达五十七种之多。乾隆八年(1743年), 唐英奉旨编纂《陶冶图说》,宫廷画家周鲲和丁观鹏等绘陶冶图20张,从采石制泥、淘炼泥土到束草装桶、祈神酬愿,整个制瓷的全部工序,全部用画稿呈现。图文并茂,被后世称为“集厂窑之大成”的陶冶图。其系统考察和研究了景德镇制瓷工艺,是了解研究景德镇清代瓷业生产状况的珍贵史料,清代《熙朝雅颂集》收集了唐英的23首诗;清人曾集其诗文为《陶人心语》。

唐英的人生价值与雍乾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前后在景德镇共达二十八年之久。他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地位几乎无人可与其相伯仲。唐英督陶烧造的瓷器,更是一座不朽的流动丰碑,流传于世,为人所珍爱。

唐窑所造器物品种丰富,依用途可分三类,一类是唐英督烧和监造精彩绝伦的御用上供器物。依据清宫档案的记录有镂空瓶、转颈瓶、转心瓶、甲子万年笔筒等,工艺精湛,为巧夺天工之作;一类为唐英自用或馈赠亲友之作。主要有青花、青花釉里红、色釉地加彩(墨彩)等,器物有文房用器和陈设器。一类为自己需用而烧制的敬奉庙宇之供器,以表虔诚之心。其中“唐英”铭款的青花五供器极为罕见珍贵,零散藏于国内外博物馆中,艺术品市场偶见。现阐述其艺术特色。

二、唐英款识青花五供器

唐窑铭“唐英”款识的敬奉庙宇之供器,为一类特殊器皿。目前发现其遗存数量较少,仅见青花、色釉品种,造型有灯座、供盘和五供器。铭有“唐英”铭款,制作时间分别在两个时段,雍正年间和乾隆年间。

(一)雍正时期:

雍正时期唐英敬奉的供器目前仅见有两件,有青花、色釉器物,烧造时间皆为雍正甲寅,即是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1.上海博物馆所藏雍正十二年唐英供奉青花缠枝莲纹灯座(图1-1-2),高10厘米、口径7.3厘米、底径11.6厘米。外底青花书:“雍正甲寅五月五日沈阳唐英敬制”楷款,供奉神祗未明。

图1-1 清雍正十二年 唐英供奉青花缠枝莲纹灯座 上海博物馆藏

2.上海天物馆藏有唐英制淡绿釉矾红描金彩供盘(图2-1-2),高:15.7厘米;口径:19.8厘米,口边书“普陀山圆通殿”,足边上金彩书:“雍正甲寅沈阳唐英敬制”。

图2-1 清雍正十二年 唐英制淡绿釉矾红描金彩供盘

表一:雍正时期唐窑供器统计表

(二)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唐英敬奉庙宇的供器目前仅有青花器物,有香炉、花觚、烛台五供器,五供是唐窑代表性的器物,有乾隆五年(1740年)和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的制品,传世品有15件。

(a)花觚

1.上海博物馆藏有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一对)(图3-1-2)

图3-1 清乾隆五年 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一对)上海博物馆藏

高:64.7厘米;口径:26.7厘米;底径:23.5厘米。

器身铭款:“养心殿总监造,钦命督理江西陶政兼管江南淮、宿、海三关,暨江西九江关湖口大孤塘等关税课,内务府庆丰司员外郎兼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五供全分虔献东直门外壩北长店村四道街东口天仙圣母殿前永远供奉。大清乾隆五年十月朔日。”

图1-2 底部

图2-2 局部

图3-2 铭款

图4-2 铭款

2.西藏博物馆藏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一对)(图4-1-2)

图4-1 清乾隆五年 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一对)西藏博物馆藏

高:64厘米,口径:27厘米,底径:24厘米。

器身铭款:“养心殿总监造,钦命督理江西陶政兼管江南淮、宿、海三关暨江西九江湖口大孤塘等关税课,内务府庆丰司员外郎兼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五供全分虔献。东直门外壩北长店村二道街东口观音大中殿前永远供奉。大清乾隆五年十月朔日。”

此对花觚原藏于西藏罗布林卡管理处,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意为“宝贝公园”,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七世达赖时期),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以后的历任达赖均在每年的藏历三月十八日从布达拉宫移居罗布林卡,至藏历九、十月之交返回布达拉宫。乾隆时期,清政府与西藏之间的来往频繁,达赖、班禅等西藏上层人士的觐见也有多次,赏赐中有瓷器等物。

