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养殖场猪伪狂犬病防治措施

2022-08-15刘贵莲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灭鼠狂犬病种猪

刘贵莲

(泌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河南 驻马店 463700)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感染疾病,在全球各地养殖场中十分常见。受到感染的猪普遍呈发热、奇痒、脑脊髓炎症等症状,仔猪症状表现尤其明显,仔猪致死率可达100%。随着规模化养殖场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上的进一步发展,对伪狂犬病的防治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但仍有较多中小规模养殖场因为缺乏对伪狂犬病防治工作的重视意识等诸多原因,导致猪伪狂犬病发生率居高不下,对养猪业经济效益产生明显的损失。因此加强规模养殖场猪伪狂犬病防治工作尤为关键,是促进养猪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1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1.1 传染源

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自然宿主,主要传染源为隐性感染伪狂犬病毒的猪以及体内带病毒的鼠。猪在感染该病毒后通常具有较长的带毒排毒期,猪的口部、鼻部、尿道、生殖道均有可能带有病毒,形成传染链,其排毒时间通常1 年以上,对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

1.2 传染途径

伪狂犬病毒的传染途径比较多,可以经消化道、呼吸道黏膜,甚至损伤的皮肤传播。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性传播,即便没有经过直接性接触,也可能因接触带毒猪的排泄物而产生传播和感染。该病毒在空气中具有极强的传播力,可以在数公里以内进行传播,在低温潮湿环境下病毒传播力更强。妊娠期母猪被伪狂犬病毒感染后,很有可能会从胎盘传播至胎儿,导致新生仔猪感染,发病率和致死率可达100%。

1.3 传染特征

猪伪狂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限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给规模养殖场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该病在寒冷潮湿的春冬尤为常见,传播分为散发性传播与地方流行性传播。

2 发病原因分析

2.1 免疫程序不合理

尽管在部分养殖场中已经实现了养猪规模化程序,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养殖场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实际养殖效益普遍不高,在免疫程序方面更存在许多不合理。就生猪养殖阶段而言,在注射疫苗过程中未能及时测定免疫抗体滴度高低状况,直接免疫注射极有可能因为仔猪母源抗体较高而引发疫苗病毒,产生猪伪狂犬病,对养殖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2 疫苗注射不规范

在发病养殖场中发现,出现猪伪狂犬病的主要原因在于疫苗注射不规范、不合理。如养殖人员缺乏对疫苗注射的重要性认识,防疫人员未能够掌握疫苗注射常识,在注射疫苗前并没有认真阅读疫苗注射说明。较多养殖场注射疫苗过程中均利用生理盐水稀释再注射,显著降低了疫苗的使用效果,无法发挥疫苗正常的防治效果[2]。

2.3 引种养殖不严格

随着养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引种数量越来越多,对养殖场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养殖场为了适应市场猪肉需求状况,在引种养殖过程中未能设立严格的引种标准,甚至部分养殖场在引种养殖中为了扩大引种数量而降低引种标准,时常从集市、个体养殖户中购买仔猪以达到补栏的目的,虽然可以有效提升猪存栏数量,但很容易将未经过严格检疫的猪带入养殖场,导致部分携带病毒的猪有机会进入规模化养殖场,从而形成大面积传染现象。

2.4 抗生素滥用现象明显

抗生素的出现是医疗领域的一大奇迹,在畜牧养殖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价值。随着医疗领域的发展,抗生素种类越来越多,在规模化养殖场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在饲料及疾病治疗中添加了一定的抗生素,一方面是预防各类疾病,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生猪生长速度以促进经济效益增长。尽管抗生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但对较多疾病的疫苗使用效果产生严重的抑制性,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下,猪伪狂犬病的病发率也愈渐高涨。

3 防治措施

3.1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猪伪狂犬疫苗分为3 种,即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以及基因缺失苗,这三类疫苗各自具有不同的免疫特征。灭活疫苗具有较高的接种安全性,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向外排毒,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毒力返强现象,对隐性感染率的降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另外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提升母猪特异性抗体水平中体现出了较为优异的疫苗接种效果,母猪接种灭活疫苗后,可以保障所产仔猪具有相应强度的母源抗体,这种母源抗体可以对猪伪狂犬病形成良好的抵御效果。灭活疫苗具有一定的缺陷,如免疫效果相对较弱,需要多次接种以提高免疫作用,疫苗作用时间比较短暂,接种成本比较高,导致灭活疫苗并不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场中。相反,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实际免疫药力作用时间也比较长,但该疫苗在生物安全性上比较差,极易产生毒力返强现象,尤其在野毒抗体检测过程中,存在难以区分野毒感染的问题,因此该疫苗的规模化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基因缺失苗集成了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优势,有效弥补了这2 类疫苗的缺陷,在检测标记蛋白抗体的过程中科学区分野毒感染株以及疫苗免疫株,在规模化养殖场中应用较为广泛[3]。

