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肥仔猪饲养技术管理要点

2022-08-15孔令明

湖北畜牧兽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圈舍断奶母猪

孔令明

(肇庆怀集县永固镇农林水综合服务站,广东肇庆 526400)

在生猪饲养生产过程中,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场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其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仔猪的成活率和生产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提高仔猪饲养管理技术、确保仔猪成活率、降低饲养生产成本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将探讨影响肥育仔猪饲养管理技术的关键点,以期为仔猪育肥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养猪生产效率。

1 哺乳期的喂养管理

1.1 早吃初乳

饲养员应确保新生仔猪迅速脱离胎衣,擦拭口腔和身体的黏液,以便仔猪能够自由呼吸。在离仔猪腹部3~5 cm 处用消毒脐带结扎切断脐带,脐带口用2%碘水消毒,防止细菌感染。将仔猪放入加热的保温箱中(温度在33 ℃左右)1~2 h。为使整窝仔猪生长均匀、提高成活率、增加断奶体重,将干燥的仔猪放在母猪乳房旁边,帮助仔猪吮吸初乳。首先,将虚弱仔猪或种用的仔猪固定在母猪前侧奶水丰富的奶头上吸奶,将强壮和不作种用的仔猪放到后乳头上吸奶。每次喂奶时,应手动固定仔猪吸食的乳头。3~4 d 后,可以确定喂食位置,仔猪固定乳头喂食;若仔猪太多,母猪乳头不够,根据力量和大小标记仔猪。如对另一批仔猪进行母乳喂养,应在分娩后2 d 内进行。可将母猪产后胎衣和黏膜涂在寄养仔猪上(或将母猪的尿液倒在仔猪上),同时在母猪和仔猪的鼻子上擦一些碘水,使母猪无法区分自养和寄养的仔猪[1];母猪初乳富含营养素和免疫球蛋白(抗体),有利于增强体力,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胎儿粪便排泄,促进消化道活动。人工辅助固定乳头是保障仔猪成活率和强壮的重要措施之一。分娩后,立即去除胎盘和脏垫料,用温水清洗并对母猪乳房和乳头部位进行消毒。

1.2 补料工作

断奶前及时开食补饲工作,可有效缓解仔猪从液态母乳转变为固体饲料后带来的应激。因此要及时做好仔猪的诱食补料,使仔猪尽快适应饲料。这样不仅可以让仔猪在断奶后尽快适应饲料,还能促进仔猪消化道的发育,减少采食后消化不良现象的发生。早期断奶仔猪需要高能量、优质蛋白的日粮并要有较高的全价平衡程度。同时,在换料时要逐渐过渡,以减少换料带来的应激,减小断奶综合征的发生率。一般情况下,当仔猪7~10 d 时,可开始用乳猪饲料补充喂养,每天补充2~3 次,使仔猪消化系统逐渐适应固体饲料,同时能有效刺激仔猪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提高营养素的摄入水平,增强仔猪对环境不利因素和疾病的抵抗力,对断奶工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断奶前饲喂600 g 以上仔猪饲料的仔猪在断奶后期能很好地适应固体饲料,应激反应和腹泻显著降低。

1.3 仔猪转群前的准备工作

仔猪断奶后进行饲养场地转移极易产生应激。应激反应发生后,仔猪的免疫能力下降,若饲养环境恶劣,仔猪易出现各种疾病。在仔猪被转群前,应对圈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彻底清洁圈舍后,可使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和消毒,然后对圈舍进行通风和干燥,为仔猪创造清洁卫生的喂养环境。圈舍的温度应控制在25~26 ℃,母猪产房和仔猪圈舍之间的温差应控制在2 ℃以内,以避免环境急剧变化导致仔猪感冒等应激的发生。通常,在仔猪被转群前3 d 左右,可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黄芪、板蓝根和其他中药并且还可以添加适量的维生素来减少仔猪的应激现象。

1.4 卫生消毒工作

出生环境和后期生长环境对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生长质量非常重要。需要对母猪的生产环境和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以防止仔猪出生时感染病毒和细菌;由于仔猪对病毒和细菌的免疫力较低,饲养小猪的猪舍必须确保卫生清洁。除工作人员外,尽量避免陌生人进出猪舍,防止外来病毒和细菌进入;在保障仔猪的生长环境方面,应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加强室内通风和采光,以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此外,猪圈内的湿度控制在60%以内为宜。

