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下猪生产学教学实践改革初探

2022-08-15谭占坤叶幼荣徐业芬强巴央宗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模块化猪瘟猪场

商 鹏,张 健,谭占坤,叶幼荣,徐业芬,强巴央宗

(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的野猪和家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征[1]。2018 年8 月非 洲猪 瘟传 入中 国辽 宁,2019 年4 月 西藏、海南等地区相应出现确诊病例,随后非洲猪瘟疫情扩散至全国[2]。由于非洲猪瘟在中国初次暴发,养殖场(户)相关人员对其不够了解,引起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补栏积极性明显下降,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冲击。中国已经接受非洲猪瘟定殖,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已进入常态化时代,在此情况下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将猪生产学的教学与实践进行改革,培养掌握生猪生产,猪场饲养管理,猪场繁殖、兽医、经营等技能,培养学生生产、市场和经济观念[3],以适应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下快速发展的养猪专业人才。

1 猪生产学教学方面的改革

猪生产学是西藏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本科班和畜牧兽医专科班的核心课程,主要讲述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等,重点阐述猪的生物学特性、品种、育种、饲料与营养、种猪生产、幼猪培育、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猪场建设等内容。由于该课程主要学习内容涉及生产实践,操作性强,单纯的文字说明、板书和PPT 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讲授内容不易被学生理解,教学效果发挥不明显。因此,在2019 年,对猪生产学讲义进行了重新修改,以预防非洲猪瘟为主,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

1.1 猪生产学模块化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模块化教学设计在猪生产学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下,以模块化思想为指导,根据西藏林芝市生猪(藏猪)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将相关知识点组合成教学模块,作为单独的知识点,实现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以培养面向养猪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满足西藏生猪(藏猪)产业发展,确保设计的每一环节内容与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岗位技能相结合,适应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下的生产实际,使课程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较好的效果[4,5]。

1.2 猪生产学模块化设计环节

在猪生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根据西藏生猪(藏猪)产业发展实际,设计了6 个教学模块,包括猪生产基础、猪场饲养管理、猪场繁殖岗位技能、猪场兽医岗位技能、猪场经营管理岗位技能、非洲猪瘟复养措施技能[6]等,使理论教学对非洲猪瘟更有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同时,扩大非洲猪瘟复养覆盖面。

猪生产基础: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学特征、猪的品种选择、猪的品种选育与培育、规模化猪场建设、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以及饲料配制等。

猪场饲养管理:各阶段猪的饲养管理,包括后备种猪、空怀母猪、种公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猪场繁殖岗位技能:猪场繁殖岗位工作职责及具体内容、猪的发情鉴定、猪的配种(人工授精)及妊娠诊断、猪的分娩与接产、提高母猪生产力的技术措施等。

猪场兽医岗位技能:猪场兽医岗位工作职责及具体内容、猪场药物应用技术、猪场免疫保健技术、猪的应急预防、猪常见病防治等。猪场经营管理岗位技能:猪场主要管理岗位设置及职责、规模化猪场管理方案、猪场生产成本及控制、猪场生产计划制定等。

非洲猪瘟复养措施技能:样品采集、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复养必备条件、猪场和车辆清洗消毒、生物安全设施设备升级、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哨兵猪及管理、复养关键技术等[7,8]。

1.3 模块化教学特点

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块化教学更具特点,更具有优势,能够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引导作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10]。在模块化教学中,时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每个模块按照特定的事例,由浅入深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同角色,比如在非洲猪瘟复养措施技能中,教师扮演了受非洲猪瘟影响的猪场负责人,从非洲猪瘟发生时对猪场猪只的观察、采样、送检到确诊后采取的捕杀、无害化处理,再到发生疫情后的整体分析及非洲猪瘟后猪场整体的消毒、防控。让学生扮演猪场养殖人员,模拟各个环节注意事项,随着模块化教学的深入,教师提出各项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采取查阅相关资料、讨论等方式作出判断,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意见。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2 猪生产学实践方面的改革