3.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高:64.1厘米。

器身铭款:“养心殿总监造,钦命督理江西陶政兼管江南淮、宿、海三关,暨江西九江关湖口大孤塘等关税课,内务府庆丰司员外郎兼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五供全分虔献东直门外壩北长店村二道街西口地藏王菩萨殿前永远供奉。大清乾隆五年十月朔日。”

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330万港元成交。

4.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图5-1-2)

图5-1 清乾隆六年 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高:64.7厘米;口径:26.7厘米;底径:23.5厘米。

器身铭款:“养心殿总监造,钦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关,兼管江西九江关税务,内务府员外郎仍管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献东壩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乾隆六年春月谷旦。”

5.香港徐氏艺术馆旧藏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图6)

图6 清乾隆六年 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香港徐氏艺术馆藏

高:64厘米;口径:26.8厘米;底径:23.3厘米

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收藏,典藏号:2000.0083

器身铭款:“养心殿总监造,钦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关,兼管江西九江关税务,内务府员外郎仍管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献东壩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乾隆六年春月谷旦。”

6.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图7)

图7 清乾隆六年 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

器身铭款:“养心殿总监造,钦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关,兼管江西陶政九江关税务,内务府员外郎仍管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献东坝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乾隆六年春月谷旦。”

首现香港苏富比2007年春拍《花赏瑶华巴黎名藏中国艺术收藏》Lot508。2010年北京匡时秋季艺术品拍卖起拍价2200万,最终以6600万成交。

7.1996年6月北京翰海春拍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图8)

高:65厘米。

器身铭款:“大清乾隆六年春月,端阳节恭献,京都朝阳门外东岳大帝案前永远供奉,钦命陶榷使者沈阳唐英敬制。”

1996年6月北京翰海拍卖Lot0985,估价人民币120万元——180万元,最终以人民币308万元成交。

根据相关的资料可知,乾隆五年至乾隆八年,是唐英事业的波折期,期间为取悦乾隆,他努力创造、试验各种“新式玲珑巧工之器”。此类花觚正是这一时期的烧造,是唐窑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故后被冠以“唐英花觚”的名称,亦是中国陶瓷史上唯一以人名命名的瓷器品种,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备受世人珍爱。

(b)烛台

1.德国罗默和佩利措伊斯博物馆藏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烛台(一对)(图9)

图9 清乾隆五年 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烛台(一对)德国罗默和佩利措伊斯博物馆

高:68厘米。典藏号:V10.973、V10.974

器身铭款:“养心殿总监造,钦命督理江西陶政,兼管江南淮、宿、海三关,暨江西九江湖口大孤塘等关税课,内务府庆丰司员外郎兼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五供全行敬献。东直门外壩北长店村二道街东口观音大中殿前永远供奉。大清乾隆五年十月朔日”。

2.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藏

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烛台(一对)(图10-1-2)

图10-1 清乾隆六年 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烛台(一对)德国罗默和佩利措伊斯博物馆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高:67厘米。典藏号:FE.129-1975

图5-2 铭款

图8-1 清乾隆六年 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1996年北京翰海春拍

图8-2 铭款

器身铭款:“养心殿总监造,钦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关,兼管江西九江关税务,内务府员外郎仍管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献东壩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乾隆六年春月谷旦”。

烛台由三部分组成,造型以覆钵形底座,竖立一柱,柱分多节,鼓突和内收交替变化,上有一盘,中立烛插。装饰纹饰近二十层。足座上开光。

(c)香炉

1.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香炉(图11)残高:39厘米,口径:30厘米,腹径:45厘米。

器身铭款:“养心殿总监造,钦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关,兼管江西陶政,九江关税务,内务府员外郎仍管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献东霸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乾隆六年春月谷旦。”

2.1998年北京太平洋拍卖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香炉(图12)

图12 清乾隆十四年 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香炉1998年北京太平洋拍卖

图 13 明成祖永乐帝长陵五供

器身铭款:“乾隆十四年沈阳唐英敬制”。

表二:唐窑青花五供器遗存统计表

(三)乾隆唐窑青花五供器的特征:

除乾隆十四年炉供养地不详外,唐英在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六年(公元1741年)为北京几处佛、道寺庙敬献的数套五供瓷器。不论是纹饰、青花、铭文,装饰技法、制作工艺等方面都十分接近,显示出共同的时代风格,有的原为五供成套,可惜现已散失。因五供为佛前供器,原本烧造较少,唐窑之器珍贵,可见一斑。

图10-2 铭款

图11-1 清乾隆六年 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香炉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

图11-2 局部

表三:乾隆五年唐英青花五供著录表

表四:乾隆六年唐英青花五供著录表

表五:乾隆十四年唐英青花五供著录表

花觚是一种陈设用瓷,造型源于商周青铜器。瓷质花觚始于宋代,主要流行元明清三代。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之外,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其装饰题材多为人物故事、植物花卉或祥禽瑞兽等。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德化窑等均有生产。

烛台的使用早见于春秋时代,《楚辞》中引“室中之观多珍怪,兰高明烛华容备。”战国时已有各式精制的铜烛台,至三国、两晋时,青瓷烛台便已出现,造型颇多。三国时期有青瓷卧羊形烛台,西晋流行卧狮形烛台,隋唐时期烛台有白釉、三彩制品,宋代以后多见。明代烛台造型丰富,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窑烧制八角形烛台。正德青花烛台为一管状圆柱承以高盘,清代以后的烛台形制基本承袭此式。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烛台之制,宋时已有之,至明万历有云龙、人物、香草莲瓣诸花彩。清制形式不一。”

炉是焚香用具,焚香熏衣、辟邪去味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卫生习俗。最早的香炉是汉代的铜制博山炉,至六朝开始出现青瓷熏炉。鼎式炉为仿制商周青铜礼器鼎的造型,元代瓷质鼎式炉流行,有青花、青白瓷、青瓷等制品。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等均有生产。炉盘口,束颈,两侧饰冲天朝冠耳,腹部饱满,下承三蹄状足。乾隆六年唐英香炉口足部有残失,仍是一件“唐窑”精品。造型浑圆壮伟,端庄雄壮,体量巨大,气度非凡。乾隆十四年唐英香炉虽形制较小,青花发色和绘制不如乾隆六年唐英香炉,是目前唐窑青花五供烧造最晚的一件珍品,仍是研究唐英重要的实物资料。

乾隆五年、六年五供器造型在继承前朝基本形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与传统的器物有别,开拓了乾隆花觚的新式样,造型高大,器形挺拔,新颖别致。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釉光泽莹润,釉面匀净,略闪青白,光泽莹润。通体以青花描绘而成,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以雍正乾隆时期特有的仿永宣点染画法绘制而成,青花发色 “稳定、浑厚、沉着”,艳而不俗,层次宛然,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达到了很好的发色效果。装饰纹饰繁缛,花觚从上至下描绘十五层纹饰,烛台纹饰近二十层。残炉纹饰仅存有五层。五供通体纹饰以缠枝莲纹为主,辅以回纹蕉叶纹、莲瓣纹、仰莲纹、如意云头纹,口足呼应的连续回纹,规整的仰莲纹、饱满的如意云头纹、疏朗的缠枝莲纹等都成为后来乾隆青花瓷器装饰的典范。纹饰基本相同,只是局部略有差异。所饰莲花,莲花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花,是佛教圣洁、清净的象征,适合供奉佛教神祗。器所绘缠枝莲花纹,花朵饱满,枝叶繁密,具有典型的乾隆时期绘画风格。以团寿纹置于缠枝莲花之花心的纹饰组合始见于雍正御窑瓷器,乾隆早期仍有使用,其为雍乾之际莲花纹特有的形制。团寿莲花纹的绘画特征上,多为十三瓣,而香港苏富比2007年春拍拍卖的花觚则为十五瓣,笔法如出一人之手。所饰铭款乾隆五年为九行铭文,乾隆六年则为七行铭文。书写长篇铭文,笔画圆润潇洒,具有深醇的书法功力,显现着乾隆时期的馆阁体书风。北京翰海的乾隆六年花觚纹饰缠枝莲花的形制、铭款写法格式与其他花觚不同,别具一格。

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唐窑五供器目前仅存世上述寥寥数件。五供器以其独特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和及其难得的史料,堪称中国瓷器烧造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三、五供器的发展演变