1.5 温度控制

在仔猪的饲养和管理中,应严格控制生长环境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仔猪的生长环境温度与体重直接相关,正常条件下,非断奶仔猪的理想生长温度为28~32 ℃,断奶仔猪的理想生长温度为25~28 ℃,肥育仔猪的理想生长温度为19~22 ℃。仔猪饲养中,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和仔猪行为观察来确定是否到达理想生长温度,当环境温度过低时,仔猪会出现发抖、食欲不振,并会聚集在母猪周围取暖;环境温度过高时,仔猪会昏睡,采食量会减少[2]。

1.6 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

仔猪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添加剂。平时应多喂绿色饲料,使其接触新鲜土壤;补料中还应加入适量盐、碳酸钠、骨粉、小苏打等;新生仔猪体内铁等微量元素缺少,母乳中含量也很少,因此需要额外补充铁等微量元素。在仔猪出生后3~4 d后注射150~200 mg 右旋糖酐铁,以防止仔猪贫血。

1.7 保证饮水

仔猪生长迅速,新陈代谢能力强,需水量较大。此外,母乳脂肪含量高,仔猪会经常口渴。如果饮水不足或不及时,仔猪会因口渴而饮用脏水和尿液,从而导致腹泻。仔猪在出生后3~5 d 开始进行饮水训练,应保证水质充足、清洁、新鲜。水槽应经常清洗,冬季可提供温水。5~8 周龄仔猪的需水量是其体重的1/5。仔猪开始饮水时,以水槽饮用为主。15 d后,每10 头仔猪安装一台鸭嘴自动饮水器,饮水器应设置在仔猪经常活动的地方。

1.8 科学饲喂

科学饲喂对仔猪生长发育有重要的意义。要使仔猪生长发育良好健康,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饲喂,并对饲料的饲喂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养殖户可以通过观察仔猪的腹部情况判断仔猪采食情况,若仔猪腹部干瘪,一般是采食量不足,说明供给的饲料饲喂量不够充分,应加大对仔猪的饲喂量;同时,饲槽内的饲料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仔猪乱拱嬉戏,造成饲料浪费。仔猪饲料应以细颗粒粉末状为主,饲料颗粒过大会导致仔猪适口性差,影响到仔猪的采食量。在饲养过程中应对仔猪采食量不断调整与探索,可采取少食多餐的饲喂方式,不仅能保障仔猪能吃上新鲜的饲料,还能提高仔猪生长性能。

2 断奶后饲养管理

2.1 确定科学的断奶时间

一般来说,仔猪断奶越晚,抗断奶应激能力越强,患病的机率就越低。在实际生产中,没有统一的断奶时间,传统的仔猪断奶时间是60 d。母猪分娩后子宫完全恢复大约需要20 d,如果子宫没有完全恢复健康就进行繁殖,很容易对母猪造成繁殖障碍,产仔数量和单窝产仔数量也会减少。把握好断奶时间对仔猪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母猪在产后3~4 周是泌乳的高峰期[3],其65%以上的奶量会被4~5 周龄的仔猪消耗,随着日龄增长,母乳的营养不足以供应仔猪的营养需求,到42 d 时只能满足仔猪营养需求的50%,49 d 仅能满足营养需求的27%,但此时,仔猪对母乳依赖已经很低,可以开始饲喂饲料补充营养。

2.2 断奶后控制温度和湿度

仔猪断奶后,身体虚弱,皮毛生长不良,脂肪少而瘦,体温低,抗寒性极弱。仔猪一旦离开母猪的身体,很容易感冒,断奶后要及时调整温度。30~40日龄断奶仔猪的适宜环境温度为21~22 ℃,41~60日龄的断奶仔猪为21 ℃,60~90 日龄的断奶仔猪为20 ℃。为保证温度适宜,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在房间做好防风隔热措施外,还可安装空调、热风炉、煤炉等供暖设备。在炎热夏季,可才采用喷淋、淋浴和通风等降温。较多猪舍采用纵向通风降温,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饲养室内湿度过高会对猪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湿度过大会导致病原微生的繁殖,会引起仔猪的各种疾病,断奶仔猪猪舍的最佳相对湿度为65%~75%。

