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振兴中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临沧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为例

2022-08-16董琴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临沧文物保护文物

董琴映

(临沧市文物管理所,云南 临沧 677000)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继新农村建设战略后着眼于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着眼于解决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具体的建设目标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乡风文明”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五个主要内容之一的“文化振兴”。在文化振兴过程中,突破以往固有的认知体系,因地制宜但又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文物建筑、乡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助推乡村振兴,建设我们美好家园。

1 临沧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综述

1.1 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现状

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是中国西南边陲待开发的一块宝地。临沧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居住着23个民族,其中世居的少数民族有彝、佤、傣、拉祜、布朗等11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6%。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第三次全国文物(不可移动)普查完成了83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复查,共发现新文物500多个点。目前临沧市境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项;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8项;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72项。最后登录不可移动文物571处,其中新发现472处,复查99处。古遗址122处,占总数的22%;墓葬49处,占总数的9%;古建筑153处,占总数的27%;石窟寺及石刻35处,占总数的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5处,占总数的36%;其他7处,占总数的1%。

1.2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分析

全市登录的571处不可移动文物中,278处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93处登记为公布文物点。在571处登录文物点中,古遗址、石窟寺及石刻、古墓葬共206处,占总数的36%;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358处,占总数的63%,其他类占比1%。

在登录的571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古遗址、石窟寺及石刻、古墓葬等占比36%的文物点,基本不需要日常维护或者维修维护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物力财力;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占比63%的文物点,日常维护和保护性修缮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临沧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情况不容乐观。第一,保护机构设置不健全。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凤庆县文物管理所、临翔区文物管理所、永德县文物管理所4个单位人员配置较为合理,能够正常运转。其他县(区)虽设置保护机构,但没有配置专业人员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第二,文物保护工作从业人员较少。截至目前,全市七县一区文物从业人员共34人,而在这些从业人员中绝大部分是从其他行业转岗而来,没有文物专业技术职称,有些县区甚至是公务员在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而且不能相对固定。第三,在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日常维护和保护性修缮方面,在占比63%的文物点中,目前能够得到保护维修的仅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比不到1%,因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维修经费可以向省级财政和国家财政申请,并能够得到落实。而临沧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困难,市县(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经费根本无法落实,登记未公布文物点的日常维护、维修更是难上加难。第四,从业人员偏少,业务水平偏低,加上经费紧张,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全市571处文物点的日常巡查管护难以落实,地处偏僻的文物点,一年也到不了一次。第五,缺乏专业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团队。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仍然没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的团队和个人。所有文物保护工程,必须依赖其他州市或省外的技术力量,增加了文物保护工程各种资金成本。

2 乡村文化振兴中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损坏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不可移动文物往往是一个地方的地标,是一个地方文明发展的实物载体。例如:沧源广允缅寺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是具有很高历史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也是边疆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物证;沧源勐卡乡土建筑群为典型的傣族杆栏式建筑;翁丁乡土建筑群为典型的佤族原始村落,被称为最后的佤族原始部落;凤庆古墨水磨坊群(图1)是农耕文明重要实物载体;鲁史古镇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是研究茶马古道重要的实物依据;安石茶叶初制所旧址和凤庆茶厂旧址(图2)是重要的近现代工业遗产。

图1 古墨水磨坊群远景

图2 凤庆茶厂老厂区

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做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助推乡村文明建设,构筑美丽家园。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思考,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市、县(区)两级应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建设,特别是县(区)一级,文物主管部门应积极主动向政府部门陈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争取成立机构,增加人员编制,每个县(区)文物管理所应该设置3~5名专业人员编制,并配备车辆等必要的设施设备,以加强对辖区内文物点巡视巡查,保证文物安全。对原有在职人员采取多渠道多方式业务培训,提升现有在职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对新招考招聘人员,必须在专业上加以限制,尽量要求历史、文物博物等专业的毕业生,特殊专业岗位可以采取校园招聘等方式进行。

2.2 专业文物保护工程团队建设

鼓励企业、个人参加省级以上机构组织的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质,争取建设一支比较专业的本土文物保护工程团队,就近解决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问题,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经费。发现问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人才、技术方面的支持。

2.3 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

临沧省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较少,保护维修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云南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的相关规定,制定科学的保护维修方案,积极向省级和国家申请经费,通过正规招投标,由有资质的专业团队实施保护维修工程。

对省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落架大修、整体搬迁、消防等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必须根据《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通过正常程序,由专业的团队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日常维护和有效利用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任重而道远。

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的“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拯救老屋行动”“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要求,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

①整合“乡村振兴”各个渠道的资金,做好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维护。例如:鲁史古镇建筑的日常维修维护,由当地工匠使用传统工艺做一些修补、捡漏、除草等;古墨水磨坊群的建筑形式是就地取材土生土长的本土建筑,对河道、水磨坊、碾坊、榨油坊的日常维护,没有必要由有资质单位和个人进行施工,当地管理人员随手就可以完成;同理翁丁佤族乡土建筑群的日常维护也是一样,既可以省去繁杂的报批程序,不会因为等待批复而耽误最佳维护时间,同时,也可以增加当地工匠的一些经济收入。