五供指陈设在佛龛或灵台前供奉、祭祀用的五件器物,由一个香炉、一对花瓶、一对烛台组成。也称五献、五种献祭品,又称五具足。五供供烧香、明灯及献花之用,“五献皆圆满,奉上众真前,志在求忏悔,亡者早生天。”

供品——本指供设酒食的器具,也称“供具”。《史记·封禅书》记有:“设供具以礼神君。”供器,体现着朝廷对天地神灵、圣贤先祖的敬畏与膜拜,被赋予尊崇与神圣的地位。天地神灵及先祖等祭祀场所中均予以供设。五供一般陈设是香炉居中,瓶和烛台在两侧依次排列。嘉庆二十三年佚名刻《钦定大清会典图》之太岁殿祈祀陈设,卷十三礼制:五供排列:瓶、烛、炉、烛、瓶(鼎豆壶)。卷十七之文昌庙陈设同上。若低一级之三供则为烛、炉、烛,如先医庙等。形制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大小均有。其质地有金、银、铜、铁、锡、珐琅、石、陶瓷等之分。五供器,清代乾隆、道光朝较为流行。

石质五供多现于皇家陵园,陵园内石五供始于何时,尚有待考证。依现有资料研究,到明代永乐时期内府供器的组合已确立为“五供”之制,明代成祖永乐帝的长陵,明楼前设置石五供一套(图13)。明代“五供”所指为一炉、二烛台、二供瓶,其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佛道两家在内的所有天地神灵及先祖等祭祀场所中均予以供设。清陵沿袭明制,清代陵墓,只有皇帝陵和皇后陵内才设石五供,妃园寝、皇太子园寝、亲王园寝、公主园寝内不设石五供。石五供是辨等级、明贵贱的一个标志。所置石五供,位于二柱门以北的正中神道上。一般的五供具有实用价值:香炉内可以插香焚烧,烛台上的蜡能够点燃照明,瓶内可以插花。陵寝的石五供却没有这些功能,因为炉顶、蜡烛、瓶内的灵芝都是石刻的。陵寝的石五供纯属一种象征性的礼制建筑。用来烘托陵园气氛,象征着皇陵香火永旺,神火不灭,仙花常开。长眠于地宫里的帝后们享受后代子孙的供养,也是象征后人对祖先的尊敬之意。

明陵石五供的香炉、花瓶和烛台矮小敦实,腹部大而下垂。清陵共有18座,自康熙帝的景陵开始,五供器型渐趋挺拔(图14)。五供排列次序的演变,从努尔哈赤的福陵到嘉庆帝的昌陵,这10座帝后陵的石五供均是烛台排在最外侧;从道光帝的慕陵到最后的清光绪帝崇陵,后8陵则是花瓶排在最外侧。

图14 清东陵乾隆帝孝陵五供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材料来看,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唐代越窑秘色瓷器可视为瓷器作为供器的最早先例;1969年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北宋地宫和定州净众院北宋地宫的发掘中,出土了供奉佛寺的大量精美定窑瓷器。唐宋时期的瓷供器主要是碗、盘、瓶等器皿,没有固定的组合形式。到了元代,出现了香炉和花瓶的搭配组合,以瓷质香炉、花瓶等器物供奉于庙宇祠堂的神祗。原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一对元代至正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即是此类庙堂供器的最早代表之一。此瓶原供奉在北京智化寺,器颈部青花书62字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题记中的元代正至十一年是公元1315年。喜舍香炉花瓶一副作为神前供器,此式样的花瓶仅是与香炉配套使用。原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一件高72.2厘米的龙泉窑青瓷花觚,其口部刻有“张进成烧造大花瓶一双舍入觉林院大法堂佛前永充供养祈福保安家门吉庆者泰定四年(1327年)”供器是一双花瓶。泉州市鲤城区江南镇元至正二年(1342年)墓葬出土一套青白釉瓷三供,是元代瓷制三供器的珍贵实物。在元明版画插图中有不少表现三供器陈放的实景图画。由花瓶、香炉、烛台三种器皿组成的供器,称为“三足具”,是佛教供器中最基本的组合形式。上海博物馆藏一件元代釉里红“彭祖烧香”图玉壶春瓶(图15),瓶身四个菱形开光内绘相连贯的故事画,老者们或策杖而立,或跽坐而参拜,几案上仅置一鼎式香炉,旁题有“彭祖烧香”四字。