2.3 饲料及环境过渡

维持原有的饲养环境,断奶后保持原有饲料2周,仔猪受到的应激压力小,断奶效果更好。

2.3.1 做好过渡环境锻炼 断奶后仔猪1~2 d 不稳定,经常为寻找母猪嘶叫,尤其是在晚上。为了减少仔猪断奶后失去母乳引起的焦虑,可以采用原有圈舍的饲养方法,不调整圈舍和不混窝。如果需要调整圈舍,应在仔猪断奶15 d 后,在仔猪饲料和粪便正常后进行。为避免调圈分群后仔猪的焦虑和互咬情况,应在转群前3~5 d 内将预混群的仔猪进行同群喂养或锻炼。同一组的仔猪的体重应相仿。虚弱的仔猪应另分为一组,精心照顾以促进其发育。每组猪的数量取决于猪圈的大小,一般一圈为4~6 头,合群后的仔猪经2~3 d 的磨合打斗将很快建立群体排名,并和平相处。断奶仔猪合群后有利于共同取暖。同时,每月进行一次调整,将弱仔猪淘汰到另一组。冬季应经常更换垫料,加强指定排泄区域锻炼。

2.3.2 保持原饲料喂养 由于过渡期缓慢,仔猪应提前训练以适应饲料的变化,从而减少断奶应激。母猪在断奶前3 d 需减少饲料供给,以减少母乳的产生。断奶后15 d 的日常饲料保持不变,可改变仔猪的日粮配方。断奶后15 d 内,根据哺乳期补充饲料的频率和时间进行喂养,晚上可增加1 次喂养,以防止仔猪因长期不喂食感到饥饿,每次喂食量不应太多。对于断奶仔猪,最好将熟料定期定量喂养与生料不定期喂养相结合,增加喂养量,促进仔猪消化吸收。断奶后,应适当增加仔猪日粮中的脂肪含量,减少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提高仔猪小肠的消化适应性。之后,适当增加仔猪的摄入量,在饲料中加入一些蛋白质物质,以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体质。断奶仔猪饲料配方科学合理,可显著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基础日粮配方应保证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平衡和充分[4]。

2.4 确保饮用水清洁

当仔猪转移到保育舍时,要确保水充足,给仔猪喂温水,避免仔猪因脱水或压力导致生长受到抑制。水是仔猪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饲养员要确保断奶仔猪及时饮水。仔猪断奶后最初几天的食物摄入量与饮用水量呈正相关。一般来说,断奶仔猪每消耗0.45 kg饲料需1.14 L 饮用水。

3 疫苗接种

为保证仔猪的生长质量,提高其对常见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后期繁殖的难度,仔猪可以在出生后100 d 接种口蹄疫苗,出生后150 d 接种乙脑疫苗,出生后170 d 接种猪瘟疫苗。应根据仔猪后期生长情况合理制定免疫计划,为仔猪接种乙脑、口蹄疫、伪狂犬病等疫苗,对于不同环境饲养的仔猪,其疫苗的接种的类型有所不同。疫苗应从正式渠道采购,确保疫苗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技术人员指导按时接种。

4 加强仔猪疾病防控

仔猪饲养期是疾病常发期,预防和控制仔猪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仔猪的生长发育和育肥率[5]。由于仔猪的免疫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差,疾病后难以恢复,即使恢复也会严重影响未来的生长性能。在仔猪阶段除注射各种疫苗来预防疾病外,还可通过预防性用药来减少疾病的流行与暴发,最大限度地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5 小结

仔猪阶段的育肥效果对整个生猪饲养过程至关重要,仔猪生长发育良好,能有效促进猪只后期育肥的生产性能。做好肥育仔猪饲养管理工作,需要从从哺乳期喂养管理、断奶后饲养管理、疫苗接种、仔猪疾病防控等方面进行,以保证断奶仔猪的健康生长发育,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圈舍断奶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