实践是猪生产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巩固教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有效掌握生猪产业的相关理念和生产技术,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至关重要[11]。

2.1 精简实践课程

在传统的实践课程基础上,将原本的验证性试验和生长性能测定类试验进行精简,加入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下,与生产实践结合较多的实践课程。

2.2 增加实践课程

以非洲猪瘟防疫为关键,将提升生物安全水平、落实关键防控措施、严格实施生猪产地检疫、落实屠宰厂(场)自检制度、实施加工经营主体检查检测制度作为猪生产学实践教学的重点。

第一,增加猪场设计实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入猪场设计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在设计实践中引导学生设计猪场。除了必须的猪场设施外,还需具备完善的清洗消毒、出猪间(台)等防疫设施设备,不断提高学生防疫能力和水平。

第二,增加非洲猪瘟样品采集及实验室检测实践。按照各级层面要求,规定批批检、全覆盖原则,全面开展非洲猪瘟检测,切实做好疫情排查和报告的要求,将非洲猪瘟采样及检测方法列入实践课程。在采集样品实践中,教师讲解采样方法,学生动手采集粉尘、粪便、血液等样品,教师在现场引导与启发学生在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保存方法,尤其是血液采集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了基础。非洲猪瘟批批检,掌握实验室检测技术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检测非洲猪瘟的方式方法很多,可通过病毒分析鉴定、红细胞吸附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病毒核酸检测(普通PCR法、荧光PCR 法、数字PCR 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重组聚合酶扩增)、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等[12]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从而达到监测与控制非洲猪瘟暴发的效果,在众多检测技术中,专门开设了检测结果准确率高的非洲猪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教师讲解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原理与方法过程,安排硕士研究生进行专门试验指导,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非洲猪瘟荧光实时定量PCR 循环数与确诊间的关系,做到准确判断。

第三,增加人工授精技术实践。猪人工授精技术的运用是进行猪品种改良的有效手段,可以加速品种更新,提高商品猪质量及其整齐度,减少疫病传播[13]。2018 年林芝市开展藏猪人工授精配种工作以来,将人工授精技术实践加入学生实践课程,减少部分疾病的传播途径,维持较高水平的生物安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同期发情、精液采集、品质鉴定、输精器械操作及输精等人工授精技术全套过程,教师讲解发情原理、精液品质鉴定原理以及人工授精的优劣势,培养了一批学生作为林芝市藏猪产业人工授精专业人才队伍,为林芝市藏猪产业发展提供技术。

通过上述实践,使猪生产学与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相结合,改善了学生理论强实践差、操作动手能力弱等缺点,同时让学生了解基本防疫情况,真正做到学校与社会接轨,学习内容与产业发展接轨,解决了猪生产学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最适宜本地藏猪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3 猪生产学改革效果

教育内容和实践内容的改革,基本满足了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下现代养猪业、林芝市藏猪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良好。教师对课程各模块的基本概念、理论讲解透彻,事例详尽,使学生对整个生猪养殖行业、藏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了充分了解。同时特邀企业养殖人员走进课程,对各阶段猪生产能力、饲养管理、猪场建设与消毒等进行深入剖析,在讲述过程中既注重书面知识的论述,也注重企业规模化养殖场关键技术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课堂气氛活跃,知识点掌握扎实。

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下不断出现养猪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教学实践相应的建设和改革,密切联系实际,紧跟科学发展步伐,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猪生产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对2019 年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成绩复核,企业总体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表现良好,能够很好地配合企业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尤其是在人工授精技术操作、精液品质鉴定、发情处理、全面消毒、疫苗注射等方面表现优异。

4 小结

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下猪生产学教学与实践的改革,符合市场生产实际和需求,模块式教学知识点涉及全面,实践教学全面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新技术的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为农业院校猪生产学教学与实践改革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模块化猪瘟猪场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模块化住宅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