图15 元 釉里红彭祖烧香图玉壶春瓶上海博物馆藏

图19-2 铭款

明代瓷质五供器何时开始烧制,目前还不清楚。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有嘉靖霁蓝釉地涩胎金彩云龙纹五供(图16),为所见最早的明代一套完整五供器物,一个鼎式炉、二个烛台、二个供瓶,十分罕见。明神宗定陵曾出土过一套黄釉琉璃五供器。依考古类型学研究,与此嘉靖五供相关联的器物明初已现。

图16 明嘉靖 霁蓝釉地涩胎金彩云龙纹五供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鼎式炉,朝天耳、鼓腹、三足鼎立。明初已出现,国家博物馆收藏有洪武青花龙凤纹三足鼎式炉,台北故宫博物院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纹三足鼎式炉(图17);广东省博物馆藏明洪武青花云龙纹鼎式炉,形制较大,气势恢宏。洪武之后,此形制被永乐宣德朝所继承,品种有青花和釉里红的。故宫博物院所藏镇馆之宝——宣德海水江崖纹鼎式炉,纹饰精美。景德镇御窑遗址也出土有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鼎式炉可与传世品相互印证。均为明初烧造的瓷质礼器。嘉靖所烧的五供鼎式炉尺寸较小,造型与上述洪武永宣器一致,反映出御窑烧造的延续性和一致性。

图17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三足鼎式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洪武和永乐时期内府继续在景德镇烧造供瓶,上海博物馆(图18)和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均藏有明洪武永乐釉里红云龙纹环耳瓶,形制纹样一样。1983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永乐地层出土甜白釉铺首衔环耳供瓶。嘉靖所烧的五供供瓶也与洪武器形制相近。永乐皇帝的长陵明楼前设置石五供一套,当中一对铺首衔环的花瓶,形制与嘉靖瓷五供供瓶相似,展现出其内在的渊源与传承。

图18 明洪武永乐 釉里红云龙纹环耳瓶 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藏明天启元年(1621年)青花团龙纹烛台(图19-1-2)铭有“御前案前香炉花瓶烛台壹副供奉祈保,早赐男孙,阖家清吉,人眷早安,寿命延长,万事如意,福有攸同”。2010年嘉德四季拍卖第二十二期第3688号拍品乾隆三十六年江西九江都阃(镇守城门之官)邓盛德为宗室祠堂祭祀而烧制的鼎式炉(图20-1-2),颈部写有长篇铭文:“大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岁仲春之吉,十二世嗣孙己未武进士任江西九江都阊邓盛德……发心制造香炉花瓶五件。”两件器物铭款中指出“壹副”或“五件”的组合,供奉于庙宇祠堂,表明这个时期五供的组合流行。清代乾隆时期烧制的五供器最盛,有青花、粉彩、红彩器等,装饰云龙纹或缠枝莲花托八宝图案。嘉庆道光时期也有烧制。以乾隆制品最佳。山东泰山岱庙保存有一套乾隆皇帝所赐的粉彩五供器。明清时期烧造成套瓷质五供。传世品多有传失,成套少见。

图19-1 明天启元年 青花团龙纹烛台上海博物馆藏

图20-1 清乾隆三十六年 青花缠枝莲纹鼎式炉2010年嘉德四季拍卖

瓷质五供与其他材质的供器一样,皇室供器,体现着朝廷对天地神灵、圣贤先祖的敬畏与膜拜,被赋予尊崇与神圣的地位。而民间由宗教信徒购买,用以施舍供养于寺庙或道观,寄望通过施舍供器的方式以得到家宅平安、健康长寿等。

四、唐窑青花五供器所供奉寺庙和神祗

唐英在雍正十二年烧造的色釉供盘供奉于普陀山圆通殿。普陀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佛教圣地,是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观音道场,大圆通殿是普陀山普济禅寺的主殿,即观音菩萨正殿,观音菩萨能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深受世人膜拜。

唐英在乾隆五年、六年烧造的青花五供器供奉的寺庙主要分布在京城的东面,供奉地点在朝阳门外东岳庙东岳大帝、东坝娘娘庙天仙圣母、坝北长店村地藏菩萨、观音大士,均位于今朝阳区一带。