免疫程序制定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新生仔猪的疫苗接种为例,一般选择出生后3 日龄阶段接种,可以采取喷雾法、滴鼻法接种基因缺失苗(0.5 头份),而在30 日龄后采取肌注法接种gE基因缺失疫苗(1 头份),最后在70 日龄阶段同样利用肌注法接种gE基因缺失疫苗(1 头份)即可。母猪的免疫接种一般需要在配种前接种基因缺失疫苗,繁殖母猪则可以借助跟胎免疫接种的方式接种疫苗。一般可以在产前1 个月、配种后3 个月接种基因缺失疫苗。如养殖场疫情相对严重,每年需要接种3~4次基因缺失疫苗。

3.2 规范种猪引进过程

种猪引进的不规范、不严格问题是引起猪伪狂犬病的重要原因,也是常见疾病传播途径,为了能够最大化减少从种猪引进过程中形成猪伪狂犬病病毒传播链,必须要规范引进种猪过程。要联系专业养殖场,保证仔猪引进质量,务必要做到所引进的种猪符合阴性猪场引进要求,同时在引进种猪过程中还要加强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能严格执行检疫工作的正常流程。在40~60 d 针对所引进的种猪开展采血检验工作,在确保隔离期间无异常表现或隐性疾病存在的情况下再进行混合养殖,尽可能减少从种猪引进中产生病毒传播现象。规模化养殖场需要尽可能地实行自养自繁计划,严格杜绝从其他养猪场中盲目引进种猪。如果需要引进种猪,必须要对所引进的养殖场做好详细调查工作,了解该养殖场是否存在生猪感染伪狂犬病的现象,对所引进的种猪加强检疫工作。

3.3 加强消毒灭鼠工作

消毒灭鼠工作对预防猪伪狂犬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养殖场必须重视消毒灭鼠工作的积极作用,全方位加强养殖场内的消毒灭鼠工作。首先要从制度管理方面出发,建立严格的养殖场消毒工作制度,确保定期消毒工作的顺利落实,在消毒检测过程中如存在任何阳性个体或感染疾病,必须尽快采取针对性隔离的方式,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扑杀的方式及时隔绝病毒。在猪舍、栏圈等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全面提高清洁质量,选择日光充足的天气开展消毒工作,规范执行灭鼠措施。做好对规模猪场的隔离消毒处理工作,一旦出现临床症状,需要及时隔离。由于该病的病发率相对较高,对已经感染伪狂犬病的仔猪需要及时淘汰或无害处理。即便是对伪狂犬病具有较强耐受能力的成年猪、种猪,也需要做好必要的定期血清检查工作,一旦发现携带病毒,需要做好相应的无害处理。

3.4 实行单一化饲养模式

由于伪狂犬病属于多种动物均可感染的急性传染疾病,因此养殖场必须要严格杜绝多类动物混养的现象。坚决执行单一化饲养模式,禁止混养。建立严格的进出管理制度,对养殖场实行封闭式管理,除工作人员以外禁止场外人员随意进入养殖场,如确需外来人员进入,必须要做好必要的消毒清洁工作。在猪群饲养过程中,尽快开展早期断奶、全进全出的饲养流程,做好定期防疫检测工作,及时检测出阳性猪,做好相应阳性猪的控制隔离与治疗工作。还要对其他阴性猪群开展紧急免疫接种工作,全方位减少病毒感染机会。对于易感染猪群需要加强免疫保护工作,及时淘汰阳性猪以全面净化养殖场[4]。

4 小结

加强规模养殖场的猪伪狂犬病综合防治工作尤为关键,是降低养殖场经济损失的必要手段。养殖场必须要意识到猪伪狂犬病的感染危害与严重性后果,从疫苗接种程序、种猪引进、消毒灭鼠工作以及饲养模式全面提高对该病的预防工作,以保障减少猪伪狂犬病的产生,为促进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增长创造重要的基础条件。

猜你喜欢

灭鼠狂犬病种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TBS围栏灭鼠技术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打败狂犬病
灭鼠记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藏犬狂犬病的防治体会
灭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