②结合“人才振兴”“拯救老屋行动”,有效利用文物,让文物“活起来”。随着乡村旅游业发展,在鲁史古镇、翁丁佤族乡土建筑群、勐卡傣族乡土建筑群、鲁史塘房等景区,组织当地群众开办农家乐等特色餐饮服务,当地政府、文化、物价等部门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决不能有坑人宰客的情况发生。让文物“活起来”,古墨水磨坊房群是传统农耕文明的实物载体,可以让部分水磨、碾子(图3)、油坊、水碓运行起来,供游客参观,让游客了解传统大米、面粉、植物油的加工方法和流程,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农耕文化。始创于1939年的滇红闻名世界,滇红茶曾经作为国礼送给英国女王。凤庆茶厂老厂区作为重要工业遗产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新建新厂区而停止使用,但原有设施设备均可以运行(图4)。笔者认为,从每年的生产份额中分一部分出来,在老厂区进行加工,让设备动起来,并恢复历史以来的品牌和包装,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了解滇红制作技艺和滇红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让游客参与进来实现互动,现场制作红茶,购买收藏亲手制作的产品,把凤庆茶厂老厂区办成“活”的茶叶博物馆。

图3 碾子

图4 制茶设备

③加大对文物保护单位的深层开发,培养一批心灵手巧的技术人才,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在古墨可以利用当地盛产的青石板、龙竹等资源,把水磨、碾子、油坊、水碓等按比例缩小,生产旅游产品,做到精致便携,集装饰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翁丁可以利用当地竹、木、草等材料把佤族传统的“鸡罩笼”民居做成用于装饰和观赏的模型;勐卡可以生产傣族传统“干栏式”建筑模型;广允缅寺的壁画是典型的南传上座部佛教装饰壁画,可以采用临摹、摄影等方式,把精美的壁画复制下来,做成精致画册出售,客人可以留作永久的纪念。

加强对农副产品、土特产附加值的挖掘和开发,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鲁史、翁丁、勐卡、塘房、古墨等既是文物保护单位,又是旅游景区,政府、文物主管部门、旅游部门,应该多渠道全方位引导当地居民对农副产品、土特产附加值深层挖掘。鲁史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中国四百名镇之一,当地的毛豆腐、酱油、火腿、泡肝等土特产闻名全省乃至全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改变以往的传统做法,改大包装为小包装,便于携带和保存;改变原来生食为熟食,便于游客食用;改原来粗包装为精包装,可以把茶马古道路线图及古建上的彩绘、书法作品等印制、绘制在用于包装的纸、布、木片、竹片等材料上面,让产品外观更加精致美观,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塘房海拔较高气候较冷,出产的花椒品质上乘,产量可观,可以改变一直以来出售原材料的粗放模式,加工制作成花椒油、花椒粉等精细产品,分小包装,可以大幅提高附加值。古墨是国家命名的避暑小镇之一,是夏季避暑纳凉的理想去处,游客流连于清可见底的情人河边,掬一捧清凉的溪水,擦一擦脸上的汗水,看着四周碧绿的青山,身心得到无限放松,也可以适时参与到传统大米、面粉、植物油的加工过程中,体验一番“衣食住行”中“食”的来之不易,更可以把原生态的大米、面粉、植物油采购回家,闻一闻来自大自然的气息,尝一尝纯天然的味道。

2.4 市级、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未公布文物点的保护利用

由于属于临沧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县(区)两级财政十分困难,市级、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经费难以得到落实,登记未公布文物点的日常巡查巡视、保护维修的经费就无从着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方面。文物保护维修属于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保护利用市级、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未公布文物点,可以突出每一个县(区)、乡镇、村落独具特色的亮点。

首先,市、县(区)两级政府应切实加强对市级、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登记为公布文物点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机构,保证经费投入和人员配置;文物主管部门和文物管理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结合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的不同地域、民族、气候等特征,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适合于临沧的文物保护之路。

其次,结合人才振兴,培养县(区)、乡(镇)、村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积极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文物是每一个地域文明发展的见证和实物依据,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再次,结合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有效实现部分经费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即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方面的资金,可以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抽出少量资金,用于本区域市级、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未公布文物点的日常维护、维修,既保护好文物也突出本区域的地域特色。

最后,因地制宜,做好市级、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未公布文物点的保护利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成为一大亮点,“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在市级、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未公布文物点的保护利用过程中,应该不拘泥于政策的局限,因时因地制宜把市级、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未公布文物点的保护利用工作做好。例如:凤庆古墨水磨坊群虽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所有的建筑材料均为就地取材的天然材料,建筑工艺也是本土传统工艺,在日常维护维修过程中,可以就近聘请当地工匠完成,省去繁杂申请报批程序;翁丁乡土建筑群和勐卡乡土建筑群,相距不过3千米,一个是典型的佤族原始部落,一个是典型的傣族传统建筑群,建筑材料和工艺都是传统做法,通过逐级申报层层报批,肯定耽误文物保护维修的最佳时机。

3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有效利用产业、人才、生态、组织资源优势,做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凸显地域特色,为临沧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临沧文物保护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文物失窃
临沧市:建设红茶之都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