史书上记载,明清两代北京寺庙众多,城内庙宇多为香火之地,城外庙宇多为游春、庙市的场所,而上述庙宇因供奉地点和神祗明确而受关注。

(一)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141号,始建于元代延佑六年(1319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为道教正一道支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香火旺盛,近代渐衰。东岳庙主祀泰山东岳大帝,东岳大帝又称东岳泰山之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由于它祭祀的是掌管人间一切贵贱、生死、祸福的东岳泰山神天齐仁圣大帝,所以在上层和民间依然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因东岳庙位于齐化门外,是大都通往漕运门户通州的要道,因此商贾云集,更是促进了香火的兴旺。为北方历史上最早、最大规模的庙会。

(二)东坝天仙宫

图20-2 颈部铭文

图21-2 款识

图21-3 颈部铭文

图21-4 颈部铭文

东坝距朝阳门十余公里,堪称古都北京东郊的“门槛”,历来被人视为京东重镇。天仙圣母即泰山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传说为东岳大帝之女。清张尔吱《篙庵闲话》谓 :“元君者,……,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称“泰山娘娘”。道教素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故泰山碧霞祠香火极旺。天仙圣母为道教神灵之一,明清以降,北方地区对此尤为崇拜。故旧时妇女对其信仰特别虔诚,出现“倾城妇女往乞灵祐”之盛况。碧霞元君作为明清时期香火最盛、神力最著的道教女神,娘娘庙,旧时在京郊数不胜数,比较重要的是北京城郊共有“五顶”,据民俗学家白鹤群考证,东坝娘娘庙即北京有名的“五顶”之一的“东顶”。五顶娘娘庙各有特色,东顶为庙市,是民间物资交流的场所。

(三)长店村

长店村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北部。据《通州志》卷一载:“长店旧志云在州(通州)北安德乡(东坝)有通衢曰长店。”因此处为通衢大路,商贾行旅络绎不绝,是来往客商歇脚住店之地,故名。

观音大士,又称为“观音菩萨”,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这句古今流传的俗语,说明了中国民众崇敬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盛况。印度的菩萨和中国民众结缘最深的,莫过于观音,中国民众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佛教神祇之上。

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能为一切众生所依止,能治一切众生身心重病,能生长众生善根,能负荷加持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毕竟离苦得乐,出离生死,疾证菩提,因名地藏。

表六:乾隆时期唐窑青花五供供奉地点和神衹

五、唐窑烧造青花五供器的原因

唐英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烧造供器敬献的原因与妻妾子嗣有关,其敬献目的是为妻妾祈福增寿,祈求子嗣仕途远大,保佑全家平安幸福。

唐英一生婚姻不幸,二十九岁时原配夫人赵氏早逝,续娶马氏相守十八年之后又于雍正八年病故。雍正五年,唐英纳张可姬为妾。可姬为通州人,生于康熙五十年前后,于雍正十一年底怀孕,雍正十二年七月二十日:唐英妾张氏产子于珠山,命名珠山。七月二十五日:唐英妾张氏可姬殁,年二十有三,后来遗子亦夭折,令唐英遗憾至深,唐英故作《可姬小传》以抒哀思。雍正十二年五月五日,恰时唐英生日之时,又逢可姬怀孕之事,故此唐英烧造色釉供盘献于圆通殿之上以为爱妾可姬祈福。

1995年7月,北京市东城区永安医药公司在北京朝阳区金盏乡长店村修建厂房时发现一件青花缠枝莲托寿字纹四系罐(图21-1-2-3-4),该器收藏于北京东城区文物管理处。高31厘米、口径21.5厘米、底径21厘米。颈部竖排环书“曩谟阿弥多婆夜,他伽哆夜,地夜他,弥唎都婆毘,弥唎哆,耽婆毘,阿弥唎哆,迦兰帝,弥唎哆,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隶娑婆诃。雍正十二年孟冬月吉旦立”。底书“可姬埋玉”双行四字双圈楷书款。“可姬埋玉”其作为可姬骨灰罐之用途,罐颈部文字为《往生净土神咒》,为超度逝者而书。该雍正十二年罐所绘青花、纹饰与乾隆五年、六年的五供相似,艺术风格相同。其烧造时间也与张可姬亡故时间相近,是唐英为爱妾而烧造的。

图21-1 唐窑青花缠枝莲托寿字纹四系罐1995年北京朝阳区金盏乡长店村出土

乾隆五年十月续妻受孕,六十岁的唐英既惊又喜,前有可姬不幸之鉴,唐英对天仙圣母的信仰更为虔诚,遂有五年十月朔日敬献多套供器之举,祈求各位神灵保佑。而乾隆六年三月之后惟恐前次贡献不足昭显其虔诚之心,再度烧制青花五供敬献京城东坝天仙圣母案前供奉,此举昭示其祈保母子平安之意尤为明确。乾隆六年八月十八日三子万宝在九江顺利诞下,母子平安。唐英作诗一首《庚申中秋后三日,三子生于江州使署,赋以识之》,诗中“人间六十客添丁”之句难掩晚年得子之喜悦。唐英唯有求助神灵,所供奉的神祗有天仙圣母、地藏菩萨、东岳大帝、观音大士四位,其中供奉天仙圣母的次数最多。唐英所著《陶人心语续选》记有:“庚申中秋后三日,三子生于江州使署,赋以识之。”乾隆五年,唐英在五十九岁时,老年得子。添丁进口,多子多福,子孙繁昌,家庭人丁兴旺是大喜之事。妻妾怀孕时间相当,为妻妾祈福增寿,保佑母子平安。

乾隆六年,时逢唐英六十岁寿辰。其次子寅保榜发科中,“辛酉榜发时,正奉使浔阳。闻寅儿获隽漫成二首示勉。”唐英在花甲之年喜得贵子后,又逢次子“榜发科中”,在封建社会里“父以子荣”,其子榜发科中是光宗耀祖之事,仕途有望之时。唐英在其人生道路上经历过无数坎坷磨难,唯有求助神灵。乾隆五年至乾隆八年,是唐英事业的波折期,期间为取悦乾隆皇帝,他努力创造、试验各种“新式玲珑巧工之器”。以上诸原因,唐英于乾隆五年和六年精心制作五供分献各处庙宇,其目的是祈求神祗,保佑全家安康幸福,期望自己事业平稳发达,同时也祈盼其次子仕途远大。

唐英在雍正乾隆年间烧造的供器本身形制前后差别甚大,乾隆五年和六年的五供比雍正十二年所造供器尺幅较大,气势更为恢宏,如此显著变化足以向神灵表明唐英的无比虔诚,上天垂怜,神仙显灵。寄托着唐英心灵深处最朴素的祈福愿望,反映了一代督陶官对妻妾和子嗣的款款真情,挚诚而可贵。

表七:唐英烧造五供相关的事件

唐英“佛前五供”器,品质超群,毫不逊色于御窑瓷器。造型庄重古穆,青花色泽纯正雅丽,工整的图案、清新的画意与秀美的造型相互结合,达到了艺术上的完美与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既有供奉者的姓名和烧造目的,又有具体的制作年代,十分罕见珍贵。是研究乾隆早期青花工艺及断代的标准器,也是认识和了解当时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1] (民国)赵尔巽等纂,《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2] (清)汪启淑,叶铭撰 ,《再续印人小传》,西泠印社,1910年。

[3] (清)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1891年。

[4] (民国)赵尔巽等纂,《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5] (清)程廷济修,乾隆四十八年本《浮梁县志》,江西省图书馆重刻,1960年。

[6] (清)唐英著,《陶冶图说》,中国书店,1993年。

[7](清)唐英著,张发颖,刁云展整理,《唐英集》,辽沈书社,1991年。

[8] (清)铁保辑,《熙朝雅颂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

[9] (清)唐英著,《陶人心语》,影印本,学苑出版社,2008年。

[10] (战国)屈原著,《楚辞》,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

[11] (民国)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黄山书社,1992年。

[12] (汉)司马迁撰 ,《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13] (清)光绪敕纂,《钦定大清会典图》,清光绪二十五年重修本。

[14] 张尔歧撰,顾炎武著,《篙庵闲话》,商务印书馆,1931年。

[15] (明)林云程修,《通州志》,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

[16] (清)唐英著,《陶人心语·可姬小传》。

[17] (清)唐英著,《陶人心语》,学苑出版社,2008年。

[18] (清)唐英著,《陶人心语续选》,古柏堂。

猜你喜欢

烛台青花乾隆
惊艳世界的“青花”神采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青花·木 产品设计
水晶烛台
另一个烛台
上帝的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